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30(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白圭你怎么来了”

白圭绝望无语,有心感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边子白笑道:“回去把家里的车拉出来,你来驾车。”

白圭刚想答应,却猛然抬头惊道:“我不会啊”

“嗯”边子白叹气道:“不让马跑起来总会吧拉着牲口走,慢一点不要紧,关键是出城看风景最重要。”

边武的出现才一天,边子白就算是对这个倒霉的秦军低级将领的遭遇很同情,可生性多疑的他根本就不敢相信一个才认识一天的人。尤其是这个人是通过南家才到自己身边的。不管是奴隶买卖也好,还是南家的苦肉计。总之,多一点防备总是没有错的。

对此,公孙鞅也表示赞同。只不过白圭对他的态度让他很不解,似乎自己根本就没有得罪这个才见面不久的师弟吧

问边子白,后者给他的答案让公孙鞅也颇感意外:“你说什么白圭喜欢芸娘小师妹”

“还被你这个大师兄横刀夺爱了。”边子白很不厚道的补刀。

公孙鞅叫屈道:“可我一直把芸娘当妹妹啊”

“亲妹妹”

“滚蛋,我可没有这么龌蹉。”公孙鞅是真的怒了,这话要是传出去,他似乎只能接收芸娘,可他真的没有这个意思。

有的人说话,是一口唾沫一根钉的主,公孙鞅显然也是这样的人。边子白选择相信:“那你该告诉白圭,这家伙现在是怒火中烧,恨不得把你碎尸万段,梦里都在骂你。”

公孙鞅的出现,别说白圭了,就连边子白这个外人都看出来了,白圭一点机会都没有。芸娘平日里和白圭多说几句,那是因为根本就没有人和她说话,独孤是让人最为难以忍受的磨难。自从公孙鞅出现之后,白圭从唯一,变成了替代品,最后变成了可悲的遗忘品。

这种情况下,白圭将公孙鞅当成情敌也再正当不过。

当白圭小心翼翼的赶着车过来的时候,公孙鞅似乎有点理解他的这个师弟,其实他很想告诉白圭,搞定芸娘根本就没用,多在老师身上下功夫才是正途。虽说王诩和芸娘之间可能有某预订在其中,可芸娘并不是那种很有主见的女人,最后拿主意的还是王诩。

可白圭在王诩眼里的地位,恐怕连他家看家护院的狗都不如啊

公孙鞅还真是好心,拉过马车的缰绳对白圭说道:“师弟,你可很久没有去老师家里了,今日不妨去老师家走动走动。”

白圭臭着脸,觉得公孙鞅这小白脸不安好心,冷冷道:“你信不过我。”

两人马上就要出城了,在马车上肯定有话要说,而白圭他脆弱的心脏再一次被公孙鞅这个伪君子给伤害了。因为如果他赶车的话,他们所有的谈话都会被他听到,夺走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不说,还要砍断自己报以希望的大腿,双眼如同点燃的烈火,喘着粗气,愤恨地盯着公孙鞅的项上人头。

别怕,白圭真没胆杀人。

公孙鞅叹气道:“师弟你难道不知道师傅去淇山访友了吗十天半月不会回来。”

一堆刚刚燃起的小火苗,被一泡尿给滋灭了,白圭心头很无奈,随后却是狂喜,哆嗦道:“师兄的意思”

“芸娘一个人在家,总该要有个相熟的人陪吧”

话到此处,白圭要是还不懂,就该一辈子打光棍。四肢百骸无处不是元气满满,白圭就差跳起来庆祝一番自己的桃花运正式开启:“师兄,你是说”

“我把芸娘当妹妹。”公孙鞅忍着笑,虽说阶层限制了他将白圭当真正的朋友。但白圭的情绪还是感染了他。

“谢师兄,以后但凡师兄吩咐,上刀山下火海,白圭要是皱一下眉头,都不是人养的。”白圭拍着胸脯保证,似乎这一刻,他自信心涨到天际,主角天赋加身也不为过。

目送白圭雀跃的背影,边子白低声笑道:“这小子总算是放心了。”

“芸娘的婚事不在她,而在师傅,但愿白圭能让师傅他老人家改变对白师弟的看法吧”

好吧,边子白觉得白圭的恋爱经历简直就是地狱模式,就王诩那老头的眼光,绝对是这个时代最挑剔的人。甚至可能没有之一。因为他看重的是智慧,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智慧。白圭有可能时来运转,拥有大笔财富,也可能运气爆棚,获得高官,成为士大夫阶层中的一员。可就算是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富,恐怕也无法兑换高人一等的智慧。

至于是否要告诉白圭如此艰巨的任务,边子白表示,看白圭这么高兴,还是不忍让他聆听噩耗,算了,开心一天算一天吧

第042章公子罃

帝丘是一个大城,可却从来没有经历过王朝国都这样大规模的营建工程,而卫国定都于此也是迫于无奈的选择。

相传三皇五帝的时候,帝丘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封地,后来颛顼继承了帝位之后居住于濮水之阳。按照习惯,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濮阳在濮水的北方,顾名思义,濮阳名字的得来就很简单了。

五帝之一的颛顼死后,埋于濮阳,堆土为丘,于是就有了帝丘的说法。还有很多叫法,比如说商丘、澶州、东郡、楚丘等等。可最出名的还是帝丘。就算是卫国迁都帝丘之后,官方已经将帝丘抹去,改成濮阳,或者卫都。可不管是其他诸侯国,还是卫人自己,都称呼卫国的都城为帝丘。这是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念头,源于这片土地最伟大的人,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大帝。

而且颛顼还是姬姓始祖的祖先。卫国的开过君主是姬康叔,他老爹是文王,哥哥是武王,属于根正苗红的顶级贵族。在封卫国之后并没有选择对姬姓有着深厚影响力的帝丘,而是选择了朝歌,商朝的陪都。这还是源于帝丘是个小地方的原因

好吧,这话去过大城市的卫人都知道,就算没有去过例如魏国的安邑、齐国的临淄这等雄城的卫人,就算是在卫国故都朝歌的残墙断壁上驻守过的卫国士兵也能分辨出来。帝丘是个不入流的城市。按照周公旦整理的周礼考工记里面记载的内容,王的都有九个城门,方圆9里;诸侯国中公一级别,7里;侯伯子等诸侯国的都城方圆就降到了5里。

东周以后,诸侯已经不怎么听周王的话了,周王室也渐渐的失去了控制诸侯的能力。

可城市规模这东西,不是想要改就能改的,朝歌是商王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宫室营建,城市包揽的区域,城中的规模,只能周王城能够媲美。当年卫国捡到了个现成的王城,连修改的想法都没有,修缮一下就当成了都城。可帝丘不一样,就算是有一个颛顼大帝的名头在,可颛顼大帝也就是在帝丘挖了墓而已,再说了,几千年前的城市有什么规模可言

卫国孱弱的经济根本无力营造出另一个朝歌来,只能将小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