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9(2 / 2)

盛唐夜唱 波波 2340 字 2023-10-0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元公路心再度一颤。

道统论乃是天宝十三载时叶畅正式提出来的,当时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是到现在,天下儒生,主流都接受了道统论。

上古圣人,之所以称“圣”,是因为利民,中古之时,孔子非王而称圣,亦是因为他的观点在战乱的春秋之时有利于民,近古诸开国天子,能统一天下国祚长远者,亦是因为利民。

故此,为君为帝者,唯有利民,方称正统,若失去利民之心,则必失国祚。这也是民间俗语中所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亦是大唐太宗皇帝所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现在看来,叶畅的道统论,如今却是他改朝换代的最好理论依据。

难道说,从天宝十三载时起,叶畅就意识到这一点

若真如此,叶畅的野心手段,操、莽亦不能及

“看来,是我白担心了”好一会儿之后,元公路苦笑道:“只不过,废立之举,已经是我的极限,这改朝换代我终不愿做二朝之臣。”

他说出这番话时甚为艰难,因为独孤明与卞平既然在他面前把话说开,就不会容许他传出消息。

果然,独孤明与卞平神情都变了,卞平甚至露出一丝狰狞,不过旋即消息。

“元公,事到如今,你还想退缩不成”卞平道:“你应该知道,我们都是过河之卒,可进不可退”

元公路听出了他话语里的威胁,沉默了好一会儿,长叹一声道:“我终不当二朝之臣,但是,我畏死卞公,此事我定会禀报与卫王。”

“事成之后,随你处置”卞平见他终于屈服,笑着说道:“不过此时,还需要元公配合。”

“你说吧,要我怎么做。”元公路多少带些颓丧地道。

“很简单,你即是御史大夫,御史台的台谏,想来受你左右”

卞平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元公路听了之后,不由苦笑道:“你这是欲擒故纵啊。”

“那是自然,欲要取之,必先与之,若不如此,如何能让李俅敢出来冒这个险”

元公路默然了一会儿,然后点头道:“既是如此,便依你”

他应下此事,卞平与独孤明不再留他,送他离开。他走了之后,独孤明道:“他会不会告密”

“我们是阳谋,不是阴谋,他便是告密,亦是无妨。”卞平嘿然道:“而且他自己明白,天下再无可以阻挡我们的力量。原本我们就想着要有个合适的人做这件事,他自己找上门来,这是天命归于叶公”

“只求卫王事后莫要太过生气。”独孤明道:“李俅身边的人,稳妥么”

“自然稳妥,这种事情,他不是第一次做了”卞平说到这,微微笑了起来。

“不是第一次做原来是他,你竟然将卢杞安插到李俅身边去了”独孤明恍然大悟道。

第505章自古世间无十全

卢杞这个人,在长安官员当中算是有名的了。

虽然其人人品,众所不齿,但是谁都不能否认此人自保的本领。五年前的李亨、安禄山之变,他先后为李亨、安禄山出谋划策,虽然没有直接证据,可在当时的清算气氛下,间接证据就足够让人丢官去职流放安西了,但这厮却生生脱身

据说叶畅原本要穷治其罪的,甚至在背后还说过“是儿不死,国事必坏于其手”,可是仍然有不少人为他求情,便是元公路自己,念在卢杞之父卢奕的情份上,也曾经替他说过好话。

他的父亲卢奕毕竟是为国捐躯,死于民乱之中,算得是忠直刚烈之士,在朝中颇有名气。这等情形之下,他又因为不是首谋主犯,算是脱过一劫,并未受到严惩,只是不许出仕了事。

不许出仕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惩罚了,卢杞在离开长安三年之后,两年前又回来,暗中活动,希望李隆基取消对他的禁锢令,只不过一直没有什么成果。可现在,他又跳了出来,推波助澜,帮李俅出谋划策。

至于他是不是真的看好李俅,就只有他自己心里有数了。

长安城已经快到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卢杞行走在街道右边的阴影之中,他的脸也是阴沉沉的。

他喜欢走在阴影里,边样他脸上的胎记就不会太过明显。

“就是这里了。”来到一处建筑之前后,他抬起脸,看了看上面的牌匾,“文章道义”四个字,让他嘴角浮起一丝冷笑。

“叶十一这厮,这些年东奔西走,少有安宁之时,这几个字倒是还没有废掉。”

匾上的字是叶畅亲笔所书,写给杜甫的,而杜甫又将之悬在报社之前,一来是自勉,二来是保护符。这几年里,杜甫可是没有少嬉笑怒骂,有针贬时弊,也有对某些权贵的批评,而且他是火力全开,从守旧官员们的愚顽,到新贵族们的贪婪,都是他攻击对象。这样一来,杜甫得罪的人可就多了,虽然给自己赢得了清名,也招来了不少仇家。有叶畅的题字在门头,那些仇家想要报复,甚至街上的无赖地痞想要骚扰,都得三思而后行。

“请问杜公在不在,我预约过了的,姓卢,约好此时相见。”到了门房处,卢杞谈吐里却是谦逊。

“姓卢确实有其事,可是卢杞郎君”门房拿着一叠厚厚的单子翻了翻,然后笑道。

“正是在下,杜公很忙啊。”看到那些单子上都是杜甫的会面安排,卢杞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那是自然,无印御史,百姓谏议,这可不是虚名呢。”门房颇为骄傲地说道。

“无印御史、百姓谏议”是民间给杜甫的绰号,不过随着这两年报纸渐多,不少主笔都以此自勉。卢杞这些年以化名在报上也发表过一些文章,有的时候,收到读者对自己文章的点评,免不了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也配得上这八个字了。

门房放他进去,到得里面一间亮敞的屋前,卢杞看到这屋子大窗大门,而且窗子都是玻璃的,心里便有些嫉妒。这年头,连个私报的主笔,都有钱将自己的书房弄成这模样,他这个官臣之子,世家之后,却还落魄潦倒,为人所驱使

书房前是间小屋子,摆着张桌,还有一个年青人坐在桌前,据卢杞所知,这是杜甫的助理。据说这是辽东传来的习惯,一些有天赋学问好的年轻人,被派到某个实权人物身边充任助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