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事情,张皇后一辈子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除了朱厚照之外,全都夭折了。
自从女儿夭折之后,历史上就在没有过关于张皇后怀孕的消息,关于这方面毫无记载,可是现在老娘居然怀孕了,朱厚照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是什么反应了。半晌朱厚照才推开太医,径直向着坤宁宫里面走了进去。
等到朱厚照走进去,朱佑樘已经一脸喜色的扶着张皇后坐下了,活脱脱像一个后世的毛脚奶爸。
朱厚照看到这一幕顿时乐了,不过神情也有些古怪,难道是自己这这些天带着老爹做深蹲有效果了?这事朱厚照是肯定不能提的,否则老爹肯定恼羞成怒,朱厚照径直来到老妈的身边,一脸期待的说道:“父皇,要不你搬出去吧?”
张皇后和朱佑樘原本都在等着朱厚照开口,还以为他能说出什么来,没想到直击弄出来这么一句。
“滚,逆子!”朱佑樘指着朱厚照就骂了一句,不过脸上却全都是笑容和喜色。
朱厚照也笑了,舒了一口气说道:“真好,我也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如果是弟弟,我就教他骑马射箭,如果是妹妹,我就好好宠着她,咱们大明的公主不好,不跋扈,你看看人家汉唐的公主,那才有公主的气度。”
一边说着,朱厚照一边比划着:“到时候就封了大长公主,美得很!”
朱厚照说着说着还搞出了一句“美得很”,一听这就是关中话。
朱佑樘和张皇后全都笑了,朱佑樘笑骂道:“瞎胡闹,就是为了不让公主跋扈才需要严加管教,你还想培养一个跋扈的公主,真该打。”
虽然骂着朱厚照,但是朱佑樘对朱厚照的话还是很高兴的,他看得出来儿子是认真的。
无论是弟弟还是妹妹,朱厚照都愿意照顾,不过朱佑樘也看得出来,儿子似乎更喜欢妹妹。朱佑樘知道儿子不担心储位之争什么的,即便是真的生了一个儿子,朱佑樘也不觉得有什么储位之争,他就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即便发生了,看着自己的大儿子,朱佑樘觉得自己应该替还没出生的儿子悲哀一下。
儿子不是担心这个,他就是喜欢女儿,朱佑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他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眼睛都发亮,似乎真有培养一个跋扈的大明大长公主的意思。这让朱佑樘非常的警惕,看来以后女儿得少让她跟大儿子混。
回头看了一眼张皇后,朱佑樘又笑了,反正无论生下来什么,朱佑樘都高兴。
一家人一起吃了饭,然后朱厚照就被赶出来了,显然是夫妻二人亲密谈话时间,朱厚照这样的儿子就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深刻的诠释了一句话:父母是真爱,孩子是顺带。朱厚照也不吃醋,二胎而已,什么大不了的。
前世朱厚照就独生子女,多想有一个兄弟姐妹,什么都行,这一世朱厚照也没报什么希望,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如果是妹妹,那没的说,拿得好好疼,如果是弟弟,那就需要好好教导了。如果真的和前世一样,自己没孩子,那么这个弟弟就是大明的希望了。反正不可能把大明的江山给嘉靖,太差劲了,不过这个可能性应该不大了。
看看自己的身体,朱厚照觉得自己应该挺能生,要是真的生三十五十的,估计也挺头大。
回到自己的咸阳宫,朱厚照练了一会儿武艺,然后读了一会儿书,朱厚照就跑去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皇后有孕的消息就传出去了,接下来自然就是群臣上贺表,这是皇后才有的待遇,如果皇后生得多,这也不算事,可是当今张皇后可是只有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再者说了,谁不知道当今皇帝宠爱皇后那是宠爱的没边,这可是表现的机会。
皇宫里面也是喜气洋洋,这些天朱佑樘的脸上笑容就没断过,动不动就看赏。
朱厚照趁着这个机会准备搞点事情了,老爹老妈庆祝,那就庆祝,朱厚照找来的人是刘瑾。
这些日子刘瑾被敲打了很厉害,地位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使得刘瑾越发的小心翼翼了。这次不在挡拆时间被朱厚照给叫来,刘瑾知道这是有事,只是不知道是好事坏事。如果是好事,那就飞黄腾达,如果是坏事,那估计要完蛋。
见了刘瑾,朱厚照摆了摆手,然后道:“宫外可以相熟的商人?要聪明一点的,蠢笨的不要。”
听了朱厚照的话,刘瑾顿时就是一愣,相熟的商人?殿下这是要做什么?
事实上朱厚照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找人给自己做ceo,也就是后世的首席执行官,职业经理人,反正自己没时间管,那就让他们去管,去操作,给他们一点干股也就是了。既然自己不能出面,那就搞代理人呗!
代理人这玩意历朝历代都不缺,后世美帝在全世界搞代理人,各种收国家做小弟,玩的风声水起。
朱厚照现在不过是想找人给自己做代理而已,这个代理人要精明,蠢货是不行的,甚至朱厚照都不害怕这个代理人贪污,如果真的贪污了,直接抄家,你的也是我的了。不过朱厚照不能出面,这个黑锅就让刘瑾来背吧!
朱厚照的身份就在裁判,不能下场,一下场裁判的身份就没了,只不过朱厚照操纵比赛,不但是黑哨,还是幕后老板。
“有,有!”刘瑾连忙答应道:“奴婢在外面有相熟的商人,而且是咱们京城的大商人。”
看了一眼刘瑾,朱厚照直接说道:“不要大商人,要底子干净,背后没人的。”
第四十六章徽商
朱厚照肯定不能找大商人,因为大商人的背后都有人,在现在的大明,官商绝对不是说说的,你想经商,没有官方背景是万万不行的。甚至很多商人,他们干脆就是当官的,这些人朱厚照找来做什么?
无论做什么事情,主要是看自己的需求,只有符合自己需求的,那才是最好的。
朱厚照要找的是一个代理人而已,不是想找一个实力强劲的商人。
“殿下放心,奴婢一定能找一个让殿下满意的人!”刘瑾在一边连忙说道,脸上全都是坚定的保证。
朱厚照只是笑了笑,然后开口说道:“那就去办吧!别让你家殿下失望。”
刘瑾去办事了,朱厚照对这件事情其实没那么上心,无论刘瑾找的是谁,朱厚照都有信心把他控制在手里面,甚至朱厚照都不用亲自出面,刘瑾出面就行了。现在朱厚照的大概能理解皇帝为什么喜欢用太监了,因为真好用。
哪怕最后出了事,太监直接背锅就行了,好用程度堪比法家,性价比还高。
这些日子朱厚照很忙,因为老爹朱佑樘不是很忙,自从得知张皇后有了孩子之后,朱佑樘基本上每天都回坤宁宫,而且是早早的就回去。批改题本这样的事情就交给朱厚照了,只需要有特殊的事情,朱厚照汇报一下就可以了。
朱佑樘颇有一种大明朝其他皇帝的架势,交给太监批红,只不过现在给朱佑樘批红的是朱厚照。
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朱佑樘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是对自己儿子的培养。对此朱厚照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和反对,只不过在父母二人的镇压下,这种抗议和反对只能是无疾而终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厚照想不忙都不行了,要上课,要练武,整个人像一个陀螺一样。
这一天练完了武,朱厚照正在歇着喝茶,张永颠颠的从外面跑了进来,见到朱厚照之后连忙说道:“殿下,殿下,陛下让殿下过去一趟。”
朱厚照点了点头站起了身子,虽然不知道自己老爹找自己做什么,不过朱厚照还是准备过去看一看。
“殿下,殿下,不是坤宁宫,是乾清宫!”见到朱厚照往坤宁宫去,张永连忙在身后提醒。
朱厚照微微一愣,他倒是没有怪罪张永的意思,只是觉的这事有些奇怪,因为自己老爹这些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坤宁宫,这怎跑到乾清宫召见自己了?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朱厚照的表情却严肃了起来。
在朱厚照看来,这应该是出事情了,而且还不是什么小事情,应该是大事。
来到乾清宫的时候,朱厚照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整个宫殿里面的人已经全都被清出去了。现在站在大殿里面的只有三个人,除了自己的老爹朱佑樘之外,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是东厂的厂公杨鹏,另外一个则是年轻的太监,朱厚照不认识。
“东厂派出去的人回来了,正要回禀,咱们父子一起听一听吧!”朱佑樘见到朱厚照来了,便开口说道。
朱厚照看了一眼自己老爹表情,无悲无喜,显然这是也没听,朱厚照便点了点头说道:“好啊!儿臣希望儿臣输。”
朱佑樘当然明白自己儿子这话的意思,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儿有心了,不过是怎样的就是怎样,有些事情不会按照人的希望和想法来!”说着朱佑樘转头对杨鹏说道:“行了,说说看吧!”
“是,皇爷!”杨鹏连忙躬身道:“得了这一次的差事之后,奴婢就让杨莲带着人去了江南。”
朱厚照看了一眼杨鹏身后的年轻太假,这个应该就是杨莲了吧?说起来这个名字还真的挺牛的,他让朱厚照响起了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杨莲亭。
“杨莲回来之后,奴婢并未询问,只是带着他进宫来了。”杨鹏说完这句话就站在了一边。
看了一眼杨鹏,朱厚照一笑,这个杨鹏还不错,转头看了一眼自的老爹,见他不动声色,朱厚照也就转回了头。这事杨鹏很可能在撒谎,反正只要他和杨莲两个人知道,但是朱厚照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没必要。
“那就让杨莲说说吧!”朱佑樘看了一眼杨莲,然后缓缓的开口说道。
“皇爷,太子殿下,奴婢第一站就去了山阳,因为叶淇叶大人乃是淮安府山阳县人。山阳县自古就是大运河上的交通要地,所以山阳贸易繁盛,聚集了大量的商人,在这里最多的就是新安商人。”
听了杨莲的话,朱厚照叹了一口气,果然是徽商,后世很多人以为徽商指的是安徽籍的商人,但是其实不是。
这个时代还没有安徽这个地方,只有徽州,徽商指的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
朱厚照记的很清楚,徽商就是在这个时代大肆发展起来的,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徽商从汉唐之时便以有之,宋代实力大涨,宋代之时,徽纸已远销四川。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的一半,人称“祝半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虽然徽商在这个时代之前也颇为实力,但是却远不如晋商,要知道徽商最鼎盛的时候,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的七分之四,可见其实力之雄厚。
徽商何时大发展的?就是在这个时候,徽商开始进入了大发展,怎么发展的?进入了大明的食盐业,为什么能发展?因为两淮盐场。徽商依靠着两淮盐场,大肆攫取利益,成为了巨大的商帮。
第四十七章情况
“原本这些商人做的是普通的买卖,转运,店铺和一些徽纸之类的。”杨莲继续说道:“但是在成化年间,朝廷盐政大坏,这些商人就盯上了盐场,只不过朝廷推行的纳粮开中,这些商人的收获不大。”
听到这里,朱佑樘得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了,心里面更是觉得要遭。
“这些商人平日里标榜儒商,大儒朱熹就是徽州人,其外祖父曾经号称祝半州,意为整个徽州的产业,一半是朱熹的外祖父的。在徽州,商人和仕子是分不开的,商人们修建学社,出钱资助贫苦学生读书。”
“同时也鼓励自家的宗族读书,甚至资助整个村镇的人读书,考科举。读书有成的就做官,不成的就经商,所以徽州的商人都是儒商。”
朱厚照听到这里抬起头看向了自己的老爹,显然这些不是自己这个老爹想听到的。这些东西乍听起来没什么,好像还不错,富商报答乡里,做的都是好事情,可是细想之下,这里面恐怖的地方能吓死人。
要知道儒家是抑商的,嘴里面喊得可是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贱的。
可是现在他们是怎么干的?批量培养,成的就去当官,不成的就去经商,这是什么?你们把重农抑商放到哪里去了?难不成这些东西你都是说给皇帝听得?私底下却不是这么干的,这岂不是放屁的话?
在说资助读书这事,要知道这不是希望工程,你拿了人家的钱,人家供你读书,同时还给你找老师,甚至还和你联姻,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他们将你绑的紧紧的。你当了官之后怎么办?当然要报答,可是怎么报答?
他们的一句话估计比皇帝的圣旨都好使,够不够吓人?这是在攫取国家的权力。
朱佑樘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脸上的表情变得很难看,这比结党营私可怕多了。关键是全都让自己的儿子给说对了,真的有人在这个干,这事大条了。想了想,朱佑樘又对杨莲道:“继续说盐!”
“是,皇爷!”朱佑樘答应了一句,然后连忙说道:“自从朝廷纳银开中之后,这些徽商开始经营食盐。”
“因为背靠两淮盐场,他们又经营打点了这么多年,两淮盐场上下他们都说的算,同样是拿着盐引去提盐,他们就能提的出来,甚至几十年前的盐引他们也能换出来。其他盐商却只能排队,并且其他的盐商提到了盐,想要运出去也很难。”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