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因为,她创造人族的契机并不是什么心有所感,而是近日来连连思索沈砚所告诉她的得道之机——造化创生之道究竟应该从何处着手——多日苦思未得其果,她心中烦闷,便想随便创造些什么东西权当发泄。
要知道这些年来女娲可没少创造某些生灵,不过大多被她在未诞生神志前毁去,这才不至让她的娲皇宫人满为患。不过捏腻了各类奇特的生物,女娲忽而想起自己初练泥塑时沈砚令她用自身形象作蓝本练习的事情,女娲顿时心血来潮,打算以自己为蓝本捏个土偶来玩。
不过,女娲转念想起沈砚当初嘲笑她的事情,忽而决定要做一个尽善尽美地土偶送给沈砚,让他看到她这些年来的努力与进步,于是,九天息壤、三光神水……一番操作之下,捏制完成的一瞬间,女娲心头一动,不待她做出任何反应,功德金光从天而降。
第一位人类就此诞生。
而洪荒之上的第一位功德圣人也诞生了。
第274章一线生机五十七
女娲封圣似乎成为了某种不得了的信号,不待巫族众人或妖族众人再或是不周山众人从沉迷闭关的獬豸、巫蜃、沈砚的口中撬出关于女娲封圣的详情,紧随其后,又是数道令万族惊讶的天地讯息传来——老子,封圣!元始,封圣!通天,封圣!
若说女娲封圣背后不仅有沈砚的推手还有天道的眷顾,乃至各种知名不知名的阴差阳错,那么老子封圣靠的便是真本事了。
要知道早在第二次讲道,叶英向一众大罗金仙讲述过成圣的三种途径后老子便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并且开始着手准备斩三尸——善尸、恶尸、本我尸。斩三尸所指向的内容并不难以理解,但难的是这份内容究竟对于其个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认识自我是一条永无尽头的求索之路。而在这条路上,老子显然是遥遥领先的行路人——信奉无为之道的老子本身在修炼的过程中就要求不断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毕竟清净无为者若是连世界本来应有的样子都不清楚,那又如何能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是顺应大势的无为之道,还是自以为是的惺惺作态呢?
而在这条路上本就已经走出去很远了的老子在沈砚与叶英的点拨之下,自然也就更加接近了他所希翼的“终点”,早在女娲封圣之前老子便已经斩出善尸与恶尸,只待本我尸一出便可立地成圣。
然而,圣道艰涩,自然不是那么容易便可以踏过那道阻隔了无数人的门槛的。
老子自然也不意外,虽然他对于自己、世界都有着足够清晰的认识,然而,人心易变,真要说起来的话除了某些极为执拗的人之外,人的本我意识总是存在着细微而不断的变化的,而老子显然不是什么执拗的人,于是,老子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自己一直参悟的道挡在了成圣的大门之外。
若是常人遇到这般打击只怕已经就此颓唐,再难冲击圣位了。
但,老子毕竟是老子,固然有些失落,但他很快便将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罢了,顺其自然吧,成圣之机本就难寻,他所修之道本就重在清静无为,若是顺其自然他说不定还有登临圣道的机会,可若是强求,他就真的这辈子都无缘圣道了——对于这一点老子的认识还是非常清醒的。
本来老子都已经打算顺其自然了,但,很快女娲成圣的消息传来,纵使淡泊如老子一时也坐不住了。同为不周山门人,又同拜于沈砚座下,老子与女娲也算得上是师兄妹,此时女娲封圣,纵使旁人难以得知内情,但当老子匆匆登门拜访时,女娲自然也不会藏私,当即便将自己封圣的经过告诉了老子。
虽然直到那是女娲自己也依旧有些懵逼,但是,成就圣位之后眼界与对世界的认识自然便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所以即使女娲对于功德成圣的关窍仍然只是略知一二,但这并不妨碍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予老子一定的帮助:“若论道法精深太清道友只怕还在我之上,毕竟这功德之法与斩三尸之法不同,与其说是实力倒不如说是运气,不过……”
“师兄若是真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启发的话,我只能说功德之法与其说是登临圣位的阶梯,倒不如说是最后打开大门的钥匙,想要凭借此法成就圣位非天时地利运和不可得,以师兄的修为大可不必考虑这种偏门,不过,若是只差最后一步需要外力相助,这功德之法倒是不错的选择。至于功德的获取之法……”
想到自己从天道之中获取到的信息,即便早已有所心理准备,女娲的脸上仍旧不由露出了一抹复杂的神色:“天道在谁,您便助谁便是。积累足够,自有功德降下。”
“天道在谁?”纵是老子听到女娲的这般解释面上也不由露出了一抹差异的神色,毕竟女娲这话背后所隐藏的含义并不难以发现——天道在谁便去助谁,如是便有功德降下,那么引来海量功德直接助女娲成圣的人族呢?人族身上究竟要有多么深厚的天道眷顾才能硬生生成就一位圣人呢?
如此想来老子一时不敢深思,要知道自从女娲因造人而封圣之后人族吸引了多少种族的视线——若非妖族与巫族迅速联手庇护了新生的人族,只怕人族诞生之初就已经被万族瓜分殆尽变成种族掌中的玩物了。
这样一个种族自然阻挡不了有心人的窥视,就连老子也曾远远观察过人族——身体孱弱、寿命短暂、没有传承记忆……缺点多得老子几乎数不过来,可就是这样一个种族竟然被女娲暗示是天道所在!
这其中所蕴含的深意由不得老子不在意,要知道,如今妖族与巫族尚且还在蒸蒸日上,虽然二者之间仍然泾渭分明,但比起旧时龙凤二族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而打得头破血流的情形,如今的巫妖二族之间显然是十分克制的。然而,就在这种巫妖二族尚且强势的情况下却忽然冒出一个天道所在的人族——这意味着什么?
老子立时不敢细究,当即告辞离去。话说到这个地步已经足够了,他们同为道祖门下关系即便不到无话不说的挚友水准,但曾经共同经历过沈砚与叶英同时失踪共守不周山的艰难时期的他们还是有着可以同富贵、共患难的交情的。女娲说没有特殊技巧那便是没有了。
老子离去后也是心中惴惴,毕竟事涉巫妖二族,由不得他不谨慎。不过回到八景宫后,老子仔细一想便也放下了心来,因为这如果真是什么不可以说的秘密那女娲也不会告诉他,再者,这种事情女娲知道了没道理巫妖二族中无人知道,可现在谁不知道巫妖二族就是人族的□□?
既然他们连人族都容得下没有道理针对他一个单纯的知情人。况且——即便妖族有圣人,老子深信他们兄弟三人联手也不是不能一战!
老子很快收拾好心情后注意力自然便又转回到了自身的修为之上——功德,老子沉吟不语,功德可以增强人的机缘、气运、悟道的几率,这些好处老子不是不知道。只是正如女娲所说,功德就是一把钥匙,但即便圣位的大门有许多把钥匙但要从无尽可能中找出那几把能开门的钥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何况更多时候他们所获得的功德对比他们的修为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老子并不觉得功德能够帮助他解决如今的困境。
不过,女娲提及的功德获取技巧却是给了老子一定的启发——“气运吗?”作为一名同样精于推衍的修者,望气对于老子而言同样是基本功,他深知气运加身之人的可怕。虽然他没能看出人族赢得天道眷顾的原因与迹象何在,但女娲既然那么说了,那人族自然会有其的独到之处。
或许也是因为在成圣的大门之前卡了太久,也或许是女娲成圣刺激了老子,总之,老子决定去人族碰碰运气。
老子心道:且先看看,说不定能有所收获呢?
于是老子默默开始了他围观人族的道路。
老子本是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想法来的,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围观竟是一下子便错不开眼了——或许是因为寿命短暂却拥有着不输于普通长生种的灵智的缘故,人类的感情异常浓烈也莫名地能打动人。
虽然在巫妖二族的庇佑之下人族的经历远不如其他的小族群那样跌宕起伏,但老子却看得莫名的入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满怀热情,敢爱敢恨,这或许就是人类,这或许就是生活了吧。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令老子隐隐心生向往,那么,当人族的第一位领袖诞生,当人族逐渐分化出派系,当这个族群逐渐被他所不喜的世俗所沾染,老子几乎就要弃之而去时,一名男童打乱了他的计划——“老爷爷,您迷路了吗?我送您回家吧。”
童言稚语,令老子看到的却是时时在各种微不足道的平凡中展现出他所向往的“道”,老子忽而开悟了——道可道,非常道。无为之道是出世,亦是入世。
未曾入世何谈出世?
于是,就在这一日,人教应运而生。人教立,太清圣人出,人教首徒玄都现。
老子成圣,元始与通天还会远吗?立教得气运比起功德可操作性可更大得多,更何况三清的实力本就相差仿佛,老子成圣后与自家兄弟一传授经验,元始与通天瞬间开悟。日后不过数年,阐教、截教应运而生,三清一门三兄弟尽数封圣!
这一连串的消息可算是砸蒙了一大串人,众人感慨于圣人扎堆出现,整座洪荒大陆山雨欲来之余,巫族也吸引了一大票的目光,毕竟,妖族有了女娲,不周山有三清,可,同为洪荒大陆如今的顶尖势力,巫族的圣人又去了哪里呢?
就在众人发动自身的聪明才智,悉心猜测着巫族的第一位圣人是谁时巫族圣人应运而生。而且,这一次,众生哗然。
因为,巫族祖巫后土,以功德封圣!
功绩——创立轮回!
第275章一线生机五十八
轮回!
这对于洪荒中的生灵们而言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毕竟,即便□□的消亡的并不代表灵魂的抹灭,但身死道消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洪荒生灵的绝大多数修为皆在肉身之上,即便神魂强大离了肉身实力也至少要下降三个档次。在这般情境之下,失去了肉身的生灵若非能够遇到什么可以重塑肉身的天材地宝,否则也就是灵魂消散的早晚的问题。
所以,绝大多数生灵即便选择在身死之后直接毁去自己的神识也不愿苟且偷生的,若是有友人护持还罢,若是没有,他们是说什么也不愿去过那般宛如阴沟里的老鼠的生活的。
但有了轮回,一切就不一样了。他们不需要再去费尽心机的寻觅重塑肉身的宝物就可以再度拥有□□,即便需要重头再来,即便需要转世重生甚至封印记忆,但至少有无肉身所造成的实力差距便可以被弥补了!仅此一点便足以令众人心动——毕竟若真是到了不得不舍弃肉身神魂逃脱的地步,这些困难也就算不上困难了。
毕竟即便封印了记忆,他们的灵魂本质上也并没有任何变化,日后再踏道途,只需修为达到一定程度,记忆自然回归,一切自然便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况且,虽然轮回转世的身份仿佛一场赌博,但这洪荒之中多得是出身低微的精怪,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怀有赌徒心态的生灵。
当然,即便有了轮回若非迫不得已,也没有人愿意轻易舍弃自己现有的修为遁入轮回——对于他们而言,轮回终究只是最后的备选项罢了。
但是,这只是站在普通人的视角上来看待后土的功绩,而强如女娲、三清等已经成就圣位的大能们,更是明了后土创建轮回对于整个洪荒世界的巨大贡献——随着六道轮回自后土身后显化而出,没入地底开辟出阴司,原本笼罩在整座洪荒大陆上空经久不散的怨念黑气顿时有大半被鲸吸纳入了阴司之中,且开始通过六道轮回缓缓转化为天地之间的清气、灵气随着转世重生的生灵重归世界。
虽然因为此前在死后失去神志勉强保持着一点灵光游荡于天地之间的鬼魂大多魂魄不全,即便受到六道轮回的指引入地府报道,但他们身上本就大多缠绕着怨气,且需要漫长的时间去修复补全魂魄,但是,众圣可以肯定的是,照着这样的情势下去,终有一天通过六道轮回的净化,这天地之间的灵气与怨气一定可以达成一种平衡的状态。
至少,他们不需要担心天道剧本中所安排的那种末法时代的到来了——如果后土的轮回真的能够无限转化怨气的话。
那么,问题来了,后土的轮回对怨气的转化体量有上限吗?
若是按照天道的轨迹衍化,在巫妖之战后创建六道轮回的平心后土娘娘自然是不可以的,毕竟,当时巫族气运断绝、后土自身本就是强弩之末,她那时创建轮回本就吃力万分,为了完善六道甚至不惜身化轮回就此困守阴司地府。
但是,现在情况可完全不同——巫族气运尚处上升阶段,后土突破之时无论精神还是体力都正处于巅峰状态,且创立轮回之时余下十一位祖巫皆在身旁护持,十二祖巫同气连枝,即便后土力有不逮,有十一位兄弟的帮助,自然也不需要她牺牲自己去显化六道轮回,甚至,合十二位大罗金仙之力,后土不仅一举创立了六道轮回,还直接开辟出了日后地府极具代表性的几处地标——奈何桥、三生石、阎罗十殿、十八层地狱。
而本来流向归墟的忘川水也在十二祖巫合力之下生生改道,流入地府,形成了贯穿整座地府的忘川河。
建立轮回确实是一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事情,不过这种影响与意义还需要一定的事件发酵,故此,事实上,也是令众人万分在意的一件事是——后土创建轮回所引来的天降功德其实并不像众人想象中的那么巨大——虽然远超于三清立教的功德,但,即便如此那些功德与女娲造人的功德依旧是没法比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