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159(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大雨将至,谁不找一块能遮风避雨的东西先挡一挡

至于,从军

听天由命吧

唯一让他有点期待的事恐怕就是公子梁的到来了,秦国公子,会是那个改革变法,将一个快要崩溃的秦国,通过变法迅速增强了国力,奠定了秦国争霸的基础。并且在河西大战之中两次战胜魏国,却没有最终看到秦国收复河西之地的秦孝公吗

不过,秦孝公的年纪

似乎比他还要小啊

这都是个孩子,恐怕眼下还在学习过程之中。就这么大点年纪的公子,肯地还无法意识到变法对于秦国的重要性,到时候要不要将商鞅推荐给公子梁

至于边子白自己,他还没有去秦国的打算。原本他认为卫公姬颓已经被架空了,谁知道从丁祇的口中的得到了另外一个结果。姬颓并没有反击之力,只不过几个儿子让他心力憔悴而已。

而作为秦国使节之主,公子梁却在郑国的新郑城郊耽搁了下来,他甚至兴致盎然地表示,看打仗要比参加什么宴会有意思的多。

但是韩国在新郑的大营,却因为他的到来,被搞得一团糟。

韩侯拿着一把蓍草,面色凝重的给自己卜算,他已经无计可施,只能问道于鬼神了。粮草最多只能坚持三个月,但是围城恐怕没有一年时间绝对没办法解决。因为郑国国都内的粮草足足有三年的存粮,要不是这几年连年征战,消耗了很多,没有办法补充,韩国破产也奈何不了郑国。

攻城战就更不想了,韩国十多万大军,面对郑国六万大军,就算是在野外碰到,发动野战,胜负都很难说。更何况是攻城战了,韩侯韩屯蒙一点把握都没有。他甚至已经有了退兵的打算,再继续下去,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可要是不坚持,二十年的努力就要毁于一旦了。这二十年的战争对郑国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投降派,反对派,都已经没有了。郑国只要能够顶住这一次的困局,一旦缓和过来,面对韩国大军,他们至少有三七开的胜率,他们七,韩国三。

这才是让韩屯蒙不得不咬牙也要僵持下去的唯一理由。

乘你病要你命,要不然就该自己被逼死了。

正在韩屯蒙一筹莫展之际,手下大将尚纪骂骂咧咧的从营帐外进入,一屁股坐在了韩屯蒙的面前,嚷嚷道:“君上,你快去管管吧,这帮老秦,一个个都是闲不住的主,如今还吆喝着要带领我们攻城,正在抽调登城死士呢大营里都快闹翻天了。”

第232章打仗就是拼命

韩侯,韩屯蒙,他继位不过几年时间,但却已经是韩国立国之后,大环境最好的一个时期。对外征战,郑国已经苟延残喘,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只要新郑拿下,韩国国土增加一倍,人口增加一倍都不止。也有了和诸侯抗争的底气和实力。

别看韩国这几年连年征战,攻伐齐国,和魏国交战,都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因为韩屯蒙知道,稍有不慎,就是全盘皆输的境地。

但是如果他拥有了郑国的国土和国人,韩国就有了立身之本。

所以,韩郑之战,绝对没有可能妥协。就算是这一次,韩军失败了,下一次还要打,就算是将公族府库全部挥霍一空,他也不得不继续这场战争。

至于手下大将尚纪的抱怨,他根本就没在心上,一个半大孩子带队的老秦,有多少威慑力

韩屯蒙不耐烦地打发尚纪道:“才多少老秦,你带营中勇士教训他们一下,让他们老实一点。”停顿了一下,韩屯蒙嘱咐道:“但是不要打伤人,到时候秦人的狗脾气发起来,恐怕又是一桩大麻烦。”

“君上,我们营地的猛士确实不错,可是公子梁身边的家伙,哪一个是可以揉捏的啊我手下的近卫,就一场比试,差点伤了一多半,你再看看他们这帮老秦,打了一架之后神清气爽,除了吃饭的时候多吃两碗,啥毛病都没有。”说出来都可怕,老秦人粗鲁至此,动不动就用拳头说话。可结果呢受伤的都是韩人,老秦一个都没有伤到。

尚纪张嘴就叫苦,他手下谁有本事去教训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老秦

不被人家教做人已经谢天谢地了。公子梁身边的武士,随便挑出一个来,都是战场上的百战悍卒。加上老秦不管是打仗还是打架,都是一副不要命的驾驶,谁也降不住。尚纪想起来,就脑仁疼。不去管束吧,这帮老秦吃饱了就没事干,整日里聚众打架,还经常让韩军的信心受挫。

去管束吧

讲道理老秦根本就不听。

不讲道理,讲拳头吧,又打不过。老糟心了。

可这种长他人志气地话,尚纪也知道不适合说出口,至少不应该在君上心烦不已的时候说出口,只能臊眉耷眼地从大帐之内退了出来。咬着牙朝着大营之中最吵闹的地方而去,可没走多久,又垂头丧气起来。

失望的不仅仅是尚纪,还有韩屯蒙。

他这个国君的身份,很没有存在感,稍不留神,恐怕就沦落成为卫国之类的存在。不拼一下,韩在若干年之后,恐怕也只能成为魏国的属国。

说出来怕人不信,韩国和老秦的关系一点都不好,甚至还处于长期敌对的境地。但自从韩郑之战开启之后,两个国家的关系似乎缓和了一些。主要是韩国,国内所有的军队都被郑国军队牵制住了,连都城的守卫都很成问题。

如果这时候秦国带着大军攻过来,别说秦国带着攻城略地的目的了,就算是带着军队来韩地晃一圈,本着发财的心思来掠夺,韩侯都无法忍受。

为此,韩侯选择了忍辱偷生的念头,极力的交好老秦。在国内物资异常短缺的时期,支援了秦国一批物资。反正,不管用什么,韩侯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秦国彻底消停。至少在韩郑大战的时候,秦国不能琢磨着占便宜的心思来韩地打劫发财。因为,主力被抽调一空的韩国,根本无力阻挡秦军的进攻号角。

只要韩国能够一举吞并了郑国,任何损失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补充回来,甚至国力膨胀之余,拥有在三晋之中更大的话语权。不用再担心秦国数十万大军进攻的时候,韩国无力对抗,只能固守城池。对魏侯也有更多说话的底气,还不用担心惹恼了对方,也遭受报复。更有底气和楚国抗争一番。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