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那怎么办?”宁味蹙眉,手下动作重了点,撸得咕噜喵呜叫了声跑了。
云裳眼珠转了转将洒水的黄铜水壶搁在地上,琢磨半晌抬头道:“奴婢听人说过一个词叫以身作则,太后虽赏了小殿下好些东西,可殿下说不定只是以为太后怕他缺少用度才格外关怀,但若是太后能在小殿下面前做出勤奋好学的姿态想必定是能影响到小殿下的!”
她这话说得不错,以身作则,宁味越念叨越觉得有道理。
下午,刚用过了午膳,慈宁宫的人都被宁味打发下去。
书房大门窗扇皆敞开,阳光涌动进屋子,在书案前占了一边角,瓦檐上挺着雀鸟和树间知了轮流鸣叫起来。
书案上整齐的铺开书本,笔洗上搁着还在洗干净了的毫笔,宁味端坐在案前,垂头屏气凝神手提笔在对着梁纷的字帖临摹。
淳于沉立在门口侧身望着里面,入眼就是她光洁的额头羽睫垂落在眼下坠了点点微光。纤细的手指在握起毛笔的时候下笔利落干脆,姿态格外好看。
他抿唇理了理衣袖抬步跨过了门槛。
宁味笔尖一顿,抬眼对过来,搁了笔冲他招手:“你过来。”
淳于沉颔首几步过去:“怎么了?”
“你看”宁味指了指自己刚练的字:“你觉得怎么样?”
淳于沉盯着看得极慢而后简单地点评:“好!”
“好在哪?”宁味追问。
淳于沉面不改色继续拱手:“好就好在,是太后亲手所写。”
……
好想把笔甩他脸上喔。
宁味心中叹了口气,指了指座位示意他坐在书案前道:“我抄了半天累了,你帮我抄一会。”
言罢不再管淳于沉,随手从案上拿了本书,慵懒地歪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书,眼睛一直似有如无地往淳于沉身上瞟。
目不斜视,姿势端正。
嗯,盯在自己以身作则的提点下果然还是有用的。
宁味心里满意地点头,面上却抬手端了茶吃了口,见桌上的荔枝红彤彤的煞是好看,搁了书,自顾自地挑了个大的,用帕子包着剥皮。
没一会就得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果肉,入口甘甜格外爽口。
宁味书没翻几页,吃荔枝倒是吃得不亦乐乎,直到吃了三个再打算拿第四个的时候,淳于沉忽而喊了她一声。
“太后”
她动作一顿,有些不好意思地把手中的荔枝又搁回盘中,用丝帕擦了擦手才偏眸看他,对上那双浅色的圆眼睛,波光粼粼。
怎么总觉得他是故意的呢?
淳于沉到是一脸怡然自得道:“字抄完了,还抄吗?”
宁味顿了顿摆手:“不用抄了”随即挺直腰背一副正派之色开口说教道:“哀家在闺阁中时便一直甚喜读书,即便是入宫为妃,得空时喜欢多翻阅手札,练字也是常事。想来觉得古人言之有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眨了眨眼不留痕迹地瞥过去:“你觉得呢?”
淳于沉拱手很是受教的样子:“儿臣觉得太后所言甚至,今日之后一定专心读书。”
宁味心中满意,面上却不露喜色沉声道:“知道便好,既然如此……”
“既然如此,儿臣一定会日日来陪太后练字,正好儿臣手中有好几本手札,下次一定带来和太后一起探讨探讨。”淳于沉先一步开口。
这下子倒是把宁味的要话给堵在嗓子中了,谁说她要日日练字了?
此刻看着一脸柔顺认真的淳于沉,宁味突然有了一种搬了石头砸了自己脚的错觉。
见宁味没回话,淳于沉一脸不太识相的样子开口:“儿臣刚刚瞧着太后书案上还放了一本梁纷的诗集,这会儿时候还早,儿臣想抄录两首。”
宁味脱力地摆摆手,扭身自顾自拿着桌上的手札挡住了脸。
夜里云裳举着宫灯过来给宁味盖被子,只见宁味一脸生无可恋地瞪着一双大眼睛盯着帷帐,不由得吓了一大跳惊慌道:“太后半夜不睡做什么呢?”
宁味眼睛艰难地转动了一圈,落在她身上声音苍凉:“他说明日还要找我来练字。”
想了想咬牙切齿地补充:“还说日日来。”
云裳搁了灯轻手轻脚坐到她床边道:“太后,这是好事啊。”
“好事?”宁味双手撑床猛然坐起来:“哪里好了?”
“以身作则起效了啊,小殿下要效仿太后好生读书了,这不是太后想的吗?”
宁味抱着被子满脸沮丧:“可……可他说要日日来找我读书写字……”
她越想越绝望,扯了被子遮住脸,半天在被子里瓮声翁气说了一句:“可……可我也不喜欢读书啊。”
云裳听这话很是无奈,突然觉得这莫名其妙收养的母子倒还真是颇为相似。
想到此处,她拍了拍被子,里面冒出来一个脑袋,云裳和她打商量:“太后也不必太过担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殿下要开始好好读书总怕坚持不下去,所以才想要您陪着一起。”
“不过少年心性不定,许来了几日也就乏了。”
宁味想起来淳于沉日日来请安,心中对于他几日便乏了的事着实不怎么相信,但是看云裳信誓旦旦总觉得她说得有理,翻来覆去琢磨了一通,觉得自己好歹是接了这么个烂摊子,总不至于这么快便舍了他去。
终究是咬唇应下来,且走一日看一日,她好歹长他四五岁总不至于连个小孩子都拿捏不住。
作者有话要说:
淳于沉:一个!两个!三个!停!荔枝吃多了上火!
老实说……好吃已经过上了完全没有存稿的日子。
抱头痛哭
39、诗会
接连一个月淳于沉确摆了个勤勉好学的姿态出来,一日不落地来慈宁宫中报道,陪着宁味读书练字。
时日一久宁味惫懒心思上来,每每午后还没眯会,便会听到长廊中淳于沉轻快的脚步声。
看他乐不彼此的样想翻了脸,可一想到话是自己说出去的,又实在拉不下脸。
一来二去应付着,唯一让人心中安慰些的便是,太学府那位徐太傅往慈宁宫递了一封感谢信,直夸淳于沉在课业上突飞猛进,大赞宁味有母仪天下之风度。
罢了罢了,好歹他也好生读书了,也算全了之前的心思。
这日午后,难得太学中有诗会考核,淳于沉去赴会不能过来。宁味大喜,早早吩咐罗衫用了午膳,打算倚在黄梨花榻上抱着咕噜好好偷个懒。
宁味怕热榻上的绸缎软垫上的花样是用冰蚕丝绣的,大殿门窗都半开着,风从夹扇中徐徐吹来带着琉璃盘中浅浅的花果香。
慈宁宫人知太后近些时为着小殿下的事伤了精神,今日难得有机会休息,一早便知趣地各自遁走了,不敢扰她丝毫。
偌大的宫殿中,只有宁味一人,舒展眉毛闭眼养神,手上有一搭没一搭地给咕噜挠着肚皮,四下静得能听见风吹帷幔窸窣的声音。
半晌她手上动作一顿,侧了个身,咕噜抬着大脑袋望了她几眼,喵呜一声后动作敏捷地跟着跳过去,对着她的面躺下露出自己白花花的一片肚皮。
本是适合安睡的气氛,不知为何心中莫名地升腾出一股子烦躁之意,连带着觉得周遭都热了几分。
宁味有些不耐地揉了揉额头,勉强睁开了眼,眸色盈润没有丝毫睡意。
心中直叹气,从前天天巴望着淳于沉不过来搅她休息,这会子能睡了她倒是睡不着了。
在榻上懒了好一会,只觉得辗转身上有些软了,宁味终究是不情不愿地起身了,随手抱着咕噜在慈宁宫中散步。
不知不觉还是走来了书房,阳光四溢书案整齐,看起来倒是有几分寂寞。宁味想起来,前两日淳于沉说得了本好诗集要摘录写好的给她看看,她往案前探了几步想瞅瞅,那摘录罗衫应当还没有收起来。
摘录没翻到倒是先翻到了徐太傅的信,她这会儿无事又捏在手上从头到尾瞧了瞧,才发现原来今日这诗会考核可不止是太学中的殿下之间切磋,皇上和朝中大臣皆是要围观点评的。
心下一动,宁味抱着猫突然有些担忧起来,脑中是那日凉亭看得淳于沉写的治国之策,词句实在是平平,今日诗会他该不会丢人吧?
想着放了咕噜,在书案上翻他抄写诗集的摘录,心中宽松些许。
他最近日日抄诗文,不说有所收获,背上几首套用套用应当也是够了的。
手指动作飞快,终于在临摹贴下找到了一本蓝色的册子,上面工工整整的写了两个大字“摘录”。
宁味心中忽而有些紧张,迟疑了一会后拿起册子翻开了一页。
第一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第二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第三页: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这些诗怕是……不能用吧?
他摘录全是情诗,莫不是淳于沉已经有心上人了。
宁味抱着摘录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难不成自己对这孩子的关心还是太少了?
他已经十五六岁,也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
十五六岁要说也是年少,难免就有了些旖旎的小心思,只可是他最近读书才有长进,这分神有所惦念是否不太妥当?
还是应当以学业为重,好生读书做官才是。
以后他继承了爵位又有了功名,不是天下女子都供他挑选吗?
或者他要是实在看上哪家姑娘,她也可以做主给他娶了回来,先成家后立业,确实有这么一说。
想来想去,宁味只觉得自己肩膀上责任越发重大。
这事还是不好说破,少年心气儿高,唐突问了又怕伤了他的心思,只能压在心里留个心眼来日慢慢打听了。
忽而想起来今日诗会,宁味心中下了个决定,抱起在她脚边蹭来蹭去的咕噜径直往外走去。
太学府往日把守严格,来去的都是些皇子皇孙,甚少有外人可入,即便是权贵之后也多是顶了侍读的名字进学。
今日诗会倒是难得有大臣到场,一来是为了让大臣们了解了解皇子学业,起一个督促作用。二来皇子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和大臣们多亲近亲近。
芭蕉叶绿成一片,掩映着笼罩在红墙面上,太学今日来往人员众多,除了大臣,皇上还特地开恩,许后妃诰命夫人等进府中观会。
宁味虽贵为太后但她久居深宫,这会儿又衣饰简单没带侍女,抱着猫随意跟着人群进了府中,路上虽有人一时有人惊艳于她的容貌气度,不过也是一晃的功夫瞧不出什么,她一路到还顺畅没有惊动任何人。
进了太学府中,里面诗会已经开始有一会了,谈笑晏晏正是热闹。
宁味抱着咕噜立在一处墨色山水软烟十二福穿屏后不留痕迹地歪着脑袋听里面的动静。
里面赛程似乎已经在争名次了,裁判是几位颇有学识的师傅,徐太傅不在其中,想来应该是为了避嫌。
大堂中间一个皇子正在踱步作诗,穿着赭色云雁细锦衣的姿态翩翩,挑起的桃花眼狭着温柔的笑意,淡蓝色的瞳仁清亮流盼各外引人瞩目,一副勾魂摄魄的样子,惹得旁边的贵女命妇多红了脸。
边上昭太妃姿态慵懒地倚在太师椅上满脸慈爱地望向场中的人。
这位便应该是昭太妃之子,先帝的十六殿下淳于意了。
宁味虽没见过这位淳于意,但曾听人说过十六殿下生得姿容绝代又格外聪明俊秀,和当今的皇上相比差就差在了一个血统上。
他身上兰陵异域血统太过于明显,即便他再怎么美得恍若天人,但也直接扼杀了他登位的可能。
不过,如今新皇刚刚登基昭太妃那边虽是没什么动静,但看今日十六殿下这样刻意表现,想来还是存了几分心思的。
思绪之间,淳于意已经做完了一首诗,他本是出口成章的人,诗文刚刚念完便得了个满堂喝彩。
淳于意拱手颔首,做出一副谦虚谨慎的姿态谢了几位师傅的称赞,而后双手交叠置于在身后,挺胸抬头立在昭太妃身边等下一位皇子出场。
下一位上来的,正是淳于沉。
诗会中的气氛一时冷淡了下来,师傅大臣们交头接耳还在点评刚才淳于意所做的诗,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毕竟刚刚他的表现可圈可点大家是有目共睹。
可这位齐王小殿下才学如何,大家多少心中有数,自然不抱有什么期待,不过是勉强凑个数罢了,什么一二三名的也轮不到他头上。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