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顿了一下,不想将早上发生的事说出来让关文烦心,便只笑道:“嗯,赖了会儿床。”
关文便冲她宠溺地一笑。
李欣有时候觉得关文把她当朋友,他遇到什么事情,每每拿不定主意的,总会找李欣相问。有的时候关文又好像把她当悠悠那样的孩子,像个父亲一般哄着她。他之间的关系不单单只是夫妻,或许更多的是在相扶相持过来的岁月中形成的默契,这种默契流淌于每日的衣食住行里,举手投足之间他们就能明白彼此在想些什么。
李欣晃了晃神,招过扬儿来对关文道:“给扬儿寻学塾的事你可要挂在心上,扬儿虽然能每日继续巩固着以往学过的诗书,但也不能不学新的知识。最多一个月,得把他念书的事情给定下来。”
关文点头:“这事我记在心上的,你不用担心。”又转过头问扬儿:“镇上不比村中,先生想来更加严苛一些,扬儿可要恪守先生的规矩,跟着先生好好念书。”
扬儿点头,看了眼李欣,又跟关文提及:“等爹寻到先生,可否先跟扬儿说,待扬儿看过之后再定下来”
关文有些意外,但还是笑道:“你既这么说了,爹自然答应。等选定了先生,一定先告知你。”
扬儿顿时笑容满面,放下心来。
关文打发人带扬儿去他屋子,青丫和果子自去拾掇午饭。悠悠估计是饿了,有些急躁地左右观望,李欣抱了她喂好奶,拍了拍她的背,听她打了奶嗝,又闭眼昏昏欲睡,便哄睡了她,把她抱到床上给她盖好小被子。
关文坐在一边含笑看着李欣忙碌了一场,见悠悠似是睡着了,方才柔情地望向李欣:“带孩子可辛苦”
“你说呢”李欣斜睨了他一眼:“不然你也抽一天空出来带带悠悠”
关文犹豫了一下,方才小声道:“我可没奶喂她”
李欣顿时脸色微红,嗔怪地看了他一眼。
“宅子里边的准备工作你都叫吩咐清楚了吧明儿我们一早就过去”
关文点头:“对,明日一早便过去。里边儿的事儿都吩咐下去了,有人会准备的,这个你不需要操心。”
李欣还嫌懒得操心,既然关文说都准备妥当,她自然也就躲懒。
伸了个懒腰,李欣脱鞋上床,将悠悠小心地挪到内壁去,对关文道:“今日早起,路上有颠簸了一路,还有些困意。我先迷瞪一会儿,待午饭时你再让人叫我。”
关文点头笑道:“睡吧。”
李欣掩好被子,闭了眼睛,一会儿便睡熟了。
关文坐在一边儿守了会儿,临出门前又给李欣拉了拉被子,看看大小两张挨在一起,很是相似的脸,不由会心一笑。
第二日天色蒙蒙,关文便叫李欣起床。
今日是关文和李欣乔迁之日,关文发了好些请帖出去,他这边儿的亲戚朋友和李欣娘家的亲戚以及李欣的朋友都有请到。
因为沈夫人也与李欣相熟,如此大的事情李欣不好意思把沈夫人撇开,也知道沈夫人不一定会来,便只是给去了张请帖。她的意思很明白,不指望沈夫人来,但送上请帖是她的礼数。她礼数周到,沈夫人也不会怪她。
赶到门前下了马车,看得出来关文还是下了功夫休整了一下大门的。当然比不过别人家门口还有石狮子,东西两边开角门这样的规格,但这大门也是四四方方,能容得下四五人并肩而过的。
已经有门房和嬷嬷在门口守着迎客了。
知道李欣是主家夫人,门口的下人赶紧都福礼请安,有些惴惴。
关文接收过来的足有二十来个下人,是这府中前主人打算发卖的,死契如今全在李欣手里捏着。他们摸不准新东家的脾性,这会儿也只能是小心谨慎的,不出任何差错。
李欣也没空说什么,点了点头,端着一张脸带着青丫和果子等人进
她如今也算是内院妇人,迎客之事自有男主人前去,关文半道上便把扬儿也给叫走了。
李欣除了要指挥搬东西的仆从,还要去大厨房叮嘱今日各样菜色,免得今日这样重要的场合失礼于人前,更加要约束新家诸位不认识的下人,力求将今日乔迁之宴给办得妥妥当当的,让关文脸上有光。
临近中午,陆陆续续的宾客便已经到了。旁人不需提,倒是李欣猜得很对,依沈夫人的身份是不会来这边儿的。毕竟关文如今也在商场上混出了点儿名堂,今日又是大宴,势必会有很多商家东家前来贺喜,她来了只怕大家唯她马首是瞻,倒是平白抢了关文和李欣的风头。
不过她虽然未来,却叫了沈四爷代她前来。虽然沈四爷也在邀请之列。
随之而来的还有沈夫人给李欣的一封信。
第六百四十四章信
后堂之中,李欣拆了信来阅,看完后脸上有抹深思。
除了惯常的恭喜乔迁之类的客套话,沈夫人还写了些零零碎碎的琐事,像是信手所写,想到哪儿便写到哪儿,没有太多的实质意义,让李欣在意的也只有其中两件事。
但是这样的态度让李欣有些猜疑。
按理说依照沈夫人的性子,不会写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在信上才
“夫人,大厨房那边儿问鲜果是否要上。”青丫轻声走了过来,低声询问道。
李欣回过神来,点了个头道:“看宾客们都吃得差不多了,就把鲜果也上上去。”
青丫应声下去吩咐,李欣折叠好信复又塞回到了信封之中。
如今沈四爷倒是越发沉稳了,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那副轻狂之相。李欣不由地想起关文说沈四太太产子,孩子生下后不久便夭折,且那孩子而沈四太太又被送去庄下休养,不免有些喟叹。
沈夫人信中提到两件让李欣侧目的事。
一是沈家作坊专营女子香胰子、香露、洁净肌肤的那些产品,经过这几年的经营,如今已远销京中,京中富商看中此商机,不日便会前来洽谈。若是双方协商满意,这无疑会是沈家的生意更上一个台阶。
二便是沈家家事,沈夫人在信中唠叨,她膝下四子,虽都已然成亲,孙辈却荒凉,至今也只得长子所出嫡长孙也就是李欣当年阴差阳错之下救下的沈睿轩,如今也有十二岁年纪了。另外便是沈二爷之子。只得两个孙辈,确实是有些子嗣不济。
前者让李欣侧目,是因为沈家作坊此生意和她息息相关,可以说这门生意是当初她牵的头,若不是她中途审时度势撤了下来,恐怕如今还是沈家作坊元老级人物。
后者让李欣侧目,却是因为沈夫人在这件事后特意提了提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