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行与王屋,也并没有像愚公移山神话中所说的那样,由力士搬运而去,而是就地崩塌,完全可以解释为地质原因。
但是贾放在此毫无保留地坦诚这一点,让桃源寨的工作人员们认清了一个事实:此前他们没有祭神,也没有神明会特别地帮助他们。
贾三爷,但是这条通道,您能告诉我们原理吗?众人之中,唯有桂遐学一人,盯着贾放,兴奋得双眼发亮。
贾放踌躇了片刻,道:以我之所学,没有办法完全解释这种现象。但按照我的经历猜测,应当是这里存在一种特殊的力场,在这种力场的作用之下,造成了空间折叠。
贾放所说的,在场一大半人听不懂。唯独桂遐学哇哦了一声,道:真的这样神奇?我这才刚刚研究了磁力场,但是没想到竟还能出现这样神奇的现象。
贾放:你要是学有余力,我去找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书籍给你学习。
桂遐学哪里听说过这些,但他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无比好奇,连忙点着头说好。
对不住,各位。此前我没有告诉大家实情,一来是因为这一处缩地的现象,我自己也无法解释原因,所以只能借祭神之说来搪塞;另外那里毕竟通往京畿要地,与我本人也有莫大的关系,因此不便向外界透露。没有透露实情是我的错。贾放郑重向与座之人致歉。
大伙儿却纷纷摇头:不不不,贾三爷,您并不是非得向我们解释这些的。贤良祠与整个桃源寨,名义上都是由贾放所有,他确实没有义务向所有人阐释这些详情。
但是贾放现在的态度,让人觉得挺舒服。
这时有旁人开口问贾放:那么,贾三爷,您其实是说,这世上,并没有神明?
贾放想了想说:我说不好。穿越这个事实让他无法断然否决这个可能性,再者也无法解释那副卷轴。
但是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桃源寨能变成今天这副样貌,不是神明帮你们做到的,而是你们自己做到的。贾放说。
他话音一落,面前的一张张脸孔都是耸然动容。
的确,神明暗中帮忙,事先的成就,与他们自己奋力达成的相比,哪个更有成就感,简直一望而知。
我想说的是,无论有没有神明,该我们做的事还是得我们做,贾放耸耸肩,我们总不能躺着等神仙来帮咱们,对不对?
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即使需要耗费很多很多年,该咱们做的事,还是得由咱们自己来做。
一早提出建议的陶村长,这会儿却笑嘻嘻地望着贾放道:就在等贾三爷这句话呢!好似他之前抛出这个话题,就是刻意要引出贾放说的实情。
好一个笑嘻嘻的老狐狸贾放忍不住想。
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我建议,我们按照早先所讨论的步骤,探索为桃源寨拓展水路运输的可能性。在青坊湖以下的流域探索加深河道,拓宽流域,修建码头的可能性。毕竟咱们不能只想着往寨子里面运钢铁,还得考虑咱们有很多产品已经可以进一步向外输出了。
开完会之后,贾放去检查了桃源寨的几处产业,尤其是他有股份在里面的纺织厂和水泥厂。
他来检查产业,一来是尽一尽股东的义务,和其他股东商议一下发展大计;二来是在北方的时候考虑到了环境的问题,因此无论如何先来瞅一眼桃源寨一带的工业发展是否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看下来的结果却是还好。
按说纺织是容易造成污染的企业,织布材料的漂白、染色与洗涤,都可能会影响到水质。谁知锦花排水都用了专门渠道,将使用过的河水都排到了水泥砌的一个个专门水池里,等待自然澄清之后,才会把清水排走,受染料和漂白剂、洗涤剂污染的污水则继续在专门的小池内暴晒蒸发,最终形成固体再挖出来填埋。
这些水当然不能乱排。下头青坊湖里养着鱼虾,鱼倒也罢了,那些大个儿的白虾可娇贵,放一点点污水下去,那些养虾的人难道不会跟咱急眼吗?
这是乡民们朴素天然的环保观,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生意,让别人的营生给毁了。
再说,这锦花重新修了新纺机和织机之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留下的利润空间足够支持她们雇人来处理这些污水。
而锦花所在的卫星小城青坊城已经住满了在锦花和红香两处工作的人。
红香糖坊还好,是季节性的。田友明父子事先搭建了一些员工宿舍,忙季就大量招工,闲时就把这些宿舍都租出去。
而锦花则是一年四季的生意。这青坊河一带能够找到的住宿基本上都住满了,多出来的人没地方住,就只能在桃源寨中找老乡赁房子借住。
现在整个桃源寨的人口,从余江新乡民刚刚迁入时的五千人,增加到了六千人左右,包括自然孳生的人口,外地嫁娶进入桃源寨的人口,以及在此工作的外来暂住居民。
锦花的大姐们来找贾放批宅基地,要求再买上两亩地,给职工们盖职工宿舍。毕竟现在纺织厂非常缺人,现有的宿舍都住满,厂子大约只能开到七八成的生产能力。
贾放很赞赏她们这份为职工考虑的心思,心想如此一来,劳资之间出现矛盾的机会较少。
但是宅基地还是不能随便批,企业用地和原本就在桃源寨生活的居民们领取宅基地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贾放收了锦花一笔土地出让金,并且严格提出要求:使用该片土地建设宿舍之前,必须做到两通两预,两通是通水和通沼气,两预是预先建设卫生设施和预先铺设各种排污治污管线。
这四点做到之后,锦花才能开工为职工们建职工宿舍。
除此之外,如果锦花将来想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占地扩建,土地出让金会翻倍。
锦花的妇人们对此肯定都有些小意见,但是她们也没法儿直接向贾放抱怨因为贾放自己也是锦花的股东,她们多一分开销,贾放自己也会跟着少一分利润。如不是为了桃源寨的整个大局考虑,贾放是不会如此行事的。
贾三爷,您就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吗?一个妇人半含怨地问道。
贾放微笑摇头:不能
那咱们这个厂,差不多就这样规模了。妇人们忍不住感慨。
贾放却微笑道:我瞅着这个规模已经挺好。锦花纺织厂出产的织物,已经完全能够供应桃源和武元两处的市场。再这么扩建下去,整个永安州的织物市场也会被锦花所垄断。
但是贾放却认为,锦花不适宜再扩张了。使用青坊河的水力纺纱织布,锦花每天都制造出相当的噪音。虽然这种噪音也是繁荣的一种表现,但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多少还是有些影响,甚至米三刀的蜂场都不得已向更远处搬迁了一些蜂儿们也不喜噪音,采蜜尽量离得远远的。
贾放觉得已经差不多,轻工业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就好,不需要再扩建了。
gu903();原本他给桃源寨的定位,就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而是一个以现代农业、种植与养殖并举,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小型轻工业的自然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