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知道你们这些日子都颇为不安,原因就是黑龙卫在抄家抓人。”朱厚照继续说道:“本宫也不是不讲理的人,抄家抓人自然有抄家抓人的理由,这些人欺压良善,横行不法,杀人害命,简直无恶不作,本宫就是要告诉西北的百姓,这些人本宫收了。”
“这西北依旧是我大明疆土,尔等依旧是我大明臣民,如果有谁不想做我朱家的臣民,站出来。”
这话一出,更没声音了。
当然了,也不是谁都是傻子,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就站了出来,大声的道:“我等永生永世愿为大明臣民,大明江山永祚,国祚万年。”
其他人一定到这话,连忙也跪倒在地上,大声的说道:“大明江山永作,国祚万年。”
“起来吧!”朱厚照满意的点了点头,语气也缓和了下来:“本宫知道你们的心意,那些不法的已经被抓起来了,你们既然能到这里,那就证明你们平日里与邻为善,照顾乡梓,对你们,本宫是喜欢的。本宫一项赏罚分明,尔等既然做得好,那就该有赏赐。”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些恍惚,这就有赏赐了?
“来人,将本宫的图拿上来。”朱厚照说着对后面招了招手,然后转身站到了侧面。
早就准备好的人直接将一张大图给挂了上去,同时将一根木棍递给了朱厚照。
虽然后世没开过ppt发布会,但是自己也看过,朱厚照准备画一个大饼给这些人。
“关于西北的事情,本宫做了一个大计划,你们既然有资格到这里,自然都有资格参与。”朱厚照直接开口说道:“三年内,本宫准备在西北花费五千万两白银,将西北打造成大明的重镇,来到这里,你就会有钱赚。”
“第一期本宫将投入五百万已经拿来了,初步拟定建城三座,分别是位于这里的银川,位于这里的包头,还有位于这里的丰州。”朱厚照用木棍在三个位置比划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此三城建好之后,整个这一片草场就归属大明了。”
“大片的草场可以用来放牧,相匹配的毛纺织和罐头厂也会投产,除此之外,本宫会在西北建立新的钢铁工厂。”
“同时派出大军向西打通商路,恢复汉唐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意味着什么,本宫也就不多说了。”
在场的人基本上都是大户,他们自然知道丝绸之路意味着什么,不说丝绸之路,单单是毛纺厂那就是大利润啊!
第一百三十章轨道马车
要知道在场的可都是京城来的勋贵和勋戚家里面的人,剩下的也都是士绅家里面的人,或者是干脆就是晋商。
这些人那可都是顶级商贾,消息的灵通程度就不用说了。
毛纺织多赚钱,这这些人心里面那是一清二楚。对辽东那些赚了大钱的土包子,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不说其他的,据说辽东那边运到朝鲜的毛纺品,那都能换回不少的钱粮,甚至是各种皮毛山货和老山参。辽东的土包子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这些人岂能不羡慕?
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这些人岂能不大干一把?
尤其是从京城来的那些人,他们早就准备大干一场了,要不他们跑到西北来做什么?难道是贪图西北的环境好?贪图西北物产丰富?
朱厚照目光扫下面的众人,对于他们的反应很满意。事实上,他们的反应也在朱厚照的预料范围之内。
不过,以为这样就完了?
那当然是不可能,朱厚照决定再给他们来一点刺激的。
“本宫准备兴建的第一座城在这里,名字叫做银川,此城本宫准备交给尔等去兴建。”朱厚照目光看着在场的人,然后笑着说道:“本宫将此城分割承包,凡是有人想要承接的,全都可以报名。从城墙,到城内的住宅,全都可以承接。”
“报名之后会领取到一份本宫关于所修建建筑的要求,包括城墙以及街道等等,然后大家就可以报价了。”
“只要报价合适,本宫就会现行拨付四成的款项,等到建造完成一半之后,本宫会再拨付四成,等到建造完成之后,经过本宫的检验合格,本宫会拨付剩下的两成款项。”朱厚照笑着说道:“用料你们来采买,雇工你们来解决,本宫只是出钱。”
虽然朱厚照说的大方,但是他可以确信,这座城池他一分钱都不用花,甚至还能够大赚一笔。
这些承包的前期投资的确是自己出了,但是自己也只需要出一批的款项而已。等到开建了,自己就能够将图纸画上,然后开始卖了。
后世的开发商连土地都没平整,只是圈上了就开始卖房子了,自己完全也可以这么干。
城内的住宅、商铺,再加上城外的草场,这些就都是钱,朱厚照相信绝对能够大赚一笔。
当然了,商人们也不会少赚。他们开草场、养殖、做毛纺,这些都是长久的大生意,不但能够收回成本,还能够赚一笔,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于是大家就激动了,在场的人可不管后面的设想怎么样,光是建城的承包那就是大钱啊!
建一座城那得多少钱?自己要是分包了一段城墙,那都是一大笔银子啊!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只不过因为前面站着的是太子殿下,没人敢大声的喧哗。
朱厚照看着众人,笑着说道:“好了,这张图拿下去,换一张图拿上来。”
很快就有人下去了,然后一张图又重新挂了上来。这是一张修路的图。
朱厚照看着这张图,笑着说道:“这是本宫的计划,看,这里是京城,这里是固原,本宫准备从固原修一条轨道马车,也就是秦代的轨道马车。”
轨道马车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秦朝就有了,只不过秦朝都是木质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首先是优点,当然是提升运货的速度和效率,轨道马车的承载能力可不是一般的马车能够比拟的,其次就是跑得快。
缺点就是木质的轨道马车很容易损毁,秦国建造轨道马车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快速支援前线作战。
按照记载,秦国通过轨道甚至可以一天之内就将物资运送出去百里,甚至是几百里,可以说速度飞快。
“与秦代不同,秦代的木轨容易损坏,本宫准备铺设铁轨。”朱厚照的话再一次震撼了所有人,铺设铁轨?
事实上不是朱厚照想这么干,这注定是一个大规模投入的想法。
虽然修筑水泥直道也可以,但是朱厚照也知道,那个成本更高,水泥量产也是问题。
至于轨道马车,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大明需要拉动钢铁产业,让钢铁产业能够飞速进步。
辽东在炼钢铁,西北也在炼钢铁,自己总要为这些钢铁找一个出路不是?全部用来打造兵器?或者用来打造农具?你也用不了这么多。
要知道这个时代,大明的冶铁工业绝对会领先全球的,产量也是吊打全世界。
欧洲的轨道马车只能玩短途的,但是大明可以玩长途的。不但西北要修,辽东也要修。
一旦建成了,可以大大的增加货运的速度和数量,有利于西北和东北的开发,有利于贸易,有利于统治,有利于运送赈灾粮饷,甚至还有利于运送军用物资。
反正好处是非常多的,唯一的缺点估计就是花钱了,不过朱厚照不在乎,这钱得花。
除此之外,修筑铁轨可以拉动钢铁产业,这个是一定的,有利可图就能够让技术进步,这一点朱厚照从来都不怀疑。
钢铁工业意味着什么,后世的人都知道。
在场的人不知道朱厚照的设想,但是也被朱厚照的大手笔给震惊了,修轨道?还是铁质的?
“本宫准备投入三千万两白银来修筑这条轨道,同样采取分包制,至于如何分包那是以后的事情,当然了,这一次在筑城里面干得好的,本宫会优先考虑。”朱厚照继续画大饼。
什么三千万两,朱厚照连成本都没算,这就是胡说八道的。
反正轨道马车是肯定要修建的,只不过什么时候修建,花多少钱修建,这个都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抛出来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画大饼,让这些商人跟着自己干,认为西北有前途,认为西北大有可为,这让才能够将他们的钱都吸引过来。
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他们投资,让他们花钱,不然怎么卖高房价?怎么把草场卖高价?
轨道马车修筑完成之后,可以设立关卡,也就是后世的收费站。
你想使用,那你得交钱。
第一百三十一章京城震动
甚至修筑完成之后,朱厚照可以学后世的办法,将轨道马车的建筑权放出去,也就是承包给个人,修路的钱由个人来出。
至于这个钱的偿还,可以让个人设立关卡收费。类似于后世的收费站,这也是来自后世的办法,后世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建造了无数的高速公路。
当然了,当欠款还清,高速公路关卡还在存在,钱还一样收,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在场的人全都被朱厚照画的大饼给震撼了,真的能做到?
不过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不管能不能做到,三千万两白银如果真的投下来,自己是不是能从这里面大赚一笔?
想到这里,在场的人全都激动了起来,看向朱厚照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至于朱厚照之前抄家抓人的事情,早就被大家抛到脑后去了,抓的又不是我,我现在忙着发财,哪有心思计较这些?
当然了,这是西北,在京城就不一样了。各种弹劾的奏疏入京城之后,整个京城瞬间就乱了。
朱佑樘看着摆在桌子上的奏疏,脸上的表情黑如锅底。
果然,自己这个儿子就是不让自己省心。他抓了几十家士绅,家产全都抄没,人全都押送到固原城。据说这些人全都要被发配到草原上去修城墙。
朱佑樘觉得等到他们修完了城墙,能活下来几个真的不好说了。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消息传到了京城之后,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弹劾太子的奏疏像雪片一样飞进了宫里面。
大臣们这一次是真的害怕了,是的,害怕。正所谓兔死狐悲,谁知道自己会不会也被这么查出了?
“陛下,太子殿下的奏疏。”贺能走到朱佑樘的身边,小心翼翼的开口说道。
这些日子陛下心情非常的不好,原因自然就是那位远在西北的太子殿下了。现在太子殿下来了奏疏,贺能可知道是什么后果,或许陛下心情会好不少,或许干脆就是更生气了啊!
“拿上来。”朱佑樘听到太子殿下四个字,顿时怒了,伸手将贺能呈上来的奏疏拿过来翻看了起来。
看了几眼之后,朱佑樘脸色变幻不定,半晌才缓和了下来。
这份奏疏上的内容很简单,朱厚照只是将事情的经过写了一遍。当然了,浣衣局是绝对不会出现在奏疏上的。
奏疏上的说法是朱厚照带着人走遍了西北,查访难民之事。反正表面上,朱厚照就是出去搞难民的事情的。
在查访的过程之中,朱厚照发现了西北难民和这些不法士绅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不打草惊蛇,朱厚照没有发现一家就清扫一家,而是全都查清之后,犁庭扫穴,直接将所有人全都抓了起来。
同时朱厚照请奏朱佑樘,将这一次受到牵连的士绅之家的官员,全部罢免,同时发配到固原城去修城墙。
“修城墙,就知道修城墙。”朱佑樘呵斥了一句,脸上的表情却没有那么生气了。
在奏疏最后面,朱厚照请奏,以后凡是有这样的事情,全都照此办理;御家不严的人,全都罢黜。凡是家里面有大案子的,直接发配,说白了就是连坐。
这年头这事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因为连坐在大明的律法之中是允许的。明代涉及到家庭成员被连坐的罪名主要有谋反大逆、谋叛、奸党、杀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拆割人、造畜蛊毒杀人等等。
官员家里面的人犯了事情,第一时间就要递上拜辞折子,示意自己御家不严。
至于是不是罢免,那就要要看皇帝的心情了。如果皇帝不爽你,那么你就要回家了;可若是皇帝觉得你还不错,那就会慰留你,甚至还会下旨赦免你家里面人的罪过。
这样的事情朱佑樘以前也干过,算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事情了。当然了,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辞职就是最大的惩罚了,基本上不会连坐。
除非是造反这样的罪名,这也是士人给自己套的一个保险。
可是朱厚照的做法却废了这个保险,家里面横行地方,官员不但要罢官,还要入最罪,直接拉去固原修城墙。
这个谁受得了?不说其他的,自己家里面的事情,自己清楚得很。
家里面怎么发家的,谁家不干点破门灭家的事情?要不然,那些流民怎么来的?
都说自己家是耕读传家,可是这耕读你得有地耕吧?这地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靠种地攒的?还是官府分的?
还不是别人的地。别人的地为什么给你?要么是投现的,要么就是你抢的。你抢人家就给?这里面多少肮脏的龌龊事。
真要是被翻出来,被入了罪,那么自己这些人岂不是随时都要被入罪?
原本最多也就是罢官,甚至都不用。即便是罢官了,回去待上几年,说不定就起复了,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现在太子殿下这么搞,这怎么行?
我们这么多年给自己争取来的福利,你说推翻就推翻了?
于是奏疏自然像雪片一样飞进了宫里面。
朱佑樘看着自己儿子的奏疏,心里面盘算着这件事情该怎么做。这事这样下去肯定不成,得想一个解决的办法。
“陛下,该上朝了。”贺能看着朱佑樘还站在那里,忍不住上前走了几步,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这让贺能对太子殿下的奏疏很好奇了,这究竟是写了什么?怎么让陛下如此了?不过贺能也不敢问啊!
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朱佑樘叹了一口气,他有些头大,他知道今天的早朝怕是消停不了了,估计会有人直接弹劾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