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之留学生回国之后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8(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谷仓又大又高,里面罗着的全是大豆。

赵刚父亲抓起一把豆子给敏贤他们一人分了点,让大家放在手里看看。

“咱这大豆好呀,农科院的1号种子,再加上咱这肥土地,种出来的豆子连豆渣都香,正常大豆一斤能榨出一两五到二两二的油,咱这豆子能榨一两九到二两的油,豆渣喂猪喂鸡,家禽长得又快又肥。”

邓厂长道:“这么说来确实不错。”

邓家先道:“咱用不用找个地方先榨榨看看?”

赵刚父亲:“榨油得去乡里,只有那有榨油机。”

乘上拖拉机,敏贤等人拎着赵刚父亲给的10斤黄豆去了乡里,确实如赵刚父亲所说的那样一斤大豆能榨二两油左右的油。

晚上的时候,村里人知道他们对黄豆感兴趣,还特意给他们做了一顿黄豆宴。

邓厂长父子没吃过,只嚷着这黄豆香,比粮站卖的香,这可苦了敏贤,在家黄豆宴在这黄豆宴,她真想吃点地里郁郁葱葱的小白菜。

饭后,赵刚母亲还给他们准备了一壶苦丁茶。

邓厂长一边喝着茶一边说道:“这村子不错,人好又勤劳。”

邓家先也抿了一口苦丁茶,立刻被苦的抽抽了起来,赶紧找杯白水漱口。

等嘴里的苦味散了,他才说道:“敏贤姐,爸,这豆子品相确实不错,但是咱要是把豆子拉回去再生产,这费时费力的,还得加上损耗和运费,不合适呀。”

邓厂长道:“但要是在这建厂的话,这条件委实差了些。厂房土地哪样都是不小的开支呀。”

敏贤道:“要不,咱明天去乡政府看看,能不能有什么优惠措施。”

邓厂长应道:“成。”

第二天他们去了乡政府,乡政府的领导叫方卓,是个实在人,非但没摆一点领导的谱,还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听说了敏贤他们的来意,一高兴,还把珍藏了许久的碧螺春给沏上了。

方卓:“咱这下面的几个村呀,种的全是大豆,去年大豆滞销,又赶上了丰收,所以这大豆价格跌了不少,剩下的全堆在了谷仓,各位要是能帮忙把它们解决掉,也是为国家民生做了贡献。”

敏贤道:“我们要是在这边投资建厂,能有什么优惠政策不?”

方卓:“咱这地方没有什么工业,为了吸引投资,肯定得给一定的优惠政策,税收方面,土地出借方面都有。”

敏贤:“那我要是再给乡里修一条路呢?”

方卓一愣,这乡政府也不是没想过给下面的个个村修路,毕竟有句话说的好嘛,叫做【要致富先修路】,可是国家现在还困难,得排队一个一个的来,这敏贤一提修路的事儿,他这心里立刻就活泛了起来。

“修路?免费的?”

敏贤点点头:“这肯定得是免费的。”

“你们想从哪修到哪?”

“从平安村修到国道。”

平安村是赵刚他们村,敏贤想的很明白,如果把厂子建在平安村,日后要想把东西运输出去,那条土路确实不顶用。

方卓想了想,从平安村到国道也途径了好几个村子呢,要是真给修了,不止能惠及一个村子。

思及至此,方卓一激动站了起来,道:“咱这就土地多,你们要是给修路,咱这地免费给你们用都成。”

为了不占用耕地,最后,敏贤选了平安村南的一片空地,和乡政府签了5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当然,钱花的很少,几乎相当于白送。

不仅如此,方卓还联系了上级政府,帮敏贤他们争取了减免三年税收的优惠政策

邓厂长给食品厂的财务打了个电话,资金很快就到了账。

跟当地的建筑队商量好价格之后,就双管齐下开始了修路修厂房的日程。

平安村的村民们都非常激动,不仅仅是因为谷仓里的黄豆卖出去了,更是因为这油厂要是能建成了,他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进厂去当工人。

村里的这些年轻人们空闲的时候就自发地帮工程队扛砖搬水泥,敏贤看见后不禁感叹道:“这村子里的人都拧成了一股绳,勤劳肯干,何愁不能发家致富。”

赵刚他爸更是激动得去村长家给他儿子打了个电话。

赵刚接到电话的时候也很奇怪,按照他爸那扣吧嗖嗖的性格,很少会主动给他打电话。

等他挂掉电话,李向阳拍拍他的后背,道:“咋了,兄弟,咋接个电话把你给接哭了?”

赵刚吸吸鼻子道:“我爸哭了,我活这么大,也就我爷去世的时候,见过我爸哭过。”

李向阳吓了一跳:“不会是你家出事儿了吧。有事儿你说,兄弟能办绝不二话。”

赵刚道:“确实出事儿了,出了一件大事儿。”

李向阳道:“啥大事儿,说出来,哥几个帮你担着。”

赵刚猛然抱住李向阳,道:“咱到底是有个多神仙的妹妹呀,咱妹把咱村的黄豆全包了不说,还在咱村建了个厂,修了条路。我爸说了,等厂子建好后就送我弟弟去当工人。”

李向阳被赵刚这热情一抱给抱蒙了:“啥?”

赵刚摇着李向阳的肩膀,道:“咱妹妹敏贤呀,她真是个神仙。”

赵刚激动得跑到营房外,对着大家喊道:“我们村有路了,以后大家来我们家,我请大家吃全豆宴。”

建筑工人们加班加点地施工,2个星期就完成了2000平厂房的建设。

厂房验收后,敏贤和邓厂长两人就回到了S市,把邓家先留在平安村,让他接收机器,招聘人员,安排生产,同时还派了一些第一食品厂的骨干去协助工作。

--------

敏贤回到家时,发现高煦正坐在她家的客厅里。

敏贤奶奶正高兴地和高煦说着话,脸上是笑得个花枝烂颤的。

敏贤奶奶看见敏贤回来,赶紧拉着她让她和高煦坐在一起。

“小宝,奶这可得说说你,咋出去这么长时间也不跟小高打声招呼,还让小高担心你。”

敏贤努努嘴没吭声。

高煦赶忙说道:“奶,不怪敏贤,都是我不好,是我对她的关心不够。”

敏贤奶奶还想说些什么时,恰巧敏贤妈喊大家吃晚饭了,这话题也就岔了过去。

饭桌上敏贤家人和高煦一直互动着,全程就敏贤一句话都没说。

高煦走后,敏贤妈拉住敏贤问道:“你和高煦是不是吵架了?”

她怎么感觉两人之间有点怪怪的呢?

敏贤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真相:“我和他分手了。”

“啥?分手了?”

“嗯,分手了。”

敏贤妈着急道:“为啥分的呀?”

敏贤把之前发生的事儿跟她妈简单地说了一下,敏贤妈道:“这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拎不清的人。不过,你也不能把事儿全怪在人家小高的身上,这也不是他所希望发生的,我看他心里有你,你要是心里还有他的话,就试着给他一次机会吧,省得以后两个人都后悔。至于他家里人,天高皇帝远的,我看也影响不到你们什么。”

敏贤没吭声,她跑上楼,躺倒在床上打开很久没开机的手机,赫然发现手机画面里蹦出了许多来自于高煦的短信和未接来电。

敏贤看了一会儿短信,就蒙上脑袋,抱着被子睡着了。

从这天之后,高煦每天晚上都来敏贤家打卡,弄到后来,敏贤忍不住开口问道:“高煦,你不回京市医院上班了么?”

高煦道:“我想离你近点,就辞了京市医院的工作,现在在S市医院工作。”

敏贤轻轻地“哦”了一声。

高煦道:“你不用感觉有负担,这都是我自己想要这么做的。”

---------

话说平安村的油厂,真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了生产之中,等邓家先拿着样品回来的时候,敏贤和邓厂长都惊呆了,他们从来都没见过如此晶莹透亮的食品油,跟以前粮站里卖的那些浑浊浓稠的豆油相比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敏贤把这油取名为【双喜牌】大豆油,至此,第一食品厂开始拥有了除【福满味】以外的自主品牌。

邓厂长还特意找人设计了油桶和外包装。

外包装整体是红色的,让人一看就显眼喜庆。

在正式发售之前,敏贤又给跟她合作过几次的老朋友王雨记者打了个电话。

“喂,王雨记者,我是李敏贤,你还记得我吗?”

作者有话要说:短小的一章,我发现我不卡文了,但我加班了,额,我会奋起的!感谢在2020-09-1316:17:06~2020-09-1421:22: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无辜°10瓶;Jessie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0章

怎么听见这熟悉的声音,王雨这心里直打突突呢?

他下意识地摸摸眼镜,道:“大小姐,您可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是不是又想打免费广告了?”

“王记者,你这么说可就不地道了,你升职的时候,我可是有送果篮去的。”

王记者因为前两次和敏贤合作的报道,被省报看好,所以现在已经在省报任职。他报道那天,敏贤定了一个超大果篮给他送了去,结果让一向低调的王雨成为了焦点,不过也多亏了她的果篮,分了一圈下来,跟办公室里的人也混了个眼熟。

他到现在都记得那个和迎宾花篮差不多大的果篮。

都是熟人了,王雨也不含糊,道:“说吧,你这次想怎么样?”

敏贤道:“我们给一个乡镇修了一条路。”

王雨点点头:“这是好事儿。”

敏贤又笑道:“我们又在这个乡镇里建了一个分厂。”

“这也是好事儿。”

“我们还收购了农民滞销的大豆。”

王雨道:“说重点!”

“重点就是,我们厂要开始出品食品油了,帮忙写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第三弹呗。”

王雨记者沉吟了一会儿,道:“你这要是想面向全国,恐怕只在省报做报道不行。”

敏贤道:“也没想面向全国,再怎么说南北方还是有差异的,南方人习惯吃菜籽油,北方人习惯吃豆油,北方才是我们的主市场,我就想着先在我们的大本营搞个宣传。”

王雨建议道:“这样吧,我先给你写一个登在省报上,你再找人民日报转载一下,人民日报一转载,其他的报纸也就跟风转载了。”

敏贤:“这想法不错,我得去找找人。”

“嗯”

“对了,王记者,你是这个体系的,你在人民日报认识人吗?”

王雨真没想到敏贤这么快就又把球踢回来了,真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他无奈道:“成吧,我给你找找人。”

敏贤道:“那就一事不劳烦二主了,你帮我好好写,事后必有重谢。哦哦哦,对了,资料什么的我都给你寄过去了,这两天应该就能到,记得接收哟~”

王雨:“.......”

这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吃定他了?!

果然,挂掉电话没几分钟,就有同事通知他在传达室有一封他的挂号信。

王雨取回来一看,发现里面资料素材都很齐全,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建厂修路的照片,照片上的村民们正和建筑工人们一起热火朝天地干着活,脸上俱是喜悦之情。

朝气蓬勃,宛若新生。

王雨的心中也涌动出了一股豪气,他提起笔开始奋笔疾书地写道:

【为民生添色彩,为人民添活力,第一食品厂......】

王雨对这篇文章确实是下了心力,文章一在省报登出,又引起了一片热议,不仅如此,人民日报的人看到了这篇文章,主动要求转载,后面的事情就更加顺利了,一家一家的地方报纸都跟风转载,第一食品厂又上了次新闻联播,火到了全国。

这【双喜牌】大豆油还没上市呢,就得到了各方的关注。

敏贤也确实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给王雨送了一份大礼。

这天,王雨又收到了敏贤寄来的包裹,他踌躇着要不要打开,因为他怕敏贤又给他找点其他事儿做。

半响,他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打开了包裹,他发现里面有一张机票,一份三个月的英语突击合同,一张来自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为期一年的进修接收通知书,还有一封来自BBC新闻部长的实习邀请函。

里面还夹着一张敏贤的亲笔字条,上面写道:【万事具备,你只需踏出一步,就能看见与往日不同的风景。】

在辗转反侧了一夜之后,王雨下定决心办理了停薪留职,去了英语突击班,三个月后,他提着行李踏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人生际遇就是这么无常,等他再次回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他乘着互联网的风潮创办了网讯新闻,他一直把敏贤当做自己的伯乐,就算成了大佬也会有意无意地帮着敏贤冲锋陷阵。

按照他的话来说,都已经被大小姐使唤习惯了,改不掉了。

按照当今互联网上的流行语,就是口嫌体正直。

-------

话说第一食品这边,借着新闻联播和报纸的东风,有条不紊地将【双喜牌】大豆油包装上市了。

这时候的老百姓大多还是提着个反复使用的旧油桶骑着自行车去粮油站购买豆油,这【双喜牌】的大豆油可不一样,又清又透,一看就很高级,比起粮油站卖的那种浑浊不堪的豆油要有食欲百倍,外面的塑料桶还是白送的,提着就能回家,不用带桶去购买,方便了不少。价钱比粮油站的贵不了多少,很是实惠,自己留着吃挺好,送人也倍有面儿。

一经上市,还真被大家抢购一空。

然而,好景不长,【双喜牌】大豆油上市第2个月的时候,市面上又多了一个别的牌子的大豆油跟他们抢占市场。

邓厂长急忙把敏贤叫到厂子里,跟厂干事们一起开了一个会。

这会刚开始,邓家先就提着桶豆油跑了进来。

邓厂长:“你买咱家死对头的油干什么?”

邓家先忙往嘴里灌了口水,缓了口气,才道:“我这不是为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敏贤笑道:“成吧,咱看看他们这油跟咱有啥区别。”

众人凑过去一看,包装和油桶的样式都和第一食品厂的差不多,一看就是学着第一食品厂做的,而且名字也起了一个同样喜气的,叫做【多福牌】,好似在和第一食品厂的【双喜牌】在打擂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