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是,主公。”戏志才和郭嘉接下了这个重任。
对于这个判断,有人持支持态度;有人则认为是无稽之谈,董卓有武艺高强的吕布作为护卫,且其强大的亲卫左右不离,岂容他人近身由于高顺支持郭嘉的观点,其他人便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贾诩也好奇的睁开眼,看着眼前这位未及弱冠的少年,竟然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判断,让他大惊,更震惊于高顺对如此年轻的两人是如此的信任。
对于郭嘉能获得高顺的赞赏,戏志才也非常高兴,毕竟他们早在颖川郡的时候就相熟,且是一起被高顺掠来的,他们的关系无比密切。
随后,众人又讨论建设水师之事,建设强大的水师,连接青州、平州,并加强同幽州和冀州的联系,把控黄河,联通并州、司隶、兖州以及与青州和冀州的联系,建设港口、码头和渡口等。
为加强平州牧孙成的实力,高顺决定把广阳郡太守程普任命中郎将,从程立手下调中郎将韩当,各带兵马,前去支援平州孙成,务必在两年内收编辽东乌桓,稳定辽东诸郡。
加强建设辽东郡沓氐县后世的大连作为联通平州的港口,加快从青州移民。
沮授暂时事情较少,在加强练兵的同时,着重支援雍州牧程武,尽快平定、建设安北郡,作为前往河西四郡的支撑点,尽快接管河西四郡,稳定河西四郡,对凉州形成包围之势。
戏志才感觉青州要支援徐州,并面对形势复杂的豫州和兖州,建议高顺派郭图前往青州,担任军师或者别驾。
高顺采纳这个建议,便任命了一位高级文官担任冀州别驾,派郭图为房良的军师,协助掌管军队;同时任命徐荣兼任平州牧孙成的军师。
郭图和徐荣皆非常高兴,这是主公对他们的信任。
为了安抚沮授,高顺派沮授的儿子沮鹄担任田丰的参军,接受锻炼和学习。
最好,高顺又安排审配与戏志才仔细协商一下出使洛阳的方略,尽快前往洛阳;安排徐荣与戏志才和程立拿出稳定平州的方案。
至于李强手痒之事情,高顺计划待合适的时间,他会带领他们去北方大草原打猎。
正文第367章洛阳局势
董卓采取暴行,先杀袁家满门,又派兵劫掠四方,关东联军不仅没有进攻洛阳,反而一哄而散,让董卓内心很看不起关东的这些士人,特别是袁家兄弟,连家仇国恨都不管了,只顾着抢地盘了。
关东士人都是纸老虎。
没有了外部威胁,在朝堂上大权独揽,且有冠军侯的鼎立支持,董相国于五月初,在洛阳自封为太师,位在刘姓诸侯王之上。
自此,董卓更是飞扬跋扈,不再像乡巴佬那般,对士族畏惧和讨好;自信心更是空前膨胀,再也不拿中原士族当盘菜了,笼络安抚得了吧,费那劲干嘛不服就打,反正他们也不是西凉铁骑的对手。
五月中旬,董卓更是借口卫尉张温与袁家私通,将张温拷打致死,并下令将张温一家满门抄斩。
朝堂中更没人敢对董太师有半点微言。
董卓荒淫无道,李儒却看的长远。
此时,董卓将一切军政大事皆委托给李儒,让李儒有了发挥的空间。
李儒揣摩出董卓的心思,便按照董卓的想法进行雷厉风行的调整。
首先,给董卓镀金,对外宣扬,董卓乃凉州名将张奂的嫡系传入,继承了陈蕃、李膺等老一辈名士的品德、情操和能力;当年董卓曾任张奂的别部司马一职,跟着张奂征伐异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张奂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
李儒将张奂的三个儿子以及他的众多弟子皆尽从弘农郡接到洛阳,从优安排。
其次,对这气很大的汉室铁杆,让他们位居高位,却不给他们实权,让他们为朝堂摇旗呐喊,宣扬忠汉思想,提高朝堂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
袁家采取从地方包围洛阳的策略,夺取地方军政大权,显得急功近利,以至满门被斩。
同为四世三公的大士族杨家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策略,希望从朝堂开始变革夺权,无奈董卓过于强盛跋扈,只能对董卓关系暧昧。
李儒作为难得的智者,感觉杨家没有军权,便于控制,必须好好利用,于是投其所好,上表推举被免职的杨彪任光禄大夫,十多天后,又迁任大鸿胪。
对皇甫嵩和朱儁等名将,既不能放他们离去,与士族或者军阀诸侯勾结,又不能让他们掌权,与董太师对着干,便将他们皆封为尊贵的高位,却没有任何实权。
最后,加大对凉州人和雍州人的权力,这可是董卓最信任的人。李儒希望用凉州人和三辅人逐渐代替关东士族在朝廷的控制。
李儒进行着一系列内部调整,也没有忘记对军事的调整。
郭汜继续担任虎牢关大都督,日子过的非常悠闲,关东联军解散,没人对他造成威胁,步兵坚守关城,骑兵偶尔出去打猎解闷,陈留郡和颖川郡皆是他的猎场,此举为陈留郡和颖川郡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面对强盛的西凉铁骑,陈留郡太守张邈和驻守己吾县的曹操,皆不敢与之正面对敌。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少时以侠义闻名,接济贫困,助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