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49(1 / 2)

无敌正德 江湖大侠客 4878 字 2023-09-07

朱厚照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还以为自己被老妈给关心了,结果就是这个结果?

老爹身体不好?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这两年老爹也不劳累,整日里带着女儿,心情欢畅,盐课越收越多,按照盐铁司的预计,今年的盐课很有可能会突破千万两。朝廷上下有了密折制度,官员之间沟通顺畅,政策执行也好了很多。

边关宁定,山河无恙,可以说老爹这两年过的最舒服了,整日里享受天伦之乐,照顾女儿照顾的不亦乐乎。

朱厚照看着老爹老妈,心里面很不是滋味,坐在下之后夹起一根鸡腿就塞进了嘴脸,只有食物能填平自己内心的伤痕了。这一顿饭朱厚照胡吃海塞,一点都没客气,吃饭完之后,朱厚照的心情这才好了一下,残羹冷炙撤下去之后,朱厚照这才开始跟着老爹喝茶聊天。

虽然心里面想要一些马,可是朱厚照也知道,这个口不好开,开了也不好要,不过还是硬着头皮说道:“父皇,儿臣想请调一些战马。”

听了朱厚照的话,朱佑樘刚喝到嘴里面的茶水差点没喷出来,看了一眼儿子,脸上全都是苦笑,无奈的说道:“又调拨?”

听到老爹这么问,朱厚照也显得有些尴尬,因为这不是朱厚照第一次请调战马了。最早朱厚照训练了三万黑龙军,去年又扩招了两万,五万年黑龙军所需的战马何其庞大。前面的三万黑龙军所需的战马都是凑了又凑的,这一次又搞出来的,朱佑樘也有些有心无力。

虽然想帮儿子,可是实在是也是没办法,走到不远处将一份奏折拿了出来,朱佑樘递给了儿子,开口道:“看看吧!”

朱厚照接过了奏折轻轻的展开,督理陕西马政左副都御史杨一清上言修举马政者。

朱厚照没想到这是督理陕西马政左副都御史杨一清上的奏折,而且还是希望朝廷举修马政的,一时之间朱厚照有些迟疑,然后就是开心,这就叫瞌睡了有人送枕头?朱厚照又看了一眼老爹,见到老爹的表情似乎不太好,连忙调整好了自己的表情,继续向下看了起来。

杨一清在奏折里面写了几个举措,一为增种马。

在奏折里面,杨一清说了关于马政的现状,陕西马夺辖六监二十四苑,现在只二监六苑。杨一清遍历其地,酌定三等,开城、安宁为上苑,岁马可二万匹。

广宁、万安为中苑,岁可八千匹。清平、黑水为下苑,岁可四千匹,但种马有缺,请给银二万四千两,市种孽息。二为增牧军,牧军旧一千二百余人,今只七百余人。宜编流户给草场住牧,其有投托影占的,绳之以法。

朱厚照翻来覆去的看了看,这份奏折没什么不妥啊!而且都是好事情啊!

钱要的也不多,两万四千两而已,增加牧军,因为缺额,补上也很正常,朱厚照有些不明所以为看向了老爹:“父皇,儿臣觉得这份奏折没什么不妥啊!条理清晰,言之有物,举措得当,难的是花销也不大,一旦成事,便是卓有成效。

这个杨一清要是做成了,那自己黑龙军的战马,他一年就能供给了,这个杨一清是一个人才啊!

说起这个杨一清,朱厚照是肯定不陌生的,首先计除刘瑾就是他干的,大礼仪也牵扯到了他。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以前朱厚照只是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对太监张永够意思,张永信了他,帮他扳倒了刘瑾。

张永被牵连,杨一清就要为张永平凡洗冤,最后杨一清自己也正是倒在了这个上面。

此时在看到杨一清的这份奏折,朱厚照的心里面自然有了计较,这个人的确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而且也知道审时度势。显然自己练兵的事情入了他看在眼里面面了,他知道自己需要战马,这个时候上这样一份奏折,无疑是合适的,也无疑是会做官的。

首先,杨一清现在的官职是督理陕西马政左副都御史,以他的官职上这样一份奏折,谁都不可能挑出毛病,因为这是他的职责。后面说的马政部分,甚至连银子花销都算出来了,这展现了他不凡的能力。

第五章我等了三年

同时在这个时间上一份这样的奏折,自然也是在表现,现在谁不知道朝廷之中太子的地位举足轻重。陛下父子毫无间隙,甚至太子殿下已经参与了很多政务,一旦这件事情被太子殿下知道,那就肯定会的到太子殿下的支持,入了太子殿下的法眼,自然是前途无量。

这些想法朱厚照自然是看的出来的,不过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很高兴。

正所谓人无完人,别说身为太子,即便是身为帝王,你也不可能要求所有臣子都像圣人一样。臣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想要上进,哪怕有些取巧,朱厚照也会假装不知道。只要他们肯做事,这就是好的,以功邀进,朱厚照不以为这是坏事情。

杨一清身为督理陕西马政左副都御史,尽忠职守,提出的意见有建设性,有操作性,他还能愿意自己去做,这就足够了。如果他真的将马政的事情做成了,朱厚照是不会吝啬奖赏,升官给钱都可以,这一点朱厚照从来都不是小气的。

看了一眼儿子,朱佑樘叹了一口气,略微有些无奈的说道:“你知道吗?这份奏折如果放出去,肯定会引起波澜的。”

“虽然花销不大,也是好事情,可是依旧会有人反对,而且还不会在少数。”

听到老爹这么说,朱厚照也知道老爹的难处,同时也明白,这是必然的,显然这是朝着自己的黑龙军来的。当然了,不是朝着自己的太子来的,这一点要分清。在别人的眼里面,黑龙军是黑龙军,太子是太子,没了黑龙军太子依旧是太子。

可是朱厚照不这么看,黑龙军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没了黑龙军,那自己还怎么做事?

“父皇,儿臣想带着黑龙军去西北!”朱厚照沉吟了片刻,轻声的说道。

朱佑樘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半晌才开口说道:“去西北?你还想去啊!”

朱厚照点了点头,面容严肃的沉声道:“三年前的事情儿臣一直没忘,火筛这三年在西北时有袭扰,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进犯,但是那也是秦紘守土有方,可是河套不扫,大明的西北就不会安稳,一旦西北军备有废弛的那一日,大明怎么办?”

说到这里,朱厚照转头看向了自己的老爹:“居安思危,河套地不能丢,至少要恢复到以前,大明随时可以杀出去,随时可以去搜套,而不是固守在城池之内。”

听了自己的儿子的话,朱佑樘陷入了默然,他何尝不知道自己儿子说的对,可是他真的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去。自己就这一个儿子,稍有不慎那就是大事情。太祖皇帝的太子,去了西北生病而亡,即便自己的儿子不在军阵上受伤,可是这生病也受不了啊!

“不如让秦紘主持啊?”朱佑樘看着自己的儿子,又说道:“或者选一良臣领军?”

朱厚照自然知道老爹的想法,可是他要做的是出击草原,秦紘都快八十岁了,让他出击草原,估计去了就回不来的。至于其他的人,一来朱厚照不熟悉,二来黑龙军一直没有别人参与,到时候难免指挥不灵,自己想要为黑龙军打出不败的人设,绝对不允许有失。

事实上朱厚照也并不是没有在培养黑龙军的统帅,自己不可能总是率军出征,这个人就是王守仁。

黑领军那边他熟悉,最早的黑龙军他甚至跟着训练了,武院那边他也参与了,所以王守仁是最合适带着黑龙军出征的。对于王守仁的能力,朱厚照也不怀疑,只是现在的王守仁实在是太年轻了。当然了,不是因为年轻怀疑他的能力。

而是王守仁官职从六品,让他统御黑龙军,如果加官,那得加到什么程度?明显是坏规矩。

不加官,一个从六品的人去领军,简直就是在闹着玩一样,所以朱厚照只能自己去。

看了一眼老爹,朱厚照笑着说道:“父皇,儿臣此去以上一次不一样,上一次儿臣只有五千黑龙军,面对火筛,如果不冲阵,必然是要战败的。现如今儿臣有五万黑龙军,自然用不着冲阵了,儿臣这一次过去,那就是准备平推过去的。”

这一战朱厚照的信心很足,板甲骑兵,五万人板甲骑兵,如果不能横扫了河套的火筛,朱厚照觉得自己就别练兵了。

这五万人,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那都是最顶级的,不说人人身上都是打横的腱子肉,但是也绝对异常的健壮。搭配上良好的装备,朱厚照还不信就碾压不了他们了。甚至这一次朱厚照都不准备跟着和河套,他只是到西北去坐镇,这一战让黑龙军的将领去打。

这样的想法朱厚照也没瞒着朱佑樘,一来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二来这种说法也确实能安抚老爹的心思。

“儿臣这一次去主要是练兵,要见见血,不然这兵再怎么练也是花架子。”朱厚照笑着补充道:“将来有了战事拉上去,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说道这里朱厚照看向了老爹朱佑樘,语气真诚的说道:“孩儿身系大明未来的江山社稷,自然不会亲自犯险的,所以父皇就放心吧!”

朱佑樘看了一眼儿子,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三年前你说要练兵的时候,朕就知道有这一天。”沉吟了片刻,朱佑樘接着道:“去吧!不过你要记得你答应朕的,一切以自身安危为主,战败了没什么,世上没有不败的统帅。”

“咱们大明的家底厚实,经得起,土木堡都没能亡了大明,我儿即便是打败了,也无甚了不得的。”

虽然自己要去打仗了,听老爹说这个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但是朱厚照还是感受到了老爹的担心和关心,连忙点头承诺道:“父皇你放心,儿臣晓得。”

这件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当然了,也不可能定下来就出发,还有很多东西要准备,比如粮草军械后勤补给,这些都要提前弄好。父子二人聊了一会儿家常,朱厚照这才告辞离开。

看着儿子的背影,朱佑樘喃喃道:“选妃的事情还是得抓紧,不成家不收心啊!”

第六章太子走歪路了

清晨即起,洒扫庭除,这是于右任治家格言之中的第一句,朱厚照前世曾经详细的了解过这位老爷子,这是一位伟大的人,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还有一句话,朱厚照也是印象深刻,同样是于右任治家格言之中的一句。

那就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之维艰。

朱厚照现在基本上尽量在行健这句话,这几年每天早起练武或者读书,从来不曾耽搁。今日一早,朱厚照又起了一个大早,又因为今天他要去上早朝了。要知道朱厚照这位太子已经有些日子没上早朝了,今日估计会吓所有人一跳。

收拾完了之后,朱厚照就带着刘瑾向着乾清宫走了过去,脸上的表情隐隐带着几分期待。

今日就是要说北征的事情,这是朱厚照期待已久了,这一次战争,朱厚照要一举扭转大明在北疆的颓势。事实上自从弘治十二年开始,北疆就没有消停过,达延汗间或领兵出没于大明的固原、宁夏、大同、宣府、榆林等边关重镇,明军这两年的损失并不小。

朱厚照还知道,这种情况还将会持续十几年,一直到正德整军备战,这才使得北疆的形势有了好转。

不过在正德死后,嘉靖皇帝继位,一系列的军事政策被废出,使得北疆的形势急转直下,面对达延汗的孙子俺答汗都都打不赢,还被人家打到了北京城下。朱厚照这一次兵出西北,为的就是来一下狠得,不服气的全都弄死。

汇合了自己的老爹,朱厚照跟着老爹一起走进了大殿,看到这一幕,大臣们顿时一愣。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么久没来上朝的太子殿下,这一次居然来上朝了,在场的人都有些发愣,不过很快大家就反应过来了,许久未见的太子殿下居然出现了,这肯定是要有大事情啊!大殿上的气氛一下子就凝重了起来,大家的心都提了起来。

这几年对朝廷的大臣们来说,用一句话来形容比较合适,那就是“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朝廷上下没有纷争,国家盐课日增,朝廷有钱了。

虽然各地不时有些小灾,西北不时的发生一点袭扰,可是这都是小问题,上不了台面,也影响不了大局。整个大明从宏观上看,是很好的,是欣欣向荣的,是繁荣昌盛的。这也就使得朱厚照整日练兵,整日备战,显得格格不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自然不会把矛头指向朱厚照这个太子,那么指向谁呢?当然是勋贵,都是你们鼓动的。

太子殿下车沉迷于武事,不顾民生,这怎么行?得让太子殿下关注民生,这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太子殿下是国之储君,大明国本,整日里沉迷于武事怎么行,要关注民生啊!

这种论调不是没有,朱厚照也不是没听过,对于这种论调,朱厚照只能是嗤之以鼻。

关注民生?你们别着急,你们等着本宫忙完了的,等着本宫腾出手来的,等到本宫忙完了,腾出手来了,你看本宫怎么收拾你们,到时候你们就知道厉害了。到时候本宫让你们知道本宫是怎么关注民生的,到时候别哭爹喊娘就好。

早朝自然是要议事的,不过今日的早朝犹豫朱厚照的出现,整个议事的过程就变得有些诡异,似乎大家谁都是心不在焉。

终于没人说话了,这个时候朱佑樘坐直了身子,从贺能的手里面接过一份奏折,然后开口说道:“这是三边总督秦紘秦爱卿上的奏折,鞑子的小王子已经相继征服了征服亦思马因和火筛,马上就要一统漠南蒙古,这些日子火筛不断的袭扰三边,而小王子则是在抓进一切时间四处征战。”

gu903();朱佑樘的话让大臣们一愣,小王子要统一漠南蒙古了?这么突然?难道说一个庞大的敌人就要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