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京城这边研究发年终奖,身在辽东的朱厚照则是在安排辽东的最后事宜,毕竟他要离开辽东了。
在大宁筑城的事情,朱厚照就不管了,这事地方官去操持也就是了。大宁城也不是在空地上建城,人家原本就有城,这些年虽然归了朵颜三卫,可是朵颜三卫也不会把大宁城拆了,反而会好好的建造,所以基本上也就是整修一下。
扩建大宁城,那要等大宁的商贸发展起来之后,过上个两三年或许才会提上日程。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辽东的事情很快就安排得差不多了,王守仁的捷报也来了。
朱厚照翻看着捷报,脸上露出了笑容,上一次大胜之后,王守仁没有在慢悠悠的过去,而是选择了急行军直扑大宁城,一路上那是狂飙突进。大军达到大宁城的时候,这里还在闹腾,一方要投降,一方要跑,结果都没跑掉,全都被王守仁给抓了。
只有少数的头领带着一部分骑兵跑了,剩下的全都被俘虏了,大军已经进驻了大宁城,王守仁也开始张榜安民了。
骑兵在则是向北和向西拓展,虽然大宁城是兀哈良三卫主要的城池,类似于首都,但是人家毕竟是驻牧,基本山从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均属兀良哈地区。这么大一片地方,大明想要踏踏实实的占领,也挺困难的。
主要是人口不足,不过朱佑樘也不担心,两三年以后草原上就会遍布大明人。
第一百章大辽东计划
朱厚照敲打着手上的奏折,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半晌转头看向了刘瑾,然后吩咐道:“去,把杨一清给本宫找来。”
这是朱厚照在辽东的最后一件事情了,交代下去基本上就可以考虑回京了。
这些日子辽东巡抚杨一清可是忙得不行,虽然税务司收走了赋税,可是辽东自从大军进驻以来,这事情就多了起来。听到朱厚照的召唤,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就带着人来了。
君臣见过礼之后,朱厚照笑着说道:“杨卿,今日本宫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和杨卿说。”
“殿下请讲。”杨一清恭敬的在一边听着。
诸朱厚照点了点头,然后将手中的捷报递给了身边的刘瑾:“杨卿看一看,这是王守仁刚送来的捷报。”说着朱厚照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捷报?
听了朱厚照的话,杨一清顿时就是一愣,前些日子不是来了捷报了吗?这又来了?伸手将捷报接过来快速的看了一眼,随后杨一清就面露喜色,笑着说道:“这王大人果然不同凡响,这才多久就占了大宁,大明有此雄兵,这辽东安稳了。”
朱厚照笑着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本宫今日找你来是为了大宁的事情,本宫准备在大宁设立大宁都司。”
“这大宁都司建立之后,本宫准备见他规划到辽东来,这辽东巡抚衙门下辖大宁都司就不太合适了,所以本宫请奏朝廷设立辽东总督的职务,总督辽东一切军政要务。”说着朱厚照看向了杨一清,笑着说道:“本宫会像朝廷举荐爱卿的。”
总督,这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职位,在大明也不陌生,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与经济。
大宁那个地方,眼下还是军镇,向北也地广人稀,设立知府衙门也不太合适,加上大宁和辽东距离近,交流多,自然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调和调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立一个总督的职位,倒也是合适的。至于总督的人选,朱厚照自然是属意杨一清的。
资格上杨一清也不算欠缺了,之前他就是陕西巡抚,现在是辽东巡抚,现在任职辽东总督也是有资格的。
当然了,有的时候有资格也没用,你的需要朝中有人,杨一清朝中有人吗?当然有,杨一清背后站的可是太子殿下。
杨一清没想到太子殿下让自己做辽东总督,这个时候自然不好推诿,否则就显得虚伪了,不过杨一清还是连忙站起身子说道:“臣谢太子殿下。”
“咱们君臣就不用说着虚的了。”朱厚照笑着说道:“你好好干就行了,这辽东爱卿觉得缺什么?”
“回太子殿下,缺人。”杨一清苦笑着说道,这是杨一清最直观的感受了,真的是太缺人了。这些日子军队在招兵,纺织厂、钢铁厂和兵器长都在招人,挖矿也要人,种地也要人,现在官田的出佃情况依旧很不好,那么大片的地没人种,杨一清怎么能不着急。
“是啊!”朱厚照也赞同的点了点头:“的确是缺人,从中原之地征调百姓是最简单的办法了。”
听到朱厚照这话,杨一清连忙阻止:“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征调百姓,那得死多少人?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这是绝对不能这么干的,杨一清心里面在清楚不过了。
朱厚照的当然也清楚,听了杨一清的话,朱厚照点了点头:“爱卿放心,本宫即便做此想,朝廷也不会同意的。本宫想要的是让百姓自己来辽东,不会产生民怨,朝廷也不会有太大的花销。”
杨一清一愣,让百姓自己来?辽东这地方官员做官都不爱来,何况是百姓了?
“本宫是这样打算的。”朱厚照笑着看着杨一清,然后将自己的设想说了一遍,主要当然就是羊毛纺织产业。
整个产业是如何布局的,如何生产,如何销售,一系列的事情朱厚照都讲的很详细,如何吸引商贾,如何通过商贾吸引百姓,全都讲的明明白白的。朱厚照对这件事情非常的看重,大明为什么只能在长城一线而不能打出去,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经济无法支撑。
为什么无法支撑?因为这个时代的运输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全靠物流补给,大明也撑不住。
长城一线的百姓太少了,基本上都是军镇,他们不产出,每年都要消耗朝廷大量的钱粮。这个消耗指的不是他们的吃穿用度,而是运过来的损耗,本地的产出不足以支撑军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不足,想让北疆足够强大,那必须有足够的人口。
这些人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产出,每年收上来的赋税直接供给军镇,不用再从其他的地方调拨。
在这个时代,只有这样才行,否则还是出不去,所以朱厚照对这一点不看重都不行。在朱厚照的设想里面,长城沿线以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后勤补给线,而不在是前线,这个设想能不能实现朱厚照不知道,即便是实现了,需要多久能实现,朱厚照也不知道。
不过朱厚照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相信早晚有一天这个设想能达成,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杨一清听得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太子殿下的设想居然如此庞大,想到太子殿下说的羊毛会比盐更赚钱,会成为辽东的支柱产业,会吸引无数的商人和百姓,杨一清就激动的不行,想到那个盛景,杨一清都快坐不住了,真想撸起袖子去大干一场。
朱厚照看着杨一清的样子,顿时就笑了:“杨爱卿,这草场是要卖出去的,但是你要给本宫捂住了卖。”
“等到本宫的这一批羊毛制品运回到京城,必然会大卖,到时候京城的商人必然会蜂拥而至,那些勋贵和勋戚也会找上你,本宫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能卖便宜了,你要是给本宫卖便宜了,本宫唯你是问。”
杨一清连连点头:“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办好。”
第一百零一章别搞事
卖地赚钱,这个大明的官员都知道,这年头一亩上好的土地多少钱,虽然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但是却没有一个地方是便宜的。草场一旦能够产生利益,那么它的价格自然就不会低,这将是一大笔收入,也将是朱厚照继续军改的动力和支撑。
一旦在草原上卖了钱,那么就有了攻打的动力,钱的力量到任何时候都是无法阻挡的,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至于会不会有人来买,朱厚照丝毫不担心,现在大明最大的商业群体是谁?不是士绅,他们是最大的土地群体,最大的商业群体是那群被骂的不行的勋贵和勋戚。这些人借着盐政,借着奇异斋,大肆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渗透的非常厉害。
紧紧的围绕在朱厚照这位太子殿的身边,向着各行各业扩张,而且无法阻挡,实力太强劲了。
这些人就是大明的资本贵族,不但身份尊贵,而且还有钱,这也是朱厚照刻意培养的结果。
如果不培养这些人,拿去培养谁?士绅?或者是商人?朱厚照才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自己是封建帝王,培养资产阶级?别闹了,那样的下场会很惨,只有资本贵族才是王道,也就是容克贵族,这些人才是支持封建帝王统治的人。
现在朱厚照的设想已经算是初具规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厚照勋贵资本的号召力很大,有了朱厚照的号召,这些人肯定愿意过来。
要知道这几年,勋贵们跟着太子殿下那可是大发其财,这一次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事情交代完了,朱厚照就让杨一清回去了,从这一刻开始,他在辽东的日子就正式进入了倒计时。半个月之后,王守仁带着黑龙军回来了,整个辽东自然是欢欣鼓舞,大肆庆祝了一番,奴隶也到位了,有的进入了工厂,有的则是去种地了。
这个就不用朱厚照操心了,这个年代的官僚士绅和将门对如何操弄奴隶,那可比朱厚照专业多了。
辽东的事情算是完成了,朱厚照率领着大军返京了,走得这一天还飘起了雪花,代表着入冬了。
京城,紫禁城。
朱佑樘站在台阶上,看着天空之中飘落的雪花,轻轻的舒了一口气,不远处大明的公主殿下正在闹腾,一群小太监和宫女护着,发出了银铃一样的笑声。看着这一幕,朱佑樘脸上的笑容就更灿烂了,虽然今年各地的灾荒也不少,可是朝廷的日用却很足。
赈灾之后还能结余不少,朱佑樘这个皇帝当的很轻松,看了一眼身侧的贺能,朱佑樘开口说道:“太子要进京了吧?”
“回皇爷,昨日送来了消息,想来也就是这几日了。”贺能不敢怠慢,连忙开口说道。
这些日子后宫都在忙,忙得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给朱厚照选妃,这太子妃基本上就是未来的皇后,所以不可以不慎重。不过朱佑樘没怎么参与,基本上都是张皇后在忙活。自己的这位皇后也是闲极无聊,在儿子选妃的事情上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
人选已经确定下来了,等到儿子回京过了年就完婚,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也到了完婚的时候了。
京城的城门口。
朱厚照打马而入,看着熟悉的街道,朱厚照脸上露出了笑容,自己回来了。
军队回营,朱厚照入宫,入宫之后自然参见老爹和老妈,然后就是一顿团圆饭,忙活完了之后,朱厚照就被老爹带到了乾清宫。显然这是老爹要问问辽东的事情,毕竟自己在辽东这么久了,事情也做了不少,老爹要问问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父子二人坐下,茶水也端了上来,朱佑樘这才开口说道:“大宁卫的事情传开了,朝廷上下颇多议论。”
“随他们议论吧!”朱厚照摆了摆手,一点也不在意的说道:“大宁可是儿臣看中的地方,接下来的几年,那里将会是大明新的钱袋子,到时候这些人就不一轮了。儿臣觉得这些人就是闲的,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就好了,省的整日里总盯着宫里。”
瞪了一眼儿子,随后朱佑樘先笑了,自己的儿子还是这一副促狭的性子,不过笑过之后,朱佑樘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轻叹了一口气,朱佑樘开口说道:“人浮于事,贪污腐败,朝廷上下皆是如此,你说的也对,的确是该整饬一下吏治了。”
朱厚照笑着说道:“朝廷的考核实在是太简单了,加上官官相护,官员们基本上都是有恃无恐,儿臣在辽东推行了考成法,这事情就做的不错。儿臣觉得完全可以找几个省份试一下,京城就不错,从中枢开始,算上顺天府,儿臣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考成法这玩意,骤然推行是肯定不行的,要从京城开始,只有中枢推广开了,下面才能好推广。
朱佑樘也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朕会和朝臣们商量一下,年后开始实行吧!”
在这件事情上,父子二人的意见是一致的,这吏治必须要整饬,考成法一定要推广,没得商量。朱厚照又将自己在辽东做的事情以及自己在辽东的那排全都说了一遍,重点提了一下自己的毛纺织和在辽东设立总督府的事情。
毛纺织的事情朱佑樘很感兴趣,询问了不少,至于辽东总督府的事情,朱佑樘却不怎么在意。
总督本就不是常设,现在辽东的情况设立一个总督也的确好不少,所以他也不反对。儿子举荐的杨一清,朱佑樘也不觉得有什么,杨一清的能力和资历都是够得,虽然从巡抚提升到总督多少有些突兀,但是却也不算出格,没什么大不了的。
“按照你说的办就行了。”朱佑樘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问道:“把你从辽东带回来的羊绒大氅什么的准备一些出来,然后差人送到夏家去,既然定了亲事了,那就显得亲近一些,别弄得你这个太子不在意一样,你年前就别到处惹事了,安心的准备大婚,这是眼前最大的事情。”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