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2 / 2)

初初 墨旱莲 2236 字 2023-09-30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张宜的行李是一塑料袋的零食和水果,等着换乘大巴时,她在火车站边的小超市买的。上车后一踮脚,她把塑料袋扔上了行李架。

当时扔得太靠里了,现在看来,以她的小矮个,不站在车座垫上是绝对够不到的。

不喜欢开口求人,是她的一块短板。

眼见别人陆续下车,坐在车后部的张宜有些着急,脱下一只鞋站上车座,胳膊一伸,还好,够到了。

只够到塑料袋的一个角。向外拨,再拨,再拨。

“咚”

一袋子薯片酸辣粉巧克力苹果香蕉神马的,直准准砸到坐在前排靠边的座位上,还没来得及站起身的男人头上。

男人条件反射地回过头,大巴车里的日光灯管下,是一张斯文白净的脸廓,金丝眼镜架在高鼻梁上,满脸愤怒。

“啊。。。。。。”张宜先替他大叫一声,然后连连鞠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复读机一样,等那个男人按停。

很可惜那个男人没按停,不满地瞥她一眼后,背着画板挎个大帆布包,下车了。

这男人的脑袋也够硬的,塑料袋都给他砸破了。

张宜受气小媳妇一样嘟个嘴,开始弯腰拣那散落一地一座的零食,半晌,她艰难地捧着那堆吃的,最后一个踱下车。

地接带着继续跟团的游客走了,剩下愿意自己瞎溜达的,比如张宜,地接给了张纸条,让她按照上面的地址自己投宿去。

好在来之前做足了功课,张宜很快便找到了这家“银轩民宿。”所谓民宿,无非镇上的居民把自己家装修改造一番,形成宾馆的格局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窄巷白墙,两盏红灯笼高挂门檐,映着匾上“银轩民宿”四个金色楷体大字。跨过木制门槛,前台横着的红漆木板足有大半人高,老板娘坐在木板后面,织着毛衣看电视。

“老板,一间临水大床房,中旅给定好的”

张宜呼哧喘气,把手里吃的往前台台面上一铺,开始埋头掏小包里的身份证。

“叫什么”

老板娘停下手里机械的动作,点开面前的电脑。

“张宜。”

“身份证。”

“给。”

张宜递过身份证时,听见有人踩着木制楼梯下来,吴侬软语喊了一句:“都收拾好了,上来吧”

顺她喊话的方向一回头,张宜才发现身后靠墙摆着的太师椅上还坐着个人。

任那光线再昏暗,她也认出了金丝眼镜被她砸中脑袋的那个

那位倒霉的男士并没抬眼看她,起身往楼上走。经过她身边时背在身后的画板轻轻一扫,半旧的铁夹勾住了张宜在椅背上揉搓了一天,此时蓬乱无比的长发。

“啊”

一声惨叫,她的脑袋弯成了痛苦的九十度,就要追着那男的上楼。

“对不起。”

她刚说了那么多个对不起,他就还她这一个,还不情不愿的。

男人迅速摘下画板上的铁夹,手拙地摘了摘,摘不掉,问:“能剪了吗”

张宜弯着脑袋给她弄了这半天,弄得她疼够呛,越弄卷进去的头发越多,最后他问她,能不能剪掉

剪你妹

她咬牙从那男人手里夺过铁夹,使劲一扯,一撮秀发就这样和她永别了。

男人没想到这个瘦小的女生竟能如此粗野,讪讪地拿着卷满她头发的夹子,上楼了。

推开门,木制房梁下是几件仿民国时期的红漆家具,写字桌上搁着手摇电话和一套青花瓷茶具。月光透过窗棱洒满一地银屑,床边是一双拷花蓝布拖鞋。

这是。。。。。。民国几年

齐庸正,我现在民国,你那可安好

乌镇的清晨,一幅水乡人家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银发老太点上一炷香,佛龛里供着的观音面前的香炉里,转着手里的佛珠,呢喃念着阿弥陀佛。中年男人打开二楼的木窗垂下水桶,舀上一桶水后拉起麻绳,拎着水走进里屋。沿街摆摊的商铺拆下一扇扇木门,在门口整齐码着各种零七八碎的小玩意。炊烟袅袅,桂花糯米蒸糕的清香飘街穿巷。晨雾弥漫下,人烟寂寥,运货的乌篷船摇橹而过,荡起水声阵阵。白墙、青砖、黛瓦、碧水。。。。。。从这窗里看出去,满眼皆画景。

张宜痴醉于这江南水墨画卷中,眼一睁,顾不上刷牙洗脸,披头散发裹着大棉被走向露台,绘成了这景致里唯一的败笔。

呆呆看了一阵,光着的脚丫冻得冰冷,她跺了跺脚准备回屋洗漱,转过身,原来隔壁露台上也有如她这样早起看景的人儿。

眨眼再看,那个人儿正在作画。

从她这个方向看去,他的脑袋和身体埋在画板后面,只露出一截长腿。

画两笔,他探出脑袋向外看一眼,看见了张宜。

其实他早就看见了张宜,这个突然闯进他画作里的女人,那个位置,本来应该是一座拱桥。

如今变成了一个光脚裹棉被衣冠不整的女人。

他在画什么不会。。。。。。把她也画进去了吧。。。。。。

张宜脸一红,赶紧低头进屋了。

银轩民宿自带小餐馆,每餐另收费。张宜好不容易把自己弄利落了下楼吃早饭,要了一屉小笼,一碗现磨豆浆,一个茶鸡蛋。

吃完觉得没饱老板,再来一屉小笼。

“要等15分钟。上一锅蒸得刚卖完。”

比起张宜扯着嗓门的喊,江南女子的回答实在温婉柔媚的多。

“蒸饺呢”

“一屉蒸饺。”

张宜话音刚起,画家已经点完。

小笼还要再等15分钟。蒸饺还剩最后一屉。

老板看看两人,张宜是个问句,画家直接点单,张宜已经吃了那么多,画家刚来。

不由分说,最后一屉卖给了画家。

“老板,明明是我先来的。”

张宜不怎么服气。

“人家先付钱的。”

老板娘倒是实际。

环顾一周,没有多余的座位,“啪”,画家把冒热气的蒸笼搁在张宜面前,挨着她坐下后,夹起一个蒸饺就往自己嘴里送。

“什么人”

张宜白他一眼,上楼去了。有点艺术细胞就了不起吗,背个画板就是画家了吗,坐下来之前至少要先问下她边上有没有人,基本的礼貌都没有,跟这猪鼻子插大葱,装什么象呢

回屋研究了一下,张宜决定这两天主要在东栅转悠,等把东栅玩透了再去西栅。民宿里的家具没有锁,安全起见,她随身带上了之前取得全部现金,还剩下不到五千块,和她的身份证、银行卡、房卡一起放在小包里,出门了。

景区刚开门不久,几个旅行团陆续进来,前一秒还清静无比的小镇霎时有些噪乱。导游的大喇叭呜啦啦介绍乌镇的历史民俗文化景点,张宜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