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77(1 / 2)

无敌正德 江湖大侠客 4819 字 2023-09-07

你这么说,那以后咱们家有这样的人,那怎么办?也连坐?那岂不是要罢黜爵位?这谁受得了?

这个时候大明军方的权威人物,军机处的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懋站了出来。

这位在大明真的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他一上来就赶上了大明朝天翻地覆的时刻。在这些年的岁月中,张懋始终手握重兵,成为京城的护法门神,长达四十年间,无论哪位奸臣上台从来没有人敢惹他,他被认为是贵族中地位最高的,甚至比他老爸还要高。

黑龙军建立之后,他的孙子张溶已经成为黑龙军的统领了,可以说是军方的后起之秀。

张懋本人,军机处总理军机大臣,地位相当于内阁首辅,绝对的军方实权派大佬,追随者众多。这两年张懋基本上都是在修身养性,很少开口了,可是这一次张懋居然站了出来。

所有人都是一脸震惊,甚至连朱佑樘都吓了一跳。

“臣有话说。”英国公张懋向前一步,大声的说道,语气之中异常的严肃认真。

老而不死是为贼,对于文官来说,英国公张懋就是这样的人。

这个英国公张懋,地位高,手段高,压服所有的勋贵和勋戚,可以说他在这里,那就能够整合所有的勋贵和勋戚。

他一站出来,那就代表着整个勋贵和勋戚的态度,也就是整个军方的态度。

他要是死了,那么军方还真就没这么一个人了,现在的英国公的孙子张仑完全没这个资格。

当然了,这是文官的看法,事实上朱厚照早就已经在培养军方的接班人和大佬了,这个人就是王守仁。

一旦大明大军出塞,王守仁以战功威压天下,那么他就是军方的实权派大佬,军机处总理军机大臣,威压一个时代。

当然了,王守仁肯定是获封爵位的,这样可以让他融入勋贵,但是又没那么融入,同时还能够为军中榜样,只是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罢了。

“英国公有话但讲无妨。”朱佑樘看着英国公张懋开口说道,语气要温和的多了。

“陛下,臣以为勋贵勋戚后辈家人之中,多有不法事,持强凌弱,横行地方,这些后辈所依仗的,无非是家中祖辈功勋。为此这些人不思进取,不但不为国尽忠,为君尽命,反而败坏勋贵勋戚名声,为陛下抹黑。”

“臣请陛下行连坐之法,凡勋贵勋戚后辈家人之中,有不法者,有持强凌弱者,有为祸地方者,有草菅人命者,皆连坐。轻则罚俸训诫,重则罢官夺爵。臣以为此乃整训勋贵勋戚之法,太子殿下开此法,当为大明万世之基,臣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所有人听到张懋的话,顿时就懵了,国公爷,您这是要干嘛?是哪怕自己死也要拉着文官?

可是勋贵和勋戚之中也有聪明人,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英国公张懋的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对他们的影响似乎不大。

首先,勋贵勋戚这两年改好了,家中子弟都忙着做生意,即便有不法的,那也不过是小事情。即便是连坐了,不过是罚俸训诫,最多也就是罢官。至于夺爵位论罪,这得犯了多大的罪过?如果真的犯了那样的罪过,你以为陛下还会留着你?

勋贵和勋戚不过是陛下一念之间的事情,你以为不连坐就不收拾你了?有了如此法令,正好回去管一管那些兔崽子。

要知道勋贵勋戚和文官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罪名,在勋贵和勋戚这里和在文官那里,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勋贵那是有铁劵的,真以为是说说?至于勋戚,那是陛下的亲戚。

在此时此刻支持太子殿下,陛下高兴不说,太子殿下会怎么想?

反应过来的人都开始嫉妒英国公了,老家伙果然老奸巨猾,如此行事,太子殿下岂能不恩赏?

想到这里,其他的人勋贵和勋戚连忙上前一步,生怕落于人后。我们连庄田税都交了,还差这个?

于是大殿之上请奏之声起此彼伏。

一句话,那就是全面支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此乃良策,何人反对那就是有私心,谁就是反动派。对于这样的反动派,直接打倒,然后再踏上几只脚,不然不足以告诫后来者。

朱佑樘看着齐刷刷跪着的勋贵和勋戚,心情有些复杂,高兴自然是因为勋贵和勋戚懂事了啊!

另外也是儿子教导的好,这几年大明的勋贵和勋戚那可是进步明显,同时心里面也有些嫉妒,在朱佑樘看来,自己遇到事情,这些勋贵和勋戚都未必愿意如此撑着自己。

当然了,儿子得人心自然是好的,只是这心里面还是不舒服。

“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太子殿下此举荡平西北,西北流民逃户皆因此辈而起。此辈不除,这陛下恩德不能宣抚于地方,此辈之罪大矣。”

这个时候一个文官站了出来,掷地有声的说道:“臣以为此举当着为永例,令臣以为当修整《大明律》之《吏律》,将此例写入《吏律》,为天下官员戒,同时地方官员纵容和无视,一律按照渎职处理。”

第一百三十五章停止交易

听到这个言论,所有人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站出来的不但是个官,而且还说得这么狠。

吏律是大明律的一个篇章,包括职制﹑公式二卷﹐三十三条,主要规定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

其中包含“大臣专擅选官”﹑“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

这里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人连坐这一块,如果加进去,那就是给官套上了一个枷锁。同时对士绅在地方横行不法、坑害百姓的行为,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律法条款,随时可以拿来惩处。

不少人都想问一句,这谁啊?

众人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心里面顿时五味陈杂。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通政使沈禄。

通政使的地位原本很低,前些年有了奏疏,通政使的地位才提上来一点,但是这也有限。毕竟你就是一个上传下达的官,批改都不用你,你能有什么权力?

沈禄的为人大家知道,之前投靠了寿宁侯,现在也是太子殿下的人。

他算是较早投靠过去的人,可是这几年却一直在做通政使,似乎太子殿下都要把他给忘了。这样一个人,竟然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干了一件这么狠的事情。

沈禄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进步,他想翻身啊!他不想总在通政使的位子上坐着。同样作为较早一批投靠朱厚照的人,人家戚尤从户部郎中到户部侍郎掌盐铁司事,后来挤走了户部尚书佀锺,升任了户部尚书。

原扬州转运使刘琦,在太子殿下在扬州查私盐案子的时候,将扬州的士绅和官员卖了一个底掉,原本大家都以为他要完了,可是人家在南京坐了几年冷板凳,直接升任户部侍郎,掌盐铁司事,据说最近又要升官。

看看自己呢?投靠过去的时候是通政使,现在还是通政使,这怎么行?

沈禄心里面憋着一口气,他本身就没什么节操,苦寻机会而不可得,这一次机会来了,自然要玩一把狠的。

原本沈禄也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但是他也没敢出头,实在是这一次的事情太大了,稍有不慎就会被集火,他可不想自己没翻身反而被干掉了。

可是英国公张懋站了出来,勋贵和勋戚全都支持他,沈禄就知道这一次肯定是不会翻车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要站出来的,可是怎么站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只是单纯的赞同,那根本就无法显出自己的忠心和才能。

于是沈禄灵光一闪,直接将目光着落在了大明律上面。

如果效果好,沈禄觉得自己可以多多研究大明律,以后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说不定能去刑部掺和一把。想到这里,沈禄整个人都激动了。于是他第一个就跳了出来,他要赌一把。

“陛下,臣以为沈大人所言甚至,臣附议。”这个时候另外一个人又站了出来。

这个人自然就是户部尚书戚尤了,如果沈禄没站出来,这还没什么;可是沈禄站出来了,戚尤再不站出来,那成什么了?

要知道戚尤可是号称太子殿下在官这边的第一心腹,让沈禄拔了头筹,戚尤就已经很恼怒了。如果再被别人抢了先,那自己就真的要完蛋了,尤其是自己身后的那个刘琦。

刘琦为官这么多年,坐到了扬州转运使的位子上,那自然不是省油灯,加上前些年在扬州卖了那么多人,毫无底线,几年冷板凳坐下来,那更是不动声色。

这样的人在身后,戚尤心里面怎么可能不担心?

要知道戚尤就是在盐铁司的位子上弄掉了佀锺,然后自己登上了户部尚书的位子。

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像刘琦这样的人,他会不会也想走自己的路?戚尤可不想让刘琦给弄下去。

随着戚尤站了出来,刘琦自然也是紧随其后,心里面暗自懊恼,自己怎么就让这两个人抢了风头?

三个人之后,又有几个官站了出来,基本上就是他们三个人的人。这几年他们依靠着太子殿下,那也是收拢了不少人手。

朱佑樘看着大殿上,心里面感慨万千,自己的儿子不在京城,他的人居然能发挥出这么大的能量。

在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三位内阁大学士的身上,意思很简单,您三位说句话吧?

三个人也知道这个时候他们不表态是不行了,陛下的目光都看了过来,反正都被打得溃不成军了,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有内鬼。

内阁大学士谢迁向前走了一步,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沈禄言之有理,臣附议。”

谢迁站出来之后,李东阳也站了出来:“臣附议。”

这一下彻底无法阻挡了,所有人都站了出来,全都躬身道:“臣等附议。”

朱佑樘目光在众多大臣的脸上扫过,他觉得自己的三观再一次被刷新了,臣可以毫无节操,同时这些人也被自己的儿子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想到这里,朱佑樘站起身子说道:“此事再议,退朝吧!”

说完这句话,朱佑樘就站起身子向后面走了出去。

没有拍板,选择了再议,朱佑樘的目地很简单,不能压迫过甚,要缓一缓。

今日这是强压,如果强推怕是会出问题,缓一缓,过一段时间在执行。

最关键的一点,朱佑樘觉得这件事情最好让自己的儿子去搞。

想到这里,同时朱佑樘也震惊于儿子收买人心的本事。儿子好像没做什么,怎么这些勋贵和勋戚就那么支持他了?那些官也是,看来儿子的那些歪理邪说,怕是有点意思。

朱佑樘回去琢磨自己儿子的事情了,大臣们则是一脸古怪的离开了大殿,今日这早朝上得莫名其妙。

这与大家想的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正好相反,这叫什么事情啊!

不过也没人议论,因为不知道从何说起了,倒是沈禄和戚尤之间火花四溅,大家都躲着他们走,生怕被这两个人牵连。

第一百三十六章全真教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件事情会这样就完了,连朱佑樘这个皇帝都没想到。

回到后宫之后,朱佑樘第一时间就派人送信去给儿子了。

当然了,朱佑樘也知道,这件事情即便不说,儿子也会知道,因为给儿子通风报信的人多了去了。

此时的朱厚照在做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他躺在躺椅上半眯着,准备睡一觉。

西北的事情基本上不用他操太多的心,军改那边王守仁已经接手了,至于自己提出来的计划,朱佑樘知道要时间发酵,所以他也没着急去办。

地方上的政事则是有何鉴操办,朱厚照这个太子反而闲下来了。

“殿下,孙亮将东西送来了。”刘瑾小心翼翼地来到了朱厚照的身边,恭敬的开口说道。

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伸出了手。

刘瑾将资料放在了朱厚照的身上,然后恭敬的退到了一边。

这份资料是关于全真教的,也就是全真道。

朱厚照要这份资料的原因很简单,他想看看道教能不能用。当然了,全真道在大明是不吃香的,因为大明推崇的是江西的龙虎山,这一点在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时期就已经定下里了。

金元之交,直至南宋覆灭的数十年间,是中国大地铁骑纵横、血火纷飞、生民涂炭的苦难年代,但也是全真道的鼎盛时期。

鼎盛局面的积极推动者为邱处机,转变的契机则是成吉思汗对他的召见。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之召的重大决定。他不辞年届七十三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登上征途,经历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都库什山成吉思汗的军营。

当然了,全真教现在早就没落了,朱元璋看不上全真教,在为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所作的御制序中说:“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

说白了,无论是和尚还是道士,朱元璋都不赞同,反而是龙虎山的天师道赞同结婚生子,孝顺父母,这样的教义得到了朱元璋的推崇。

另外朱厚照也知道,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全真教的掌教落到了一个叫完颜德明的女真人手中,他是完颜阿骨打的后裔。在这种情况下,完颜德明选择了坚定不移地支持元朝统治者,他还在保护元朝最后一位皇帝不算北元元顺帝逃亡的过程中战死。

朱元璋就规定全真教不得参与任何政事,只能以修身养性为主,并且限制它的传教活动,还下令全真教永世不得设掌教。

全真教陷入一盘散沙的状态,分裂成了无数个小的派别,其中武当的张三丰就是其中的一支。

gu903();朱厚照看这些东西,目的很简单,他想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可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