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31(1 / 2)

无敌正德 江湖大侠客 4885 字 2023-09-07

帝王权术,朱厚照不禁感慨,老爹的权术也很高明,至少如此举重若轻的处置方法,朱厚照暂时是做不到的。

不过朱厚照也意识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些文官并不是真的在帮助叶家,他们想给叶淇体面,想要的不过是自己的特权。老爹前面的话也就有了第五层意思,更加深层也更加隐晦的意思,那就是给了他们这些特权,至于叶家的死活肯定就不算什么。

在这一刻,朱厚照觉得有些可怕,抬头看了一眼坐在龙椅上看不出喜怒的老爹,不知道自己的老爹现在是什么心情和想法。

这件事情就算是过了,佀锺也从地上站了起来从新站到了队列里面,李东阳放下手中的题本,再一次拿起了另外一本题本,然后展开说道:“这本题本是盐铁司戚尤上的,是关于整顿盐道官吏和管理盐商的题本,大家可以传阅一下,然后议一议。”

这份题本朱厚照之前看过,上面的内容他也知道,其实就是设立盐道管理官员,但是却不设立到具体的小盐场。

下面小盐场的管理权不在交付给吏员,这些人吏员一生升迁无望,压榨灶户太狠了,取消他们,取而代之的生产队制度。队长由村中宿老担任,任命副队长,也由村中的宿老担任,改善灶户的待遇,采取多劳多得的制度,以提高灶户的生产积极性,另外就是以此来减少灶户贩私盐的行为。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关键,太子在两淮盐场干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的很清楚了。

事实证明太子殿下做的事情很有成效,两淮盐场那边正在改建盐场,将原来的煮盐场改为晒盐场,另外就是生产队制度,也是非常的有成效的。根据下面人的汇报,两淮盐场的产量今年会大增,太子殿下没去之前的一个月,两淮盐场产盐两万五千石。

当然了,这是官方的数据,其中被漂没的部分不算,但是根据钦差那边查出来的数据,被漂没的大概有一万五千石。

两淮盐场一个月能产盐四万石,一旦按照太子制定的制度发展,同时改煎为晒,估计两淮盐场一个月产盐能得到八万石,年产盐能破百万石,翻倍都不止。要知道每年两淮盐田表面上能产盐三十万石就不错了,这产量还不如宋代,宋代两淮盐场产盐还接近五十万石。

算上漂没的话,还是赶不上宋朝,但是这一次不同了,这就代表着太子殿下之策是有用的。

如果不是两淮盐利被寿宁侯握在手里面,那么赞扬太子殿下的奏折早就如潮水一般涌上来了,只是大家现在顾不上拍马屁这事。

这份盐铁司戚尤的题本,虽然大家表现的根没看过一样,但是里面写的是什么,在场的人全都清楚,所以简单的传阅之后,题本就再一次回到了李东阳的手上。大殿里面的气氛再一次严肃了起来,比起叶家,这一次的事情可是严重很多了。

题本的前半部分,没的说,没人会反对,太子殿下之策,而且证明有用,好用,大家只有赞赏和拍马屁的份,没人会傻到出来说一些有的没的。

这份提本的重点在后面,后面盐铁司的戚尤阐述了扬州私盐案,直接指出了那些盐商贿赂地方官员的事实,同时说明不能这么做了,得改,怎么改呢?实行盐商准入制度,意思很明显,不是谁都能做食盐的生意,想做可以,那要通过朝廷的审核,还要交钱。

审核权掌握在朝中,谁能做生意,谁不能做生意,下面的盐道官员说的不算,朝廷说的才算。

如此一来,直接将盐道官员的权势给削掉了,他们如果敢阻拦的话,盐商可以到盐铁司衙门告,这就大大限制了盐道官员的职权和贪腐的可能性。盐商五年重审一次,不合格全部换掉,除了这些准入的盐商,其他人一律不许进行私盐卖买,否则全部以贩私盐论处。

“大家有什么意见,说说吧!“李东阳将题本放起来,然后开口说道,语气平和。

在场的人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份题本里面写的什么,但是心里面还是有些胆战心惊,实在是这一招太狠了。

一旦寿宁侯掌握了盐道,那么他会握有多少钱?他会掌握多大的权势?有钱,有势力,到时候谁能制得住寿宁侯?其他人基本都看向了几位内阁大学士,这件事情太大了,还是得让他们来做主,或者说定下一个基调,可是让他们失望了,三位内阁大学士只是老神在在的坐着。

“臣以为此事可行!”这一次站出来的依旧是户部尚书佀锺,他站出来倒也不让人意外,因为这是户部的事情。

“此策大善,各方面考虑很完备,同时还能为朝廷增收,实乃良策,是以臣以为可行,只是关于盐商准入,臣以为可交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负责审核,一旦有盐商有不法事,立刻处落,审核通过之后,由内阁拟定名单,陛下御笔批红。”

朱厚照看了一眼佀锺,今天佀锺很高光啊!

看着佀锺,朱厚照大概有些明悟了,这是可着一个人使劲造,豁出去了,成了就成了,如果不成,佀锺肯定上书求去,同时以舆论逼迫朝廷。同时佀锺这算是退下以求自保,因为事情不成的话,佀锺这个户部尚书怕是也保不住了,还不如退而求名。

一旦佀锺败退,那么肯定就是此去极为光耀,反正不能入阁,户部尚书就到头了,事实上佀锺也没几年干头了,年岁也不小了。

想到这一点,朱厚照心里面叹气,这些老家伙果然没一个好相与的,不过这也倒是没出乎自己的预料,只是他们的决绝让朱厚照心惊。

第一百四十一章父与子(五更保底求首订)

转头看向了三位内阁大学士,在朱厚照看来,这三位怕是也做好了决绝的准备了吧?

不过他们拿出来的主意朱厚照倒也不一定非要反对,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的核查,内阁拟定名单,皇帝批红,从程序上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了,如此一来就没有盐铁司什么事情了,这就是在夺权,将权力夺到了自己的手里面。

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这都是文官衙门,何况最终还是要内阁拟定名单,说白了就是还是内阁说的算。

虽然为了避免给皇帝留下擅权的印象,佀锺还是加了一句皇帝批红,不过谁都能看出这句话没什么用。

批红是什么?只能是同意或者不同意,不同意就打回去让内阁从新拟定,下一批递上来的人,还不是内阁说的算,过不了内阁那一关,这个人就不想通过盐商的核准。这就是权力的好处,寿宁侯走通了皇帝的路子都没用,逼急了寿宁侯的人都到不了御前。

佀锺发言之后,大殿之上便在没人开口了,李东阳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然后缓缓的开口说道:“诸位可还有意见?”

众人依旧不说话,转身朝着朱佑樘所在的位置一躬身,显然是在等着朱佑樘做主了。

朱厚照都发现了这件事情,朱佑樘自然不可能发现不了,略微沉吟了片刻,朱佑樘缓缓的开口说道:“这件事情就按照佀爱卿说的办吧!“说完这句话之后,朱佑樘便靠在了龙椅上不在开口了,显然这句话就代表着朱佑樘的一锤定音了。

虽然有些遗憾,但是朱厚照却理解老爹的想法,文臣这边如此决绝,肯定是要顾忌的。

将这个权力放在盐铁司,确实也有不妥,核查之事,也可以让锦衣卫和东厂去做,到时候说不定还能牵扯一些官员出来。

朱厚照则是想到了自己的浣衣局,到时候让浣衣局去查,说不定拔出萝卜带起泥,到时候不定能把谁给牵扯出来。不得不说,这样算另外一种父子之间的默契了,两个人全都想到了一个地方,做了一个差不多的决定,只不过父子二人都不知道罢了。

听到朱佑樘的话,大殿里面的气氛骤然一松,文臣们紧绷绷的状态也瞬间消失不见了。

朱佑樘的话虽然只是同意了佀锺的话,盐商准入最后拍板的还是皇帝,但是这代表着皇帝的一个态度,对文臣信任的态度,这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户部尚书佀锺此时一头汗,显然刚刚对他的压力也不小,过了刚刚的决绝,此时心情自然是不一样了。

朱厚照面无表情的扫过文臣,比起之前上早朝,这一次的廷议让葛丹收获非常大。

这还是文臣能抱团的时候,如果换成首辅和次辅相斗,这个廷议怕是会更有意思。

“议了两件事情了,歇息一下吧!”朱佑樘突然开口说道,同时对身后伺候自己的贺能说道:”给诸位爱卿准备差点,让诸位爱卿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说着朱厚照笑着站起身子,在众人谢恩之声之中离开了,朱厚照自然是赶忙跟上。

父子二人来到后面坐下,朱佑樘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拿起了一块点心吃了一口,一副满足的样子。

朱厚照也陪在一边,同样吃着点心喝着茶水,在里面廷议的时候不觉得,但是现在却是饿了。

吃了两块点心之后,朱佑樘结果绢帕擦了擦手,这才转过头看向了朱厚照,然后缓缓的开口说道:“父皇刚刚同意了佀锺的建议,知道为什么吗?”

”回父皇,为了安稳!“朱厚照想了想,然后开口说道,虽然牵扯到很多事情,但是安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朱佑樘点了点头,然后欣慰的说道:“你能理解就好,再说了,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你我父子二人去做的,让下面的人明白咱们的心思就行了,做不好就换人,总有人能做好,勤政是好事,但是切不可事必躬亲,那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儿臣受教了!”朱厚照连忙躬身道,事实上朱厚照却是在心里面疯狂的吐槽。

历史上朱佑樘就是积劳成疾,直接把自己给累死了,三十多岁就死了,现在反而教导起自己养生之道来了,这落差有点大。

朱佑樘见到儿子的表情,苦笑着摇了摇头:“算了,你可是比父皇更懂的保养身子,一转眼照儿也这么大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虽然朱厚照说的都是闲话,看起来没什么正题,后面更是拉起了家常,但是朱厚照一直都笑着陪着,父子二人的笑声传出去很远。朱厚照的心里面明白,父皇这不是要休息,或者是真的要和自己说这些,他只是在安慰自己,他觉得对不住自己。

父亲这个称谓是深沉的,在华夏的文化之中,如果形容父亲,那么严父一定是常用词汇。

父亲是不苟言笑的,是严肃认真的,是严厉的,朱佑樘对朱厚照自然也是如此,但是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是一点都不少的。廷议的之后,朱佑樘同意了文官那边的提议,显然让朱厚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让朱佑樘觉得有些对不住儿子。

毕竟儿子辛苦谋划,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朱佑樘觉得儿子可能会有些失望。

朱厚照却是不甚在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成不成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绝对不光是看你想怎么样,朱厚照对这个倒是可以坦然接受,再说了,这叫什么事?内阁拟定名单,安排一个人入内阁也就是了,到时候自己就能在内阁插一脚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朱厚照就不相信还摆弄不了他们,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时间差不多了,回去吧!”朱佑樘见朱厚照不以为意的样子,心里面顿时松了一口气,笑着道,事实上朱佑樘还真的担心自己的儿子心里面有疙瘩,毕竟年纪小,可是见到儿子现在的模样,朱佑樘也就送了一口气,同时心里面也很自豪,儿子终究没让自己失望。

第一百四十二章刘大夏(求首订,求月票)

从新回到宫殿里面,朱厚照的表情也玩味了起来,前面盐政的事情被挡了一下,但是结果可以接受,朱厚照现在倒是好奇接下来的这份题本了。按照议程,接下来要议的是通政使沈禄上的题本,内容也很简单,那就是密奏制度,一个让大佬们头疼的题本。

密奏这个东西,东厂锦衣卫有,在场的大佬也不是没上过,而且他们上更加的秘密,直接亲自承给皇帝。

他们有,他们用,他们觉得好用,但是不代表他们希望这东西推广开来,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好东西我们用就行了,你们这些人用什么用,否则我们还怎么保持特权?比起地方官,这些大佬其实更害怕,不说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单单是六部尚书。

一旦密奏制度放开,那么屁股瞬间就坐不稳了,下面的侍郎哪一个不盯着你的位子?翰林院那边有没有盯着?各地的督抚有没有人盯着?

到时候弹劾的密奏估计像雨一样进入了御前,你连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这怎么能行?

可是这是还不能直接站出来反对,你不能和陛下说,我是因为害怕被弹劾而反对密奏的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戴珊的身上,此时的戴珊觉得有些火辣辣的。身为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戴珊觉得丢人,前些日子他连请罪折子都上了。

这一次的扬州私盐案,抓了不少的官员,其中有一个小官巨贪,这个人就是两淮巡盐御史。

这个人被抓了之后,震惊了朝野,这个锅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是肯定要背起来的,想躲都没地方躲。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政司的沈禄弄出来一个密奏制度,这简直就是在打都察院的脸,可是戴珊还没办法,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你们没办法,不但监察失职,而且还同流合污,这简直就是愧对都察院的招牌,现在戴珊根本没有立场反驳沈禄的密奏制度。

你反对了,你怎么解释?为什么反对?这话没法说,一旦说了,陛下那边不定怎么嫌弃呢!

gu903();“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行!”戴珊连忙向前了一步,开口说道:“朝廷施政,首在吏治,吏治首在监察,密奏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朝廷的监察力度,这在臣看来是好事情,如此一来,对于朝廷整肃吏治,避免扬州案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