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孙局长今天上班的时候心情和头几天一样,都非常不错上午十点多地时候。忽然接到县委的电话,说是通知他立刻到县委会议室开会。孙局长觉得颇感意外,按说这个县委的会议怎么都应该提前通知。省得到时候临时通知不到人。今天怎么会突然安排这样一个会议不过既然通知到了。县委的会议怎么都得去参加地。
孙局长出门的时候。看见郭副局长的车也开出了教育局的大门。这时候他还没觉得什么,等到他到了县委会议室地时候。他才意外了敢情这一个会议,把县教育局上下的领导都搬过来了。不过,会议室里的气氛显得很诡异。让孙局长感到震惊的是,县委书记这个时候坐在了靠门边不远地一个位置上,县委书记的上首还坐着一堆,显然这些都是级别要高于县委书记的领导干部。而最让孙局长感到震撼地是,平常主持会议地首位上此时坐着地,竟然是他这几天想得最多的一个熟人那个在他看来,整个一个大头地陈兆军。
这会,孙局长手脚发冷,头皮发麻,血压骤升,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陈兆军是个什么级别,不过看着县委书记坐的位子,就不难猜到,这会他是踢到了一块超级铁板了。
“你是孙xx吧我现在代表省纪委宣布,经群众举报和多方调查,我们怀疑你涉嫌贪污腐败,现在宣布对你实行双规我想我党的政策你是清楚的,你必须尽快交代你的问题,争取从宽处理。下面,请你交出你办公室、车辆以及所管公务的钥匙,如果有必要,我们会申请司法部门对你的住宅进行搜查稍后,会有人把你带到规定的控制区域,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我们会有工作人员,随时接受你的咨询和听取你的交代。”坐在下首的省纪委副书记宣布着对孙局长的命令,接着介绍陈兆军说:“这位,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陈兆军督导员其他这两位是国家教育部的同志你如果对我们有什么意见或者对我们的处理有不满意的地方,包括你认为不合适跟我们谈的问题,你都可以直接向他们提出”
孙局长刚开始听到对方竟然是省纪委的时候,他的脑袋已经嗡嗡作响了。省纪委的处理意见孙局长根本就没法听进去了,当他知道,最让他关心的陈兆军竟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安排下来的督导员时,他心里就像倒翻了五味瓶一样,别提有多懊恼、憋屈和难受了。你说你一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人,跑到这么个偏远小县来,还非要冒充大头,捐了这么大笔款出来,折腾我玩呢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谁能想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人会玩这些就算是现在,孙局长都如同云里雾里一般,搞不明白自己这段时间是犯了哪门子的太岁了,怎么会整出这档事来
“我。。。现在心里别说有多后悔了。如果知道陈兆军是这么个来头,给他百八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做啊。不过,当时如果有谁告诉他,陈兆军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他肯定会给那谁一家伙,这根本就不可能的事嘛。可是,这种如同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竟然真发生了,让孙局长在事后不由地骂完爹又骂娘,哪路神仙都被他问候过了。这还不够,这事情啊,让孙局长想了一辈子都没法想明白。
话说回来,如果他要是真能确定陈兆军的身份,那么他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办得完美无瑕,对于他这样的基层干部来说,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当然,他并不知道,陈兆军根本不在意这些事情,在陈兆军看来,干得好了,是你的本分,只有你干不好的时候,他才会来找麻烦。总之,对于孙局长来说,应了那句老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省纪委副书记听孙局长愿意交代的话之后,冷冷地对他说道:“你不用急,你可以好好再想一想,等一会,会有人领你到你该去的地方。在那里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处理你的事情。我只希望,你要老老实实地交代问题,争取宽大处理你的态度和你的犯罪事实,将决定我们如何处理你的问题。”省纪委副书记对自己的治下有这样一个官员而感到不耻,他就想不通,这些人对钱对权简直是到了穷凶极恶的程度,什么钱他都敢伸手,什么权他都敢要,党性和政治觉悟都哪去了
。。。
小县城的贪污腐败案处理得非常快,那个倒霉的孙局长整一个二百五,或许为了礼尚往来,他竟然用了一个小本子,自己做了一本往来账目,本子上清楚的记录着他每一次的权钱交易和自己贪污的罪行。纪检人员在他家搜查的时候,非常轻易地就从他书房的办公桌抽屉里找到了这本记录详尽的账目本子。
根据这个记录到详尽的账本,省市两级纪委扎扎实实地忙碌了几天,不单教育系统,还有其他一些牵涉本案的部分人员,都未能逃脱国法党纪的制裁。一时间,甘肃省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上任的官员,人人自危,个个自省,生怕重蹈前车之覆。
虽然这件事在控制的情况下,影响面不是很大,但是也被那个县的百姓们传得沸沸扬扬的。各种近乎神奇的传说都层出不穷,流传面最广,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就是,中央大官微服私访这个版本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授人以渔
凤瑶这几天心情非常糟糕,她哥哥的牺牲当然是最关个方面就是因为她哥哥抚恤金的问题。本以为把这笔钱捐出去就可以眼不见为净,可陈兆军的一番话却让她更闹心。这几天时间里,吴凤瑶的心情可谓是糟糕到乱七八糟,既怀疑又担心、既焦虑又委屈,首先是怀疑陈兆军所说的一切,自己的观点依旧正确,却又担心陈兆军所说的一切没错,会让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改变。
她焦虑不安,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和陈兆军两人都捐出那么大一笔钱,结果却很有可能变成别人享乐的消费,最关键是,现在吴盛林不在了,一直在哥哥教导下的吴凤瑶在观念改变的情况下完全没了主见,她此时潜意识里确实非常需要有人来拉她一把。而如果陈兆军所说的都是真的,那自己的愿望不就完全破灭了吗怎么做都做不出个效果来,连哥哥的抚恤金都一分不少得捐出去,一点自己期望的效果都没出现。她很委屈,她很想不明白,为什么那帮人丝毫不体谅一下自己,吴凤瑶分明连自己吃饭的钱都省出去了,却这样遭人欺负。
有了这些,吴凤瑶这几天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了,直到她听到大队小学的那些教师口口相传的一个大快人心的传闻时,她才分心想关注了起来。
这个传闻正是“中央部领导微服私访,巧用捐款计谋怒惩贪官污吏”的版本传说了。传说往往就是这样:口口相传之后就成神了。陈兆军如果能听到,他肯定也会莫名其妙。自己这么理所应当的事。一个不留神,却成为众人口中地现代包青天了。
其实陈兆军并不知道事情会进行到这一步,在当时地情况下,他一个名义上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干部,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城,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别说找省纪委了。就算是县委那个阶层,都恐怕没人搭理他。在陈兆军的关系网里面,要想解决问题。就只有往北京找。而且找中共中央办公厅最方便也最管用,毕竟他哥陈兆平也在里头。当然,找办公厅的时候。陈兆军也没想到办公厅会对他如此重视,竟然因为也是中央机关干部的关系,直接就给了他一个督导员的身份。不过,只要能办成事就行,过程和方式对于陈兆军来说并不重要。如果不是两个教育部地同志要求动静尽量小些。按照陈兆军那无所谓的脾性,恐怕会把这个案件办成甘肃的“范建”案。而一举轰动全省甚至全国了。即便如此,中央下来办事地效率就是不一样,够快也够轰动,尽管控制,这事还是在这个县城中被广为传颂着,只可惜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这个部领导是顶着中共中央办公厅督导员帽子地陈兆军罢了。
别人不知道,并不代表吴凤瑶不知道。从“巧用捐款计谋”这几个字眼便可以分析出,这个部领导便是捐款者无疑,而最近捐款支援本县教育的就只有陈兆军一人了。在临走时,陈兆军也说过,要回北京一趟,很快就会回来跟她见面,这不就是“中央部领导”了么只不过,没想到他这个“胡汉三又回来了”的动静那么轰动而已。结合这种种迹象,吴凤瑶已经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传说”地对象了。而且这些,还可以佐证陈兆军的身份,既能把她随便就安排到北京四中去,现在又能带教育部的人下来调查,如果把陈兆军解释为教育部的领导,那么,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听到他回来,吴凤瑶原本如同巨浪中漂泊不定的小船一般地心终于平复了一些。确实,陈兆军是帮她解决问题来的,而且只有陈兆军才能够给她充足地意见或建议,指引她往前走,给她一个可行性的方向。毕竟,吴凤瑶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