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殿下夸奖。”唐伯虎连忙躬身谢过,才继续说道:“西北乃是朝廷不可放弃之地,可是想要养西北,需要的是几省之力,朝廷也吃不消。”
“即便是朝廷愿意花费这个力气以保西北稳固,可是百姓依旧生活得很苦,稍有天灾或者人祸,西北的百姓便活不下去了,有板荡之险。”唐伯虎脸上的表情很沉重,仿佛这些他都看到了一样:“臣为此每天都在思考,甚至为此多留西北两年有余,确实是稍稍理出了一些头绪,不过还是不够。”
朱厚照略微有些震惊的看着唐伯虎,这想法,这眼界,这气度,这已经有了封疆大吏的意思了。
“你已经很好了。”朱厚照笑着说道,脸上的表情全都是赞赏:“其实本宫也在想,不过本宫想的远一些。”
随即,朱厚照对身边的刘瑾说道:“去把本宫的西北地图拿来。”
刘瑾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将西北的地图给朱厚照拿了过来,并快速在书案上铺开。
唐伯虎不知道太子殿下让人将地图拿来做什么,但他还是连忙站了过去。
看了一眼展开的地图,唐伯虎就震惊地抬起头看向了朱厚照。
这份地图显然是经常使用的,上面有不少地方都有勾连,显然太子殿下说自己想着西北不是妄语啊!
“这里就是丰州滩。”朱厚照在地图上指了一个地方,然后对唐伯虎说道。
“王守仁奇袭丰州滩诛杀了火筛,回来的时候王守仁向本宫汇报过,丰州滩这里水草丰美,不但能够牧马而且还能够耕种,本宫准备在这里筑城。”
说着朱厚照用力的在丰州滩的位置上点了几下,然后吟诵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伯虎没想到太子殿下居然要在丰州滩筑城,这里可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啊!关键是有钱吗?筑城之后,养得起吗?
“在丰州滩筑城之后,丰州滩与固原之间的广袤草原就尽入我大明之后,这里就是河套,虽然不能种地,但是能够牧马牧羊。本宫准备在固原建立一个毛纺厂,就是纺织毛绒料的。”朱厚照笑着说道:“还要建一个罐头厂。”
“这毛纺厂臣知道,辽东的毛绒料可是卖得很好,价格也高,寻常难得一见。”唐伯虎连忙说道:“可是这罐头是何物啊?”
朱厚照听到唐伯虎的话,顿时就笑了,转身对刘瑾说道:“去将罐头给王爱卿拿一罐来。”
刘瑾连忙躬身退了出去,很快就将一罐罐头给拿了过来,随即将罐头打开放到了唐伯虎的面前。
这是一个圆形的玻璃罐子,里面则是红色的肉块,闻着很香,看起来也是非常不错的样子,让人食指大动。
唐伯虎抬起头看着朱厚照,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这是肉?”
“牛肉。”朱厚照笑着说道:“草原的牛肉,具体怎么做的本宫就不和你说了,太复杂,你尝尝看。”
说完朱厚照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唐伯虎拿起一边刘瑾早已准备好的筷子,夹了一块牛肉放进了嘴里面,咀嚼了几下,一股肉香就充斥进了口腔里面。
唐伯虎赶忙将口中的肉咽下去,然后说道:“好味道啊!”
“这种肉罐头可以放几个月不会坏。”朱厚照笑着说道:“等一下你走的时候带一些回去。”
这种罐头从玻璃研究出来之后朱厚照就让人研究了,不过效果一直不怎么好,要知道后世的罐头杀菌和排气都做得非常好,使得罐头能够保存三年之久。
大明可没那个技术,杀菌可以通过高温蒸煮,但是排气就不行了,密封也不行,所以只能做到几个月的保存期。
“能保存几个月?”唐伯虎顿时瞪大了眼睛,抬头看着桌子上的地图,然后说道:“如此一来,西北草原就是财源啊!”
“有了毛纺厂和罐头厂,百姓们就有地方赚钱了。”唐伯虎说着说着就更兴奋了。
朱厚照却是不同声色,看着唐伯虎说道:“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这西北之地想要吸引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百姓,单单是如此还是不行的。”
说着朱厚照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然后说道:“在丰州筑城之后,大明向西的路就扫掉了,可以向西展开贸易,说不定能够从新打通丝绸之路。”
第一百一十二章大事件
对外贸易,这是朱厚照一直想做的事情。
无论是海贸还是路上的贸易,对于现在的大明和现在的朱厚照来说,这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样可以拉动国内的生产,促进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西北的贸易,朱厚照尤其看重,那里地贫民穷,不做生意没出路。
晋商、徽商,这些都是生存环境不好给逼出来的,自己的新盐政已经断了晋商一条路了,如果再不找一条出口,西北会更衰退。
历史上晋商是怎么干的?
他们依靠走私,向后金走私各种物品,获利非常的丰厚。清朝建立之后,这些人还搞了一个皇商八大家。
如果自己穿越到了明末,那么这些人就是一刀的事情,顺便还能够敛财,为朝廷提供一大笔收入。可是现在不行,但对外的贸易却不能停,可以向草原卖,向西北卖,甚至向东亚卖。
在这个时代,大明不害怕和任何地方做贸易,因为都是贸易顺差。
“这是一件大事情,本宫也一直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去做。”朱厚照看着唐伯虎,颇为感慨的说道。
这话的意思自然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本宫看你是个人才,西北的事情有交给你的想法。
唐伯虎也没有顺杆爬,他也知道这是大事情,职位低了去了也没用,以自己现在的资历,外放出去也就一任县令。
以一个县令的职位想要做这样的事情,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唐伯虎索性就没开口,他也知道太子殿下自有安排的。
朱厚照对于唐伯虎的表现,那真是很满意。有眼界,有爱国爱民之心,这就是自己需要的臣子。
“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你好好做你的右司直郎吧!”朱厚照看着唐伯虎笑着说道:“稍稍等一等,事情也不能太急。”
唐伯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今日见到太子,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亲和而富有感染力,胸有大志,行事稳健,这才是大明的储君。
在唐伯虎看来,有这样的储君,大明何愁不兴旺?
想到这里,唐伯虎连忙躬身道:“臣定当恪守臣职,不辜负太子殿下知遇之恩。”
“行了,回去准备一下,然后就上任吧!”朱厚照看着唐伯虎笑着说道。
唐伯虎走了,朱厚照也一扫之前的沉郁之气,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身子骨,这些日子还真的是闹腾。
迈步走出了咸阳宫,朱厚照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不少,有了唐伯虎这样的官员,大明的希望在不远的前方。
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堂上倒是很安稳,各地的赈灾都进行的差不多了,没有发生什么民乱。
中枢的考成法推行得也很顺利,罢黜的官员有一些,但是数量上却远没有张居正的时候多。一来这里面没有党派排挤,二来这个时候大明吏治还没那么烂。
朝廷已经决定明年全面铺开考成法,这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进度了。
“殿下,广西来的奏折。”刘瑾这个时候从后面追了上来,手中捧着一份奏折急切的说道。
朱厚照一愣,广西来的奏折?
将奏折拿起来看了一眼,这居然是一份军报,广西又打仗了。
这两年广西不太平,这个朱厚照是知道的。
弘治三年,岑瑛的孙子岑浚任知府时,起兵反叛朝廷,攻打官军,劫武缘今武鸣、上林县,扩大地盘。
这些年朝廷国用不足,基本上也没办法支持打仗,这两年却是好多了,看来是打了。
至于说岑浚进犯,朱厚照是不相信的,岑浚没那个实力。
打开奏折,果然是广西那边动手了。两广总督潘蕃率两广及湖广官军、土军十万八千余人,与总兵官毛锐、太监韦经分六路征讨思恩州。广西总兵毛锐奉令调集两万万兵力征讨。
至于战果基本上也是没悬念,岑浚兵败退入寨城山,官军追击,岑浚死于乱军之中。
将奏折看了一遍之后,朱厚照面无表情的递给了身边的刘瑾,然后开口说道:“送到内阁,按照规矩叙功吧!”
“是,殿下。”刘瑾答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向着内阁而去,这事他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这种事情也代表着刘瑾的重要性,别小看这种上传下达,能干这个的都是领导的心腹。
朝中的大臣都知道,随着朱厚照这位太子殿下越来越多的参与政事,这刘瑾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不少人都觉得将来的司礼监掌印怕是就是这位刘公公了。
因此巴结刘瑾的人可不少,不过自家人知道自家人的事情,刘瑾可不敢乱来,太子殿下那边可不好交代。
很快刘瑾就回来了,他的脸上带着急色,因为小跑有些气喘,见到朱厚照之后连忙说道:“殿下,陛下传召了几位内阁大学士入宫了,好像是有大事情。”
朱厚照一愣,这朝中能有什么大事情?
就在朱厚照琢磨到底出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见到贺能朝着自己这个方向跑了过来。
“太子殿下,陛下召见。”贺能也很急切,似乎也是跑过来的,虽然极力控制,但是说话依旧微微的喘着粗气。
“出什么事情了吗?”朱厚照看着贺能问道,同时脚下也没停下来,朝着乾清宫就走了过去。
贺能听到朱厚照的问题,连忙开口说道:“具体什么情况老奴也不知道,不过陛下很生气,发了很大的脾气。”
朱厚照没有再问,只是快步的走向了乾清宫,还没走进去朱厚照就听到了老爹在发脾气,声音很大。
“这还是大明的天下吗?你们就是这样给朕做这个官的?”朱佑樘的语气非常严厉,可见其愤怒程度:“是不是哪一天他们造反了,这才知道这件事情?地方官都是干什么的?都察院都是死人吗?平日里弹劾这个,弹劾那个,这么大的事情居然视而不见。”
听着老爹的话,朱厚照心也提了起来,要知道老爹一项都是仁厚出名的,很少苛责大臣,更别提如此严厉的呵斥了。
显然这是真的出事情了,而且是大事情啊!
第一百一十四章大问题
看到朱厚照的样子,听着朱厚照的话语,在场的人在看向何鉴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明显是受到了太子殿下的器重了,前途无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