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子,这是我家公子,名叫杨修”那个老管家吓了一跳,似乎没想到这小孩会如此鲁莽,赶紧起身行礼:“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管事不必客气”陶商笑笑,既然这家伙就是那个能洞察人心思,搞得曹孟德都头疼的家伙,倒想看看他是小屁孩的时候有什么本事。
只见杨修仰着小脸说道:“你害家姊在北邙山受难,如今每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当真太过分了”
原来是来兴师问罪的,怪不得这小家伙一进来就语气不善,不过听到杨蓉茶饭不思,陶商还是有些于心不忍,就算爱慕自己,也不至于这样吧
闻言笑道:“你姐当时落于山贼之手,要不是我出手相救,此时想必还在贼窟呢,相比于受些苦难,你说孰轻孰重”
杨修不以为然道:“那山贼在书信中说明,只要拿出银两,他们就会放人,要不是你鲁莽出手,家姊早已平安赎回,哪会受那些惊吓”
原来是怪自己多管闲事了,陶商抬手挡住了准备说话的管家,笑问道:“要是他们拿了银两,还不肯放人,你又如何”
杨修一愣,顿了一下强说道:“书信中已经言明,岂能不做数”
陶商笑道:“贼匪之言,有几分可信”
“这个”杨修顿时无以对答,他只学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至于贼军之流,都是凶狠嗜杀,出尔反尔的反面教材,怎么能信
陶商又道:“再说了,等你们去救人,也是第二天的事了,那山贼肯定会带着你姐转移地方,一路之上不也要受奔波之苦山贼良莠不齐,人心险恶,身处贼窝,以你姐的美貌,万一哪个起了淫邪之心,又有谁能制止”
“这”两句话,就把杨修说得哑口无言,小脸发白,他毕竟还是孩子,心思单纯,此时被陶商说出后果来,不禁有些后怕
愣了一阵之后,杨修忽然转身从桌上拿起一个青布包裹递给陶商:“这是我姐带给你的东西,让你好好照顾自己,你拿着”虽然转折得有些生硬,但这个举动无疑是认同了陶商刚才说过的话。
杨修和管家是奉了杨蓉母亲的命令来见陶商的,看到杨蓉每天愁眉不展,闷闷不乐,杨母实在不忍心,劝了好一阵,又让管家带了东西来送给陶商,才算让杨蓉心绪平稳下来
第60章流言蜚语
布包里是一对护腕和一串流苏,护腕以蓝色为料,绣着金丝边,镶嵌着一个个小小的金色珠子,煞是好看,流苏则是紫色的枪缨,大概是看他的盘龙枪光秃秃的不好看,特意制作的
第一次收到姑娘家送的礼物,陶商不禁激动起来,拿在手里端详了好一阵,护腕是舍不得戴的,收起来之后,马上拿着枪缨缠在了盘龙枪上
暗青色的枪身,黝黑的枪尖,配上紫色的枪缨,果然十分好看,女孩子的心思就是细腻,陶商一直觉得盘龙枪好像缺了点什么东西,现在才明白是没有枪缨的缘故,乘兴就地耍了一阵枪法
杨修他们走后的第三天,陶谦的府上来了一位大人物,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彪,将来倾颓汉室的顶梁柱之一
通过历史的映象,陶商一直觉得杨彪是个耿直的家伙,敢和董卓对着干,后来又和曹操作对,和他的名字一样彪悍,但他见到本人之后,却觉得这人很沉稳,也很儒雅,或许还没有人把他性子里的那股劲给激发出来
陶谦不在,这么大的人物可把甘氏给吓到了,她至今还不知道陶商在外面做的那些事呢,赶紧让陶商去迎客,却哪里知道杨彪就是来找陶商的。
客厅里,杨彪穿着一身便服,端详着陶商,看了好一阵,才缓缓说道:“你和我想的不一样,倒让我放心了”
陶商尴尬一笑,原来自己被他的面目给蒙蔽了,杨彪一直都是这种性格,他当然知道杨彪担心的什么,要是自己真和传言中那样是个纨绔子弟,街头混混,恐怕杨彪真会当面痛斥一顿
“但你终究是有污名的”杨彪言道:“陶议郎在朝,倒也有些清誉,但不足为你所借用,你那些诗文,终究还是太少,我此次前来,是有个功劳送给你,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本事”
“什么功劳”
“讨贼”杨彪看着陶商说道:“就是上次那些山贼,这段时间我已派人打探到了其巢穴”
陶商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有带兵的机会了,不由高兴道:“区区几个蟊贼而已,这有何难”
“休要高兴得太早了”杨彪皱眉道:“你从未进过军营,又不懂带兵之法,何以如此自信”
“呃,这个”陶商不由愣住了,杨彪虽然说的是实情,但他总不能说自己前世带过兵吧
“年轻人,总是容易冲动”杨彪教训道:“听蓉儿说,你武艺还算不错,但为将者,要有勇有谋,方能成大事,只凭武力,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
“是是”陶商只好躬身领教。
杨彪见陶商态度恭敬,赞许的点点头:“好了,到时候我自会安排将领与你同行,你只管取了贼首请功便是”
陶商总算听明白了,杨彪这次来是试探他不假,却也不会相信他真的有剿灭山贼的能力,暗中派个会打仗的将领跟随,自己只是挂名出征,白得功劳而已
不过这毕竟是杨彪的一番苦心,人家能这么上心为自己安排,就说明已经暗许自己和杨蓉的关系,这是在为自己未来的女婿铺路呢
按照常理来讲,杨彪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所以陶商也没有多说什么,杨彪对他的整体印象还算不错,闲谈一阵之后,又勉励了几句,才满意而归
杨彪走了之后,陶商从带兵的喜悦中沉静下来,渐渐地皱起了眉头,刚才的谈话中,杨彪曾数次旁敲侧击的问过陶商有没有人为难他,或者上门责难
陶商仔细思索了良久,终于渐渐有所明悟,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一心只顾着增强自己的实力,想着以后的发展,对眼前的朝堂并没有过多关注,或者说对于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斗争,根本没放在心上
因为他知道最终的结果,何进被杀,宦官被诛,董卓进京,这就是最后的结果,而且这个时间很短,以陶商的能力,是断然不可能阻止这些事件发生的,他还没有能力改变历史的走向
所以他选择了明哲保身,等待机会,但他忘记了,自己就在洛阳城,就在这股洪流之中,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其实没有真正脱离这个漩涡,无法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