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53(1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d封君们有将国君推翻的实力,但真要推翻了嬴姓赵氏之后,他们就该头痛了。国君只有一个,但是封君有很多,最大的甘氏和苏氏来说,任何一家当上国君,另外一家肯定要起兵。

凭什么大家本来都是臣子,现在你当国君了,我还是臣子

老子不干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封君们将秦公彻底推翻,驱逐公族子弟,然后迎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主,封君们还是当臣子,结果傻到没有朋友。软弱的国君不要,非要找一个强势的主子,到时候惹怒了新主子小命不保也是常有的事。再说了,投靠别国之后,他们还能把持朝政吗降臣的地位有多尴尬,就不用多说了,处处避嫌,还要警惕新主子找机会对付他们。与其如此,还不如弑君造反来得痛快一点。

封君们也不傻,他们也知道秦国需要赢师隰在明面上,他们的目的是架空国君,而不是取而代之。

而赢师隰绝对不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连机会都不会给这帮有异心的臣子们。把生死放在臣子的手中,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君来说,都是耻辱。大部分国君,他们连亲生儿子都不会相信,更何况会相信哪些劣迹斑斑的封君的人品,这是天真,而天真是国君最大的弱点。他在魏国躲避了三十年,要是回到秦国之后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障,这个秦公的位子他宁可不要。于是双方就僵持了起来,秦公不让,因为任何谈判结果他都不会满意;封君们也不让,是因为他们退无可退,总不能将自己封地的土地和人口让出一部分给国君,获得其谅解吧

结局就在雍城闹僵了,赢师隰搬到栎阳。而且他眼下的情况是根本就不敢离开栎阳,除非带着所有他能控制的军队。

毕竟,一旦他离开了秦国,只要自己蓝田大营被封君们控制,自己半生的心血将付之东流,而带着几万军队离开秦国

知道的他是国内政局不稳的缘故,将唯一的一支军队放在国内,一旦他这个发号施令的人离开了,军队受到攻击,将失去指挥,结局恐怕不是被歼灭,就是投降。可带着几万军队游行列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出兵进攻中原呢。

出于这种原因,赢师隰根本就不敢轻骑出关,只能派遣自己的儿子出关,参与中原事务。为此,每次见到中原诸侯,公子梁就不得不解释一二:“诸位君上,家父无法脱身,只能由小子出面,还请诸位海涵”

“不碍事”

卫公摆摆手,虽说秦公在场自然要更好一些,至少谈判的时候可以立马拍板,但是公子梁能到,也是一个意外之喜。毕竟秦国已经上百年没有出现在中原事务之中了,甚至连结盟也不参加,而中原也几乎没有使团去秦国联系,双方连保持起码的沟通都没有。眼下秦公能够派遣公子梁出现在帝丘,对在场的几位诸侯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这也是鲁公当时对韩国很不满,却从来想没有想到过让秦国出手的原因。因为秦国在很早之前就被边缘化了。

要不是边子白提醒,他甚至还对韩国束手无策,甚至一度考虑过让楚国介入其中。但是楚军出现在中原,对其他诸侯来说都会引起很大的恐慌,还不如找秦国,这个快被中原遗忘了的西北豪强用起来更加顺手。

毕竟,如今的秦国就差跪在魏国面前喊爸爸了,铁定是以魏国为盟主的盟友,大家都是同一阵营的的盟友,找盟友办事,有那层关系在,自然好办一些。

姬颓是上了年纪的人,他对秦国的印象不深,但对于赢师隰还是有点了解的,秦国公子,被叔叔霸占了国君的位子之后,不得不在臣子的护送下去了魏国,这一离开就是三十年。想起自己当年的遭遇,也是被叔叔霸占了国君的位子,在齐国潜伏近三十年,姬颓有种和秦公同病相怜的情愫冒出来,叹气道:“秦公入主秦国也有十多年了吧”

“是啊”公子梁有点摸不着头脑,不是说好了谈合作,一起去欺负韩国吗怎么说道了他的父亲赢师隰

姬颓有点激动,明明是储君,却因为被叔叔截胡,不得不离开故国客羁他乡,这心头的苦楚,也只有同病相怜的人才能体会到。尤其是三十年,这件事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要将所有的耐心和希望都要磨灭的漫长时间,简直让人奔溃:“想当年寡人也是因避祸而在齐国,三十个春秋,无日不想着故土。而秦公也算是苦尽甘来,听说当年魏侯资助秦公武卒一万,为什么如今秦公还如此困顿”

在姬颓看来,一万魏国武卒,只要手段恰当,赢师隰坐稳秦公不成问题,还能扫清所有对国君权威造成的障碍。

可是赢师隰没有做到,这让他很奇怪。

公子梁叹气道:“魏侯当年资助我父,但我父客居魏国近三十载,重入雍城,刚刚报仇,奈何想着和国内的封君表达善意,但是让他老人家最后失望的是,贪婪让人已经不再尊重国君的威仪了。至于魏国的武卒,仅仅是保护我父,而非听命于他。三年后,这支一万人的魏国武卒就离开了秦国。”

“可算是苦尽甘来,寡人在齐国时也是如此,每每想到故土,泪如雨下。”姬颓也是说到了伤心处,有点不能克制。

突然,鲁公姬奋也开口道:“寡人祖父漂泊在外二十年,最后客死他乡”

宋公似乎也有所感:“寡人之父,被韩人掳掠至韩地,死后才回国安葬。”

公子梁似乎感觉有点不太对劲,这哪里是什么联盟会议,而是诉苦大会,最后大家组建一个复仇者联盟。

可是彼此的仇人又不太统一,麻烦了

似乎也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鲁公干巴巴的笑起来,摆手道:“不说这些了,寡人今日约见公子,与卫公、宋公在高台上商议秦国出兵之事,不知道边大夫告之公子”

公子梁躬身道:“边大夫和盘托出,秦国虽然处于苦寒之地,但国人好义,军国善战,自然无法睹视韩人行不义之举,灭诸侯社稷之过。且郑人无错,韩屡次以贪念进攻郑国,此乃不义之战,非君子不能忍,非良善不能举;秦人虽困,然见义不能彰,见过不能罚,实乃如炭火焦心,五内俱焚矣。”

“善”

鲁公姬奋兴奋地挥拳,似乎有种天下大势,尽在掌握的气势。

而宋公搓着双手,也有跃跃欲试,上前助拳的意思,笑道:“不日四国联合起兵,剿灭韩国精锐,还天下一片安宁。也助郑人复国,此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韩人自食其果矣。”

倒是卫公体现出最大的谨慎,他不是鲁公,也不是宋公。都是国君里头的新人,打仗这种大场面,都没有碰上过。

倒是宋公子辟遇到过,他在站产上亲眼看到老爹前宋公被韩人俘虏,臣子们架着他从战场仓皇逃跑。

那一幕,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只记得他当时心跳快的似乎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似的。

姬颓思量着试探道:“不知公子梁可说服秦公出兵几何我等联军,卫国国弱,且民寡,还需要防范赵国的进攻,实在难以支撑两线作战。恐怕出兵都不现实,最多也就是钱粮民夫的支持。鲁宋倒是兵强马壮,但想要和韩人精锐想抗,还不足在战场上让韩人退避,秦国要是出兵少的话,我等危矣。”

出于谨慎,公子梁抿着嘴唇,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秦国可出兵三万。十年前,我秦国三万虎狼大破韩人七万,三万人足矣。”

“三万怎么够”其他两位国君还没有开口,宋公子辟急了,宋国当年六七万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君在战场被韩人掳走,这点人,哪怕是秦人,也不能给宋公一丁点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