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徐根保虽然是那个时代过来的,有些思想不可避免地比较保守,但对于高军直接跑到其他足球学校乃至俱乐部梯队挖人的想法,徐指导也没有表示反对,毕竟即使是欧洲那些有名的青训球队,也一样经常从其他俱乐部的梯队挖好苗子的,其实历史上徐根保从江苏把武球王搞到手就是这么干的
必须说明的是,之所以现在高军急着帮基地挖人,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徐根保已经决定推翻原定的计划、提前组队参加乙级联赛。原本在徐根保的计划里,组队参加乙级联赛要到2005年甚至2006年,但是有了高军这个妖孽之后,为了不耽误这个国内从未有过的奇才,徐根保决定在来年、即2003年便提前组队参加中乙。
为此徐根保对基地的各级梯队进行了一定的精简,原来的87年龄组与88年龄组合并成一队、总人数压缩到25人,原来的89年龄组则与90年龄组合并成一队,同样压缩到25人,而后来招的91年龄组与92年龄组则依旧单独组队,人数也多得多,还是采取老的模式。
这自然让那些被淘汰出局的孩子十分痛苦,不过从他们的未来前途考虑,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在中国足球的现有体制下,踢球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业,尤其是到了高中以后,如果明明没有足球天赋却硬要留下,到时候成不了职业球员养不了家,却又耽误了上学,损失可就太大了
虽然徐指导已经提前开始准备,但崇明基地组队参加来年的乙级联赛还是很可能会遇到不小的困难,因为即使是87年出生的球员到2003年时也才十五六岁,而且因为崇明基地的小球员基本都是真实年龄,因此实际差距更大。而足球毕竟是一项对抗激烈的运动,身体素质十分重要,一队十五六岁的少年就算技术意识再好,也很难与身高体壮的成年球员抗衡,何况目前队中除了高军这个妖孽,别的小球员在技术上并没有那么大的优势,最好的几个也不过才有甲a弱队主力的水准仅仅指技术,这还没考虑实战经验的巨大差距。
第十六章武汉帮
而且崇明足球基地87年龄组中有实力的太少,下面的梯队虽然好苗子多一些,但年龄更小,不说别的,光是体能问题就根本没法解决。为此,当过多年俱乐部主教练的高军首先想到了引援,成名球员的引进自有徐指导想办法,但对于国内的小牛,还有谁比身为穿越者、还当过国家队主教练的高军更熟悉吗
由于挖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来年的乙级联赛,所以高军将寻找的重点放在了86-88年龄段,要求不但得有潜力,还得有实力,能够至少胜任明年打中乙时的替补才行,当然这也因为基地的后面几个梯队好苗子较多,并不需要从外面引进太多人才。
因为高军一直表现得“少年老成”,徐根保对他相当放心,所以居然没有派人跟他一起上路,这倒是省了高军不少麻烦,也让他开始得陇望蜀地想道,“不知道再过一两年,师傅能不能同意我出国找人”
高军的目标主要是他当年执教国家队时队内的几个武汉籍球员,这一方面是考虑到武汉足球注重技术,因此融入崇明基地以地面渗透为主的战术体系较为容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那几位国家队的重要成员此时都不太如意,甚至正处于困境之中,这时出手将他们挖到崇明基地来,既能帮助他们提前走出困境,花费又相对小得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既然要挖武汉的球员,高军首先去的自然是武汉,目标是将来国足的一号国门曾城以及在大伤之前一度达到亚洲顶级水准的左后卫容昊s:这个时期球员转会还是实行的摘牌制,国内的职业球员不能自由转会,不过还没进入成年队的青少年球员是可以私下交易的。,此时两人都在甲a球队武汉黄鹤楼的青年队中,但是两人都不受球队重视,因此高军说服他们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尤其是高军向他们许诺会推荐两人进入国少队参加次年的世少赛之后,渴望成名的年轻人根本无法抗拒这样的诱惑。
不过两人的待遇还是有所不同的,曾城吃亏在门将位置的特殊性,再大胆的俱乐部也不敢让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16岁少年刚进队就出任主力门将,因此暂时只能从替补做起,不过徐指导联系引进的那位主力门将虽然水平很高相对乙级联赛来说,但是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过来后一两年内就会退役,到时候曾城正好接班,总比继续留在上面还有两位门将的武汉队完全看不到希望要好得多
而少年老成的容昊则得到了主力位置的保证,这令他兴奋不已,一向鬼主意极多的容昊甚至还想出办法骗武汉黄鹤楼主动跟他解了约主要还是因为不受重视,这样一来崇明基地不花一分钱就将这个历史上一度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可惜同样被伤病毁了,余海是连续的两次大伤,而他则是不连续的3次大伤。的左后卫给签了下来。而曾城虽然相对老实得多,但因为他现在年纪太小,又不是武汉黄鹤楼俱乐部重点培养的球员,因此崇明基地只出了5万人民币的培养费,就将这个日后的国门成功签下。
签下容昊之后,高军装作不经意地请他推荐几个人才,容昊果然如他所料地推荐了自己的“发小”邓卓祥,高军按照他的指点来到广东名峰足校,见到了此时还在踢边后卫的邓卓祥。
客观地说,此时邓卓祥踢边后卫的水平还可以,但他直到成年之后身体依然瘦弱,而且与其他球员的差距会比现在更大,甚至连小时候还可以的速度也变得偏慢,体能也不算好,就不再适合打边后卫的位置了。
历史上后来邓卓祥是改打边前卫取得了成功才开始出名,而在高军执教的国家队里,他又被安排到了最适合他的位置组织型前腰,由此一跃成为了当时国足的组织核心。
不过,即便邓卓祥后来因为自己的迟钝和俱乐部的失职导致重伤的事情姑且不谈,在他最春风得意的那段时间,当时的高军也早早发现了他的最大弱点,那就是相对于他十分开阔的视野和极快的出球速度,邓卓祥的传球精度却不怎么样,同时他虽然小腿爆发力极强,所以射门十分有力,但是运动战中的射门精度却不怎么样,这两个矛盾直接限制了他在国家队的发挥,至于对抗差之类的问题,虽然也是短处,但在高洪当时的战术体系下,倒都是有办法克服的。
在高军看来,邓卓祥的技术之所以有那么大的瑕疵,完全是因为在最涨技术的年龄段踢了错误的位置,导致最重要的几项技术缺乏足够的训练所致。虽然历史上改位置后依然成长为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