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李福生听说顾元元有活让村里人看,多劳多得,按件算钱,眼睛都亮了。
他们灵湖村人多地少,是有名的穷村,每年农闲的时候,村里大部份劳动力都外出找活干补贴家用,但是镇上的活只有这么多,找活干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而且因为镇上的有钱老爷们,知道村里人想干活只能到镇上,走不到更远的地方,所以更是往低了压工钱,钱少事多,村民们累得够呛,也赚不到多少钱。
沈正凌小两口知道村里的难处,如今发达了也不忘拉村里一把,那是再好也没有了。
可见以前老沈家人说沈正凌凶残彪悍不近人情什么的,都是老沈家人放出来污蔑沈正凌的谣言。
这种一心想着村民的好人,哪里不近人情了?
福婶心想,到时候,她一定要跟村里人好好唠叨唠叨。
之前她就想说了,只是她一开口,人家就说她受了沈正凌家的好处,得了果酱方子赚钱,当然要拍沈正凌两小口的马屁,给他们说好话。
福婶气得倒仰却没法反驳。
如今沈正凌和顾元元两个可是带契整个村子赚钱,她倒要看看,谁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福婶心里正这么想着,就听顾元元说道:“沈家人都把我夫君除族了,想来也不会乐意给我们家干活,所以也不用沈家人来给我们干活,大家两相便宜。”
李福生和福婶都愣了一下,没想到顾元元这么直白干脆,沈家人得罪了她,她就不给沈家人赚钱的机会。
李福生有点担忧道:“这样会不会不太好?沈家人在村子里也不是少数……”
在这个问题上,顾元元特别强势。
她对李福生说道:“有什么不好的?”
“我花钱请人干活,当然是愿意请谁就请谁。”
这倒也是,李福生和福婶就不再多劝。
顾元元又道:“另外,还请里正大叔和福婶千万注意,箱包的样子,不能泄露出去。”
“至少在市面上没有成品出售之前,箱包的样品绝对不能泄露出去。”
福婶拍胸脯担保:“你放心,这事包在福婶身上!”
第612章跟你们沈家没关系!
李福生眯了眯眼睛,道:“村里子谁敢吃里扒外,我就把他赶出去!”
之前他家里大儿媳妇吃里扒外,偷家里的果酱方子补贴娘家,就算最后把人休了,也让他们李家成了笑话。
两个孙子现在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以免被村里的孩子嘲笑。
李传根也失魂落魄的,还被两个孩子拉着不许出门。
两个孩子生怕他一出去就不回来,跟李刘氏一样不见了。
所以李福生现在心里窝着一团火,谁要是敢撞在他枪口上,就别怪他不客气。
顾元元点头道:“里正大叔和福婶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接下来的时间,顾元元就在跟福婶讲解这些包包应该怎么做。
哪道工序做什么,哪道工序先,哪道工序后。
别看顾元元说得头头是道,其实就是个纸上谈兵。
讲真,她到现在为止,自己都没给自己缝过一只钮扣,针线上的活太精细了,不会。
好在福婶是做惯针线的,顾元元只要稍微一讲怎么做,她就立即明白了。
为了确保不出错,福婶还拿着家里的旧衣裳,照着样子栽了一个包的面料出来,按照顾元元说的前后工序,做出来一只成品包。
很多事情,其实就是个创意。
箱包这种,在没有说出来做出来之前,大家都没想到这点,真做出来之后,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最多也就是在款式和面料上下功夫。
难度却是没有多大难度的。
福婶把第一个包做出来之后,就更有信心了。
除了女士的背包、钱包,手包等等之类的精美包包,顾元元还给出两款书包的图纸。
一种是斜挎包样式,一种是双肩背包样式的。
这些书包的顾客人群是读书人的学子,除了实用之外,还讲究好彩头,所以绣在上面的花纹图案,除了贴合读书人清雅手的梅兰菊竹,也还有蟾宫折桂这点好寓意的图案。
总之,这些事情交给福婶这个在针线上专业的人去做,比顾元元自己半吊子瞎指挥好。
再把缝制包包的工钱给福婶说清楚,省得她去找人干活,说不清楚工钱,沈正凌和顾元元就离开了,临走的时候表示,明天会把做包包的面料送过来。
如今,灵湖村的人都知道,跟着沈正凌两口子干活能赚钱,不信就看沈全禄一家,看李福生一家,就连原本苦得不能再苦的沈长贵和赵寡妇,如今的日子都越过越好了。
所以,当福婶找到村子里几个关系好,手上针线也好的妇人,说顾元元手里有一批针线上的活,想找人加工,计件算工钱的时候,就没有不想干的。
大家还生怕活不多,被别人抢先干了,轮不上她们。
最后还是福婶给她们吃了个定心丸,告诉她们,这批货量很大,大家都有份,众人才放下心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