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等等看,德国不会这么容易就战败的。”
面对文武百官们的争执不下,王辰浩则做出表态,要求帝政双方暂时静观其变。
王辰浩做出这个决定亦是有根据的,因为历史上的德国就是战至最后,直到美苏军队攻入柏林才投降。如今的德国远比历史上的强大了数倍,而美国更是选择加入了同盟国,双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之下,同盟国的力量几乎是英法苏的两倍以上,因此王辰浩判断德国不会轻易战败,至少短时间内是不会败的。
当然,王辰浩的想法是不被文武百官们所知晓的,他们只能凭借眼前的局势来做出判断。不过王辰浩既然要他们在等待一段时间,就算他们持不同意见,亦不会正面反对。不过,私底下他们却是在各自忙活了起来。
帝国zhèngfu方面,内阁总理大臣宋教仁积极跟英法苏驻华代表会晤,一方面加大了对协约国的物资供应量和供应速度,在价格上不再漫天要价了,而是降至战时的合理水平上,以此来表达中华帝国对协约国的支持正在加大。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协约国代表都在不停地游说中华帝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一开始宋教仁等帝国zhèngfu官员们根本不看好协约国会赢,如今协约国似乎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大反攻的开始让宋教仁改变了态度。
虽然宋教仁现在还能肯定中华帝国最终会站在哪一方,但很显然中华帝国会站在赢面大的一方,此时同盟国攻势受挫,协约国展开反击,且有一战定乾坤的架势,这让宋教仁开始倾向于协约国。当然,不到局势明朗的那一刻,宋教仁是不会最终表态的。但就眼前局势而言,宋教仁选择了暂时松松口风,向英法苏等协约国适当的表达可以考虑的意向。
可以考虑,这对宋教仁来说,已经是目前他最大的让步了。英法苏等国代表对于这个似是而非的回答却是非常兴奋,因为在这之前,中华帝国是拒绝对世界大战阵营选择透露任何观点和态度的。
英法苏协约国代表迅速组成联合代表团,希望就中华帝国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一事进行深入谈判。出乎意料的是,中华帝国方面竟然同意了,但并未公开,而是以闭门秘密会议的方式进行。
在闭门会议上,中华帝国代表提出了各种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要求。例如,政治上中华帝国要求荷兰放弃荷属东印度,承认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合并为一个国家新加坡。中华帝国不会加入协约国,但允许协约国成员国以个人身份加入大中华共荣圈。经济上,中华帝国要求协约国各国将每年的国库黄金和白银储备转移至中华帝国,交给中华帝国央行保管,以换取中华帝国的对该国的贷款和援助。中华帝国向协约国各缔约国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援助,亦或者直接参战,但作为交换条件,协约国各成员国禁止研发核武器,核能的利用将在中华帝国的监管下进行等条件。
中华帝国提出的条件都很苛刻,协约国各国一时间都无法接受,但他们很清楚这其中有很多条件是可以继续让步和商谈的,因此都表示会进行考虑,没有将结盟的大门关死。
不管怎样,中华帝国肯松口,对于协约国来说,条件答不答应就是另一回事了,中华帝国已经表露出了军事支持协约国的意向,这本身就是协约国的一场大胜。
然而,协约国所不知道的是,同样的条件,中华帝国zhèngfu同样也对同盟国方面开了口。
中华帝国的赌注两边压,对同盟国也开出了条件。
尽管德国、美国这两个主要同盟国成员国对中华帝国都抱有强烈的敌意,但是摆在同盟国面前的最大敌人暂时还是协约国,在把协约国打败之前,美德两国都不希望得罪中华帝国。他们没想过跟中华帝国结盟,但亦不想让中华帝国跟协约国方面结盟。
因此,自从二战爆发后,美德等同盟国家都尽可能的不触动中华帝国的核心利益,德国虽然发动了无限制潜艇战,但是却不包括针对中华帝国商船的袭击。为此,德国的潜艇在进行攻击行动之前,都会发出一个特定的无线电频率信号来确定对方的身份,而这个信号恰恰也给了中华帝国方面,避免德国潜艇误伤中华帝国的船只。
对于美国而言,同样忍了很久。第四次美墨战争依然在僵持当中,不是美国没有能力打败墨西哥军,而是美国担心中华帝国跟墨西哥之间的安保条约会突然间生效。为了避免中华帝国有借口参战,美军被迫将战场摆在美国领土上,忍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战争破坏。当然,美军的隐忍也还有另外的秘密,那就是罗斯福借机大肆发展海军力量,重建昔ri美国强大的海军。
美德对中华帝国的隐忍其实已经快到了极限,德国是因为欧洲战争态势不明朗,协约国没有被彻底打败,因此不敢跟中华帝国开战。而美国是因为缺乏海军力量,没有海军力量根本无法撼动中华帝国分毫,想要跟中华帝国叫板,美国不得不忍耐着,期待海军力量的恢复。
美德各有苦衷,但他们都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不能让中华帝国跟协约国达成一致,至少在同盟国具备对抗中华帝国的能力之前要全力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因此,美德跟英法苏的出发点不同,后者是真心希望把中华帝国拉下水,尽快对同盟国宣战。而前者却没有跟中华帝国结盟的意思,只是想暂时稳住中华帝国,使其尽量保持中立而已。
中华帝国同美德两国的秘密谈判,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分歧是很大的。美国因为墨西哥的问题跟中华帝国谈不拢,德国因为外高加索亚美尼亚参战问题跟中华帝国同样谈不拢,但双方都不想闹僵,因此在经济问题上,双方都采取了让步。
中华帝国为了让德国多坚持一段时间,最好能够挺过这次英法苏大反攻作战行动,这样双方又将陷入漫长的拉锯战当中,这是中华帝国最期待的结果。中华帝国不希望协约国赢,也不希望同盟国败,因此每当一方强过另一方时,中华帝国就会启动经济和军事杠杆来调节天平,使得双方力量恢复“平衡”。因此,中华帝国放宽了对德国的石油出口,并下调了石油出口价格,不再是天价了,而是按照正常的战时价格出口。同时,中华帝国亦承诺不会让亚美尼亚主动攻击德军。而德国代表也表示,在同样价格的石油上面,德国优先从中华帝国进口。同时,德国亦表示不会主动向外高加索方向进军。
德国希望从中华帝国获取先进的武器装备技术,中华帝国表示同意,但实际执行当中却以各种理由推脱。直到欧洲战场再次出现逆转,德国粉碎了英法苏的军事大反攻计划,并且一鼓作气占领法国时,中华帝国立即终止了跟德国的合作项目。
1942年2月11ri,英法联军从三个方向上对德军实施代号复仇女神计划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计划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