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122(1 / 1)

无敌正德 江湖大侠客 6085 字 2023-09-07

第二百八十四章开始

朱厚照看了一眼戚尤,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你是户部尚书,这件事情你来做最合适。有什么问题吗?”戚尤连忙摇头,然后开口说道“太子殿下放心,臣回去就准备。”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那你就回去准备吧,明天一早就参奏,然后看看情况再说。”“是,太子殿下。”戚尤答应道“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那臣就告退了。”朱厚照点了点头。戚尤就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轻轻的伸了一个懒腰,站了起来,朱厚照想了想,自己好像很久没有上早朝了,看来明天早上要去一次了。朱厚照对身边的刘瑾吩咐道“好好准备一下,明天早上去上早朝。”“是,太子殿下。”刘瑾连忙答应了一声。第二天一早,朱厚照起了一个大早,然后就去上早朝了。这起来每天坚持上早朝,对人的毅力还真的是一个考验,朱厚照不禁有一些佩服老爹。明朝的皇帝不上早朝的有很多,躲起来的就更多了,理由用的也是千奇百怪,能够坚持上早朝的并没有几个。除了之前的太祖和成祖之外,估计也就老爹最勤奋,在这一点上没人比得上。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往前走,朱厚照苦笑着摇头。这人啊,还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己之前也是上早朝的,只不过现在有一段时间没上了,也有一段时间没起这么早了,现在突然来这么一次,还真的有一些不习惯。朱厚照到这里的时候,群臣也已经来了,于是他快步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与群臣一起等着老爹的到来。很快,杨鹏这个老太监就先走了进来,然后他开口喊道“陛下驾到。”群臣参拜,朱佑樘升坐。等到朱佑樘坐下之后,一边的杨鹏开口说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虽然早朝是一很重要大朝会,但其实就是形式意义比较大,尤其是在奏折制度推广开之后,臣子们有什么事都通过奏折的方式呈奏给皇帝。即便是小事情,不需要奏折的,通常也会走题本,不会拿到早朝上来参奏。通常这么做事情,一般都是已经私下里商量过的事情,拿到这里来讨论一下,又或者是有人想打谁一个措手不及,会直接在这里提出来。所以一般早朝也没什么太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布置一下今天的任务和听一下总结报告。原本所有人都以为这依旧是寻常的一天,只是没想到户部尚书戚尤站了出来。有一些老臣子脸上就露出了无奈的神色,在他们看到太子殿下的时候,心里面其实已经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这么多年了,谁都知道,太子殿下一上早朝准有事情,而且通常还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尤其是这一次,太子殿下从江南回来,显得十分的低调,朝中的事情都不怎么参加,更是不发表什么太多的意见,平常也就是躲在咸阳宫里面陪太子妃,据说是在生儿子。但是太子今天早上却突然跑过来了。老臣子就觉得这里有不寻常的地方,觉得太子殿下又要搞事情了。毕竟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大家也十分的有经验,所以都提心吊胆的。在看到户部尚书戚尤站出来后,大家心里面就更加明白了,这是有大事情。要知道太子殿下在朝中的人手不少,能动用的人就更多了。有什么事情能够让已经成为户部尚书的戚尤站出来呢?既然是戚尤站出来,那肯定就是大事情。所以很多人的心都提了起来。“陛下,臣有本奏。”戚尤恭敬的说道。他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让人看不出来喜怒哀乐,也没有人能够猜出来他要说什么。有一个人除外,这个人就是朱佑樘。他看到戚尤站出来之后,就已经知道儿子要干什么了。于是他隐晦的撇了一眼朱厚照,说道“那就说吧。”戚尤向前走了一步,然后开口说道“陛下,臣前日清查了户部的账户,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朝中对于读书人的免税田,实在是有一些过于的繁琐了。”“朝廷每年的读书人越来越多,有功名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有人死去,都有新的人出来,就要重新核定免税的田地,所以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地方官员也不胜其烦。”“其中还有人投献土地,也有人隐匿土地,实在是太过麻烦了。所以臣就想着是不是能改一改。”听到戚尤的话之后,所有人的脸色都是一变。谁也没想到戚尤说的是这件事情,再看向朱厚照的目光就不一样了。不愧是太子殿下,一动手就是大事情。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这虽然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可是时至今日,太祖皇帝的祖制早就面目全非了,大家都各做各的事情。这个免税的制度,所有人都知道它的缺陷在哪里。投献成风,隐匿起来的土地就更多了。朝廷的税每年越来越少,直至到现在入不敷出,难道真的没有人想过是因为什么吗?不是的,是有人想过。大明朝这么多能人,朝廷的臣子们必然是有远见卓识的。他们能够很清楚的意识到问题在哪里,但是他们却没有人敢提出来。因为这么做事,是在和全天下的读书人作对。敢这么干的只有张居正,但他无非就是清查土地,把那些隐匿的土地找出来,其他的事情他也不敢做。而现在还没有张居正出现,就更没有人敢做这样的事情。现在戚尤居然想改这个,这简直就是胆大包天的行为。想到戚尤的背后是太子殿下,所有人的心里面都有一些发寒。太子殿下做事情他们都知道,一向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除了手段比较阴狠,更多的是靠着霸道去推。这一次太子殿下在江南平叛,谋算上就不说了,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件很关键的事情,那就是太子殿下的底气就是黑龙军。有了这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就没有什么是太子殿下不敢做的事情。“这可是太祖皇帝的祖制,你难道也想改吗?”朱佑樘看着戚尤,面无表情的问道。这句话说的就很重了,臣子们心中就是一动。难道说一件事情,太子殿下没有和陛下商量?难道陛下反对这件事情?朝臣们的心里面顿时就喜忧参半了。欢喜的是陛下居然反对,那么这件事情通过的可能性就很小。担忧的则是陛下和太子殿下闹矛盾。这些年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可如果是因为这件事情闹腾起来,那朝堂上瞬间就不安稳了。这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因为一旦闹腾起来,广受牵连的是他们,没人觉得太子殿下会有什么事情。原因也很简单,当今陛下只有太子这么一个儿子,即便他们父子闹腾到什么程度,最后陛下也只能把皇位传给太子,所以谁掺和到这些事情里面都没有什么好处。如果现在闹腾起来,臣子们怎么站队?只能站到陛下那边。将来等到太子殿下登基之后,这件事情还会被重新推起来,而且手段会更激烈,现在反对的这些人全都会被报复。可是如果站到太子殿下那边,不但是和陛下为敌,还和反对这些事情的人为敌。“回陛下,太祖定祖制的时候,大明朝刚刚统一天下,百废待兴,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直至今日,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戚尤面无表情的说道。所有人都不敢置信地看着戚尤。你居然敢说太祖定下的制度不合时宜?这胆子是不是太大了一些?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了朱佑樘。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如果陛下真的生气发怒的话,那么只有这一句话,戚尤完蛋了。他不但官位不保,甚至很可能会被治罪。可是如果陛下赞成,那么这句话就没有什么。更有人从这里面听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那就是太子殿下要革新。事实上,这些年太子殿下干的事情已经是革新了。很多地方已经给改得面目全非,但是却并没有喊出口号来。难道这一次要喊出口号了?“噢,不合时宜。”朱佑樘面无表情的说道“那你说说有什么地方不合时宜吧。”这句话一出来之后,大臣们觉得陛下真的是生气了,再看向戚尤的目光里充满了同情和嘲讽,不过更多的是幸灾乐祸。这些年戚尤的地位不断提升,一直把持着户部尚书的位置。户部尚书现在是什么位置?自从盐政改革之后。户部尚书就大权在握,加上现在还有税务司,户部的地位就在不断的提高,也有成为六部第一大部的迹象。这样的位置让戚尤坐上,自然是有很多人不甘心的。只不过他是太子殿下的人,也没有人太敢攻击他和闹腾。但这一次是他自己作死,同时也是太子殿下的失误。等到戚尤下去之后。大家的机会就来了。在这样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高兴,也是幸灾乐祸。戚尤的脸上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一直以来他的心里面都很清楚,凡是太子殿下让自己做的事情,那就没有一件是陛下不同意的。父子二人是有默契在的。虽然很多人觉得陛下和太子殿下可能会翻脸,但是戚尤却不这么觉得。于是戚尤开口说道“当初太祖定下这个制度的时候,大明朝百废待兴。朝中无钱也无粮,为了彰显朝廷对读书人的看重,所以才制定了这样的政策。”“可是现在大明朝这么多年,土地越来越多,享受这个制度的人越来越多,造成很是繁重的压力,收税也十分的繁杂,各地每年的统计也十分的混乱,也需要大部分的人手。”“所以如果扩充人手,就会造成冗官。于是臣就想着能不能在不改变太祖皇帝初衷的情况下,把这件事情稍做一些变通。”朱佑樘看着戚尤,脸上的表情似乎缓和了一些,问道“如何进行变通?”“启禀陛下,是否可以将所有的田地全部征税?如此一来,也不用去清偿,也不用去担心投献,朝廷的赋税和征收方面账目都会很清楚。同时也不必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就能够把所有的赋税都收上来。”“这也是有误前车之鉴的,在勋贵和勋戚自请纳税之后,户部的账目的确清楚了很多,不用去看谁家的庄田多少,有多少田地就需要多少赋税,全都一目了然。”听到戚尤提起这件事情。勋贵和勋戚那边就不动声色了,但是文官们的心里边却咯噔一下子。这是把勋贵勋戚们给拉进来了。要知道他们那边的那些人全都是太子殿下的人,原本还不一定会真的全力支持,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这些年文官还没少算计他们,提议把他们的庄田征税,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有人都很清楚,之前没有通过,是因为陛下不同意,这一次陛下要同意了。从他们中收入上来的赋税,这些年为大明办了不少事。虽然朝廷给了他们优待,但这心里面还是有疙瘩,现在轮到朝廷收文官的税了,他们怎么可能不站出来踩一脚?即便是自己没有好处,但是让你们不高兴我就高兴。“至于太祖皇帝制定的优待读书人的政策,自然是要延续下去的。”戚尤继续开口说道“只不过现在朝廷有了钱粮,也有了银钱,可以将免除的田税转换成钱粮和银钱,每年发给有功名的读书人。”“如此以来,既简单又方便。只要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每年都可以领到这份钱粮。这样一来,公私分明,账目清楚。”所有人的心里面都是一动。这个还真是要人命了。不知道是戚尤想出来的办法。还是太子殿下想出来的办法。。

第二百八十五章都不要

大殿之上陷入了一阵沉默,一时之间居然没有人开口。倒不是他们不想开口,而是他们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如果这件事情只是戚尤提出来的,那反而很好办,大家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可是现在的问题不是这样,这明显是太子殿下弄出来的。虽然大家可以无视这一点,就把这件事情当成是戚尤干的,可以该说什么继续说什么。可是太子殿下不可能看得这么简单,到时候引出来的麻烦不会少,只会更多。不过也有人不愿意这么干看着,户部侍郎刘琦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刘琦掌握着税务司,是户部之中的实权人物,但是他与戚尤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多,或者说两个人天生就不能够合作。虽然他们都是朱厚照的人,但他们处于竞争关系。当年戚尤就是从税务司的位置上位的,这一点戚尤和刘琦的心里都清楚。戚尤对刘琦可以说是处处提防,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这个人撬了自己的墙角,拿走了自己的位置。要知道,在戚尤看来自己还远远没有到巅峰。虽然他现在是户部尚书,户部这几年扩张的也十分的厉害,他也算得上是朝廷的大人物之一,是核心的权力阶层。可是在六部上面还有内阁,太子殿下还没有登基,他这个户部尚书还远远没有到顶峰,可以说事业正处于上升期。这个时候要是被刘琦给干掉了,或者说被取代了,那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全都付诸于东流。奋斗了一辈子,谁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在日常的事务处理之中,戚尤对刘琦的提防非常的多。反过来看刘琦,他怎么可能会不想取代戚尤?对刘琦来说,戚尤的路就是自己的路。如果在这个时候把戚尤给干掉,那么他就会接替戚尤,成功占据户部尚书的位置,甚至是将来的路。等到太子殿下登基之后,他将会更向前一步。两个人有了相反的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利益冲突,怎么可能会没有矛盾?不过在这件事情上刘琦可不敢乱跳,他心里明白,这是太子殿下让戚尤做的,如果在这个时候自己跳出来,结果肯定会非常惨,不但不能够更进一步,反而会失去现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绝对不是刘琦想要的,他要做的是表现得更积极,让太子殿下觉得自己干得更好。所以在这个时候刘琦站了出来,他躬身说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朱佑樘看了一眼刘琦,对于他站出来不感觉到丝毫的奇怪,这也算是儿子的铁杆之一。朱佑樘点了点头说道“那你就说说看吧。”“是,陛下。”刘琦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恭敬的开口说道“臣掌管的税务司,对这件事情颇有感触,每年户部税务司的账目都非常的混乱,地方隐匿土地和投献的事情非常多,导致税务司很难知道有多少土地,应该收取什么样的赋税。”“因为这个,地方贪腐横行,税务账目混乱,所以臣觉得戚尤戚大人说的有道理。”所有人都看了一眼刘琦,目光之中有一些玩味。至于戚尤,脸色变得有一些难看。按照正常的程序,自己是户部尚书,已经把事情说完了,轮不到一个户部侍郎出来的讲话。刘琦只要不做声,代表自个儿赞同就可以了;现在刘琦出来了,虽然表示赞同,但这也是挑衅自己权威的做法,已经仅次于站出来反对。所有人都知道,刘琦之所以不反对,是因为太子殿下,而并不是因为自己这个户部尚书。如果这件事情不是太子殿下推出来的,说不定刘琦就直接反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戚尤的脸色能好看才怪了。朱佑樘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而是看向儿子,心里面居然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显然儿子的手下也出了问题,这是把竞争摆在了明面上。朱厚照有些无奈,他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刘琦和戚尤。这才多长时间,自己还没有登基做皇帝呢,这两个人就开始争斗了?看来果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他们两人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不过现在这件事情不是最重要的,把收税的事情推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刘琦打头之后,果然又有不少人站出来赞成,基本上全都是朱厚照的人。发言最激烈的、最赞成的则是勋贵和勋戚们,他们一个个的对这件事情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对于他们来说,原因也非常的简单,这件事情又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当年他们的利益都已经被损害完了,现在轮到文官了,给文官们添堵也是应该的。更何况他们这些人现在都是军方的人,军方需要朝廷给予很大的拨款。尤其是在军队改组之后,现在大家已经没有地方去屯田了。那么所有的开支都需要朝廷拨款,朝廷的钱越多,也就代表给他们的钱越多,所以他们乐见其成,抱着幸灾乐祸和获取好处的态度,自然就全力的支持和赞成。反倒是文官那边赞成的人也不少,这样想要站出来反对的人都有一些迟疑了。只不过他们现在分成两派,大概有两种想法,原因也非常的简单。一群人是觉得这么干应该,他们心里边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敢说不能说。既然现在有人提出来了,他们愿意默认支持。反正即便有人闹腾,也怪罪不到他们的头上来,我也没有表态,我只是默认罢了。另外一群人只是胆怯,他们很想站出来反对,可是他们也知道太子殿下的能力。这些年太子殿下的实力膨胀得很厉害,不光是在朝堂,还是在军方。在地方上,奇异斋这几年扩张得很厉害,各地的商人都和奇异斋有合作,太子殿下身边聚拢了一大批人。他们站出来反对,不一定有好果子吃。于是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居然没有了反对的声音。当然了,这有可能和他们没有想好什么理由去反对有关系,毕竟戚尤给出来的理由十分的充分,谁也没有胆子去赞同隐匿土地和投献是合理的,因为这是这个时代的正确。如果你敢去表态赞同,那你的下场就惨了,舆论也不会给你支持。见到这样的情况,朱佑樘有一些无奈,看来儿子还真的是挺吓人的。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那这件事情就推下去吧,先从顺天府开始。”“户部那边用点心。”朱佑樘看着戚尤说道。戚尤连忙躬身答应道“是,陛下。户部上下一定竭尽全力。”朱佑樘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那今天的事情就到这里吧。”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直接站起来身子,向着后面走了出去。朱厚照也没有过多的停留,只是在他走之前看了一眼刘琦和戚尤。看来这两人之中,有一个要动一动了。只是动谁,自己暂时还没有想好。其实朱厚照更想动的是戚尤,他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时间有一些长了。倒不是戚尤的能力有问题,也不是他把事情做的不好,只是单纯的时间长了。对一个皇帝来说,把一个臣子放在一个位置上的时间太长,那就需要给他挪挪窝了。只不过这些事情恐怕要和老爹商量一下,自己以后也不是不想用戚尤,所以这一次不能是贬斥,要找一个位置给他升升官。只不过,戚尤现在已经是户部尚书,再给他升官,他能够去的位置就不多了。而戚尤能去的那些位置,都不是朱厚照能够做主的,所以才要和老爹商量。于是在这件事情完事的时候,朱厚照直接跟着老爹去了乾清宫。朱佑樘看到朱厚照跟着自己走了过来,倒也没怎么意外。父子二人坐下之后,杨鹏去把茶水给端了上来。喝了一口茶水,吃了几块点心,朱佑樘这才开口说道“为了刘琦和戚尤的事情?”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他们两个现在已经闹翻,也的确是该动动了。儿臣不想让他们在户部闹出什么事情,现在户部做的事情比较关键,真的闹腾起来那不好。”朱佑樘点了点头,赞赏的看了一眼儿子,然后开口说道“那你准备动谁?”朱厚照想了想说道“还请父皇做主。”看了一眼朱厚照,朱佑樘没好气的说道“这样的麻烦事总是丢给朕。不过确实有一些想法,这两个人都不能留了,全部都要动。”朱厚照没想到老爹会给出这样的意见,有一些迟疑的说道“现在户部做的事情那么大,是不是要考虑一下?等他们把事情做完,至少要留一个人。”朱佑樘直接摇头,然后开口说道“先说戚尤,他在户部这么多年,安排了很多他自己的人,小动作也不少,不能够再留他了,所以这个人一定要动一动。甚至都不能够把他留在京城,去南京做吏部尚书吧。”听到老爹的安排,朱厚照就是一愣。从户部尚书到吏部尚书,看起来自然是升迁了,可是南京和北京能一样吗?去南京就等于被贬了。“至于那个刘琦,做事太没有分寸了,有些事情可以私下里做,但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这是在逼迫君王。外放吧,去做一任巡抚,放一个偏远一点的地方。”见到儿子似乎还是有一些迟疑,朱佑樘笑着说道“这两个人这几年被户部的功绩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行了。如果你想要用,他们必然就要敲打一下。”“这一次敲打也是对他们的考验,如果他们心怀怨望,那么以后就不能用了。如果他们能够处理的很好,那么还能够动用他们。”“你要让他们明白,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他们能够做到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你,不能够让他们产生太多的欲望。”“还有一点比较关键,你也要让所有跟着你的人明白,有些事情你让他们做,他们才能做;你不让他们做的,他们就不能做。这对你的未来有好处。”“至于户部的事情,这一次你去江南没发现吗?江南税务司那个人叫什么?”听到老爹提到江南税务司,朱厚照就是一愣。他刚从江南回来没多长时间,自然知道老爹说的是谁。自然就是在江南主持土地清查的齐欢。于是朱厚照开口说道“回父皇,是齐欢?”“对,就是这个人,他在南京做的不是挺好的吗?这一次就把他调到北京来。户部的事情你交给他负责,相信他也能够做得很好。这样安排下来,所有的事情就都有了着落,那两个人就让他们去地方吧。”朱厚照看了一眼老爹,心里面也知道老爹说的有道理。这两个人的确有些不太合适了,老爹这样的处理也是最好的方法。在这方面自己还是欠一点火候,与老爹还是有差距,看来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接下来可能要把其他的事情放一放了,专注在这方面学习一下。于是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一切全都听从父皇的安排,”“行了,你等着吧。”朱佑樘点了点头说道,然后继续低头喝茶吃点心。半晌之后,他抬起头看到朱厚照还坐在那里,有些疑惑的问道“你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吗?”“回父皇,儿臣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了。”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那你还不走?”朱佑樘摆了摆手说道“这件事情交给我了,你可以回太子妃那里去吧。你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赶快生个儿子。”朱厚照一脸的无奈。他还等着老爹和自己说说怎么办呢,结果老子也就这么办了?不过朱厚照也知道,老爹这事不打算说,那自己索性就不问了。于是他躬身说道“那儿臣告退。”朱厚照回到咸阳宫之后,便没有再继续做什么事情,只是安静的等着。对于老爹想要怎么做,朱厚照其实还是很好奇,不过他也知道恐怕等不了多久,很快那边就会有消息传过来。老爹不会让自己等太长的时间。果然事情也没有出过朱厚照的预料,两天之后就有了消息。。

第二百八十六章好消息

朝堂之上突然多出来很多弹劾的题本,弹劾的是刘琦和戚尤。对此,朱厚照倒是也不奇怪,这种操作在官场上实在是太常见了。如果我反对你的政策,而我又找不到好的理由,那么我就把你干掉。没有办法解决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种操作实在是很常规的手段。于是弹劾他们两个的题本就疯了一样的送到了宫里,只不过这声势有一些太浩大了。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陛下的纵容。如果没有皇帝的纵容,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老爹想要动他们,所以趁这个机会,只要稍稍放纵一下,他们两个就会付出代价。事实也正如朱厚照所预料的那样,一时之间戚尤和刘琦二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关于他们两个人的事情,也大部分都被翻了出来,弹劾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什么贪污受贿,什么用人为亲,什么结党营私,而且罪名都很大。如果这些罪名要是落实了,在朱厚照看来,这两个人别说免去官职降级使用,直接拉出去砍了都不冤枉。一时之间,臣子们也知道这两个人要倒台了。不过也有人在担心,这会不会是陛下趁机削减太子殿下的党羽?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可能就麻烦了。其他人还没有什么感觉,朱厚照的舅舅就先被吓到了,于是他直接跑到了咸阳宫。看着张鹤龄,朱厚照的脸上很无奈。经过这几年的成长,自己的这个舅舅早就不是历史上记载那个二世祖了。他整个人透露一股上位者才有的气势,也不像以前遇到事情那么慌乱,坐在那里反而给人一种沉稳如山的感觉,可能也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原因。反正现在看来,他已经有了朝廷忠臣的派头。看了一眼舅舅,朱厚照有一些无奈的说道:“舅舅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对于自己的这个太子外甥,张鹤龄心里面是畏惧的。这种畏惧从最开始的就已经种下了。张鹤龄曾经以为外甥会对自己特别好,会把自己推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上。可没想到转瞬之间就把自己打落谷底,逼着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无论自己愿不愿意,都要去做。这几年自己跟着这个太子外甥的确是挣了不少钱,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是面对这个太子外甥的时候,张鹤龄的心里面也是没有丝毫的底气。听到朱厚照这么问,张鹤龄笑着说道:“殿下回京这么长时间了,臣还没有来拜见,实在是有失为臣的本分。所以今日特地来看看太子殿下。”朱厚照看了一眼舅舅,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舅舅果然成熟了很多,要是换在以前的话,他才不会绕这个弯子,肯定会直接问出他想问的问题。现在居然会搞这套,可以的。轻轻的点了点头,朱厚照笑着说道:“舅舅有心了。”张鹤龄连忙说道:“这是臣的本分。”随后他又说道:“如果太子殿下有什么吩咐的话,臣也好到太子殿下面前来听命。”这句话说的就比较有意思了,说白了就是如果有事情的话,你就吩咐吧,我肯定愿意去替你办的。这一方面是表忠心,另外一方面则是来打探消息。这让朱厚照有一些感慨,舅舅果然行了。想到这里,朱厚照笑着说道:“倒是让舅舅担心了。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本宫最近就是在宫里面读读书练练武。顺便传宗接代,这才是眼前最大的事情。”看着朱厚照的笑容,听着他的话,张鹤龄在心里面判断这话的真假。不过半晌他也没看出什么来,于是说道:“既然如此,臣回去之后送一些好东西进来,全都是臣这些年搜集的补品,给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补补身子。”伸手放下手中的茶杯,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舅舅有心了。”“那臣就告退了。”张鹤龄答应了一声之后,恭敬的行礼,然后退了出去。走出咸阳宫的时候。张鹤麟觉得还是不行,这心里面还是没有底,不如去找姐姐打听一下。如果说这皇宫里面,他最信任谁,谁最不会骗他,那就只能是姐姐了。最重要的一点,姐姐肯定知道事情的真相,这一点张鹤龄从来都不怀疑。皇帝姐夫对姐姐有多宠爱,他心里面还是清楚的很,最关键的是这些年从来都没变过。咸阳宫里面,朱厚照放下手中的书,抬起头看着刘瑾,然后开口说道:“去了坤宁宫吗?”“回太子殿下,国舅爷的确去了皇后娘娘那边。”刘瑾连忙躬身说道。朱厚照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不用管了。你在前面带路,去太子妃那边。”说完这句话之后,朱厚照就站起来身子,然后又想起什么吩咐道:“寿宁侯会送一些东西进宫,你到时候收下来。顺便准备一份回礼,送到寿宁侯府上去。”“是,太子殿下。奴婢马上就让人准备。”刘瑾再次答应了一声。外面闹闹腾腾,皇宫里面却是安稳如常。对于这次的事情,太子殿下一直没有出面,这就让所有人有一些迟疑了,尤其是戚尤和刘琦。这么多人弹劾他们,两个人自然是要在家闭门的,同时还要上一份请罪的折子。虽然两个人现在不能够离开家,但是外面的消息可没有少往他们这里传,两个人当真是害怕了。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太子殿下的人,这些年做官也是顺风顺水。谁都知道他们是太子殿下的人,所以即便不相交,也不会刁难他们。但是这一次情况却反了过来,仿佛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成了他们的敌人,他们似乎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一样。他们两个一时之间胆战心惊。事情并没有拖太久,大概四天之后,宫里面就有了消息。朱佑樘捡了几条不清不楚的罪名,将这两个人给治罪了。戚尤直接送到南京去做吏部尚书;至于刘琦,直接被派到辽东做巡抚去。两个人全部都有了安排,户部瞬间就出了空缺,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摩拳擦掌。要知道户部这几年可一直都是在太子殿下的把持之下,最关键的问题是发展的太快了,能够更进一步拿到这样的肥缺,自然是谁都想要的。不过一般人也真的不敢伸手,甚至敢伸手的也在观望。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户部是太子殿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让谁上去,都会被太子殿下给盯上。如果被太子殿下给记恨上,那就得不偿失了。于是一时之间,寿宁侯府又热闹了起来。所有人都知道寿宁侯是什么人,他是太子殿下的舅舅,这个就不用说了。最关键的一点,所有人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寿宁侯就是太子殿下在宫外的代言人。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办的话,或者想要打探什么消息,找寿宁侯就最合适。咸阳宫之内,朱厚照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只能苦笑。舅舅也算是遭了无妄之灾,这一次自己和老爹可是谁都没算计他,可能这就是拿好处需要承担的责任吧。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太子妃,朱厚照笑着问道:“怎么过来了?”“妾身做了一些莲子羹,殿下尝一尝。”太子妃笑着说道。同时她有一些担心的看着朱厚照,外面的消息自然传得特别的多,她在宫里面多多少少也听到了一些。尤其是有人说他要被陛下惩罚,太子妃就更担心了。朱厚照的脸上倒是没有什么诧异的表情,太子妃非常担心,他自然是知道的。可是这种事情没法说,自己也没法解释,总不能告诉太子妃,这是自己和父皇演的一场戏吧?那也显得太儿戏了,有损父皇的威严。伸手接过太子妃做的莲子羹,朱厚照喝了一口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说起来太子妃进宫之后,可能也是在进宫之前就学过,她展现了很完美的厨艺。这一点让很多人都没想到,尤其是朱厚照。要知道太子妃给他的印象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女,更多的情况下,应该是双手不沾阳春水才对。可是没想到她做的一手好菜,平日里经常做一些东西给朱厚照吃,倒是让朱厚照很满意。伸手拉着太子妃的手,朱厚照笑着说道:“你就不用担心了,好好的等着。本宫是父皇唯一的儿子,所以什么事情都不会有,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面就好了。”说着,朱厚照拍了拍她的手,语气温和的安慰道:“这几年我一直东奔西走,这大明的苦寒之地都快给本宫走遍了,是时候好好休息一下了。”“跟你结婚这么久,也没能好好的陪陪你,这一次呢,就好好的陪陪你,咱们争取生一个大胖儿子。”说完,朱厚照还对着太子妃挤了挤眼睛。虽然两个人成婚这么长时间,但是对于朱厚照这种白天调情的行为,太子妃还是有一些害羞,只能羞涩的点了点头,“臣妾有件事情想说。”太子妃开口说道。朱厚照抬起头问道:“什么事情?”“臣妾这个月没来月事。”太子妃低着头说道。“那还等什么?赶快传太医!”朱厚照站起身子对身边的刘瑾吩咐道:“快去,马上把太医给找来!”“是,奴婢这就去。”刘瑾不敢怠慢,连忙转身就跑了出去。这可是大明朝的大事情,如果太子妃真的有孕了,那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问题。刘瑾的心里面也激动的不行,所以跑起来飞快。看着刘瑾的背影,朱厚照笑着说道:“倒是第一次看他跑得这么快。”虽然嘴上说的很轻松,可是朱厚照的心里面兴奋的不行了,同时也是忐忑的不行。比起其他人,他算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原本历史上的自己,那可是真的没有孩子。而且最后死的莫名其妙,江山也给了嘉庆皇帝。这些年,要说自己不担心也是假的,如果自己要是不能生育怎么办?曾经自己都想过父母给自己生的是个弟弟该多好。如果自己真的没有孩子,到时候就可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同时能够把弟弟带在身边教养,不至于让皇帝出现一个太多的改变,能够把自己做的事情坚持下去。结果父母给自己生了一个妹妹。现在想到自己可能就有孩子了,朱厚照怎么可能不兴奋?同时他的心里面也担心的不行,希望不要是假消息。抬头看着太子妃,朱厚照有一些嗔怪的说道:“你怎么早没说?今天才说出来。”“臣妾也是担心,万一没有,不是动静闹的太大了?到时候让父皇母后空欢喜一场,那就不好了。”太子妃面容严肃的说道。朱厚照点了点头。事实上在这个时代,不会出现有孕吐才感觉自己怀孕了,并没有那么迟钝。太子妃入宫的时候,连怎么进行夫妻之事都有人教导,何况是怀孕这么大的事情?可以说所有的事情都有人教,而且每天都有人在盯着,基本上不会出现没来月事还没有发现的情况。只不过太子妃这两天晚说了几天。即便她不说,估计也快瞒不住了。因为她身边伺候的宫女和嬷嬷,肯定会把这件事情报上来。太子妃没有来月事,这可是大事情。事实证明这的确是大事,因为消息传的实在太快了,一阵风一样的就传遍了整个皇宫。太医还没有赶过来,张皇后就先到了。朱厚照看着风风火火走进来的老妈,脸上露出了一抹无奈的笑容。再看看跟在老妈身后的妹妹,大眼睛叽里咕噜的乱转,一副很好奇的模样,朱厚照就知道老爹估计也快来了。就像太子妃说的一样,只要透点口风,就会闹得鸡飞狗跳。张皇后看着朱厚照,脸上充满了惊喜与期待,小心翼翼的问道:“可是真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