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存在上百年的袁家便从此烟消云散了,至于袁谭等人,此后只能靠个人能力拼搏了。
高干家是兖州的,当初家族成员在豫州,逃过一劫,不过家财却被董卓洗劫一空,宅子和土地等被郡县没收,高干申请返还,被州郡拒绝。
这也是做给其他势力的军政官员看的;当初返还刘表和刘璋的祖宅,让很多家在高顺势力范围内,却在其他势力为官的人看到了希望,即便在其他地方失败了,可以返回故里;高顺借高干之事,希望让他们引以为鉴。
相对比公孙瓒、公孙度以及陶谦的徐州,袁绍自杀,势力投降,所被接纳的人员也是最少的,就连郡县官员都没有一人留任,全部被解职回籍。
高顺势力战死的或者受伤的士兵,皆得到很好的安置,抚恤丰厚,保证他们无后顾之忧,相反,袁绍势力战死、受伤的官兵却无人问津,无任何特殊照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么明显的对比,是做给其他势力的官兵看的,战前投降和战败投降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公孙康当初在淮阳郡的时候与土豪们处的不错,为了避免公孙度继续实行相似的措施,房良为汝阴郡安排的郡县官员皆为系统人员,加强对公孙度的监视和制衡;令中郎将太史慈驻守汝阴郡也有看住公孙度的意图。
豫州刺史虽是辛评,高顺主要是利用他在豫州的威望,便于稳定地方。
高顺势力实行军政分离,且下边郡县官员等皆为高顺的人,不会出现辛评坐大坐强的可能。
由于高顺没有对管制改革,还是实行汉朝政策,州刺史是很小的官职,薪俸只有六百石,与县令相似,比郡太守差远了,所以,对辛评的任命并不是重用。
彻底铲除袁绍势力,以及他对豫州的影响,最高兴的当属皇亲宗室人员,这算是为刘宠报了仇,以此类推,若是他们有难,房良绝不会坐视不管,毕竟他是帝婿。
对此看不懂的则是士族和土豪,高顺势力对士族和土豪有打有拉,灭除一部分,扶持一部分,冷落一部分,重用一部分,很多原来不看好高顺的家族,见高顺基本统一北方,大事可期,开始动心思了。
正文第513章世人的选择上
让士族、土豪和寒门之人感觉不解的是,徐州的州郡县官员基本全部留任,公孙家族三郡国的县级官员择优录用了一部分,而汝南郡和陈郡的县级官员一人都没有留任,全部从冀州、青州或者兖州调来的;且当地家族没有一人获得任职的机会。
仔细回味,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之处。
徐州是刺史陶谦主动交予高顺势力的,且陶谦已辞世,儿孙皆未从官,不会再影响高顺对徐州的统治,州郡县级官员全部留任,这很好理解。
他们不知道的是,徐州的各级官员,皆为此前高顺势力早已安插的自己人。
陈国国相骆俊被袁绍毒杀,他的妻子、儿子和女儿却获得了很好的照顾,儿子被送往历城读书,还免费赠送了一处庄园,朝廷赐下谥号为“康”,千古荣耀,可见高顺对忠正之人最为看重。
与之对比,陈国各县的县令等官员,在袁绍来袭之时,要么逃离,要么屈服于袁绍势力,所以他们的品行皆未得到高顺势力的青睐,全部被辞退,这也不难理解了。
公孙家族虽然也是主动投靠高顺势力,但是他们高官得坐,这与徐州情况差异很大,所以才择优录取,辞退一部分,便于安插自己人员,加强对当地的统治。
联姻是与高顺势力建立深密关系且快速上位的最佳捷径,比如郭家家族,诸葛家族、赵云一家、许林一家等;否则,即便靠才能和家族上位,若是在工作中略有瑕疵,也会被弃之不用,比如徐州军师陈登,指挥大军进攻豫州,没有取得应有战功,立即被罢免军师之职,转职为屯田校尉,不管地位还是权力,这个落差非常大。
综合看来,有绝对能力者,高顺势力还是给予任职的机会,只要不断立功,便会得到不断提升,比如程立和黄忠便是代表。
靠家世获得上位的人,在高顺势力中基本没有,这让辖区内的大族和土豪们极为失望。
当初他们不主动出仕,就是感觉高顺出自边疆,若是没有士族的支持,他从哪里寻找这么多读书之人来帮助他管理地方呢即便高顺势力的兵马再强,也离不开他们这些读书人,现在看来,他们错了,高顺势力不仅不缺人,而是人才济济。
首先,士族内部不团结,总会有人主动投靠,比如郭家家族、审配家族等,一旦投靠,便会带来大量的人才。
其次,寒门之士众多,比如高顺信任的张飞、徐晃、关羽、颜良、文丑、徐荣等人,皆是投靠时间比较早的人,因忠心耿耿而获得高顺的信任;高顺出身寒门,更容易获得寒门之士的认可,比如当初跟随他起家的十多人,现在皆牧守一方,最出色的当属周飞和房良。
第三,便是落魄或者门庭衰败的士族之人,戏志才、程立、田丰、沮丧、郭嘉等人皆是如此。
第四,主动投降的势力,也能带来许多可用之人,比如公孙家族一家,中郎将就有三位,太守一位,别部司马和军司马多位,成为显耀的武将家族。
最后,高顺投入巨资,积极培养自己人,为此先后建立了历山大学,各州、郡、县学,比如这次便从历山大学的优秀学子中调来多人担任县令等职,作为储备人才,此后定会源源不断的提供可用人才。
现在高顺占领北方诸州,将来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的唯一人选,若是不尽快主动投靠,等将来天下已定,他们如何能在新的朝廷中占得一席之地若是不能成为高顺势力中的一员,按照高顺的行事习惯,他们的家族必将被压制、打压,这对他们来说,是最难以接受。
这些大族之人的心中完全没有对朝廷的忠心,有的只是对家族的利益。
与此有相似想法的不知士族、土豪,那些寒门之士更是积极,此前各类官职皆被士族把持,他们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若是不能主动把握,令家族崛起,那就是个人家族问题,而不能怨没有机会了。
最先准备出仕的是原韩馥的军师兼大将潘凤,当初阵斩华雄,可是为他争取了足够的荣耀。
现在老主公韩馥被杀,袁绍被灭,他感觉该出仕了,以他的才能,不应老死乡野。
不过他自恃武艺高强,谋略出众,没有去拜访房良,而是直接去冀州拜见高顺。
高顺查看其属性,确实不错,算是能独当一面的全才人物,怪不得有傲气,可惜的是韩馥不能善加利用,以至于兵败身亡。
经过慎重考虑,高顺任命其为别部司马,派往益州归赵云调遣,待其立功后再提拔;此举一是压制益州大家豪族,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