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开国之后,韩信和张良一起整理兵书,留下兵法三篇,如果真如韩霖所说,这部兵书流传下来,就在他手中,集合了韩信和张良的智慧,想必一定精妙绝伦。
而韩霖来见陶商之前,先帮助李通做事,先证明自己的能力,就是不想背着韩信的光环,这也说明此人的确有些真本事,不只是个混吃混喝的主。
当下陶商便封韩霖为军事将军,掌管四郡兵马训练,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只要韩霖能掌握其兵法精要,对陶商当下的练兵会有重大提升。
除此之外,陶商已经决定在洞庭湖正式开始训练水军,将武陵、临湘和长沙的船只全都调集到洞庭港,共有楼船一艘,帆船百余艘,小船数百,还有竹筏无数。
眼下并没有多余的钱来打造船只,但想要以长江之险守住四郡,强大的水军是必不可少的,这件事宜早不宜迟,这些船只打仗或许差了点,但训练却足够了。
除了先前来降的五百水军之外,陶商又从四郡各抽调士兵,共组成水军五千人,他本身就是海军陆战队的教官,当仁不让的亲自担当水军统领,以英泽为副将,开始训练水军。
水军和步兵基本俱全,陶商唯一忧心的就是骑兵,江南之地,无法出产战马,要想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没有强大的骑兵,战力始终上不去,实在令人头疼。
历史上孙家在江东几十年,虽然以三江之固守住基业,但士兵的战斗力却相比北方的差了许多,魏兵过江之后,基本是摧枯拉朽一般,便迅速平定了江东。
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陶商心中想着,却又无计可施。
第315章乱世来临
荆州以长江为界限,北边的南郡、南阳郡及江夏郡被刘表以雷霆手段平定,征辟荆州名士以为太守、县长,以蒯良为别驾,蒯通为主簿,明通政令,以蔡瑁为军师,操练兵马。
长江以南则被陶商占领,荆南四郡成为楚军的地盘,除了骑兵之外,其余兵种样样齐全,虽然兵力不多,但都是精锐之师,又有韩霖、徐晃、李通、刘贤等人训练,干得风生水起。
而随着陶商再荆南站稳脚跟,刘表在襄阳的无动于衷,也让那些观望之人失去了耐心,加之刘贤等人的不断征辟,渐渐都开始出仕为官。
自古成王败寇,这个道理说不明白,刘邦、项羽之流,当年不也是被视为叛贼,但得了天下,便是奉天承运,天之骄子。
看到陶商的实力和政令之后,人人都觉得他能成大事,百姓纷纷称赞,不过这些前来仕官的文武之中,陶商只认识刘巴一人。
他最期盼的蒋琬外出游学,还未回到家乡,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刘巴和蒋琬竟是表亲,以后等将蒋琬回来,也能及时打听到消息。
刘巴也是荆南名士,博才多学,加之为人正直,陶商令其为典农校尉,负责四郡的田地开发和水利工程,这可是个大项目,陶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刘巴正好补了这个缺。
历史上刘巴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这样清廉的人物,自然要委以重任。
荆州在刘表和陶商的安排之下各自相安无事,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刘表顾着扩大自己的名声,结交名流,几乎每天都要设宴摆酒,汇集文士高谈阔论,在士林中地位越来越高。
而陶商则想着厚积薄发,在中原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他还是不要做出头之鸟,悄然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待乱世崛起,要是这时候再,扩张地盘,容易被周围州郡群起而攻之,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陶商给所有人下了一条铁岭,以荆南四郡为疆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安心发展
荆州平定,但中原各州还是战火连天,乱贼此起彼伏,借着黄巾之名造反的不计其数,自称天子者也大有人在,所以陶商虽然被灵帝惦记着,但其他各处的消息也让他震怒不已。
先是郭太郭太率领的白波军,在河西河东等地十分猖獗,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和黑山贼遥相呼应,整个并州几乎被贼军完全占领。
紧接着巴郡黄巾军又起,板楯蛮乘势再起,攻打郡县,抄略城邑。
益州马相、赵祗等也借机于绵竹起兵,自称黄巾,还未等到刘焉上任,便杀了益州刺史却俭,一月之间,攻略三郡,马相自称天子,有兵数万人,声势浩大。
冀州刺史王芬等见天象不利于宦者,准备尽诛宦官,废掉汉灵帝,边结豪杰,预作准备,不料事败,自杀身死,以贾琮为冀州牧。
为平定各地叛乱,灵帝在西园讲武,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各地的叛乱唯有西凉传来好消息,皇甫嵩和董卓击败了王国,平定战乱,灵帝拜董卓为征西将军,并分兵进入河东,防止白波军渡河骚扰京都。
但朝中的昏暗依旧没有得到改善,随着灵帝病重,宦官和外戚的矛盾进入白热化。
这些变化基本都在陶商的预料之中,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倒是孙坚在渤海镇压黄巾军,声势浩大,竟将青州一半的黄巾军赶到了徐州,这些贼军听到孙坚的名号,都不战自败。
猛人就是猛人,不管到哪里,都能干出一番大事来,像孙坚这样的豪杰之士,又有程普、黄盖之流辅佐,攻打黄巾军,基本都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除此之外最让陶商担心的还是杨蓉,几日之前,他接到从洛阳送来的书信,正是杨修托人送来的,书信是杨蓉所写,还有一方丝绸手帕,上面绣着两只隔河相望的鸳鸯。
虽然杨蓉的书信只是让他照顾好身体,无论他如何抉择,她都会等下去,但手帕之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意,陶商又怎能看不懂。
一想起双方的处境,陶商就不由忧心起来,杨彪毋庸置疑是全心忠于汉室的,如今自己起兵造反,想必他在朝中承受的压力也不小,卢植已经告职还乡,老一代的大臣只有杨彪和朱儁、皇甫嵩几人了。
杨蓉的痴情让陶商感动,两人从认识开始便是患难相交,几经磨难,眼看就要成亲,却被十常侍诬陷,再次天各一方,如今分属不同阵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