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微微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心道:“眼下,萧兄弟、朱将军、郑将军尚未回府,况且本王起兵诸多事宜,尚未商议,贸然杀了采访使,只怕引起朝廷的怀疑,如此一来,只怕得不偿失,此人贵为宫中秉笔太监,眼下有荣为监军太监,日后说不定对本王的之靖难大业大有帮助
许霆不知朱棣这般心思,瞧他低着头沉思,还道朱棣犹豫不决,忙抱拳道:“区区一个采访使算不了什么,王爷尽管放心,他若是胆敢找王爷半点碴,小人让他出不了北平城”许霆平日里最恨那些不将他们当人的官宦之人,而那暴昭便是其中的一个,许霆平日目空一切,对那些官宦之人最是看不起,此刻逮着这个机会,还不恨得咬牙切齿。
朱棣皱了皱眉头,想劝慰两句,正欲答话,忽听的一个丫鬟走了进来,冲着朱棣微微一俯身,低声道:“禀王爷,军师求见”说着又朝徐王妃行了一礼节。
朱棣正烦躁,一听道衍求见,喜上眉梢,也顾不得许霆在场,冲着那丫鬟急道:“快传”
丫鬟福了一幅,转身便走了出去。
片刻,一阵脚步声响起,道衍带着一个人走了进去,朱棣斜眼一瞧,却是先前跟着一起回府的金忠,二人走到朱棣跟前,正欲行跪拜之礼,朱棣忙挥挥手,道:“军师何须多礼,两位请坐”
道衍、金忠道了谢,在朱棣左侧的长椅上坐了下来,朱棣待道衍坐下,将手中的圣旨递了过去,趁着道衍诵读圣旨之际,将刚才许霆所说的话语,讲述了一遍。朱棣语速很快,但道衍却听得分明,朱棣话音一落,道衍便将圣旨方在一旁的茶几上,皱着眉头望了一眼许霆,沉思了良久才道:“胡患只不过数十日前的事情,朝廷此时遣来采访使,且直奔燕王府,定是朝廷趁着胡煌将除之际,再行前些时日的削藩大计”顿了顿,目光寒光一闪,续道:“以老衲看,这道圣旨,说明了朝廷削藩的决心,此刻来的采访使,定是来王府打探王爷的动静,若是王爷稍有不慎,只怕”
朱棣惊得一身汗,低声道:“既如此,本王该当如何”
道衍目光寒霜一闪,盯着朱棣道:“王爷不必惊慌,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区区采访使,王爷不必放在心上,倒是这道圣旨,以老衲愚见,王爷应当早作打算”
各位书友们,收藏票、推荐票,订阅有没有啊,下面还有两章,马上就要来了,手中有票票的,快快砸过来,帮助小景冲榜啊,争取下个星期上封推哦,到时候,小景的书就有更多的人看了,各位加油支持了,小景感激不尽,再次叩首,行礼
第13卷545章:天下擒王
朱棣自是知晓道衍口中的所指的打算是什么。若说诸王被削之时,朱棣仍心存侥幸的话,但如今建文帝昭告天下,以少林至善大师为天下擒王领袖,奉皇命擒王,采访使突兀造访,这接踵而来的一件件事,已使他早已对那一丝的侥幸失去了耐性,取而代之的是内心渐渐的相信,建文帝恐怕不会放过藩王想到这里,朱棣顿觉胸口犹如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一般,吐不过气来。道衍多次的提示,朱棣听在耳里,也并非欲动于衷,他虽贵为藩王,但若让迎脖待宰,那非他所愿,但若是真要挥兵南下,朱棣心中却有一直下不了那个决心,当年父王册藩的种种,如今想来仍旧历历在目,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总有一股不安的感觉在让他犹豫不定。
道衍、金忠、徐王妃三人默默的望着朱棣,道衍双眼几乎露出了渴望,这数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履行当初“王”字上面送上一定帽子的承诺,如今自己已经垂垂老矣,能否实现,却遥遥无期,让他如何不担忧。
许霆和金忠刚来,并不了解二人之间的君子约定,此刻瞧道衍一双三角眼死命的盯着朱棣,而朱棣却没丝毫的不满之色,二人虽微微感到奇怪,却也没说什么。
朱棣皱着眉头沉思了好片刻,方才叹了声,跟着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朝廷既不放心本王,安排采访使,本王让他打探便是。“顿了顿,又叹了声:”本王数十年戍守边疆,一直都奉公守法,从未做过对不起国家的事情,怕他采访使何来”
道衍一双三角眼,听得这声叹息声,瞬间失去了光芒,良久才叹了口气,道:“王爷既,如此打算,老衲也无话可说,但此次朝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