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5(1 / 2)

无敌正德 江湖大侠客 4862 字 2023-09-07

张皇后和朱佑樘像寻常夫妻一般生活,当然不只是说说,朱厚照笑着跑过去对朱佑樘和张皇后说道:“儿臣早起跑了几圈,打了一套拳法,早就是腹中空空了,今日可是要多吃一些!”

“好,多吃一些,长得壮壮的,可别像你父皇。”张皇后见到儿子的样子,宠溺的说道。

朱佑樘的身体一直都是张皇后的心病,如果见到儿子长得健硕,心里面自然非常高兴。

一家三口吃完了早饭,朱厚照就和朱佑樘一起去上早朝了,只不过朱厚照依旧是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口,光听不说话。下了早朝,朱厚照又拉着朱佑樘去慢跑了一会儿,朱佑樘的身体现在慢跑几下还可以,只不过跑出去千米就累得气喘吁吁的。

朱厚照不得不说,老爹的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每天还这么劳累,怪不得早早的就死了。

跑步完成了之后,朱佑樘回去办公,朱厚照则是回去读书,最近朱厚照的课业并不算繁重,上完了课,午朝朱厚照就不去了,他简单吃了一点东西就准备去西苑了。朱佑樘将西苑给了朱厚照的圣旨已经下了,那边彻底成了朱厚照的地盘,朱厚照要求的演武场已经开始建造了。

与咸阳宫这边的不同,西苑那边的演武场是很大的演武场,规模不逊于军中的校场。

在一众太监宫女的陪同下,朱厚照来到了西苑,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朱厚照心里面顿时兴奋了起来,活动了一下自己的筋骨,微风轻拂,这感觉真的是好的不能再好了。朱厚照吩咐人弄点鱼钩鱼食,他要在这里钓鱼,钓上来就准备现场烤了吃。

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朱厚照的日子过得虽然忙碌,但是却很充实,晚上批改题本的时候,朱厚照发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题本。

上这份题本的人是去年刚考中的进士的一个新科进士,弘治十二年的进士,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举南宫第二,结果只得了一个二甲第七,这是彻底给弄出了翰林院,断绝了入阁的可能,朱厚照有些腹黑的想法,这家伙应该是得罪人了。

不然举南宫第二,即便拿不到前三,二甲前五应该还是有戏的,至少也能够选一个庶吉士吧!

要知道举南宫第一的伦文叙,人家可是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考中状元,相比起来这位举南宫第二可就差远了。

如果说前面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后面就能说明问题了,这位在工部观政,按道理说工部观政结束之后,他应该外放了。二甲第七,至少应该也是一个县令,可是他呢?跑去给前威宁伯王越治丧,这份题本就是他在给王越治丧之后上的,当然了,如果仅仅是如此,这份题本也吸引不了朱厚照。

吸引朱厚照是因为他的名字,他叫王守仁。

第二十章王家父子

王守仁的老爹很厉害,名叫王华,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科进士第一人,也就是状元,父子二人同朝为官。然不知道王守仁为什么没能拿到二甲前几名,没能被点庶吉士,但是朱厚照多少能猜到一些,因为在朱厚照的记忆里面还真的就有几件关于王守仁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

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这件事情之后,王守仁便对程朱理学产生了怀疑,转而研究陆九渊的心学,朱厚照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影响到了王守仁的科举。

王守仁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

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王华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到了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的王守仁再一次科举,举南宫第二,拿了一个二甲第七。

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来之后上了这本言边关军事的题本,显然王守仁的精力和兴趣在边事上,纵观王守仁一生的经历,无论是军事还是思想上,这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作为帝王,这样的臣子那绝对是梦寐以求的,文武皆能啊!

只不过历史上王守仁的仕途并不是很顺畅,在这一次上了这份题本之后,王守仁依旧没能在军事上一展所学,而是被弄去做了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

没做多久就因病请求归乡,在朱厚照看着这应该是干的不舒服了,五年之后,王守仁才被起复授兵部武选司主事。

这里面应该和王守仁的老爹有关系,王华是状元出身,官路可比王守仁顺畅多了,王华现在的官职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主持了顺天府的乡试,等到王守仁被起复的时候,王华升官了,升任詹事府少詹事仍兼翰林学士。没过几个月,王华因参与预修《大明会典》、《通鉴纂要》之功,擢升礼部右侍郎,仍兼任皇帝日讲官。

从时间上就能看出来,王守仁这一次起复老爹是出了力的,不然怎么就恰好起复了王守仁最想做的兵部武选司主事。

要知道在大明朝,吏部文选司,兵部武选司,那都是油水极为丰厚的衙门,管的可是官帽子。

如果按照正常的升迁历程,王华的下一步就是入阁,以侍郎的官职入阁也不是什么难事,王华根正苗红,出身好,学问好,一直做得是清贵官,新皇登基,入阁的几率非常大。只不过世事无常,刘瑾上位,王家父子和刘瑾翻脸了,王华被弄到了南京做吏部尚书,明升暗降。

没过多久,刘谨借王华参与预编《大明会典》中的小谬误之处,迫使王华致仕。

王华不为所动,以为“从此可以免祸矣”。王华归田后,以读书自娱,侍奉百岁老母,自己虽年已七十,仍行孝于床前,为世人称赞。

王守仁与刘瑾就更别提了,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

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王家父子,朱厚照敲打着手里面的题本,心里面则是不断的再翻转,王守仁有没有才能?有!

这个无论是问后世的哪一个人,绝对得不到第二个回答,这是一个bug级别的存在,千百年也出不了几个。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在武事上,这位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存在。唯一让人遗憾的就是王守仁一生都没有办法入主中枢,一展心中所学,施展心中的大抱负。

比起王守仁,刘瑾算个屁,刘瑾能干的事情换一个太监也能干,虽然比不上刘瑾,但是未必差的太多。

王守仁就不一样,同时代无敌的存在,朱厚照怎么能不想将他收入门下呢?至于品格,王守仁老爹王华的品格就很好。朱厚照相信王华之后对刘瑾虚与委蛇就能入阁了,因为他到了那个位子上了,资历什么都足够了,入阁只差皇帝的一句话了。

因为不依从刘瑾,王华直接就丢掉了入阁的机会,丢掉了成为文官顶端的机会。

从这件事情里面,朱厚照看到是刚烈,虽然文官总是鼓吹什么正气,什么风骨,可是面对这样的机会有几个人能做到?朱厚照都不觉得自己能做到,那可是入阁,那可是成为宰相,大明朝文官千千万,能入阁的有几个人?从科举入翰林就开始厮杀,最后入内阁的不过三五人而已。

第二十一章詹士府主簿

将手中的题本仔细看了看,朱厚照笑着抬头对自己的老爹朱佑成说道:“父皇,这份题本有些意思!”说着将题本递给了朱佑樘。

朱佑樘接过了朱厚照的题本看了一眼,发现是讨论西北边事的题本,扫了一遍之后就放到了一边,然后给出了两个字的评价:“虚浮!“抬头看着朱厚照,朱佑樘解释道:”去了一趟西北,不过是为威宁伯王越治丧罢了,怎么会知道西北的边事。“

”一个新科进士,还在观政,这是想要幸进,以才邀官,这是想要去兵部。“朱佑樘直接给做出了总结。

朱厚照咂摸着自己老爹的话,心里面觉得老爹有的地方说的对,比如王守仁想去兵部,这个是一定的。王守仁的才能很多,但是最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他的阳明心学,一个是他的军事才能。现在他自然谈不上心学大成,但是想去兵部的心应该是真的。

至于老爹说王守仁想要幸进,这不应该,他就应该想去兵部而已,幸进还谈不上。

虚浮,朱厚照就更觉得谈不上了,王守仁的军事才能如何?相信后世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位是一个能打的主。关键是自己弓马娴熟,而且箭法精准,别说文官了,一般的武将都不如他。只不过后来心学大成,大家更愿意让他是一个夫子的形象。

就像孔子一样,人家孔子可是身高两米以上的壮汉,擅长使用宝剑,是一个用剑的高手,不然怎么周游列国。

在《论语·公冶长》中曾记载,孔子批评子路的“好勇”超过了自己,这句话,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孔子承认自己也是“好勇”的。在《列子·说符》也曾有过记载:“孔子之劲,能拓(举起)国门之关”。我们要知道,就算是普通的城门栓,都应该重达百十斤,那么国都的城门栓,只可能会更加的沉重。

汉代的儒生提剑杀人,这都是从孔老夫子那里继承来的,只不过到了理学这里越学越歪罢了。

相比起来王守仁的形象也是如此,被人理想化和固定化了,事实上王守仁这个人身体精壮,擅长弓马骑射,尤其是射箭尤为精善。

反正朱厚照是打定了主意将这个人弄到自己的身边来,抬眼看了一眼自己的老爹,朱厚照笑着说道:“父皇,这个王守仁是王华的儿子。”

听了朱厚照的话朱佑樘一愣,随后有些迟疑的说道:“王华王爱卿的儿子?”

王华现在的官职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朱佑樘的日讲官,虽然暂时还谈不上重臣,但是绝对是近臣,而且朱佑樘对王华的印象非常好。状元出身,才学精深,为人刚正,乃是非常难得的臣子。朱佑樘没想到这个王华居然有这样一个儿子,不禁皱起了眉头。

朱厚照在一边解释道:“父皇,这个王守仁儿臣可听说过,说起来儿臣对他还是很感兴趣的。”

听了朱厚照的话,又看了看手中的题本,朱佑樘顿时就笑了,显然这是儿子故意的,便将身子向后靠了靠,然后说道:“说来听听!“

“回父皇,这个王守仁从小就爱武事,虽然也每日读书,但是却将很多精力放在了武事之上,不但精通兵书战册,而且弓马娴熟,儿臣以为此事上书西北边事,一来的确是想一展胸中所学,二来则是像父皇说的,他想去兵部,不过儿臣倒是不想让他去兵部。”

朱厚照一脸坦然的说道。

朱佑樘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知道自己这是自己儿子早就算计好的,顿时觉得忍俊不禁,就像是家长看着小儿子耍心机一样,虽然看起来很幼稚,但是家长还是愿意陪着乐呵,算是逗孩子玩了。皇家与普通人家不一样,更是要培养,所以朱佑樘也乐的朱厚照如此。

“原来如此!”朱佑樘点着头说道:“如此说来他倒也不是轻浮,也不是幸进,果然王爱卿的儿子还是不错的。“说完这句话朱佑樘就继续拿起一份题本去批阅了。

朱厚照瞪着眼睛看着朱佑樘,心里面无奈的叹气,随后嘟着嘴,瞪着大眼睛,赌气一般的说道:“父皇!”

看到儿子的模样,朱佑樘顿时就笑了而且笑的很畅快,放下手中的题本,朱佑樘说道:“好,好,皇儿继续说,你不想让这个王守仁去兵部,那你像把他放到哪里去?”

朱厚照想都没想就说道:“放到儿臣的身边来,比如让他来做一个侍读吧?“

听了朱厚照的话,朱佑樘没好气的说道:“你倒是真敢想!”

所谓侍读就是翰林院侍读学士,为从五品,虽然品级不高,但是却是了不得的官员,翰林院在这个时代那就是干部学院,朝中大员的培养基地。从科举制中选拔最优秀的人才,绝对的一考定终身。翰林学士(正五品)掌翰林院,另有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并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并正六品。

殿试点中状元者,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掌制诰、史册、文翰、讲读经史、修撰国史等事。

王守仁连入翰林院的资格都没有,朱厚照给王守仁要的是侍读学士,那就是从五品,要知道和王守仁一起考的庄园伦文叙不过从六品的编撰,榜眼探花也不过是正七品的编修。

看了一眼朱厚照贼兮兮的模样,朱佑樘笑骂道:“以退为进用到你父皇这里来了?还侍读学士,你倒是真敢开口,翰林院是不可能了,想都不要想,詹士府倒是可以,詹士府的府丞是正六品,左右左右春坊也不合适,在詹士府下面做一个主簿吧!从七品,挺合适。“

朱厚照看了一眼自己的老爹,笑着说道:“从七品就从七品,父皇可不准反悔,詹士府主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