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变革,则是贾放早就在心里盘算好了的。
原本桃源村的人口和土地的关系,支持井田式的共有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但经过两三代的人口孳生,以及人民对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渴求,桃源村已经从几乎全然无私的共有制经济开始迈向有私的小农经济。
现在又因为这么个机缘,人口暴涨到原来的五倍。共有制的经济模式已经不可能再持续,必须私有化。贾放便索性借这个机会,让桃源村转向私有。
此前桃源村的村民也在新移民这件事上体会到了不少挫败感,大多是觉得自己出工出力出粮,千辛万苦地帮助新移民在此安置,结果自己什么都没得到,未来许是还要把自己正在种的地让给新移民。
但现在贾放只命他们出让三分之一的地,并且给他们的劳动提供报偿。桃源村的村民必定会像陶村长那样对贾放表示感激的。
至于秦里正和新移民
贾放抬起唇角笑了笑:我会发一笔款子给余江来的乡民们,作为安家费。款子会按人头分发到每一户,这笔款子,足以让你们有钱吃喝一直到今年年尾。
秦里正登时傻了,而陶村长则眼中含泪:贾放这是这是在掏自己的腰包来补贴桃源村啊,这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地主?
秦里正则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官老爷不收税,竟然发钱?贾放虽然不是官,但事实上和官也差不多了。
而桃源村让出的三分之一土地,我会平分成一两百份,从明年开始,佃给你们的村民们耕种。秦老丈回头你去解释一下,这些土地一年可以种两到三季,亩产至少要二百斤。如果种不到这个亩产,或者是家里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下田,就不要来佃种这些土地,会亏钱的。
贾放这么一说,秦里正也明白了。贾放之所以只给余江移民一小部分土地,那是因为余江迁来的人口中,有不少壮劳力得了病,无法下田,达不到这些田地耕种的产量要求,还不如留给桃源村的村民。
一两百户秦里正虽然明白了道理,可是心里还是堵,他带来了八百多户百姓,却只有一两百户能种上田,那其他人
其他人每一户我都会提供一笔无息贷款,也就是不收你们利钱的款子。
会养鸡养猪的,可以拿着这笔钱去买种鸡种猪,家里有人会纺织的,可以拿这笔钱去买织机和纱线,织出来的布就在这村里卖,我瞅着需求是大的很。贾放一边说,就在一边的陶村长跟着一通点头。
愿意去开荒的,可以拿这笔钱到我这里来买一个开荒证,我会告诉你们,哪些地能开,哪些地不能开。开出来的荒地,地上的出产都归你们。当然,你们也应该需要把这些东西和村里的其他人交换,换取粮食和其他东西
秦里正张大了嘴,这回他心里迷迷糊糊地明白了:这位贾三爷,给大家放的这一笔款子,其实是让大家手里都有了钱,有了钱就能买东西,买东西就会让别人有钱这样看起来,并不是只有种地能养活自己这其实对那些主要劳动力得了病,不得不休养的家庭来说,是一件好事。
此外,我会聘请一部分乡民参加工作,这些人都会有工资拿。比如说赵五光和王二郎,他带稽查大队检查卫生规范的执行情况,他就是有工资拿的,他的队员会根据出勤情况领补贴。
从贾放举的这个例子来看,这一部分参加工作的人员,应该会从桃源村和新移民中同时选择,不分伯仲。
对了,还有房子。贾放一拍脑袋,说:险些把这茬儿也给忘了。
此前桃源村建了好些临时的简易活动房。但那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撑不过雨季。从今往后,我还会给余江来的乡民们每户发一笔低息的建房贷款,利钱很少,而且可以在十年之内,慢慢地还。
有了这笔钱,你们就可以雇人盖房子,雇的人肯定也跑不出咱们这个桃源寨。这样一来,有点力气的都能在工地打零工,以前做过泥瓦匠、木匠的,在这一两年里还种什么地啊,眼前的生意根本就做不完。
秦里正想想也是。这样一想,远道而来的乡民可以养活自己的法子太多了,为啥偏要纠结种地?
对了,这样一算,我最近要花的钱和要放的贷款太多了。陶老丈,秦老丈,有没有可靠的账房先生能推荐给我的?
还没等这两位回答,贾放已经自己想到了解决方法:不用了,张友士的人口登记册上都登记了这些信息。我过去翻一翻就都知道啦!
这一番长谈之后,陶村长和秦里正完全理解了贾放的安排,他们回去之后又各自向身边的人传达了一下贾放的意思。
但凡传话就可能会出偏差,这消息放出去之后,桃源村村民与余江乡民都是半信半疑、喜忧参半。
于是贾放决定开一个桃源寨全体大会。他让所有人都聚在了桃源村村口的空地上。五千人说少不少,乌压压地把整片空地都挤满了。
贾放则特地在空地中间放置了一座高台,他自己挤过人群,爬上那座高台,登时便鹤立鸡群一般地立在人群当中。
然后他拿出了一个铜喇叭似的东西,举起来放在嘴边,然后问:都能听清我说话吗?
能!底下的乡民们一回应,那声浪就远远盖过了贾放的声音。
很好!贾放连忙比手势,示意他已经收到回应了。
随后,贾放将他对桃源寨的规划与安排一项一项说出来。村民们此前都听说了传闻,现在也没有表现出特别惊讶。但是贾放所说的,可比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内容要更加精准,也更具有权威。
贾放见桃源寨的乡民们大多情绪稳定,暗暗松了一口气。他的措施有很多不是短期能看到效果的,这些乡民并不一定马上就能全盘理解。但只要愿意尝试就好。
正在这时,村口空地一角,忽然有个人高高跃起,冲贾放挥手,很快就落了下去,消失在人堆里。
贾放眼见,看见了那是张友士。
他赶紧说:那边的乡亲,麻烦让开一条路,让张先生过来。
张友士没等他发话,就立即挤了过来,还没靠近贾放身前,他就大声向贾放喊话:三爷,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我找到鼓胀病的驱虫药了。
张友士话音刚落,原本正在平静接受贾放向他们灌输信息的乡民们,人群立即沸腾起来。
第69章
你要我说你什么好?贾放面对张友士,相当不客气地说,既然没有任何证据说是这种草药有功效,怎么就凭书上一两行字的记载,就贸贸然说你已经找到特效药了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道理张兄比我更清楚吧?
张友士耷拉着脑袋,看起来十分沮丧。
他手中依旧是那本《血防手册》,翻到最重要的一页,将书册卷起握在手里。学生学生就是看到青蒿二字,就以为青蒿可以治这鼓胀病。没曾想现在看起来像是一场空欢喜。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