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贾赦大惊,却听那人字字诛心道:贾代善若是不治,你现在就是荣国府的家主,皇上念在贾代善昔日的军功未必降等让你袭一等将军。
你原来应该是新的荣国公,尊夫人是荣国夫人,现在压在她头上的那位,要为亡夫守上三年的寡,然后在荣府里做个花团锦簇的老封君,手里没有半点实权。
如果不是你弟弟多事,这一切都是你的。
贾赦记得他放声大骂了,男人却笑道:你为什么骂?自然是因为你的心思被说中,你心虚了。
贾赦便莫名噤了声,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天地良心,他原本没有这个心的,但被人一说,便好像真的有这恶念盘踞在心里,挥之不去。
贾赦望着媳妇的睡颜,忍不住低下头,将额头轻轻磕在张氏身边的榻沿上,渐渐地磕出一条深深的痕迹。
他暗暗地想:我这一生,总得先护住老婆孩子,然后才能谈得上其他人。
贾放在桃源寨的各部门集体会议上再次提议了头脑风暴,说是他发现了一处产地,能够按照大家伙儿的要求提供各种各样的铁件与铜件,包括但不限于,铜轨或是铁轨,铁制的运输车辆、铁制的纺织机器,以及用于建筑,嵌在水泥混凝土里的钢筋。
各部门的脸色全都变了,所有人都用无比热络的眼光望着贾放,让他终于意识到:桃源苦无铜铁久矣。
桃源寨以前使用过铁木,以替代铜轨而制成木轨,也使用过竹筋而临时替代钢筋。现在虽然不闹山匪了,可是大家建设的热情没有停。各人都想用坚实耐用的材料建设桃源寨的新设施,原有的替代品便无法满足大家了。
但是贾放在好消息之后又说了坏消息:各位帮我一起想想办法,那地方很远,距离这里至少五千里。最近的一处港口是即墨港,如果要船运的话,这一趟下来至少是三个月。而且必须沿西江溯江而上,运到离咱们最近的港口之后,卸下来,又得翻山越岭地运到咱这里来。
众人一听:这可不得了,这是远水得不到近渴呀!
但在头脑风暴的惯例之下,大伙儿依旧开始了各种天马行空的讨论。有人建议说:桃源寨确实应该有条路通往水路的,看看能不能将青坊河下游的河道疏浚,能够让青坊河行船通往西江的。
贾放心想:这是个靠谱的主意。将来桃源寨和武元一带的出产,不一定限于本地消费,也可以考虑通过水运销往别处,甚至可以想远一点,销往国境之外,赚取夷人的钱。
但是也有不同的意见:大伙儿都知道,青坊河下游是青坊湖,湖另一头是瀑布,总要越过了青坊湖,才能谈得上修码头与水路。这一段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要修轨道?可是要修轨道,就得先买到材料不是?
大家被这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给绕晕了,争论了好一阵也没有得出结论。但是看这架势,没有个十年之功,这桃源寨的基础设施是没法子修好的。
贾放在一旁听着各种辩论,忽然留意到桃源村的陶村长表情恬静,正笑眯眯地向开放式办公室的栏杆外眺望。
贾放赶紧问他的意见。谁知这位老人家语出惊人:
贾三爷求一下神明,不就好了?
第199章
陶村长说完之后,整个会议室便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贾放脸上,有些很兴奋,也有些颇为疑惑。
求一求神明就行了?
但在桃源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神明存在,而且贾放在他们眼中,几乎便是神明的代言人。
桃源寨里关于神明的记忆有好几桩。桃源村的村民们都记忆犹新,当时他们把自己村里屯下来的存粮送去祭神,一车一车的粮食运进贤良祠里,再打开门,粮食就都不见了这是力士搬运,神明将这些祭神的粮食都收了去。
但是祭神也是有好处的,当桃源寨面临山匪来袭的时候,神明也同样通过这贤良祠赐下了精良的武器装备,极大地提振了乡民的士气。
另外还有一桩,说不清是不是一定与神明有关,那就是王屋与太行的倒掉。当时那两座山崩塌,打通了桃源去武元的道路不说,还给桃源寨的水泥厂带来了大量的石灰石资源。
因此桃源寨的乡民们都没把这山崩当成是灾殃,而是像贾放说的那样,由力士推倒了王屋与太行。
此刻陶村长提起了这个茬儿,大家一起看向贾放:贾三爷,这事儿是不是还得拜托您去求一下神明?
贾放:额
当然也有人好奇这世上神明是否真的存在,于是进一步问贾放:神明能帮助咱们,这是真的吗?
贾放:这叫他该怎么说?
以前他刚刚发现这缩地鞭与桃源村的时候,他懵懂,村民们也懵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办公室里坐着的,除了陶村长等几个老人,都是新一辈提拔起来的年轻基层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接受了基础教育,并且通过了初等文化考试。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在潇湘书院接受深造。
而与座的老邵、张友士和桂遐学,更是这三人之中的佼佼者。
换句话说,眼前的这一批人,是在唯物主义的教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劳动者,但是现在却有人告诉他们:遇到困难不慌,我们有神明。
贾放自己也格外矛盾,他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唯物主义现代教育,竖立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与发展观如果不是他因为一卷卷轴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也不会相信存在这种穿越这种超自然现象的。
但现在怎么办,难道告诉乡民们,我们不用努力发展,躺着等待神明赐福就可以了吗?
当然不行贾放沉吟了片刻,抬起头,肃然望着所有人,开口道:对不起,各位。关于贤良祠,我有些事瞒了你们。
与桃源寨之间,通过贤良祠进行传递的,并不是神明所在的天界。而是京城里的某一处地界。
在座的人都惊呆了,大会议室里一片安静,一时竟令会议室外鸡鸭牛羊、人来人往之声清清楚楚地落入耳中。
举座之中,唯有老邵一人张大了嘴,想说话一时又没能说出来。贾放望着他点点头:对,老邵,当年我就是把你从那里接出来的。
当年老邵因为金银稻一案,名声尽毁,并为官府所通缉。贾放却知他是为了救百姓所做的牺牲,因此将他救出,带来了桃源村。老邵从此在这里扎根,并且开创了独一无二的农学。
这时贾放提起贤良祠正是往来京城与桃源寨的通道,老邵想起了旧事,登时恍然大悟。
各位当初用来祭神的粮食,其实是运进了京,赈济了北方旱灾而背井离乡的流民。贾放说。
老邵在一旁默然点头。当初的故事比贾放简述的要复杂得多,但是大致没有出入。
贾三爷,那神明赐给咱们的兵刃甲衣,其实也是您顿时也有人悟出了什么。
贾放微微点头,道:那是我的一个朋友,在京里听说桃源危急,连夜送来的东西。
所有在座的人惊讶地相互看看,但都觉得贾放给出的这个解释,可以接受。
当初桃源村贡献的十万石粮,虽说出自桃源村,但名义上是属于贾放的财产。他将之送到京中救援赈灾,无可指摘;而桃源寨亦是贾放的属地,为了保卫其不受山匪的袭击与侵害,贾放运兵器装备进来,也原属应当。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