《学霸攻略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4(1 / 2)

学霸攻略 陆尚恩 5035 字 2023-09-04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生化考试在一众哀嚎中落下帷幕,要不是去W大的快乐吊着一口气,姜枫能立刻瘫成一条咸鱼。

何清联系好林维桢后,姜枫硬是要来了这位助攻的微信,以迅雷之势建好了一个群,且在林维桢的建议下,给赵琳琳买了本钢琴书作为见面礼。

周六上午,城里人何清头一次坐上去西郊的地铁,立刻受到了现实的毒打。

“这也太挤了!”姜枫小心翼翼地护着胸前的书包,包里放着宝贝钢琴书,“跟机场那条线一样!”

“非工作日好很多,”何清道,“西郊有大学城,还有几个开发区,以后应该会修新地铁线。”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堵。

这么一想……林维桢每次过来,也太辛苦了。

林维桢打了个喷嚏。

“老林你等会儿再出去吧,”朱悦一边调话筒设备,一边转头道,“不落汗就吹风,小心感冒。”

报告厅里,外院几个学生正在帮忙布置讲座会场。林维桢刚搬了几箱水进来,葛颜正和两个女生一起,把每瓶水摆在前几排的嘉宾席上。

林维桢把袖子卷到肘关节以上,额前都是细密的汗珠。他给自己拧开一瓶水灌了几口,接道:“我擦擦汗就走,来不及了,得去地铁站接个朋友。”

“谁啊?”朱悦眼睛一亮,凑过来问道。

“F大同学,”林维桢半真半假地说,“来给赵老师捧场的。”

赵老师就是今天外院请来的F大教授,朱悦被忽悠了一波,将信将疑:“还真有医学生来听啊?”

林维桢不置可否。

他收到何清消息的时候正在喝水,差点儿把自己呛着,后来才明白是何清要帮着姜枫认识赵琳琳,心情大起大落,体会了一番从潇洒红尘到冷漠出尘的变化。

和老同学听一场自己学校的讲座自然不是大事,权当交流感情,赵琳琳答应的十分爽快,听说何清要来W大,也着实震惊了一会儿。

九点半,何清和姜枫从地铁口出来,远远便看见了等在天桥上的林维桢。

他把衬衫扣子多解了一颗,双肘搭在护栏上,静静看着桥下的车水马龙。

人潮往来,林维桢像是停驻在海面的灯塔。

确实挺好看的。何清心想。

姜枫深感糖醋小排之恩,热情地迎上去打了招呼,像开了闸的水龙头,两人一来一回聊了几句,彼此印象都还不错。

“讲座快开始了,”林维桢看了看表,“从地铁站到学校还有一段距离,要不打辆车?”

何清点头:“听你的。”

姜枫猛一回头,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

当事人何清旁若无事,跟着林维桢上了一辆出租。林维桢坐在副驾位,有一搭没一搭地往倒车镜看,后座的何清映在倒车镜里,微微扬了下嘴角。

姜枫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多余,终于明白刚才那种极其强烈的不适感是从哪儿来的了——

何神对这位林同学讲话的语气实在温柔。

姜枫咽了口唾沫,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儿。

讲座开始在即,三人也无心逛校园,赶着时间进了会场。林维桢带着两人走向右后排,早就等在这儿的赵琳琳眼睛一亮,朝何清挥挥手:“何神,你这为了学习可太拼了!跑这么远听讲座!这是你室友吧?学霸们受我一拜!”

何清把姜枫推过去:“对,我室友姜枫。”

姜枫快怂爆了。

赵琳琳穿了件白色衬衣裙,蝴蝶结恰到好处地点缀在腰际,大眼睛笑起来弯成月亮,把姜枫电的有点晕。

他磕磕巴巴地打了招呼:“哈……哈喽,我是姜枫,葱姜蒜的姜,枫叶的枫。”

有些人表面谈笑风生,指点山河,见到女孩子就成了二哈。

何清和林维桢默契地占了挨着过道的两个位子,给姜二哈留了赵琳琳边上的宝座,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对视一眼,都没忍住笑了下。

主持人上台后,嘈杂的报告厅逐渐安静下来,赵教授在雷动掌声里缓缓开口,大屏幕的PPT一页页翻过。

“跨学科研究是现下一个重要的趋势,”赵教授讲道,“神经语言学就是现代语言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我们研究的是脑和语言的关系,一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就是失语症……”

姜枫脑子已经死机了,两只手放在大腿上,又觉得不是太雅观,放在扶手上,又生怕占了赵琳琳的空间。

一开始赵琳琳觉得还蛮有意思,但专业名词越来越多,她也越听越懵,忍不住偏头想看看学霸何林的反应。

赵琳琳这么一转头,差点把姜枫的心脏吓得跳出喉咙。

何清和林维桢倒是听的专注。上半场结束,两人甚至一言一语地讨论起来。赵琳琳探过头,忍不住问道:“老林,你是不是上过语言学的课?”

林维桢点头:“嗯,一般学外语的话,只会学这一种语言的词汇句法,但是语言学会把语言当成研究对象,比如语音学家能用一套系统记下来人类所有的发音。但语言学内部分支也很多,有人觉得语言一定要放在社会中去理解,但有人觉得语言是一套天赋机制,神经语言学的哲学观就是后者。”

何清说:“我之前听过赵老师在医学院的一个讲座,他提了一个例子,人的大脑中会有一些神经元,对应特定的声音,比如喊受试者爱人的名字,那个神经元在实验中就会亮起来。”

林维桢笑道:“挺浪漫。”

何清说:“但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这个因果关系很难讲。”

林维桢:“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就是‘语言相对论’,在学界讨论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定数。前几年一部讲外星人语言的电影就是讨论语言相对论的,叫《降临》。”

何清:“我看过,不过当时没想语言学的东西,只顾着看费马大定理了。”

赵琳琳咂咂嘴,悄悄问道:“跟何清当室友,是不是压力很大啊?”

姜枫终于有了话语权:“大,当然大了,不过我看林维桢跟他挺合得来的。”他说着比划了一个大拇指,“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学术CP吗?”

赵琳琳笑着回了一个大拇指。

林维桢高中的时候也没这么学术范儿,赵琳琳心想,比起一贯这样的何清,他更自由,更浪漫,更多愁善感。

十二点钟,讲座在法语系系主任的致谢中走向尾声。学生们三三两两地离开,林维桢和赵琳琳作为东道主,找了一家附近口碑不错的小西餐厅。

姜枫饿到前心贴后背,为了在妹子面前保持形象,忍的好生辛苦。

但来回奔波,又听了一场并不懂的讲座,姜枫总归收获了赵琳琳的微信,心里美滋滋的。

何清晚上还有实验室的排班,不能在W大待太久。饭局将尽,怂了半天的姜枫终于鼓起勇气,掏出了那本钢琴书,小心翼翼地问道:“第一次和女孩子吃饭,总要带点儿什么,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赵琳琳惊讶地低头看去,这刚好是她盼了很久、新发行的珍藏版。

“谢谢你!”赵琳琳接过,“但我也没准备什么,那这顿饭我请客吧!”

林维桢笑道:“你请姜枫就行,何清那份我付。”

赵琳琳玩笑道:“那何神给老林带什么礼了?”

“不用,”林维桢抬头朝对面的何清看去,“他来就是礼物了。”

---------------

##第11章

==============================

林维桢每次都不知道如何跟何清告别。

这个年纪很多话已经说不出口,骨子里的骄矜又不允许他像肖雯茜一般,在喜欢的人面前撒娇示弱。何清来如风,去如风,像一道绚丽的点缀。

林维桢留不住。

他和赵琳琳去地铁站送走何清和姜枫,便直接回了自己的小公寓。

在许盈家林维桢也有自己的卧室,那本来是间书房,许盈接他过来之前找人移走了大柜子,摆上一张新床。书房朝南,窗外满目翠叶,林维桢时常站在那儿往远看,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

许盈脾气不算太好,倘若张子轩犯了错,难免被吆喝一通甚至挨打。但诸如打碎盘子这种事情,如果对面站的是林维桢,许盈总会克制五六分,教育几句草草了事。张子轩年纪小,对此愤愤不平,还拉林维桢当过替罪羊。

但这些小事,对于敏感的少年而言,便是“外人”的烙印。

他不爱与人说,也找不到人说。时间久了,便再不与人说。孤独是一种安全感,只是以孤独为代价换来的安全感,会把人拽进更深的孤独。

何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他想要探寻的人,他想要走进何清的世界。

然后永远扎根。

林维桢躺在床上,扯过被子,把头埋在了里面。

第一次见何清,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高一军训,所有人穿着一样的迷彩服,在烈日下晒成烤肉干,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有一天晚饭后林维桢差点迟到,他绕过一个个方队,往九班的固定集合点跑去,一不小心被风吹走了帽子。

军训迟到是大忌,但丢了帽子也难逃一篇检查。林维桢心里叫苦不迭,急忙转身去捡,终于把帽子攥在手里,长舒一口气的同时没太留意,和另一个狂奔而来的人撞了个满怀。

当晚,其他人坐在地上准备拉歌比赛,林维桢和对方一起罚站。教官训了几句,便带着大家唱起了“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林维桢,”那人小声道,“今天对不起,是我没看路。”

林维桢道:“没事儿,是我自己没注意时间。”他略略偏头,朝对方瞥了一眼,“你知道我名字啊?”

九班一共六十多个人,只在军训第一天有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环节,那会儿天色已晚,说话人的脸都看不清楚。除了室友,大部分同学还是陌生人状态。

“嗯,”那人道,“‘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好名字。而且你唱歌挺好听的,今晚拉歌,教官还让你罚站,可惜了。”

林维桢笑了笑,反问道:“你的名字呢?”

“何清,”对方说,“清澈的清。”

“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Misolamiso,Lasomidore,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不远处合唱还在继续,校园上空回荡着令人艳羡的青春之声。那时候还没人知道,“何清”这两个字,会在未来的三年,成为九班排名榜首位的常青树。

何清换好衣服从实验室出来时,繁星已经洒满夜空,路灯把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周遭一片寂静,唯有图书馆门口还有人出入。

他掏出手机,看到两个小时前,姜枫在追赵琳琳的助攻群里嚷嚷要感谢林维桢,后者应着姜枫的风格回了一个表情包。

何清其实很欣赏姜枫这样明亮的性格,这种“喜欢就去追”的架势。但他自己不善表达,也不知道如何建立一段感情,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和同宿舍、同组的人一起吃饭、上课,剩下的时间都献给了繁重的课业,和深埋于心的理想。

和林维桢做同班同学的前两年,何清与他也没有过多交集。

想到林维桢,何清心里一顿,刻意把步子放慢了一些。

一中是全寄宿学校,上学这些年,和同学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还要多。而林维桢就是光源一样的存在,有他的位置是全班最热闹的地方,有他的比赛是观众最多的场次。九班临着教学楼的连通过道和一间被改造成流动书屋的小玻璃房,晚自习下课,何清路过玻璃房还不小心撞见过几次告白现场。

姓林的简直是个情书收割机。

而何清的生活很淡,像清澈见底、汩汩而流的小溪。早起晨跑,买早餐、提前十几分钟到班里,在早读铃声响起前列好一天的计划。上午课程结束,他会避开食堂的人流,在班里看会儿书再去吃午饭,午休过后是下午的课程。六点半回班前,他或是去操场跑跑步,或是找个能吹风的地方听一会儿歌。晚自习如果提前写完当天的作业,便多做几套题,日复一日,月月如此。

高三伊始,班主任按照惯例重新排了座位,何清把抽屉放不下的书都塞进箱子,推着走到窗边的位子,一抬眼便看见林维桢笑道:“何神,以后多关照啦。”

蒋海莹托着腮,夸张地叫道:“我这是什么神仙运气,能跟何神和老林分到一个组!”

林维桢隔空跟蒋海莹击了个掌。

何清没接话,对他而言,分组不过是在阔大的湖面荡起一朵涟漪,并没有太大影响。

但林维桢的确有种难以言表的吸引力,何清用余光瞥去,少年精致的五官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阴影里,瞳孔被映成金色。他像是注意到了何清的眼神,稍稍侧过来,一扬嘴角,酒窝若隐若现。

何清强迫自己镇静地低下头,旁若无事地做起了下一道题。

高三的第一个月便称得上兵荒马乱,各科老师一齐加压,大考小考纷至沓来。蒋海莹从前课间,但凡有三分钟都要往外跑一圈儿,现下像是被胶水粘在了座位上,说的最多的话便是:“何神,给我讲道题呗!”

何清看了看,示意蒋海莹看向林维桢:“我还没做这道,要不问他?”

蒋海莹一拍脑门:“哎,看我,都忘了咱们老林也是小天才呢!何神的光芒太耀眼,都把你遮住了!”

林维桢从卷子里抬起头,握笔的手一顿,笑了笑接过蒋海莹的错题本。

林维桢的成绩徘徊在班级十名左右,但放在全年级就是一百开外。一中强手如林,靠前一些的学生从来不说什么考一本,都是按超过一本线几十分来算。

但开学模拟林维桢成绩并不理想,掉到了班级近二十名,连何清也觉得有些奇怪。

同桌大概是学生时代最亲密的人,喜怒哀乐都靠的太近。发作业的时候,他的本子在你的桌上,收卷子的时候,他最后一大题写了几行都看得一清二楚。太近便意味着难以伪装,何清渐渐发觉,林维桢和他想象中的样子并不完全一致。

骄傲的人最容易看见别人的骄傲,自己顶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名声,才更看得清温和表面下的冰冷。

周五放学前,班主任给有些躁动的气氛泼了一盆凉水。

“高三的重要性不需要再多讲,”他推了推架在鼻子上的眼镜,缓缓道,“下周保送选拔流程就陆陆续续开始了,这多少会引起浮躁。”

他加重语气,话锋一转:“但我们是理科班,根据往届经验,大部分同学是会放弃保送资格的,即便是有志于走保送小语种路子的同学,也要做两手准备。希望大家沉下心来,把一质检,而不是保送考试,当成近期最重要的事情。”

“下课。”

随着班主任离开教室,周围嘈杂声骤起,蒋海莹噘着嘴道:“虽然老高是为我们好,但他怎么知道咱班没有能考上TOP2的保送生嘛!是不是啊老林,苟富贵,勿相忘!”

林维桢方才一直在愣神,听见蒋海莹喊自己,才抬起头,“嗯”了一声。

何清觉得他状态有些不对,下意识地停下手中的笔,听蒋海莹接着问道:“你想好报哪个学校了吗?考小语种的话,跟文科班前几名比你也没问题的!”

“我……”林维桢抿了抿嘴,道,“我还没想好要不要放弃保送。”

“什么?!”蒋海莹一脸惊愕,“你怎么放弃啊,你不是挺想学语言的吗?”

gu903();“别问啦,”蒋海莹旁边的韩婧扯了扯她的衣角,小声道,“走走走,吃饭去!好不容易挨到星期五了,咱们去吃顿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