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厮反应居然这么快,他只略透一些口风而已,竟然就能猜个十有八九,幸好这厮是自己人,而且还是他的好学生,否则还是趁早杀掉为上策,于是略略的点了点头,以示某人猜对了。
让第45集团军分兵南下,刘少将也有些大感头痛。
对于老蒋的奇思妙想,他真是无言以对了,45集团军要南下就抱团南下嘛,反正华北战事暂告一段落,集体南下正是好时机,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只让该集团军的一部分南下,又有啥用
根本无法独挡一面不说,即使偷袭得手,顶多是让鬼子算漏了,被阴一把而已,其实并无什么大用。
不过刘郧又想起他自己的布局。
那就是在嘉兴港口附近的九龙山上,架设182毫米重炮群的计划,倘若再配合胡琏第45集团军的作战,说不定还真能让登陆日军损失惨重,即使不能全歼十万日军,也要让他们折损大半,从此不敢轻易的发起两栖登陆。
刘亦诚想好之后,向老蒋敬了一礼,很慎重的承诺道,“学生不是愚人,如果胡琏将军来湖州的话,学生自当让贤,但考虑到第45集团军是秘密南下,让学生在明面上当司令,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学生认为,陈子良将军更加适合担任湖州警备司令,以便全权负责湖州防御事宜,而胡琏所率领的精锐,则适合作为机动兵团,无论日军两栖登陆,又或攻略杭州,只要日军一露破绽,正好给予致命一击”。
第三百五十九章百万日军
刘少将所荐之言,也确实合情合理。
蒋委座略为琢磨后,即刻同意了刘郧的计划,不过他也向这厮明言,目前部署在太湖南的军队,只有二个警备旅而已,一旦全部驻扎在湖州,倘若再有什么变故,太湖南走廊岂不是要唱空城计。
刘亦诚也只有苦笑了,若是连湖州都保不住的话,太湖南走廊十有八九要完蛋。
真的到那时,日军可从容的进行多点进攻,那才是真的守无可守,与之相反的是,一旦我军在湖州站稳了脚步,任凭日军从杭州攻来也好,还是从上海攻来也好,其实都无大碍了,因为日军绕不开湖州之地。
好在老蒋同意了他的计划,剩余的事情就好办了,陈子良将即刻接手湖州防务,同时辅助南京的官员们疏散当地的百姓,因为这些地方即将变成战场,普通百姓很难不被波及,因此早作准备,也是一番功德。
为了弥补太湖南战区的兵力空虚,老蒋不但将芜湖机场交与刘司令指挥,还将贾琏以前留在淞沪战场的川西兵,混合了中央教导队的预备役,合编为川西野战旅,旅长狼六,将作为刘亦诚的直属部队。
11月12日,南下日军的前锋抵达淞沪海域。
在联合舰队的护送下,日军之第十军、第十一军,分别从台湾、日本本土、朝鲜、华夏东北,以及华北的平津等地,一一的聚集到了东海的舟山群岛一带,随时准备实施两栖登陆作战。
历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日本的近卫内阁假惺惺的“为和平作最后之努力”,因此再次通过德国大使,向华夏的南京政府提交最后之通牒,希望能不战而占领淞沪等地。
11月13日,蒋介石生怕前线的将士,因和谈之事导致军心受挫,于是干脆借“最后通牒”之机,搞了一次战前动员,是日正式向全国通电,以南京国民政府名义,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
其中指出“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该通电宣言一出,固然振奋了淞沪战场的民心士气,但是也让日本鬼子集体暴走,他们实在不理解老蒋究竟想干啥。
世人皆知“这20万日军精锐,一旦投入淞沪战场,华夏军队必会全面溃败”。
老蒋为什么就非要与大日本帝国为敌呢
只要向皇军低一低头,再签一些“亲善的条款”,旷世日久、耗资巨大的中日战事,就体体面面的结束了接受最后通牒,究竟有什么不好呢
可能日本鬼子太善忘了。
他们之前是如何欺骗北洋政府的,又是如何欺骗南京国民政府的,又是如何一步步的从辽东旅顺,扩张到整个辽东,再从整个辽东扩张到整个东北,再从东北扩张到华北,再从山东与平津,扩张到现在的整个淞沪。
如今国民政府,实在是无路可退了。
通牒容易、人心难欺。
老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准备撤离淞沪,那是因为华夏的国力有限,对于淞沪会战确实是难以为继了,不得不全面退却了,今后,华夏或许还要放弃上海、苏州、杭州和湖州,甚至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但是并不意味着华夏将放弃抵抗侵略。
好在老蒋却没听李宗仁的馊主意“但凡自己得不到,让敌人也得不到,将上海等地付之一炬、化为焦土”。
11月14日凌晨,20万日军将兵分两路,一部在杭州上虞登陆,一部在金山卫登陆。
日军的战略意图很明显,一旦占领了杭州,就意味着日本本土来援的陆军和空军,将能在杭州等地源源不断的着陆,不但有利于日军从侧面威胁淞沪战场,还有利于战事的长期对峙,华夏军队将失去“地利”的优势。
至于从金山卫登陆的日军,其战略目标更为鲜明,想通过登陆作战一举打垮华夏淞沪军队的右翼,进而威胁淞沪守军的侧后,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就与杭州的日军一起,会攻湖州等地,包抄芜湖与南京,让华夏政府不得不降。
不得不说,日军确实训练有素,把握两栖登陆的时机,确实很精准,因为刘建绪的第十集团军,才刚刚退守杭州,而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正在撤退和转移之中,所以日军确实有机会不费吹灰之力登陆成功。
此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第2炮兵旅第6连,以及少数的地方武装在防守,当日军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