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驯夫记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6(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耳鬓厮磨间,我听见他对我说——

“生辰快乐。以后的每一年都陪你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夫妇怎么就好忙了?忙里偷闲出来谈个恋爱它不香吗!(挺胸)

第49章

赶了好几日的路,终于是到了洪州地界。

肃王亲自来城门口迎接太后,还封了主路,仗势搞得很大。这亦是我第一次与肃王打交道,因他是王叔,还是陛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李祯与我还是保持了必要的尊重,打个照面,寒暄两句。

我这时才发现,肃王和太后长得是真像,不像当今圣上,一看就是太宗的亲儿子。

我在心里犯嘀咕:太后偏心肃王,是因为肃王长得像自己的缘故么?

感觉也不应该啊。

他们母子相见,登时就红了眼眶。我虽不忍煞风景,却还是在去肃王府的路上叮嘱太后道:“圣旨的事儿……”

话也不说全。点到即止。

她自个儿选的路,恶人还是要她自己来做。

太后冷声对我道:“哀家已跟皇帝说好,必须厚待肃王世子!”

“肃王世子是陛下的亲侄子,陛下当然会好好对待的。”我把话说得冠冕堂皇。

我跟李祯道,太后其实还是个非常自私的人。她不是完全无私地对待肃王,她真正爱的只有自己。不然,她也不至于这么容易就被我说服了。

我本以为她会犹豫,内心挣扎,故而还准备了后招,却没想到她屈服得这么轻易,真是让我始料未及。

她到底还是想要一个自己满意的晚年生活,谁都比不得她自个儿重要。

李祯叹气道:“你倒是看得透彻。”

我顺了顺他的胸口。

天家的子孙三代,真是亲情淡薄得很。好在李祯至少得到了比较完成的父爱和母爱,比当今圣上要好得多。

这么说来,帝王家最幸运的孩子可能是二皇子了,他个人也没什么野心,日后只要做一代吟诗作画的闲王便好。

我们在肃王府安顿了下来。我不乐意去应酬,说一路舟车劳顿,只想好好休息,不需要肃王妃安排接风洗尘的宴会。肃王妃也没有坚持,估计太后和肃王也只想关起门来说悄悄话,更无意于完成面子工程。

反倒是李祯对我说:“我听说今晚洪州有夜市,你想不想出去逛逛?洪州也是鄱阳湖一带最大的城市了,应该会蛮有意思的。”

一听有好玩儿的,我顿时恢复了精神气,抓着李祯就要出门。李祯这些日子算是号准了我的脉,我就喜欢出去乱逛些有的没的,体力好不嫌累,有新鲜玩意儿就开心。

但我突然想起了自己今日对肃王妃说的那一番话,丧气道:“也不太好吧?毕竟我刚跟肃王妃说我累了不想动……”

“偷偷去。”李祯道,“你不是最会偷跑出门了吗?”

我瞪大了眼睛:“你污蔑我!”

一炷香的时间后。

我和李祯已然偷溜出了肃王府……

对,翻墙出去的。

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

我脑袋上顶了个金边瑞香做的花环——据说金边瑞香是洪州最有名的花儿——右手拿了串糖葫芦往嘴里塞,左手一边提着个兔子灯,一边指着不远处的小摊说:“我要尝那个!瓦罐煨汤!在洪州可有名了呢!”

李祯斜斜看着我:“你的端庄矜持都上哪儿去了?”

“我什么时候有过这种东西了?”我大言不惭道。

刚走进瓦罐汤的小摊,便闻到香飘四溢。一个个棕色陶土做成的小罐子还不到巴掌大,由各式各样的食材煨上几个小时而成。

最常见的还是鸡蛋肉饼汤,在广府没有这种吃法,我们一般都吃鸡蛋鲜肉的肠粉。但不过是最简单的食材,却煨得金黄,一勺喝下去,虽然一直烫到胃里,但咸鲜的口感也一并带入,给予人巨大的满足感。

李祯看我一副幸福得要哭出来的模样,拿着帕子对着我道:“擦一擦。”

我把脸凑上去:“相公给我擦吧~”

他是第一次听到我这般称呼他,悬在空中的手微微一滞,随后又凑过来,替我擦了擦嘴角,动作轻柔又细心。

摊主笑我们道:“一看就是刚成婚不久的年轻夫妻,恩爱得很呀!”

我嘿嘿笑道:“是呀,我们成亲还没到一年。”

“听这位娘子讲话,是外地口音呀?二位客官不是洪州人吧?”

李祯颌首,道:“我们是广州府来的。”

老板很精明,没有被李祯忽悠住:“你娘子是广府口音,你这又不像啊!”

李祯微笑:“哦,我是江南道人,入赘到了我娘子家。”

我:“???”

李祯继续胡诌:“我娘子是大户人家人家的小姐,我不过一个穷书生,三生有幸,她瞧上了我,岳家也不嫌弃我出身微寒,还供我读书。”

“难怪!这位客官一看就是个读书人!客官是秀才吗?”

李祯自谦道:“去年刚中了举。”

我托腮看着他胡说八道。

摊主还兴奋了起来:“啊,居然是举人老爷呀!厉害厉害!你们吃辣吗?我送你们一份拌粉吧?洪州的拌粉也很有名咧!外地尝不到这个味儿的。”

“上两份吧,我们照常结账。”我道。

摊主去做拌粉了。我用胳膊肘捅了捅李祯,道:“真看不出来,你还要这种爱好?穷书生一个?娶了大户人家的小姐?话本子里才这么写呢。”

“你不觉得挺好玩的吗?”李祯倒是蛮开心的,“再说了,你难道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吗?”

“那你是穷书生么?”

“如果我是穷书生,你还会嫁给我吗?”

我认真思索了一下:“你要是早点儿来我家提亲,那我娘只会痛哭流涕地招你入赘进门吧,毕竟有人要她闺女不容易啊……”

李祯噗嗤笑出声来:“那我到是幸运得很。”

他在桌下牵着我的手。我俩看着摊主在摊前忙活,场景倒是十分有趣。

洪州的拌粉是用米粉在沸水中抄过后,放进一个大碗里,加入花生、碎辣椒、萝卜丁、葱花和酱油一同搅拌。摊主的手速很快很老练,拌完后倒进小碗里,还是拌粉热气腾腾的,色泽鲜亮。一口咬下去,口感劲道,韧性十足。

唯一让我受不住的,就是那一位小米椒实在是辣过了头,没吃两口我就开始忍不住哈气,辣得我连热汤都没法喝。

摊主笑道:“我们洪州人都是拿拌粉配瓦罐汤当早点的,娘子这么怕辣,要怎么配着吃呀?”

“天天这么吃啊?都是小米椒?”我惊呆了,“你们洪州人的锅和勺子都是辣味的吧!”

“嗨,差不多吧。”摊主道。

这顿吃得很欢。小吃的味道极好,和当地人聊天也开心。我结账时甚至都想多赏他一锭银子,但仔细想想,果然还是不应该把宫里这种乱七八糟的风气带到民间来……

也就收手了。

临别前,摊主提醒我们道:“二位客官是初来乍到吧?在洪州最好不要乱跑,逛完了夜市就早些回去吧。”

“是有何故?”李祯问道。

摊主朝着北边伸了伸下巴:“沿着这条路往前走便是太师府了。前几年盖好的屋子,都没怎么住人。今年文太师告老还乡了,一下子便热闹了起来。但文太师不喜生人靠近,况且他们家的家丁是打金陵过来的,比较凶悍,二位最好别凑过去,否则徒增是非。”

听了这番话,李祯与我对视了一眼。

我们朝摊主道了谢,却是不约而同地朝着北面走了去。

摊主只以为我们是想把这条夜市的长街逛完,也没阻拦。

“你觉得,文太师这会儿在做什么呢?”我问李祯。

他道:“去瞧瞧?”

“哇,咱们两个?夜探太师府?你没听刚刚的摊主说吗,文太师家的家丁,可是凶悍得不行哦!”我表情夸张道。

李祯刮了刮我的鼻子:“能有娘子凶悍?”

我思忖了一下,摇头:“普通家丁,正面交手的话,我一个打两个不成问题啦。”

李祯又抬手敲了敲我的脑袋。

“矜持点儿。”他说。

我抱着脑袋道:“你不是入赘到我家了吗?你得听我的!”

“行吧,听你的。所以你到底要不要去太师府?”

“去!当然得去!”我不假思索道。

当入室毛贼真是一件让人兴奋到搓手的事情啊!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南京人的日常:方言永远是那啥开头那啥结尾,整天就是一笔雕凿,“夹(jia)生(seng)”这么传神的词语就是南京人发明出来形容自己的人的,可见wuli南京人有多夹生……(蠢作者是1/2的南京人,此条自黑,请勿杠我QVQ)

关于广州人的日常:美食之都,啥都好吃,特别是西关那边,什么肠粉、煲仔饭、靓汤,逛一圈下来可以胖三斤!广州的早茶真是人间至宝!(蠢作者在广州待过)

关于南昌人的日常:辣,好辣,特别辣……西红柿炒鸡蛋都是辣的!并不是因为店家放辣椒了,而是那个锅和勺就是辣的,你们懂的吧……但瓦罐汤和拌粉真是人间至宝!(蠢作者也在南昌待过)

第50章

自从嫁给李祯后,我翻墙是翻得愈发驾轻就熟了。

东宫我就翻过好几次,肃王府我也刚刚翻过,如果想翻个文太师家的后院,也不过是小菜一碟。文太师倒是风雅,院子里种满了梨花,恰是春和景明之时,花瓣洁白飘摇,带着旖旎的香气。

我挑了他家种在府外的一棵粗壮的梨树,和李祯顺着树干翻进了太师府。

里面没人,整个儿后院都安静得很。

进来之后,我才摸了摸鼻子,道:“感觉有些不对劲儿啊?”

“嗯?”

“替皇上偷偷翻进大臣家里打探情报,这种事儿不应该交给暗卫去做吗?为什么结果是我们两个来了!”

“……”李祯白了我一眼,“难道不是你自己好奇想来?”

我指了指他:“堂堂太子!”

又指了指自己:“堂堂太子妃!”

痛心疾首道:“居然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

并捶胸顿足了一番:“而我该死的居然这么兴奋!”

“…………”

李祯要被我烦死了。

他可能每天不是在被我气死,就是在被我烦死的路上……

李祯把我拽到了隐蔽处,我俩贴着墙壁缓步前行。后院连着后宅,此时天色已晚,里面的人都快歇下了,屋内只留下一两盏昏暗飘摇的烛灯。

绕过了起居的这一块儿,我突然瞧见一扇两开的门,挂着硕大的铜环,上面贴着条子:库房重地,闲人勿进。

我拽了拽李祯的袖子,指了指他那行字。

“此地无银三百两?”

“明明就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李祯敲了敲我的脑袋,对我乱用典故的不学无术表示非常嫌弃。

我俩也没有丧心病狂到走正门的地步,而是观察了一下四周,发现库房的有一面墙正对着府外,居然还有一扇窗户,就是离地面有点儿高。

“从那儿走!”我指着那扇窗户道。

李祯有些犹豫地看向我:“你确定要进去看看?”

“陛下不是说文太师这些年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收受了不少银子么?如果他都告老还乡了,银子铁定在库房里堆着呢,咱们去瞅一眼,看是不是真的,看完就出来。”

“里面有人怎么办?”

“透过窗户看一眼,有人立刻就跑啊。反正那窗户在府外,咱们还得先翻出去才能进去。”

李祯托着腮,还在犹豫。

我祭出了我朝人民非常实用的一句老古话:“来都来了!”

“……好吧。”李祯妥协了,“我总觉得左眼皮跳得厉害。一会儿若有变故,我们立即离开。”

我点头如捣蒜。

我俩就这样,从那个小窗里翻了进去,进入了文太师家的库房。

这个所谓的“库房重地”竟然一个把手的人都没有,当真是让人觉得有点儿奇怪。我的反侦察能力开始运转起来,甚至怀疑这也不是什么“得来全不费工夫”,而是一场“请君入瓮”。

但我又觉得自己想得有点儿多了。今晚会来此处,完全是机缘巧合,谁能在这儿等着我呢?

库房里没有点灯,我只能借着窗外的月光朝里看。库房里摆着一排排的铁架子,看上去结实得很。可奇怪的是,上面并没有如我想的那般摆满了珍奇古玩、金银玉器,亦或者一排排的金元宝、银元宝,相反,这个库房似乎更像是个堆杂务的仓库,只有一些沙袋堆在上面。

我皱着眉头望向李祯,表示自己看不懂眼前的场景。

李祯也皱着眉,但比起犹疑,更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他拔下我头上的一枚金簪,拿尖的那一头戳开了一个束袋。

——是粟米!

再戳开第二袋、第三袋、第四袋……

粟米、粟米、全是粟米!

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去面对才好。如果这一屋子全都是粟米,那加一起恐怕得有十数万石,短时间里足够养活一只军队!

但此时此刻,我已经有了一个无比可怕的联想。

我看李祯愈发凝重的脸色,便知,并非只有我一人想到了这件事。

——我们迟迟未彻底破获的江南道五十四州贪污案,最终的调查结果是,白花花的赈灾银两被人全部拿来买了粟米,而粟米却不知所踪。

如今,那些粟米,恐怕相当一部分,就在文太师的库房里了。

粟米易存储和运输,自古以来便是军需用品。

文太师……这是要造反吗?!

我还没从震惊之中缓过来,便瞧见远处点起了灯盏。

李祯刷地把我拉到了一个架子后,在粟米堆砌成小山的地方蹲下,把我俩遮了个严严实实。

那盏灯亮起的一瞬,我才发现这库房竟比我想象中得还要大,最深处居然还有个内嵌的小屋子,大约是库房管事平时用来记录出入库的地方。而此时,点起了灯的便是那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