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4(2 / 2)

汉末高顺 小小千佛山 2219 字 2023-10-1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沮授不敢让其去冒险,便反驳道:“此举太过危险,实不足取”

胡族长笑道:“哈哈,军师多虑了,羌汉战争打了百年之久,羌人降了反,反了降,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我等已是见怪不怪。”

其他几县的大族族长也愿意一起前去劝降,并坦言,即便这些胡人不投降,也不敢对他们不利,请沮授尽管放心。

几位族长都感觉这是轻松赚取沮授好感的机会,认为劝降将会非常容易;现在临泾城被汉军包围,城内胡人既无外援,又失去了突围的机会,投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且投降汉军对胡人来说并不是可耻之事。

程武感觉众人之言有道理,城内的胡人还会认为城外的官兵与以往的官兵相似,在他们投降后会把他们另行安置为民,这样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把握住。

徐晃感觉,在劝降的同时,可在城外展现大汉军威,给城内胡人以更大的压力,威逼他们投降。

沮授经过沉思,感觉以往的平叛,在羌人投降之后,异地安置为民,一是出于安抚蛮夷的目的,彰显大汉皇威;二是因为以往的军事主管有意纵容,有养寇自重之意;现在可趁对方不了解他们,故伎重演,待他们出城投降,放下武器之后,可随他处置。

于是便同意了众人的请求,先去劝降;再说了,即便劝降不成,他也没有损失。

几位族长得到沮授的批准,心中大喜,在仔细合计之后,便前往临泾城下要求面见羌人豪帅。几人被用藤筐吊上城墙,进入城内。

对于几位族长的到来,羌人豪帅并不惊讶,他们经常打交道,早已非常熟悉。

胡族长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让城内羌人投降城外的汉军,并叙说了周边的局势,他们已被四面合围,绝无突围之机。

胡人也有情报系统,知道胡族长不会欺瞒他们。

以他们对汉人的了解,汉人崇尊儒家文化,为保持美名,他们投降后,绝不会无端杀戮,肯定效仿以往,将他们异地安置为民,他们可继续逍遥。

若是他们不投降,围城日久,孤城必破,那时候汉军屠城都有可能。

若是突围,没有外援接应,必被围歼,还不如坚守待援的好。

羌人豪帅思索一阵,便同意向汉军投降,并商定了投降事宜。

待众人返回汉军营地,向沮授相信汇报,沮授大感意外,没想到两万羌人骑兵会如此轻松的向大汉投降,若是如此,凉州的羌汉战争岂会打了百年之久

于是,沮授任命胡家族长为郡吏,与徐晃和程武一起接受羌人的投降,在接收他们的兵马和武器之后,分开看押;并派人立即将此消息通知远在朝那城的麹义,稳定军心。

沮授计划,明年要大兴土木,进行恢复建设,既要修复各县城池和衙门,又要修复回中古道,保证到达萧关的道路畅通,还要修筑从临泾县到达夏阳城的道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俘虏,就是最好的人选。

徐晃和程武等人大喜,对接下来收复萧关的战争充满了信心;特别是程武,开始暗自思索,一定要在萧关前重创羌人,打出大汉的威风,同时支援陈仓之战。

为了表彰胡家族长的功劳,沮授提出胡家可派一家族子弟前往历山大学,跟随郑玄、孔融等大家学习。

这对关西人来说,确实是豪礼了,胡家立即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胡族长大喜,感觉这是无上的荣耀,派出长孙胡遵前往济南国。

沮授派一队骑兵护送,所有开支皆由太守府支出;沮授的无意之举,日后成就了一将门世家。

正文第330章胡汉对峙

广年侯周飞接到沮授的信件,不敢独自做主,毕竟建立一支五万骑兵的凉州军,可不是仅有钱粮就能办到的,必须有数量众多的各级军官、文吏,武器马匹等,于是先回信沮授,暂招两万,并立即写信向高顺请示。

高顺收到信件,感觉办法可行,这样的话可多了一支机动性强的骑兵,便于将来争夺凉州,且皇帝刘宏仅有几个月的寿命,这种军队还没建立起来,估计皇帝就不在了,不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于是高顺回信同意的同时,派出五万骑兵需要的武官和文吏前去支援沮授,并调颜良去沮授手下,帮助组建凉州骑兵。

这样,等凉州军组建完毕,高顺势力的骑兵数量接近二十万,将成为大汉最强军事集团;高顺心中不由得意,不过他没有自傲,若没有系统的帮助,他即便组建这么多的军队,也无力承担这么多的军费支出。

经过半个多月的整顿,安定郡南部局势非常稳定,各县官府开始正常运行;沮授坐镇临泾县城,兼任太守的职责。

徐晃的两万骑兵已北上朝那城支援麹义,希望引羌人出战,好收复萧关。

程武在临泾训练新招募、收编的一万五千骑兵;他直辖的五千骑兵,有一千人驻守临泾县城,一千五百人负责不断向朝那城运输粮食辎重,还有两千五百人分成五部分,每个部曲看押四千羌人俘虏。

一月底,颜良到达临泾城,沮授大为高兴,立即与颜良一起率领程武刚刚训练好的一万五千骑兵北上;同时命令北地郡太守程志程志远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前往朝那城支援作战。

程武留守临泾县城,确保后勤物资的供应,以及地方稳定。

汉军支援部队不断到达朝那城,汉军数量日渐增多,萧关的胡人守军不淡定了,内心非常恐惧,连续向高平城的首领求援。

此时高平城内的胡人意见也出现了严重分歧。

有人认为,汉军集结这么多军队,后勤线长,后勤供应困难,必然不会长期对峙,否则仅是物资消耗便是天文数字,汉军现在肯定急于与他们决战,若是出兵,正中汉人诡计,当前宜坚守萧关,汉人必会知难而退。

也有人认为,萧关以北,还有大片的土地,汉军必然不会看好那些荒地,没有必要与汉军强硬对抗,保持实力为上策;比如,现在汉军也仅仅是占领了北地郡的南部,而没有收复北部,安定郡的情况类似。

还有人认为,一定要重创汉军,让汉军明白羌人的强大,否则以后还会继续来骚扰他们,长此以往,他们会疲于奔命,不利于稳定。

更多的人则是小视汉军的战斗力,认为汉军骑兵不堪一击,汉军依仗的是城池的防御。

不管怎么说,萧关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