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26(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另外说一句,边子白是不吃狗肉的。不是以前不吃,而是发现这时代的狗吃屎的概率大的让人倒胃口,不敢吃了,被狗子连狗粮都没有混上的苦日子,给恶心到了。

公孙鞅满满都是怨念的眼神,让边子白点心心悸的错觉,这位大爷又怎么了看人的眼神有点瘆人啊

情不自禁之下,问了一句:“公孙兄,虽然小弟也知道浪费是可耻的,但是你要理解,这肉是昨天的,都不新鲜了。另外,你不是也有一份吗,小弟还是劝你不要去吃。这人啊,运气是人家的,命才是自己的。”

大难不死,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

可落在自己的头上,还是不要有什么侥幸的心思。

听边子白说话,有时候能把人给气死。边子白是中大夫,内史令,再不济,猪尾巴能分到一条吧运气好的话,甚至还能分到牛肉。他能说肉不好了,不要吃。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简直就是招人恨。

可是公孙鞅呢他就是个来充数的小透明,别说猪尾巴了,就尾巴上的毛也捞不着,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毕竟这场夏祭,出现的人实在太多了。就算是太牢,牛羊猪三种祭品,都是整头一起煮的,量大肉多,可架不住人更多。客人不少都是国君,还有一些使团的成员身份不一般,就算是来的是仇人,作为卫国来说,在祭祀这一天出现的都是卫国的客人。首先满足客人的需求和面子,这才是一个主人最应该做到的事。尤其是华夏的传统,来的都是客,要是冷落客人,就是主人不会做人。

胙肉作为祭祀过程之中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注重脸面的过程,卫公也好,太子训也罢,作为主祭人都不会冷落了使团客人。就算是卫国死敌的赵国,出使的庞爰也能够分到一份不错部位的胙肉。今日只讲礼,不谈怨。

可想而知,等到使团都分完之后,还有多少可以分

南卓听两人说话有点好笑,边子白且不说了,这家伙惜命的很。别人说临阵脱逃,他第一个不信,但是边子白说十有八九是真心话。

至于公孙鞅什么对胙肉有这么深的执念

因为胙肉是一个贵族成长的第一步,是荣耀,同时也是从一个贵族子弟身份,进入官僚身份的基本条件。

士,一级的官僚就不说了,这是底层官僚,在军队中,多半指挥的百人队规模的士卒,整日琢磨的事应该是在战场活下来。

而大夫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下大夫,也有指挥一个旅的权力。五百人,要是运作得好的话,保命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就算是打败仗了,到时候投降,大夫是资格告知敌人,让家族或者国家出钱将他们赎买回去的高阶级贵族。

要是这个贵族,在祭祀的重要场合里,连胙肉都分不到。说明这个贵族并没有获得国君的重视,在官场属于被遗忘的一类人,毫无前途可言。

当然下大夫还有一种称谓,县大夫。也就是掌管一个县政务的最高官员,在秦汉之后,称为县令,或者县长。口万以上,称令;不足万人,称长。

还有一种下大夫叫城大夫,甚至比县大夫更加不如,因为城邑大夫是由封君任命的居多,属于是封君的左膀右臂,算不上官僚体系的一员。子路就做过城邑大夫。要是在内史府里,边子白继续咸鱼下去,公孙鞅很可能会倒霉到被发配出内史府。

最适合他的出路,恐怕就是城邑大夫,然后别所有人遗忘。

“糟了,好像出事了。”

南卓眯起眼睛,发现太子训似乎暴跳如雷的嘶吼着,但是没办法,他们站的地方实在太远了,根本就听不真切,但是熟悉太子训性格的南卓还是能够猜到一些太子训发怒的原因,这家伙肯定被卜人给戏耍了。

当然,也可能是太子训自以为是这样,而结果却是卜人不得已而为之。

而当边子白和公孙鞅看向出事地点的那一刻,他们看到的画面是这样的,太子训一脚将卜人踢了两个跟头,而卜人却趴在地上求饶不已。

这让参加祭祀的鲁公很不高兴,尤其是几个国君,都对太子训的表现毫无反应,正因为没有任何反应,才是最大的反应。

消息很快就从前头传了过来,由不得太子训恼火,因为祭祀的卜天结果很让人沮丧,大凶。

岁末大凶。

这就是为什么卜人被太子训打的原因。

更让边子白难以接受的是,得到这个结果的南卓和公孙鞅都信了,一脸凝重的仿佛要大祸临头。

边子白很想朗声高呼:“封建迷信害人不浅”

第323章硬怼

卜人,平日里像是夜壶,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被权贵想到。

祭祀,算是他们为数不多能派到用场的地方了。

而在这唯一能够让他们有存在价值的时候,还给储君心头上添堵,可想而知,这个卜人的心很大。或者说,他受到了比太子训更可怕人物的威胁。

太子训脸色铁青,怨毒的眼神在卜人的脖子上流连,随后从后槽牙里吐出一句话来:“再问”

问,就是问天,问神灵。

在上古时期,火师、雨师这些执掌人间和天地沟通的祭祀的权力很大,但是到了商周以后,全职法师的日子很不好过,以至于越来越边缘化了起来,反倒是职官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几乎占据了整个朝堂。卜人也是曾经的祭祀中地位不错的群体,他们依靠一套古老的传承,被赋予了和神灵沟通的权力。

但是越来越尴尬的身份让他们彻底和巫觋混在了一起,地位大打折扣。

这也是为什么太子训在得到了不好的卜筮结果之后,敢对卜人动手的原因了。

卜人无奈,从地上爬起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继续登台。可是在场的有一个人不乐意了,这个人就是鲁公,姬奋。自从三桓被剪除之后,鲁国国力再一次焕发出上升的势头。尤其是国君的权力比之前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穆公之后,鲁国的政权一直牢牢地控制在国君的手中。如今的姬奋是穆公之子,也是卫国公子岐的母舅,身份就不用说了,国君,第一等的阶级。尤其是鲁国的国力也在恢复,似乎有跳出二流诸侯,进入一流诸侯之列的可能。当然,这属于鲁公的臆想,鲁国想要成为一流诸侯,就要问齐国答不答应了。

这时候的姬奋是意气风发的,是有脾气的,更是古板到让所有人都很无奈的一个半大老头子。担任这次祭祀的司礼,规格近乎和大盟会差不多了。可见卫国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