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红楼]》TXT全集下载_17(2 / 2)

李长安[红楼] 临兵列阵 4734 字 2023-09-2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离开两个多月,再回到李家时,黛玉站在门前抬头望着门匾,心底生出的心安冲散了一些和李长安分开的不舍。

从未想过,有一日她嫁入的人家,才是真正不带半点利益对待她的人。

“嗳,少夫人回来了!快快快,快去通知夫人和大少夫人,二少夫人回来了,今晚上吩咐厨房,再添几个少夫人平时喜欢吃的菜。”

“齐叔,母亲和大嫂都在家?”

“在,不过小少爷去了学堂,这时候还未回来,要等到傍晚了。”

齐叔陪在黛玉身边,唤来几个小厮帮着把行李拿进去,又赶紧吩咐了人去拿来茶水和点心,生怕黛玉饿着。

黛玉见齐叔满脸高兴地样子,心里也跟着暖洋洋的。

她早想家了。

“这段时间,家里可有什么事?”

“一切都好,只是都念叨着您什么时候回来,夫人和少夫人可是一直念叨着,尤其接到来信,正担心。”

“让你们担心了。”

齐叔见黛玉气色不错,倒也安了心。

如今家里,可万不能再出什么事了。

才刚走到正厅坐下,便听到脚步声由远至近,黛玉抬眼看去,阮氏和宁姝一块从外走进来,起身笑着迎上去。

“母亲,大嫂!”

“回来便好,回来了便好。”阮氏握住黛玉的手,感慨道:“你这一走就是两个多月,又来信说遇上了事,我们在家里也是不安,好在回来了。”

黛玉有些鼻酸,扶着阮氏坐下,笑着道:“让母亲替我担心了,这回来了,便在家里待着,哪也不去了。”

“傻孩子。”阮氏也是出身良好的闺秀,怎能不知黛玉来信带着的意思,就算是有意隐瞒,却也能大致猜出一些,更别提,如今林老夫人还接了过来。

边上宁姝见阮氏说完话,黛玉眼角微红,立即开口。

“黛玉这才到家,还未歇上一会儿,您说这些话,可不是存心招惹她掉眼泪。”宁姝笑道:“小叔可有去过苏州?”

正想开口,黛玉却一下想到了李长安这一回直接走了,连家门都没进,要是让阮氏知道,怕阮氏心头难过,便改了口。

“他押解犯人途径苏州,便去了一趟,原想同我们一道回家里来,但在苏州已耽搁了时间,便赶着去跟大部队会合了。”

“他这孩子,参军一事临到要去了,才和家里说,真是,行事太任性,这到了军中,还不知道——”

提到李长安,阮氏叹了一声。

“相公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黛玉抬眼看着面前的阮氏,眼神坚定:“娘,他一定会回来的。”

还有这么多人等着他,李长安舍不得的。

李长安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第五十四章

从春入夏,柳条迎来一池粉荷,还不待世人抱怨天热难耐,便有急急地走过了漫山枫叶的秋日,四季轮换,街头的行人已经换上了薄袄。

城东的楚员外府上难得热闹,为着老太太的生辰大摆宴席,家中宴请了亲朋满座,院子里也摆了宴席,用屏风隔着,每桌下面放了火盆,保证桌上的菜是热的,邀了街坊四邻来为老太太庆生。

黛玉早早地从李家过来,服侍林老夫人起了床,收拾一番,用了早饭,这才出来见客。

“你这丫头,有心了,这么早过来,陪我一个老太婆,这李家……”林老夫人牵着黛玉的手,走在花园里,有些担心李家会因为这个,对黛玉的事有症结。

闻言黛玉一笑,伸手将垂下来的梅花枝拨开,扶着林老夫人往外走。

别说是今早上来的,就算是昨晚上来的,李家的人也不会因此有心结,更别说,这会儿才过来。

“李相公一家待你是真心实意,你能有这门亲事,真也是歪打正着,老天爷眷顾。”林老夫人这段日子也从林如雪那里听到了一些李长安和黛玉的事。

红梅大氅在雪地上扫过,黛玉听到林老夫人提起李长安便笑了。

什么人待她好,她心里比谁都明白。

“祖母都说了,这是歪打正着的缘分,那也是上天注定的,便不必忧心了,今日是您的大寿,可别光顾着我了,不然待会儿姑姑可要说我又劳你操心了。”

“你公婆和嫂嫂什么时候过来?”

“婆婆和大嫂该是午饭时来,公公要晚些,这几日,衙门里事务繁重,怕不得闲。”

“有心便好,不必过来。”

“恩。”

说话间,便已经到了前院,黛玉让张嬷嬷和连翘陪着林老夫人去前面会客,自己带着紫鹃和雪雁走到另一边去。

尽管是老太太的大寿,可是黛玉倒不好喧宾夺主的,前院待客,还是得让她姑姑来。

进了屋里,紫鹃接过黛玉的大氅,侧身挂在一边,回头时见雪雁正给黛玉倒茶,便道:“姑爷上个月来了信,这个月的信,估摸着也就这两天到了。”

闻言黛玉点点头,接过茶喝了一口,身上的寒意便被驱去不少。

外面天寒,这杯热茶可是救了她这天冷便手脚冰凉的毛病。

“天越发冷,路上怕免不得要多耽搁些日子。”

“姑爷那样心思的人,怕是早料到,说不定早两日就让人送来了。”紫鹃走到黛玉身边,打量黛玉的表情,一下笑了。

分明是心里期待,还故作不在意,也不知,这傲娇的性子是不是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

抿唇也挡不住唇角的笑意,黛玉放下杯子,托腮看向紫鹃和雪雁:“你说,相公年前就能回来,是不是——”

“姑娘想说什么?”

“不知是不是要先回京城复命才能回来。”

快一年的时间,李长安期间每月一封书信不曾落下,从书信中,黛玉和李家知道李长安在军中立下了军功,两个月前更是领着一支小队在,在驻守的城池外十里地发现了一支敌军试图潜入。

李长安当机立断,立即安排部署,将所有敌军全部生擒,为大军再立下一功。

定远军马骏马元帅为此给李长安记了一功,这一场平定北疆之乱的军功上,李长安可不止这一笔军功。

待到班师回朝时,论功行赏,怕李长安就要一飞冲天、飞黄腾达了。

“若要领赏的话,怕是还要去京城一趟的,也不知,不过依着姑爷的性子,怕是不论怎么都会在除夕前回来。”

别的她们不知,可李长安对黛玉的心思,这世上怕是无人能及。

随军出征前都能赶回来陪着黛玉过了一个生辰,又怎么会不回到李家,安安生生的过一个年。

“那可能又要晚一些了。”

放下手,黛玉朝外面看了一眼,听着外面的喧闹声,突然特别想李长安。

分开这么久,她还真的从来想过,她居然会不觉得时间漫长,两人在码头上分开,恍如昨日,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楚家的热闹,热闹一直维持到入夜,入夜后,宾客几乎都散去,只剩下自家人聚在屋内,厚厚的屏风和门帘挡着,四角还放着火盆,寒风就算是渗进来,也不见得会冷。

黛玉捧着手里的暖炉,窝在厚厚的大氅里,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笑盈盈的看着其余人聊天说话,偶尔附和一两句。

其实楚家上下的气氛一点都不活跃,楚搵从商,可自来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经商怕也是因为祖传的家业才会选择从商。

全家上下,只有一个楚子宁和父母的性子半点都不想,性格随行,又好客热情,逢人三分笑,颇为讨喜。

“我说你这妹妹,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黛玉不禁一笑,抬眼看着楚子宁:“表哥你说得正高兴,我怎么好打断你呢?再说了,祖母和姑姑、姑父都在说着话,我可不好意思说。”

“我可是听出来了,你这是变着法的说我脸皮厚,你这嘴皮子是一点没变。”楚子宁打量着黛玉,见她裹着大氅坐在那,跟一团糯米似的,不由笑得更开心。

“哥哥笑什么?”

“笑你这伶牙俐齿,也就李长安那家伙把你这些话当甜枣吃,我可吃不消。”

“你这孩子,自家妹妹也不护着,尽说些话来惹人恼了。”

“母亲,你这可是太偏心眼了,不信,你问问父亲,自打林丫头来了,你这心眼可是越来越偏了。”

林如雪放下茶,和楚搵对视一眼,那边林老夫人更是已经笑了起来。

楚子宁这小子还学会告状了?

“你问问你父亲,他可觉得我偏心眼。”

“那父亲肯定是听您的,哪能和您对着干。”楚子宁还是有这点自知之明的,林如雪对黛玉宠爱,那也是应该的。

尽管苏州的事情他不太知道内情,可是他知道黛玉肯定是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他母亲能把林老夫人接来,衣食住行全都是亲自盯着,这不念别的,也要念着黛玉这回的功劳。

楚搵放下杯子,看向楚子宁。

“黛玉这丫头讨人喜欢,那是人眼睛都看得出来的事,倒是你,自己要去军中,这么多年还是个不着调的,混了一个校尉,可没少让你母亲替你担心。”

这下楚子宁是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尤其是有李长安这个人做对比,看看现在的李长安,班师回朝,待上面论功行赏,那到时候,李长安怕是要一连升不少,成了军中红人。

北疆战事打了一年,半个月前才终于击退敌军,收服所有的边防重镇,还让对方签下了二十年不进犯的条约,期间年年进贡。

这可是头等功。

能在这回战事中保了一条命的,真是风光回来,便是死了的,尽管遗憾,可往后家族却也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老爷,夫人,外边来了个人,说是给表姑娘送信的,去了知府大人家里,不见人,这有寻了过来。”

“打哪来的?”

“好像、好像是从陇边来的,连夜赶着进了城。”

刚才脸上还挂着笑的黛玉,表情一下凝住,起身时险些把手边的杯子碰倒,朝林如雪看了眼,还没开口,就得了林如雪的应允。

黛玉点头,提着裙摆就往外走,连身上的大氅都来不及系好。

这一定是李长安的信,从陇边来的,只有李长安的信了。

到了外边的偏厅,黛玉见人站在那里,身上还带着寒意,吸了一口气走上前。

“这一路上,辛苦了。”

“是……李将军的夫人吧?”

李将军?李长安竟是已经成了将军吗?

黛玉一惊,跟来的雪雁和紫鹃已经先替她应了话。

“这是李将军的家书,夫人收好了,小的信送到了,这便要回去了,明早还有其余地方的信要送。”信差看着黛玉,将信交给她:“李将军还捎了一句话,说是让夫人和家里人不必替他担心,他一切都好。”

闻言黛玉点点头,回头朝紫鹃示意了一下:“紫鹃,送一下这位大人。”

紫鹃笑着点头,给雪雁递了个眼色。

这封信可是黛玉这一个月里的“救命符”,少了这样东西,怕是黛玉这一年里都熬不下去。

捏着手里的信,黛玉走到一边坐下,小心翼翼打开,眉宇间都是欣喜。

边上雪雁看着,立即走到门边把门帘那些小心的拉好,又把火盆往黛玉身边挪了一些,生怕把人冻着。

“姑娘,你小心着凉,姑爷都快回来了,要是着凉了,怕是又该招人担心了。”

“知道了。”

心不在焉的回了一句,黛玉打开信,看了一眼信上熟悉的字迹,嘴角不住上扬。

——吾妻见信,一切放心。

……

“雪雁!”

正想着要怎么把漏风的地方遮住的雪雁,让黛玉这一声吓得愣住了。

连忙回头看向黛玉,忍不住道:“姑娘,你这是怎么了?”

“他、他下个月就要回来了。”

☆、第五十五章

腊月十二,扬州的第一场雪姗姗来迟,可来势不小,才一个晚上的时间,雪便覆盖了整座城,连同街道上都铺着厚厚的一层积雪,被行人踏过后,留下一连串的脚印。

李府门前,才清早,便已经有人守在那里,指挥着人在门楣上挂新换的灯笼,还有刚裁剪好的绸子。

这几日,李长安可就要回来了。

黛玉坐在榻上,手里拿着笔,无意识的用笔头在脸上戳来戳去,眉头微蹙,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事,一大早的就在那里呆坐着。

这几日就要回来了

黛玉到这个时候都还不敢相信,李长安竟然就要回来了,竟然这么快,想不到,一眨眼就一年过去了。

门外进来的紫鹃和雪雁对视一眼,在一边站了会儿,等身上的寒意退了才走上前去,生怕身上的寒意染到黛玉身上。

“姑娘,刚送来的青团,可要尝尝看?”

“恩?”黛玉回过神,看一眼紫鹃和雪雁,反应还没完全恢复,只慢慢道:“今年这雪下得厉害,是有些瑞雪兆丰年的兆头。”

闻言紫鹃忍俊不禁,走到黛玉面前,轻声道:“问你吃不吃青团,你倒好,说了别的话来,这东西还吃吗?”

黛玉这才回过神来,盯着面前的人,不由笑了一下:“吃,怎么就不吃了?我只是走了神,又不是丢了魂,瞧你,越发没耐心了。”

紫鹃失笑,抬头看向雪雁,随即笑了。

“嗳,姑娘说的你。”

“又来了,又拿我开涮。”

雪雁翻个白眼,放下手里的掸子,仔细把东西都收拾好,顺道把柜子里,李长安从前用的东西都拿出来。

一年光景,原先全放在屋子里的东西,李长安的好些都收了起来,生怕不小心给碰坏了。

如今人要回来了,可不得摆出来。

“相公的东西可都收拾好了?”

“全收拾好了,一样不差,都按着之前的样子摆的,姑娘只管放心。”雪雁应声,想起什么来:“姑娘,夫人那边说,待会儿要不要一同去寺里上香,说是这一年里,菩萨、佛祖保佑,想去寺里还愿。”

去寺里还愿?

黛玉拿着青团,轻轻咬了一口,眯着眼想了一下,倒也不错,这一趟去的话,一则是去还愿,二来是可以陪着阮氏,总不能扫了她的性。

吃下一颗青团,黛玉擦了擦手才点头。

“去,你去给母亲那边回个话,说是一会儿收拾了就过去。”黛玉起身,看了一眼身上的衣服,好像也用不着换。

看一眼雪雁,问道:“你瞧我身上有哪出不合适的?不过这一身去寺里,倒也不会太招眼。”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