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父皇!”见到朱佑樘从外面走了进来,朱厚照连忙给老爹行礼,然后才说道:“父皇今日辛苦。
“行了!”朱佑樘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你们母子在说什么?有说有笑的?说出来让朕也开心开心,省的为前面的事情不爽利!”说着目光就看向了母子二人。
第三十六章直接
张皇后看了一眼朱厚照,见儿子没有开口的意思,便笑着说道:“大弟刚刚进宫来了,照儿正好遇上,我们在说大弟家的事情。”
朱佑樘点了点头,爱屋及乌,虽然自己的小舅子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张皇后的关系,朱佑樘还是对张鹤龄和张延龄都是颇多照顾。现在听到张鹤龄进宫了,朱佑樘也没在意。因为害怕张皇后在后宫无聊,朱佑樘也经常让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进宫。
“大弟进宫有事情吗?”朱佑樘看着张皇后,害怕她不好意思便自己先开口问道。
“说了一些盐政的事情!“
没等张皇后开口,朱厚照就在一边接口道:“有人去了舅舅家托请,想要减免盐课,十五万。”
朱佑樘没想到居然是这件事情,便笑着说道:”原来是这样,这是小事情,准了也就是了。“
朱厚照抬起头看着自己的老爹,这是小事情?这就准了?又转头看了一眼的老妈,老爹还真的是疼老妈。朱厚照不禁响起了后世的一句话,父母是真爱,你只是意外。不过这事朱厚照不能让老爹这么干,如果真的这么干,那就真的坏事了,事情就麻烦了。
看了一眼自己的男人,张皇后露出了笑容,但是她也不能无视自己儿子的想法,毕竟儿子刚刚说了一大堆,虽然自己没怎么听懂。
“皇儿,快把你刚刚说的那些和你父皇说一说!“张皇后在一边开口说道,同时鼓励朱厚照开口。
朱厚照有些无奈,老妈你就不能转述一下吗?
见到老妈没有转述的意思,朱厚照只好自己开口说道:“父皇,孩儿近些日子研究了一下盐法,发现咱们大明的盐法很有意思。”
“你研究了盐法?”朱佑樘听了朱厚照的话,顿时就高兴了起来,笑着说道:“说来听听,有什么想法。”
“纳粮开中果真是了不起,太祖皇帝了不起!”朱厚照上来先拍了朱元璋一个马屁,当然了,这个马屁是发自内心的,朱厚照赞叹着说道:“儿臣总结了一下,纳粮开中有几个好处,首先第一个就是解决了边镇的军粮问题,对商人诱之以利,使他们愿意运送粮食到边镇。”
“其次就是减少了朝廷官员和开支,这事要是让朝廷自己负责,那么官员会增多,开支会加大,加上这里面的贪腐问题,自然成本大增,开支也会大增。”
“最后就是有利于边镇的发展,买粮运粮,不但难度大,而且耗费时间久,成本高,这就使得商人们不得不想别的办法,在边镇大肆的开垦荒地,雇佣百姓种地,解决了流民问题,同时也使得边镇人口得到补充,比起移民实边,这样潜移默化的发展,利国利民。”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纳粮开中,当真是了不起的国策,尤其是辅以四品以上官员及其亲眷不得从盐中牟利,太祖皇帝当真高瞻远瞩啊!”
朱佑樘听着朱厚照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捋着胡子,但是后面却觉得有些不对味,这里面在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稍稍想一想就知道,纳粮开中这个政策这么好,但是它现在没了,为什么没了呢?因为被自己给割掉了,自己将纳粮开中变成了纳银开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儿子一个劲的鼓吹纳粮开中,朱佑樘怎么可能不觉得不对劲呢?
“拿纳银开中呢?”朱佑樘看着儿子,开口问道。
“父皇,盐政也好,其他的国政也好,想要做的完美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事情,政策看得是你的初衷,如果你的初衷达到了,那么这就是好政策。”朱厚照没有直接说而是绕了一个圈子:“纳粮开中是为了解决边镇的军粮问题,减少朝廷的开支,不给百姓增加负担,同时达到移民实边的效果。”
“纳粮开中让朝廷在盐政上的收入减少了,这就是纳粮开中不完美的地方,可是从朝廷的初衷来看,它达到了,所以纳粮开中是一条好政策。”
“纳银开中比起纳粮开中,朝廷的收入肯定就增多了,孩儿查过,第一年就增加了一百多万两的盐课。只不过纳粮开中的好处都没了,边境的粮食问题,移民实边的问题,全都没了。儿臣有一件事情没查过,但是儿臣想问问父皇,边镇是否缺粮了?“
朱厚照转过头,大眼睛看着朱佑樘,这个问题问的很简单,但是却犹如一把刀子扎进了朱佑樘的心里面。
边镇缺粮吗?答案是缺,事实也的确如儿子所说的,朝廷对边镇的开始大大的增加了。
“父皇不说儿子也知道,肯定是缺的,但是勉强还能维持,看起来并没有给朝廷增加负担,而且还让朝廷多收了盐课。”朱厚照自嘲的笑了笑,然后说道:”可是开支没有增加,但是粮食却少了,那怎么办?吃空饷,节衣缩食,压榨底层的军户,这些事情怕是层出不穷。“
“边军的战力怕是下降的很厉害,吃不饱饭,怎么打仗?大家还是多开点荒地种地吧!免得饿死。“
朱厚照说的血淋淋的,让朱佑樘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沉吟了片刻,朱佑樘才继续说道:“可是纳粮开中已经难以为继了啊!”
“是啊!”朱厚照感叹着说道:“难以为继了,为什么呢?因为超发,因为占窝!”
“勋贵士绅官宦,所有人都想朝着盐引伸把手,毕竟这全都是钱,所以他们就伸手了,想尽一切办法搞到盐引,皇家给的盐引赏赐,可是他们去运粮了吗?没有,他们拿着盐引去换银子,那么盐价自然就高了,这些人还要先领盐,运粮食的商人得排队,那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够领到盐。”
“加上朝廷超发,不断的用盐引换粮食,盐引积压,手里面握着盐引却换不出盐来,哪个商人还会去运粮?纳粮开中不坏才怪了。”
这话也就朱厚照敢说,因为矛头直接就指向了皇帝,占窝和超发的大头都是皇家。
第三十七章操作
听了朱厚照的话,朱佑樘顿时就有些尴尬了,这事他就没少干,每年赏赐勋贵勋戚功臣和宗室的盐引就不少,尤其是上次给自己的老婆家里面,每一次都是十万十五万的赏赐,原本没当回事,现在听儿子这么说,这里面问题大了。
虽然这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那是放在后世,在这个时代,这些东西还是超前的。
“钠粮开中的好处其实很多!”朱厚照见自己老爹的模样也没停,而是咬了咬牙继续说道。
“纳粮开中改为纳银开中,盐引就代表着钱,凡是手里面握着盐引的人,这些盐引就代表钱。无论是勋贵勋戚还是官员,只要手里面有盐引,商人们就愿意出大钱价钱买,当然了,勋贵勋戚要保证这些人的盐引能够提出盐来。”
“对朝廷也是有好处,超发出去的盐引可以直接换钱,多简单。”
朱厚照越说纳银开中的好处,朱佑樘的脸就越黑,这哪里是什么好处?这分明是给了勋贵勋戚和官员们损公肥私的机会。
至于说朝廷超发盐引,这个超发显然是有一个限度的,一旦超发的多了,盐引就越来越不值钱,大明不是没有先例的,最早的先例就是大明的宝钞。原本的宝钞是好东西,也没有贬值贬的这么厉害,还不是因为超发,宝钞现在彻底成了废纸了。
朱佑樘刚想张嘴问点什么,突然见到自己的儿子笑了,顿时有些不明所以。
“父皇,儿臣都想做盐的生意了!”朱厚照说着转头看向了朱佑樘:“只要握住了盐场,保证别人无法从盐场提出盐来,然后在市面上收购超发的盐引,儿臣相信价格肯定不会很高,无论是勋戚还是商人肯定都愿意卖。”
“不用多了,只要握住了大明的几个大盐场,儿臣就是大明最大的盐商,到时候儿臣该有多少钱?”
“别人手里面有盐引,他们都提不出盐来,到时候整个大明的盐就是儿臣说的算。”
朱佑樘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一次终于怒了,拍着桌子说道:“胡闹!”
朱厚照摇了摇头:“儿臣倒是觉得可行,只要拿下了扬州的转运使和盐场的管事官,这事难度就不大。以权压之,以力诱之,这事就没一个不成。有了盐场开道,儿臣就能赚取大量的银钱,同时以银子在官场开道。”
“不说其他的地方,整个江南官场,儿臣有信心五年之内到处都是儿臣的人。”
“到时候无论是培养,还是花钱收买,儿臣就能一杆子插进朝廷的中枢,甚至是内阁。”
听了朱厚照的话,朱佑樘觉得浑身发冷,脸色大变,看向儿子的目光变的非常诡异。瞪着朱厚照,朱佑樘久久没说话。
朱厚照苦笑着看着自己的老爹,事实上后世的东林党和其他的齐浙楚党就是这么干的,以经济利益为捆绑,然后在官场上纵横披靡。这些人的朋党说白了,背后其实就是商业利益,大家玩的就是资本。
东林党为什么强大,因为他的背后是整个江南的资本,为什么朝廷拿他们没办法?朝廷才多少钱,他们多少钱?
到了万历以后,大明的大商人,调动几百万两都算不上大手笔了,只能算是常规操作。朝廷呢?每年在辽东烧个千万两,已经是捉襟见肘了。要知道雍正改革之后,大清一年的盐课是三千六百万两,那是多少钱?
一个盐课全烧在辽东又怎么样?还有田赋,还有商税,这么大一个国家,一年烧一千多万两居然就被烧垮了,何其可笑。
朱厚照端了一杯茶给老爹,然后笑着说道:“父皇,这天下聪明人可不止儿臣一个,儿臣不用查也知道,这天下已经有人这么做了。不说其他的,各省的督抚,朝中的大员,有多少人这么做?查一查他们家里面是否有盐商就知道了。”
“勋贵勋戚插一手是为了钱,比如舅舅家,他有钱了顶多是多建一点园子,多娶一点女人,没什么。”
“可是朝中的官员呢?下面的官员呢?”朱厚照叹了一口气说道:“不用想也知道啊!”
朱佑樘当然知道不用想也知道,可是他还是觉得不太可能,儿子说的太危言耸听了,这天下的官员难道都这样?他们可都是读书人,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这件事情绝对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不应该啊!
“父皇,你不用查其他人,你去查一查叶家!”朱厚照见老爹不相信,在一边补充了一句。
为什么朱厚照如此肯定,因为后来这些人就是这么干大,晋商那边出了一个王崇古,三边总督,朝廷大员,家里面就是大盐商,晋商的头面人物。内阁首辅张四维,他也是这么干,张居正之时他是内次辅。
张居正死后,他跟着万历皇帝扫清了新党,他家里面也是晋商的头面人物,山西的大盐商。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齐浙楚党多少人在盐政里面伸手,有多少朝廷大员家里面是有钱的?多说严嵩贪,严嵩是大奸臣,可是徐阶倒了之后,他家里的土地是多少?财富是多少?如果不是海瑞,大家还都把徐阶当成好官呢!
如果不是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徐阶的下场会好的了?从这些人朱厚照就看出来了,没一个好货。
这些人全都做到了内阁大学士,全都是读圣贤书读的最好的,可是最后呢?大明第一清官是海瑞,只是一个举人出身,虽然海瑞很多地方不完美,但是他真的是一心为国,恪守清贫,可能很多人会说清官不如贪官会做事,朱厚照听到这句话的答案只有两个:呵呵!
一个官能不能做事,与他是清官和贪官无关,只与他的能力有关,分为能吏和庸吏。
贪官和清官这两个词才是对着的,将这四个词混淆,多好笑的说法,贪官不一定是庸吏,清官也不一定是能力,这是两码事。如果是清廉有能力呢?或许世上少有,但是不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吗?即便是再有能力,贪官造成的伤害也不能被忽视,因为他贪污的都是百姓的身上衣,百姓的口中食。
第三十八章查一查
听到儿子让自己去查叶家,朱佑樘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略微有些疑惑的问道:“叶家?哪个叶家?”
朱厚照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老爹,笑着说道:“当然是叶淇,那位父皇的户部尚书,是他将纳粮开中改为纳银开中,不用查他是否贪污,只要让东厂和锦衣卫查一查,他的家里面是不是有人在作做盐商。”
“查一查他们家的盐商生意做得怎么样,另外查一查他们的食盐生意是什么时候做起来的,足够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