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7(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电影跟都是在1968年上映、出版的,那时候人类还没有登上月球。不过就在几个月之后,美国人就登上了月球,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都看过这部电影,还在飞船里面播放了蓝色多瑙河

电影一开头的航天飞机,在那个年代根本不存在,更不要说是空间站了。

甚至连进入空间站的声纹登陆,这一直到几十年之后的现在才实现

最惊讶的其实是1970年,阿波罗13号遭遇意外,向任务中心报告的第一句话是“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

这几乎就跟里面的台词一模一样,不知道纯属巧合,还是因为宇航员们不经意在模仿。

而到了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探测器应用了本书中设想的技术,并且在2013年代表全人类正式飞出太阳系,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当旅行者号还没有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它传回了第一批土卫八的图片,这几乎跟里面描述的完全一致,众多科学家都被克拉克的预言吓了一大跳

不过放在林翰这边的话,他如果写出这些东西来,外界肯定不会说这是成功在预言,而是会觉得这刚好跟历史还有事实挂钩,更加具备真实性跟代入感。

很多就是这样,采取似是而非的写作手法,让读者们分不清楚那究竟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故事,从而更加沉浸在故事里面

“因为太空漫游,我们仰望星空的意义从此不同。”

既然是国内第一次将文学作品带入太空中,那么林翰觉得太空漫游这个题材跟内容非常适宜,不过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航天中心的领导们肯定希望林翰的新书是以国内为背景的,而不是这样外国人为背景,这如果放在以往的话,肯定要背上政治不正确的标签。

可林翰着实有些害怕某些人的过分解读,明明没这个意思,偏偏像是在做阅读理解一样,一个正儿八经的颜色都能给你分析出各种不同的态度来

树大招风的道理很明显,很多人就等着给林翰挑刺,想要看着他从神坛上跌落下来,要是能狠狠踩上几脚就更高兴了。

所以林翰大多数时候都是写的国外,起码把外国人折腾一下,这样不会联想到本国人身上来。

不少人笑称电影版的2001:太空漫游就是为了宣传版,很多人看了电影版之后不明觉厉,自然而然的去买一本更加详尽的版来阅读一番。

现在林翰暂时不可能把电影弄出来,只有一个版也挺不错的

其实故事很简单,神秘的黑色石板在史前时代启蒙了地球人类的文明。三百万年之后,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同样的石板,而石板在出土瞬间立即向土星方向发射除了电磁信号。

美国派遣太空飞船“发现号”远征土星,企图追查事情的真相。不过在太空中,超级电脑哈尔突然发疯,害死了三名冬眠中的太空人,并且把弗兰克变成太空漂流物。

只有戴维鲍曼侥幸逃过一劫,幸存的鲍曼独自抵达土星,又发现了另外一块更大的黑色石板

整个故事就在林翰心中回顾了一遍,不过林翰并没有贸然动笔,他开始犹豫起来,自己的做法真的好吗

这是件非常非常矫情的事情,而且很优柔寡断

林翰自己都觉得纠结万分,真要让空间站搭载的第一本图书是以外国人为背景的,别说航天中心、中宣部那边要炸毛,恐怕国内的读者、网友们也得炸锅起来。

要是再被有心人利用一下,这很有可能造成舆论事件,就算群众基础强如星爷周星驰那般,依旧被香港娱乐圈一些明星大腕以及社会舆论弄成了所谓的“倒周事件”

“这玩意儿可轻易碰不得。”

林翰敲了敲太阳穴,他低声感慨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前读者们能接受自己写国外背景的,但不见得能接受这样的作品放在天宫二号上面,享受那种高规格待遇

其实现在就已经有苗头了,当网友们纷纷在猜测林翰哪本书才能被带上太空的时候,提及次数最多、支持率最高的几本书全都是国内背景的作品。

现在摆在林翰面前就是两条路,他决定做个小小的调查,来看看网友们的反应,毕竟内容已经有了,改不改背景其实花费不了太多的时间

这一次的图书内容,就将交给全体网民来选择

第817章大众的选择

现在林翰的新电影上映在即,而且也即将举办婚礼,要是因为一本书的内容出现群众舆论事件,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林翰心里很清楚,在电影市场上面,如果竞争对手抓住自己的这个弱点进行打击,那么很有可能会对黑客帝国2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网友们大多数都会相信那些坏的、阴谋论的东西,很容易被水军带节奏。

就算是到了林翰这个地步,他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东西,更何况先前陈佳璇的二伯已经多次让他写点国内背景的作品

“这下就看看大家的选择吧,我也来民主一回,让读者们定制。”

林翰也是心大,他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在网上让别人选择,这份心态的确赢了。

陈佳璇裹着浴巾走了出来,她看见林翰拿着手机笑个不停,于是便询问道:“你有什么好事儿说来听听”

林翰将手机放下,他转身拿起干毛巾帮陈佳璇擦拭着头发上面的水珠,同时开口说道:“我回家之前先去了趟航天中心,载人航天办公室那边想要请我写一本新书,让他们可以带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