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着平邑的城头歇斯底里的大喊:“攻城,攻城城内的卫人都该死”
想要知道为什么重公子仅仅是看了一眼卫国通过箭羽送回来的书信,就气地如同走火入魔一般的歇斯底里,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里面的关键多半是出在了卫人的回信上。
天地良心,庞爰真不想偷看这份回信。
毕竟,就算是个愚钝的人,也能猜到卫国的回信肯定说了很多让赵国人觉得不堪的事。他虽然是赵臣,但对于宗室来说,他还是一个外人。但是不看回信,他就无法判断自己该不该支持公子重。而他看过回信之后,却沉默不语,也没有下达作战命令,也没有让人回去,反而站在一边沉思。
赵广为难了一阵,还是站出来道:“将军,卫人无礼,公子已然被激怒,但也不能让我军被卫人的小伎俩给吓到而退兵吧”
庞爰冷冷道:“我军没有准备攻城器械”
“打造云梯,也不需要太久。”赵广不打算放过,他是继庞爰之后,赵军阵营之中第二个看到卫人回信的将军,看过之后,就气地发抖起来。禽兽,这就是卫人对赵国公室的评价。这让同样是公室一份子的赵广怎么能忍的住所以,他坚持要攻城,还说了一个让庞爰都无法拒绝的理由:“正所谓君辱臣死,我等别无选择”
赵军是来示威的,可不是真的要攻城,毕竟对在城下的赵军来说,攻城需要完全的准备。而眼下,他们一丁点的准备都没有。显然不适合攻城,可是有些时候,适不适合并不是他说了算。卫人都欺负到了赵国的公室头上了。
诋毁赵国,就是诋毁了赵国的国君。
也同时诋毁了赵国公室所有的成员。
公子重也在其中。
庞爰要是这时候下达撤军命令,必然会引起公子重的怨恨,这属于家里的奴才在外头没有给主子保全脸面。公子重也就罢了,连储君都不是,庞爰未必会怕他。可万一这话要是传到了赵章的耳朵里,这位可是因为臣子看他的眼神没有敬畏之心,就会杀人的主。
保不齐,受到儿子的蛊惑,弄死自己。
庞爰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不能出头:“这事只能如此了,但是选择那部士卒攻城,都没有准备,临时决断会让卫人找到破绽,从而对我军不利。”
赵氏的公族兄弟,内斗不息,脑子真要是不活泛的,在朝堂上根本就活不下来,赵广能够安排在边军之中,担任监视将领的副将之职,显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似乎能够听出庞爰语气中的担忧和抗拒,自然会警觉起来,别人可以劝。而作为赵氏一份子的赵广绝对不能劝,不仅如此,还要极力主张进攻。要是猛攻之下,城破了,自然有他一份功劳。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立场正确,永远站在公室的角度看问题。要不是自己亲自带敢死队登城,惨死的概率太大,他甚至都想要登上城头和卫军干一场了。
赵广看后,气地脸都是黑的,太阴险了,你都发现这是个坑,为什么还不提醒一下他眼神不善的看向了庞爰,心说:就算是某被你这老东西给害了,你以为国君就能让你在边军为所欲为
赵氏是晋国世家,下军一直控制在赵氏手中。通过军队才立国成功的诸侯,能够容忍地下的将领为所欲为
到时候,换个人来,指不定你这老小子倒霉成什么样呢
哼
庞爰微微眯着眼睛,似乎用假寐来无视副将赵广的怒火。可惜,这小崽子不上当。不过他摆明了态度,没有劝公子重退兵的心思,更没有想让边军将士送死的打算。
赵广心头发狠,暗恨道:“这是你逼我的”
“公子,士卒没有工程机械,恐怕就是立刻攻城,也难以对躲在城墙后的卫军给予打击。为今之计,只能用精锐攻城梯强攻了。”
赵广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公子重的认同:“将军所言极是,不知那支军队可以担负重任”
“中军即可”
庞爰一开始还有点幸灾乐祸的看热闹的心思,这会儿,顿时心头恼怒不已,中军可是他的本部精锐。一直以来,都是当成左右战争的最后筹码来用的,是边军作战制胜的法宝。训练优异,武器精良,作战勇猛,庞爰在这支军队上花费的心血可要比其他麾下的军队多得多。
可是再精锐的军队,用来攻城都是一件很浪费的事。
一方面攻城作战,尤其是强攻,精锐部队并不会因为作战勇猛而得到全部的实力发挥;其次就是作为进攻方,伤亡必然很大。
庞爰心痛的揪着下巴上的胡须,想要拒绝,可又怕得罪公子重。想要答应,又不想让自己耗费巨大精力训练的士卒白白死在马邑的城墙之下。
可是行事对他来说很被动,公子重血红的眸子,可不会体谅他的难处。
庞爰心中哀叹,还以为回到邯郸,会让他进入赵国的高层,可没想到的是,边军在边塞的时候,就算是赵广这个带有监军身份的副手也不敢对他使绊子。可来到了邯郸,头上一大堆的达官贵人让他吃罪不起,这份憋屈在马邑城下,变成了胁迫,不得不让他做出选择。
最后,庞爰还是挣扎不过公子身份的赵重,只得点头道:“命令中军,准备攻城器械”
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庞爰拉住了儿子庞诩轻声叮嘱道:“让将士们将攻城器械做的解释一点。”
这话听着似乎是一句叮嘱,一开始庞诩也这么认为,但走了几步,才回忆起来老爹在他转身去下令的时候用手掌啪了他两下,显然是别有深意。这才猛然警觉,老爹是心疼中军的士卒了,觉得死在马邑城下不值当,多半是让他拖延时间。
看日头,已经晌午偏过,距离太阳落山最多也就是两个时辰而已。只要让士卒们稍微耽搁一点时间,说不定这仗不用打,就该回去埋锅造饭了。
一时间,城头上的卫军,还有城下的赵军都陷入了一种互相克制的奇怪场面。
赵军呢
要是攻城肯定要谩骂一句,这和打架差不多,为的是在声势上营造出一副强大的假象。而卫军呢面对人生第一次防御作战,从将领到士卒,都陷入一种惶恐,紧张的气氛之中。双方大眼瞪小眼的准备着。
公子岐甚至下达了让全城士卒都上城墙的念头,被端木方给否决了。
“公子,此举不可。赵军初来乍到,就算是攻城,也不会投入太多的兵力。而我军以逸待劳,实乃战场之上风。不宜大动干戈,一半士卒在城墙附近待命,其余安排休息。毕竟赵军人多,一波不成,还可能会有第二次攻击,我军也好有个替换。”
端木方又说到了点子上了。这是公子岐没料到的地方,他原本以为端木方不过是文士,读书人,还是读书人之中似乎最为没用的儒生。可是当端木方在战场上也能侃侃而谈,似乎还都能说到点子上,这让他内心多少有点吃惊。
难道儒生都这么厉害连打仗都能不学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