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冉明笑道:“这不是得了,别人存进孤的钱庄十万金,孤只需要付出一年一千金的利息,你要是借,就要付一万金的利息。除去利息,孤这一年,只保管这些钱,就可以赚九千金,这生意能不能干。”
郑简道:“殿下说笑了,这个天下可以向殿下借十万金的人有,可是谁有这么多钱存入殿下的钱庄呢”
冉明转身冲王猛问道:“先生,大魏永兴六年入籍贯者几何”
王猛想也不想的道:“永兴六年十月陛下命各郡编户齐民,我大魏幽、平、营、青、冀、并、兖、洛、豫、司、雍共一百万四十万又五千八百余户,共七百六十二万又七千四百余口。当然这个人口只是截止到永兴六年九月,尚不包括凉、河、沙三州,如今想来,我们大魏人口应该突破八百五十万人。”
冉明道:“好,我们就以八百万人口计算,每人存入二十钱,会是多少”
“一万万六千万钱。”
冉明又道:“寻常百姓家存一人存二十钱不难,可是像资逾万的人家,在大魏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他们好意思存二十钱吗少说也有个三五三千金吧这样算下来,会有多少钱”
郑简听到了这话,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其实,冉明采取了一个偷换概念的说法,中华民族向来民族基数大,哪怕在五胡乱华时期,东晋也有四百多万人口,由于冉明的出现,鲜卑慕容部进入中原,大面积的屠杀,并没有来得及出现,又没有了氐秦与鲜卑的大规模战乱,人口得已保存。
可是这个民族,人心真的一齐,世界上还真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举世闻名的红旗渠众所周知吧,如此大的工程量,在现在计算,工程代价至少超千亿,可是人家当时没有用国家一分财政拨款,就凭一县的几个乡镇硬是在太行山中挖出了一道渠。在那个建国后最困难的年代,两弹一星硬是勒紧裤腰带造出来了。
但是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思,想要做出事情,反而更难。当然,银行不是公益,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此时,王猛和郑简不同,王猛的想法是,如果真的可以聚起那么多钱,在秦国可以修多少水渠,可以开垦多少荒地,可以让修多长高速公路,冉明可以招募多少军队,可以添多少甲胄、兵刃。
有道是屁股决定脑袋,郑简则想的是,如果钱庄建成,他可以扩大多大的生产规模,可以多建多少分部商号。
冉明笑着打量着表情各异的二人,端起茶水,茶水入口,冉明这才发现,茶水已经冰凉了。冉明叹着气,放下茶杯,肚子又咕咕的叫了起来,冉明正欲让郑简准备饭菜,只见郑简满脸兴奋的道:“殿下,简看这个钱庄可以办,不仅可以办,而且要大办,简这就写信通知商盟各理事以及各核心会员。尽快动身,前来上邽”
冉明道:“其实我们更需要先做一件事。”
“殿下请示下”
冉明道:“孤要吃饭,肚子早饿了。”
郑简抬头看了看天色,发现太阳已经落山,冉明在这里已经坐了三个多时辰,他不好意思的道:“殿下,简失礼。”
说着,郑简吩咐道:“来人,快上酒菜,殿下,咱们边吃边谈。这个钱庄,简觉得,还需要这么办。”
魏国开元元年,对于魏国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丰收之年,似乎老天也给冉闵面子,进入开元元年以来,各地皆风调雨顺,既没有大旱大涝的灾害,也没有兵灾战祸。
魏国的国库自立国以来,首次出现盈余。
冉闵异常高兴,他立志恢复大汉十三州万邦来朝的盛世。现在百姓终于不用饿着肚子了,冉闵也感觉很有成就感。不知不觉冉明就藩秦国也有十个多月,冉智在邺城一直很老实本分,也没有多余的动作。
政通人和,儿子孝顺省心,大臣们也各司其职,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让冉闵心情很是激动。
可是冉闵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想着开元盛世的即将,不若自己去一封禅泰山。刘群一听冉闵的这话,几乎要哭了,他这个魏国管家当得苦啊,操心受不累不说,日子刚刚有点起色,冉闵居然要封禅泰山。
冉闵的这个念头一点要不得,要不然,天大的家底也能被他折腾空了。刘群和崔悦一帮重臣对冉闵一阵苦劝。冉闵道:“既然如此,朕就不封禅泰山了,可是昨夜朕又梦到卢谌、胡逵他们一帮老臣了,他们跟朕说在下面过得很不如意,朕从来没有忘记他们,他们一心拥立朕,也竭尽全力辅佐朕,可是他们的命太苦,朕不能薄待了臣子,让人称为刻薄寡恩。所以朕想追封这些忠心为国的老臣。”
刘群倒不是说话,要说卢谌还是刘群的表兄弟,刘群之父刘琨是卢谌的姨丈,而崔悦也是卢谌的表兄。
这个时候,刘群看到冉闵露出“阴谋”得逞的笑容,这才了解,冉闵的真实用意。冉闵这哪里是想封禅泰山啊,这根本就是打了一个迂回战术,目的就是追封这些为国捐躯的老臣。
永兴二年卢谌、胡逵等为国捐躯时,冉闵都追封了他们一个开国候爵,而且还是有名无实的空爵。那个时候国事艰难,谁也没有说什么。现在追封的话,不仅要说封地,还要有食邑,当然会对国库开支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是这在件事上,魏国朝堂上集体失声了,没有一个人反对,就连冉明大兴土木,兴修烈士陵园,也没有人反对。
冉闵在开元元年十月下旨追封在襄国遇害的中书监南北朝时期的事实上的宰相,位比中书令略高卢谌为司空,赠爵开国范阳郡公。其子卢偃承袭其爵。原车骑将军胡睦,追赠太尉,赠爵汾阳郡公,其子胡光承袭。
原左仆射刘琦、原司空石璞、原尚书令徐机、原侍中李琳、原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皆追封赐爵,他们有子承袭爵位的,则由其子孙继承,无子孙遗留人间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