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山寨(1 / 1)

此地虽说是山寨,但其实只有几间茅草旧屋,寨子入口有几处一眼就能识破的简易机关,正经江湖人士都会以攻打这样的山寨为耻。萧同裳一路打量着这个植被茂盛的破落寨子,竟然发现了一处被打扫得格外干净的屋子,她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那间屋子里面住的是什么人?”萧同裳指着草屋问了一句。

押着她进寨的大汉皱了眉头:“你问这个做什么?与你无关。”

此番欲盖弥彰的说辞让萧同裳更加好奇了起来。

“进去!”大汉带着萧同裳与拓跋齐来到柴房,将二人推了进去,门上下钥。

大汉走后,萧同裳扭动手腕,腕上的麻绳松了下来,只留下一条红色的绑痕。她帮拓跋齐将绳子解开,从被木板钉住的窗户间隙向外查看,发现外面连个巡逻的人都没有。

她几乎可以确定,那个虬髯大汉就是寨子里的头领。但此人现在尚未归寨,萧同裳决定先去那间屋子一探究竟。

想要从这里出去很容易,她只需要掏出匕首挥舞几下,就能破开窗子和门中的任意一个。萧同裳犹豫了一下,决定从大门离开。

循着记忆的路线来到那间屋子,敲门之前,萧同裳侧耳听了一下,屋里只有一人。她扣响木门。

“谁啊?”开门的是个束发书生。

萧同裳觉得此人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了。

书生见到来者是陌生人,明显怔愣了片刻,眉宇中流落出一丝惊慌,随即砰地一声将门重新关上。

“公子?”萧同裳对着屋内喊道,“我们并无恶意,只想讨口水喝。”

屋内的书生却不再搭话。

萧同裳疑惑更深。忽然,她福至心灵,从怀里掏出一张雪金纸,上面绘着的画像与书生长得一模一样。

画像上的人姓陶,名玉山,金陵下溪村人士,是临江县的一名主簿,负责沿江几个村子的稻米采收。去年冬天,他在巡视米仓时被贼人所害,不仅米仓被烧,就连他本人也被绞了头发,成为了摄魂案的第一个受害者。

是他?他怎么会在寨子里?难道也是被掳来的?

想来村民刚遭受水患,粮食短缺,囤米的米仓又被烧,将怒气发泄在他身上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