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大明的司法权其实相对独立,各地都设有提刑按察使。就像按察使表面上比布政使低了半级,负责统一全省的司法事宜,这个是可以保留的。
朱厚照想动的是地方的司法体系,也就是县府一级。
朝廷对这两个地方行政级别的司法体系干涉比较小,或者说监察也不到位。
地方官员是如何欺压百姓的?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握有司法权。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个真的不是说说的,他们真的做得到。
如果成立了六扇门,直接将捕快从地方拽出来,单独使用单独任命,他们就会成为朝廷的眼睛。双重管辖虽然会有一些问题,但是也会避免一些问题。
朱厚照这么做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不够,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司法掌控不够。
这一点必须要解决,六扇门也必须要成立。因为在以后自己的改革当中,涉及到司法的问题会有非常非常多。
如果任由地方官员掌握司法大权,那么很多事情就没有办法推行下去了。朱厚照必须把这部分权力收上来。
看了一眼自己的老爹,朱厚照不知道老爹是真不明白,还是故意为难自己。
不过他还是恭敬的说道“儿臣以为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此一来,朝廷便可以监察地方,不会任由地方官员胡作非为。”
“那你就不担心六扇门的捕快做大吗?以下欺上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朱佑樘看着朱厚照说道。
第一百九十五章收权
听了老爹的问题,朱厚照开口说道“六扇门接受中央和地方的双重管辖,他们还是要听从地方官员的调遣的。”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大明朝的以文御武就是这么干的。
朱厚照要架设的,其实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公安系统,审判权还是在地方官员的手上。
当然了,按照大明的架构,各个府县之间也有副手,是专门负责刑事案件的。可以将他们设为六扇门的长官,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他们的权势,从而现实上实现了分权。
至于说六扇门的捕头做大,朱厚照是不相信的。
你见过后市的警察局长比市长大吗?你要受人家的管辖,你就翻不了天。
只不过朱厚照赋予了六扇门一个特殊的权利,那就是如果地方官员断案不公,他们可以向上一级的六扇门反应。
但是这里边就会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地方官员被包庇,向上反映的六扇门捕快可能会被报复。
因为早就推行了密折制,所以可以通过这个办法来解决此事。
如果你想弹劾地方官员,可以通过密折直接抵达京城。密折到达京城之后,通政司会进行汇总,然后对皇帝进行汇报,朝廷再拿出处理的办法。
“这是考成法的一个部分,一个详细的补充部分。”
详细的向老爹说了这些东西之后,朱厚照站在一边,等着老爹询问。
朱佑樘看了一眼儿子,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自己的这个儿子果然是准备充足。
事实上他知道儿子连人手都准备好了,虽然儿子一直在瞒着自己做,但自己怎么会不知道呢?
武院那边已经培养了一批人了,基本上就是不合格的人,这其中有不少都是勋贵和武将的后代。
他们在武院里边考试不合格,弓马骑射没有那么好。儿子就给他们安排了另外一条出路,也就是所谓的刑侦学。
一开始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学院是教什么的,后来开始教了之后,朱佑樘才知道,这个刑侦学是教他们怎么做一个刑官。
当时自己也没在意,知道儿子弄这个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不知道它有什么用,现在终于知道他有什么用了。
这些人就是儿子安排的六扇门的骨架。
说起来儿子掺沙子的本事,真的比自己要好很多。
这些人撒下去之后,他们自然会抱成团,而且很多人都是有身份和背景的,他们也并不畏惧地方官。地方官想要报复他们,也没有那么容易。
这些人如果想要升官,那就必然要在刑事上找地方管的麻烦。
各省有设有提刑按察使,这个人是文官。六扇门又归在它的统治之下,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制衡六扇门,然后六扇门还能够监督他们,可以通过密折直达御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错,互相监督。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朱佑樘继续问道“如此一来,怕不是会造成冗官吧?”
这个问题是所有皇帝都担心的问题。
大宋的冗官问题非常严重,也就成了大明需要吸取的教训。这也是朱佑樘担心的问题,要知道养官也是需要花钱的。
看了一眼自己的老爹,朱厚照直接说道“朝廷现在不缺这个钱吧?”
瞪了一眼儿子,朱佑樘没好气的说道“现在朝廷是不缺这个钱,可是朝廷会一直不缺钱吗?以后呢?官员任命容易,但是想要裁撤可就难了。这点道理难道你都不懂吗?”
这个道理朱厚照当然懂,可是在朱厚照看来,大明的官员根本就不是多,而是少。
有的地方显得多,那是因为那些人都是人浮于事根本就不干活儿。
很多地方都是缺官的,尤其是地方上。因为朝廷不管,所以地方官都是自己招募人手。
他们招募的那些人手,基本上都和地方的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地方官为官一任,拍拍屁股就走了。但是那些被招募的人还是在地方上,这就导致了地方上的权力一直被地方的大族把持着,而不是被朝廷把持着。
那些被招募来的人,他们不会听新的地方官员的。你干几年就走了,我还要在这里待一辈子。
但是你把他们纳入官僚体系就不一样,他们要在这个体系里边混一辈子。有体系护身,他们就不会害怕地方大族。
最关键的是有了升迁途径,他们可以离开这个地方。
要知道做官也是有瘾的。今日做了七品,明日就想做六品,后日就想做五品。官路是没有止境的,人的欲望也是没有止境的。
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为了再升一步,多少人干出了多少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父皇,儿臣觉得官员的多少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是在于他们是不是在做事情。如果他们在做事情,那么每个人就都对大明有好处,那么他们的俸禄就没有白拿。”朱厚照躬身道。
其实这个道理在后世谁都明白,那就是这个人是否创造了价值。
只要他创造了价值,人数越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人多反而是好事情。
但是在这个时代,朱厚照只能这么解释。
“儿臣以为冗官其实是因为人浮于事,谁都不干活,白拿着朝廷的俸禄,所以朝廷才会没有钱,冗官也才会成为问题。”朱厚照继续说道。
看了一眼儿子,朱佑樘略微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选一个省份,做着试试看吧!”朱佑樘开口说的。
这几年,朱佑樘也从儿子的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比如试点。
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有了这个试点,什么东西行不行的就可以拿来试一下。
行就继续,不行就裁撤掉,损失也会比较小。
现在既然儿子觉得这么干是对的,自己心里边儿有疑虑,那就找个地方试运行一下。
朱厚照知道这是老爹最后的退步了。他也不是很担心,因为他早就想到了。
虽然武院那边在培养人才,但是前期的人数毕竟少,想要全国铺开难度比较大。
现在这样试点运行也挺好的。
第一百九十六章儿子的目地
“是,父皇。”朱厚照答应了一声,这件事情这样也就算定了下来。
不过除了这一件事情之外,今天朱厚照过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关于都察院新成立一个部门的事情。
这是一个新的监察机构,是朱厚照准备独立在其他监察机构以外的一个部门,就像之前搞税务司一样。
于是朱厚照看着自己的老爹问道“父皇,剩下的那一件事情呢?”
“你想在都察院成立一个调查司?”朱佑樘看着自己的儿子,满脸狐疑的问道。
“回父皇,正是这样的,儿臣想弄一个调查司。都察院风闻奏事,为天子的耳目,负责监察地方。但是有的时候实在是太乱了。”朱厚照直接开口说道“新成立的调查司会有一部分调查案件的能力,各地御史参奏的奏折、弹劾的人或者是事情。送到御前可以打回给调查司,让调查司负责核实。一旦证实之后,可以对官员进行惩处。”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厚照就向后退了一步,等着老爹开口。
朱佑樘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儿子,因为他觉得这个调查司是一个脱裤子放屁的部门,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只是会增加都察院的权力。
如果按照之前的流程,御史弹劾之后,如果觉得这件事情需要调查,那么就应该由皇帝下旨找一个人去调查。这个人要么是文官这边挑,也就是所谓的三法司会审。
要么就是出动皇帝自己的私人机构,比如东厂和锦衣卫。
其实很简单,需要查到什么程度,查出什么结果,都是自己这个做皇帝的说的算,根本不会有其他人插手的机会。
弄一个调查司出来,有什么用?
直接用东厂或者锦衣卫不好吗?
朱佑樘不相信以自己儿子的聪明才智会看不出来。
儿子既然能够看得出来,甚至能够早就想到了这一层面,那么为什么他还会提出要搞这个调查司?
显然这后边儿有事情。虽然儿子没说,但是朱佑樘心里边儿也清楚,儿子这是在挖坑。
儿子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想要这样一个衙门,而是想借由这个衙门搞其他的事情。他做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是自己不知道还要干什么罢了。
事实上朱厚照也的确不想要这么一个调查司,他想要的是整个都察院。只不过不是现在的都察院,而是他理想中的都察院。
所以朱厚照需要对都察院进行整改,而搞一个调查司虽然在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在增强都察院权力的措施,但事实上这其实是在削减都察院的权力。
都察院最大的权力就是瞎逼逼,论事不会受惩罚。
朱厚照准备把这个权力给关到笼子里边,都察院最终的形态其实是后市的纪检委。
有了案子之后,朝廷可以先去调查,甚至可以免职官员之后调查,但是就是不允许你瞎逼逼。不论是什么案子,先把证据拿出来再说。
这里边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都察院的御史想升官,首先要提拔的就是调查司的人。
也就是说御史你要先查出一些案件来,你才能够升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没事上个奏折劝劝皇帝,刷一波声望。
想要不干事儿,光靠刺激皇帝骗廷杖,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只有干实事的人才能够被得到提拔,瞎逼逼的没戏。
这样能够减少那些人对皇帝指手画脚,改变一下浮夸的风气。
要知道,这种浮夸的风气在现在已经非常非常浓厚了。等到了万历朝的时候,那就更是达到了顶峰。
这种浮夸的风气往后一直就没有衰落过,一直到东林党,他们还是以这种喷人的方式掌握了朝政。
当嘴炮无敌的时候,谁还会去干正事?
有了调查司就不一样,你想要升官,那你就得给我查出一些东西了。
在嘴炮没有用之后,这些人自然就会转移方向。
这些事情,朱厚照自然不会对老爹说。
“你觉得这么做有必要吗?”朱佑樘看着自己的儿子,直接开口问道。
他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他很想知道儿子的真实想法,也就是儿子为什么要整这么一个衙门出来?
“回父皇,儿臣觉得很有必要。”朱厚照躬身道。
“如果成立了调查司,那么都察院的御史弹劾的时候,自然要更小心。因为无论他们弹劾什么事情,都会有人去调查、去核实。一旦他弹劾的事情不属实,那么一次两次还可以,三次五次的他就自己没脸了。”
“最为关键的是天下这么多御史,如果真的发动起来,弹劾的事情太多父皇也不好处理。正好可以先让调查司处理一下,比如各地来的密折,也可以交给调查司。”
听了朱厚照的这句话,朱佑樘脸上露出了笑容,颇有一种深以为然的感觉。
事实上,自从朝廷推行了密奏折之后,朱佑樘工作量大增。
这里面其中一大半都是弹劾的奏折,如果能够将这个事情剥离出去,那么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要知道这是有儿子在帮自己处理这些密折,如果平常要是没有儿子在处理,光靠自己一个人,估计自己就累死了。
至于儿子前面说的那一条,倒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让御史们别再瞎逼逼,要知道自己也烦的够呛。
看了一眼朱厚照,朱佑樘开口问道“你觉得什么人合适?”
“回父皇,儿臣觉得户部侍郎刘琦比较合适。”朱厚照开口说道。
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朱佑樘有些无奈。
自己这个儿子还真的是毫不掩饰。那个刘琦是什么人?
那就是儿子自己收服的人,而且人品极差,在江南的时候就是靠出卖同僚升官的。
这样一个人,你居然要把他升起来,还放了这么样一个位置上。
朱佑樘忍不住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代有名的酷吏来俊臣。
来俊臣先后担任了侍御史、御史中丞,干的什么事情谁都知道。
儿子现在用这么一个人,显然也是准备干这种事情。
如果不是担心这种脏了手的事情不适合太子来干,估计儿子其实都想亲自掌握这个部门的。
现在也只能找一个人来出头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父与子
朱厚照其实早就挑选了很多人选,最后发现还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
主要是这件事情不好干,这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儿,并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干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好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