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135(1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d,今后像我这等想要认字的穷人该怎么办呢”

当时白圭的话确实是这样,让边子白很诧异了一段时间。不过很快,谜题就该揭晓了。白圭这家伙根本就心思不纯,他读书认字是幌子而已,目的是芸娘。

也就是王诩的涵养好,没有拿棍子赶他出门而已。

边子白语气略微激动了一些,感慨道:“没来卫国的时候,路人告诉我说,卫人多君子,小子多半是不信的。可是当小子倒在帝丘的街头,是卫人救了小子;当文教不兴的时候,连普通的贩夫走卒都知道,传播知识的学究是如何的重要。”

“小子,在此举之中,看到了大义”

不得不说,边子白将街头学馆的教育和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联系到了一起,让很多人失去了攻击他的理由。不过敌对的情绪还是没有解开。毕竟,族学的学究并不希望街头学馆兴盛,因为他们也需要新鲜血液,来补充庞大的家族。仅仅靠着血脉是不够的。

还要有哪些身份低微,却能够成长为家族家臣的人才补充。

毕竟,很多家族子弟一生都不会涉及家族的产业之中,贱业挣钱,却会让他们感觉无趣。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家臣求学的那个学究是东城的王夫子,王诩。”

王诩的名头,在年轻的卫人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力。可是在场的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年轻人,尤其是族学之中的老坐师,他们不少甚至是同王诩同时期的人。当然,他们心知肚明的是,比起才能来,他们根本就比不上王诩。

不同于吴起,出生于商人家庭。因为商贾的身份,他同时期的贵族根本就不待见他,不带他一起玩。久而久之,就对吴起这个人没有多少印象。

王诩可是贵族出身,还是大贵族,王氏来源于商王。

从小,王诩就是神童,幼年神童,比才智的话,让所有人会绝望。可以说,王诩才是族学学究们同时期的,同阶级的,却需要他们用看待神灵一样的眼神去膜拜的,别人家的孩子。将王诩搬出来,顿时让在场的族学学究们压力很大,连南卓坐在他家三叔公身后,都感觉到了沉重的呼吸。

对他老人家来说,边子白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在他眼里,根本就什么分量都没有。

就算是边子白有内史令的官职,可他老人家在南氏族中,就算是大宗伯想训就训,难道会怕一个不入流的内史令吗

至于城内的学馆学究,对上族学坐师,连说话都透着巴结的低三下四,平日里正眼都不会瞧一眼的人。就算是裘海这个老家伙,年纪大有什么用他的年纪也不小。更何况,裘海只不过是街头学馆的学究,学问稀疏平常之极,让他根本就提不起欺负他的心思。

可谁能想到,边子白竟然将王诩给搬出来了。

对他老人家来说,这就难办了。

有人认识王诩,更是听说过王诩的大名。可毕竟王诩是上一个时代的人,而且之前长期不在卫国当官,甚至还有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此人的族学坐师也不在少数。

自然有人问起:“子南兄,可曾听过此人”

“不知。然其不过是一街头学究,学问自然不如我等”

坐在最靠前的老者顿时脸上挂不住了,年轻人办事不牢靠,王诩是你们这群兔崽子能随便议论的吗顿了顿手中的拐杖,低吼道:“都给我住嘴”

王诩这老家伙有多妖孽,想当年,帝丘城内的青年才俊有一个算一个,谁不都是畏王诩如虎王诩还有一个优点,和人比试,从来都是让人家选最擅长的学问比试,然后将对方的自信心一下子全部摧毁。经史典籍,军阵练兵,甚至一些奇淫技巧的工匠学识,他都有涉猎。要是还一个人,恼羞成怒的贵族子弟还有一个办法,说不过人家,动手比武总可以吧

可在王诩的面前这些都没用,因为王诩年轻的时候就是卫国非常有名的剑道大师,专治各种不服。

边子白没想到王诩的名头这么好用,都想要笑出声来,好在忍住了。不过嘴角微微扬起的笑容可以看出,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不错。不过,眼下根本就不是高兴的时候,痛打落水狗的道理他是明白的。乘着族学的这帮人,当然是领头的人气势上的一泄如注,是该给他们下一贴猛药了。

南卓抬眼看到边子白的表情,心头顿时一震,这样的笑容他最熟悉不过了,每次被边子白坑,都是这副表情。心头顿时警惕起来,低声给自己家的三叔公提醒道:“三叔公,当心了边子白肯定有后招。”

倒是不是南卓心思黑暗,而是根本就没得办法。年纪大的老头子,没有几个脾气不倔的,根本就容不得受伤。

灵性脆弱的比少女都易碎。要是南卓在这时候不提醒,回到家里,恐怕有他罪受的。

按理说,王诩的名气不该如此低调。他当年回到帝丘的时候,很多族中族老带着族内最优秀的子弟拜访,想要让王诩收徒。不过都没有成功。原因让很多人忌讳,三箴其口。总不至于有人傻乎乎的说,昨天家里的族老带着我去拜师了,就是城东那个叫王诩的老头,没想到老头挺有个性,嫌弃爷们智商低,没要。

这话那个贵族会说,不仅不会说,打死都不能认。这也是为什么王诩在卫国高官之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在普通贵族之中,却宛如一个新人萌新。

边子白心中暗暗盘算,是该给眼前的这些族学中狂妄自大的家伙一点厉害看看了,当然他的选择更加容易操作一些,比如说,用古今名篇尊师重道的文章来羞辱对方一番。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吗很多高人志士会告诉人,不是,是态度

那么古今中外,就有两篇千古奇文可以用,一篇是唐宋八大家的韩愈的师说,另外一篇就是等上几十年就会出生的荀况,荀子的千古名篇劝学。

边子白一时间有些小纠结,任何一篇文章都很不错,都很有威力。

选那个呢

第199章布道书院

华夏重教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真正能够名扬天下,流芳百世的超级名家,都是有数的几位,而师徒两代都扬名天下的就更少了。春秋时期,也就孔子一人有此资格。倒不是说老子等人不强,因为孔子不仅自己厉害,而且徒弟也不差,就算质量不成,还有数量不是

而进入战国时期,老师厉害,徒弟也厉害的恐怕就两个人最出名,一个是王诩,鬼谷子;另一个就是荀况,荀子。

王诩的徒弟就不说了,庞涓和孙膑,都是一度叱诧风云的人物。鬼谷传人一代接着一代,两百年都没有断绝,绝对是这个时代最牛的学术门派;而荀子的门徒呢也不差。李斯和韩非子,文采,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