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80(1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d也都会被脱胎换骨,锻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公孙鞅就是如此,那个文弱的书生不见了,转而变出了一个执法如山的军法官。他变得积极了,向上了,敢于任事,有担当”

南卓一副见鬼的表情,心中腹诽不已:“你不要以为我没有军队的经历,就用谎话来骗我就公孙鞅那个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弄死的狠辣手段,是积极的是向上的这家伙就差脸上刺着一个魔字,生人勿近的就差吃人肉了。你都没看到士卒看到公孙鞅站在路边的那种表情。要是上了战场,南卓甚至觉得公孙鞅这家伙的盔甲要反着穿,因为他受到自己人的暗箭比来自敌人的肯定要多得多。”

“子白,说人话”

南卓咳嗽一声,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懂,当然眼下的局面,边子白风头正盛,他也不敢过多的得罪对方。

边子白想了想,努嘴让孙伯灵解释:“伯灵你来说。”

“是老师”孙伯灵自从进入军队之后,边子白所有的军务,事无巨细,都没有避讳过他。甚至连最为机密的事也让他参加讨论。以至于虽然孙伯灵年龄很小,但是对于军事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长进,成长的速度喜人。

他一如既往慢腾腾的站起来,对边子白作揖之后,彬彬有礼道:“南公子,你问的问题,小子也问过老师。老师让我去想,小子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有所得也恐不及老师万分之一。”

这话听着舒坦,边子白就差没有哼哼两句以示回应。

南卓却如同被强迫喂了一口酸醯似的,表情古怪道:“能不能不要吹嘘了好吗伯灵,你是个好孩子,才智过人,将来成就必然不可限量。不该用阿谀奉承来讨好某些人。”

被强行喂了一波的南卓终于受不了了,决心指出上军之中的歪风邪气。

可是孙伯灵却一脸正色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恩情和教导,弟子此生难忘。所言句句是肺腑之言。”

“好啦,伯灵你就告诉南卓,为什么公孙鞅会改变,他为什么要让所有人都怕他的目的即可。你看这家伙,对你老师总是带着怀疑和不信任,将来还怎么一起上战场怎么还一起奋勇杀敌”边子白坐没坐样,躺没躺样,懒散的如同是街头的无赖子。

南卓扭着脸不想说话,他是气地根本就说不出来。什么叫一起上战场,他堂堂南氏公子难道还需要和士卒一起拿着戈和剑去战场上厮杀不成这等荒唐事别说南氏做不出来,边子白恐怕也做不出来。他可是听说当初在帝丘城外浇灭赵军马军的时候,边子白这家伙整个人都躲在了赵武和应龙的身后,要是当时拉货的大板车也不怎么安全,他甚至可能爬到板车地下去躲着。

要说惜命,在边子白面前,谁敢说第一

这家伙要是都要山战场拼杀,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就是赵军绝不允许边子白投降,就算是俘虏了,也要被砍头泄愤的那种,算是对赵国做下了天怒人怨的狠毒之事,绝不容情;第二种就是,这家伙眼看着大势已去,准备要逃跑。蛊惑一群不明真相的二傻子去替他挡住追兵,而边子白最多装装样子,就会立刻调转马头逃离战场。

反正,要说忠君爱国,这等鬼话,南卓是绝对不会相信边子白有此胆略。至于孙伯灵

这孩子是属于被坏人蛊惑,走上了歧路而已。

孙伯灵这才正色道:“老师教导过,军队之中,没有仁义,也不需要仁义。”

“等等,你说军队没有仁义,为什么夫子说过:仁义之师,能百战不殆武王伐纣,是仁义之师替天行道,讨伐倒行逆施的纣王,怎么就不是仁义之战了”孙伯灵一开口就让南卓无法苟同,他真不想和十来岁的孩子去辩论对错,可是公孙鞅已经误入歧途了,他可受不了又一个人也误入歧途。

孙伯灵咳嗽一声,遇到南卓这么抬杠的对手,加之谈论的还是先贤的武王。可以说不管是春秋战国,任何一个诸侯国对周王室如何蛮横无理,甚至想要取而代之。但是没有一个诸侯和国人会说武王的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说到过武王的恩惠。

就算是子氏当国的宋国。也不会对武王有所不满。他们是比干的后人,是武王给予了恩典之后,允许子氏祭祀商王宗庙而分封的诸侯。在建国之初,宋国的强大,就算是周王也不敢轻视。虽然处处限制,但周王室还是保留了商朝的庙宇,祭祀和中央国土。至少在明面上,宋人也不能说武王不好。

但是孙伯灵一开口,就被南卓用武王伐纣的战争作为反驳点,着实让在边上偷听的苟变捏了一把汗。

可是孙伯灵却没有任何慌乱的迹象,脸上本来就肥嘟嘟的,不笑都带着三分笑模样,给人一种淡定的感觉:“南公子,你不否认武王伐纣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引发的战争吗”

南卓有种胜券在握的笃定道:“难道你还能说出不同的理由来”

孙伯灵答道:“是实力”

“实力何解”南卓问。

孙伯灵笑道:“如果说南氏家族之中,有一脉的实力大过了嫡系,你会允许他们分家吗”

“这是大逆不道。”南卓感觉有点警觉,但是旁系大过嫡系,真的是大逆不道,这是任何家族都不能容忍的,要打压,甚至要压迫。

孙伯灵这才解释道:“当时的周侯和商王的关系也近似如此,作为王朝的商王发现周侯的实力膨胀了起来,甚至有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商王却并不想发起对西方的战争,因为东夷才是商朝最大的敌人。于是就囚禁了西伯侯,连带着有了很多商王不仁的事。而西伯侯一开始并不敢防抗,主要还是实力和商王的差距很大。他们也需要等待。”

“这就看起来像是商王故意残害诸侯一样,可实际上,当时双方的实力还很悬殊。等到商王最后一次东征东夷失败之后,商朝损失惨重,武王才有了机会”

“好吧,这个问题不说了。”

真要扒开来说,恐怕真的很经不起认真。再说了武王是南氏的远祖,他可不想让祖先在泉下难安。只能避而不谈,算是输了一阵。

南卓的眼界很高,公孙鞅一开始不如他的眼。是因为双方的地位差距实在太大了,但是随着接触,他还是发现了公孙鞅博闻广记,才学惊人。毕竟是天下名士王诩教导出来的高徒,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已经被他认可了,成为他为数不多的朋友。至于孙伯灵是他看好的后辈,才智奇高,甚至连一向目中无人的南卓也发现自己恐怕不及也

能让他看得顺眼的人本来就不多,公孙鞅自甘堕落却不为所知,已经让他深感不安。

现在孙伯灵也如此,南卓就有点受不了了。

孙伯灵依旧彬彬有礼道:“那么请南公子继续听小子说军队和公孙叔父的事。”

“军队主凶,起刀兵之事,主杀戮之厄,自古哪里有仁义的战争就算是流传的仁义之战,对己是仁义,但是对彼岂不是残暴所以小子才认为军队是凶煞之地,既然是凶煞之地,任何仁义君子在军队之中就会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