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2(2 / 2)

汉末高顺 小小千佛山 2213 字 2023-10-1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现在朝廷被董卓把持,连皇帝的日子都不好过,其它州郡的国王要么被杀,要么逃离,要么憋屈的生活,只有高顺辖区的国王,依然享受着以往的待遇,现在的高顺对他们来说便是天,若是高顺想对付他们,朝廷都无力支持他们,所以,在他们得知高顺要到来后,皆早早的赶到济南,希望能面见高顺、讨好高顺。

这些国王,在高顺强大的武力面前皆非常老实,就是济南王刘康,也没有像历史上那么胡闹,皆中规中矩的,令高顺非常满意,暂时好好的养着他们,只要他们不闹事便可。

见高顺对他们如此客气,热情而隆重的招待,让他们皆吃了定心丸。

当晚,高顺没有谈论公事,只是在最后与郑玄和卢植等人讨论了将调十名教师去地方担任县令的事情。

郑玄对此非常积极,若是如此,此后更能扩大历山大学的知名度,并希望历山大学成为为高顺输送官员的基地,他本人将会获得更高的声望。

见众人态度如此,高顺反问道:“郑先生,这次选拔十位,只是试验,若是不适合为官,考核不合格,到时候还需他们返回大学任教;若是政绩突出,此后会根据能力和特长提升他们的官职,也会加大从大学选拔人才的力度。”

郑玄笑道:“哈哈,君侯尽管放心,即便不适合为官,担任一年或者几年的县令,也会增加他们的人生阅历,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卢植支持道:“君侯,若是条件允许,可让所有的教师都轮流去地方任职一段时间,既增加了他们的阅历,也容易发现人才。”

高顺得到他们的支持,非常满意,笑道:“哈哈,两位先生的意见非常好,此后可逐步实施;只是县令的薪俸只有六百石,有些人的薪俸会比做教师的时候低一些,不知道他们是否愿意接受”

“哈哈,君侯放心,岗位不同,薪俸自然不同,但是去地方为官,前途更光明,玄相信他们会接受的。”

卢植等人皆附和郑玄的意见。

随后,高顺又与几人讨论了高顺选拔的十人的品德和能力。

郑玄等人佩服高顺看人的眼光,管宁、华歆、邴原、杨修、满宠、杜畿等人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大学有很大的知名度;这十人皆为而立之年,且能力出众,品德高尚,相信他们肯定会在地方做出政绩,扩大历山大学的知名度。

第二天,高顺接见十位教师,宣布对他们的任命,并鼓励他们到地方好好的为百姓服务。

众人大喜,只有管宁显得波澜不惊。

正文第382章诸人论政

见管宁如此态度,高顺问道:“幼安尚有何不满之处”

管宁向前一步,对高顺一礼后说道:“君侯,县令之职虽卑,然上承朝廷,下抚百姓,乃国之重器,需由朝廷任命,岂由君侯所命乎”

管宁身高八尺,长须白面,外表俊秀。

管宁,生于158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时下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其割席绝交的典故,千古流传。

高顺心中一惊,想起历史上观宁终身不臣魏,忠心汉室,果然不虚,便笑道:“哈哈,幼安多虑了,诸位皆安排在青州各郡任职,由朝廷任命的青州牧下达的命令,此乃州牧的权力,并不违背大汉律法。”

管宁对高顺的话没有反驳,这确实是州牧的权力,周飞有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而是质问道:“君侯乃冀州牧,擅离辖区,所为何图”

高顺虽然只是冀州牧,但是掌管幽州、并州、青州、凉州等已是公开的事实,只是大家都不说破,管宁的指责,让在座的郑玄、卢植等人非常尴尬。

面对指责,高顺从容一笑道:“哈哈,本侯乃朝廷任命的车骑将军,巡视四方也是职责之一。”

管宁继续反问道:“君侯是朝廷任命的车骑将军,掌管征伐叛乱之权,而现在董卓祸乱京师,危害百姓;且将军掌控幽、并、青、冀、凉五州,兵强马壮,何不挥兵进京,清君侧,解救陛下,还天下百姓一片安宁”

高顺知道他掉入了管宁的陷阱,决定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凉州羌汉之战持续百年,以朝廷之力尚且不能平叛,现在仅靠几郡之力,岂能那么容易北方的乌桓人未除,鲜卑大军还在塞外盘桓,边郡之兵若是调离,蛮夷顷刻间便会卷土重来,必将给万千边郡百姓带来惨重苦难;且无朝廷调令,顺乃外臣,岂能带边军入京”

管宁笑道:“将军,可从凉州、并州、幽州、冀州和青州发兵,迅速包围京师,速战速决,然后迅速回兵边郡,可保边郡不失。”

高顺笑着反驳道“哈哈,几十万大军作战,岂是短时间内能结束的况且,那必将导致中原地区战乱四起,生灵涂炭,非吾所愿也。”

郑玄忙出面打圆场道:“陛下尚在京城,将军是投鼠忌器,务必有万全之策。”

孔融是忠于朝廷之人,反对道:“君侯乃朝廷命官,若无朝廷圣旨便带外兵入京,与董卓何异”

蔡邕心情复杂,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却不知道如何面对,便反问道:“即便除去董卓,又该如何面对众多地方诸侯呢他们是不会轻易交出手中的权力的,难道要掀起一场全国性的战争”

高顺见大家都没有更好的意见,继续说道:“既然大家如此想,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大家畅所欲言,好好的讨论一番,顺该何去何从,如何做才能有利于大汉,有利于百姓”

郑玄等人对高顺谦虚的态度很满意。

杨家也是大族,不过杨家采取的策略与袁家不同;袁家希望夺取地方军权,然后威逼董卓放弃对朝廷的掌控,退出洛阳,甚至有代汉的打算;杨家希望在朝廷内与董卓斗争,逼迫董卓放权,这样的话对大汉的影响小,破坏力小。

杨修乃故太尉杨赐的孙子,现司空杨彪之子;杨修在此任教,乃杨家的自保之策,这样的话杨彪可在京城与董卓放手一搏,而无所顾忌。

杨修知道家族的策略,他本人反对高顺代表入京;见高顺如此说,便向前对众人行礼后说道:“修愿为君侯使者,前往洛阳,劝说董卓放退出京城,返回凉州,还天下太平。”

这完全不符合高顺的利益,甚至会引起董卓的误会,且他可不想被人利用,便立即反驳道:“顺在起兵之日,便立志于边郡,保大汉百姓免遭蛮夷的劫掠、杀戮;顺曾向先帝承诺过,绝不干涉朝中事务,岂能失信于先帝况且,董卓乃虎狼之人,对其劝谏,毫无意义。”

这个年代的人,还是非常信守承诺的。

原来高顺还赞赏杨修的才华和口才,准备锻炼一番后接替审配的职务,专事外事,现在看来,这些人皆不值得信任和重用,他们只会为家族利益着想,否则,很容易被出卖,为他人做嫁衣。

被直接拒绝了,杨修很失望,他原本希望借助高顺的军事力量,协助父亲等人将董卓逼出京城,完成家族的大计,达到对朝廷的掌控,无奈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