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2)

老四姜明秀挨近老三姜焕秀,低声问:大哥这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陛下看重小八,是因为小八小小年纪就能考上童生,但是如果小八没考上府案首,那就只是昙花一现,不值得关注。

少年天才是噱头,但如果失败了一次,也就不过尔尔,提不起兴趣了。

姜明秀惊讶:大哥还能猜到陛下的想法?

姜焕秀眼睛半睁半闭,微笑道:大哥只需要猜到父亲的想法就行了。

什么想法呢?既希望儿子有出息,又希望儿子不那么有出息从而能让他掌控。

出榜当日,榜前挤满了人,姜有秀和姜辉秀站在人群外,等着下人看完榜之后回来告诉他们。

大少爷,二少爷,好消息啊下人一路挤出来,那悠长地一声喊,让街上不少人看了过来。

小跑到两位少爷身前,他反而不慌不忙,字正腔圆地:小少爷,中了府案首!

两位兄长露出笑来。

弟弟有出息,他们当哥哥的,自然也高兴。

姜闻先没有去看榜,等儿子看完后回来跟他说,自己憋一口气带着女儿在大堂吃早饭。

看到姜星秀下来后,他喊来店小二,故意在姜星秀走过时,大声说:麻烦替我去一品斋打包甜点,所有甜的各一份,谢谢。

小女孩眼睛发亮:爹爹,我们为什么要买甜点呀。

因为要买给囡囡吃呀。

这不是她想听到的回答。

小女孩呆了呆,可是可是

嗯?

可是,囡囡吃不了那么多。她小小声说,小哥

姜闻先知道女儿想说什么,可他就偏不让她这样说,没事,吃不完就扔了,咱们家不在乎这点浪费的钱。

至于不在他们家的,就经不起这样浪费了。

这是说给姜星秀听的。

姜星秀面不改色地走过去,似乎离开大富大贵之家对他无有影响。

也确实没有影响。

店小二很快就说了:客人,恐怕不行,一品斋的甜点,在前段时间就被别的客人包了,一直包到今天。不过,明天那位客人就不包了,您若是喜欢,明天我帮您送来?

明天他也不在了啊!

姜闻先感觉这日期有点耳熟,一边琢磨一边问:是哪位客人定的?

店小二手一指:就是那位客官。

姜闻先看过去,他八岁的儿子坐在窗前,紫白的藤花从窗外垂进方桌,却也比不过他翻书时分外的灵动。

女儿高高兴兴:爹爹,小哥在外面也能过得很好,能吃自己喜欢的糕点呢!

姜闻先脸色煞是好看。

姜顺心回头,被吓了一跳:爹爹,你去学唱戏了?怎么跟戏里那样,又是青,又是白的。

姜闻先:

女儿又惊讶:现在变红啦!

叙述得如此生动,纵然姜星秀已经不去管姜家的事,却还忍不住端起白瓷杯,遮住嘴角的弧度。

第165章文曲星君科举路

客栈外走进来一群穿着飞鱼服的男人,领头的是一身四兽麒麟服。

姜闻先认得他们,是来姜家找姜星秀的锦衣卫们。

哪怕儿子还没带回报喜声,姜闻先看到他们,也意识到了不对。

如果姜星秀没有考上案首,他们并不会如此大张旗鼓的出现。他们要的是皇帝看上的人才,他们代表着皇帝的眼光,唯有第一名,才配有荣耀。

果然,穿四兽麒麟服的锦衣卫指挥使行到男童面前,态度可亲:敢问,是姜星秀郎君?

姜闻先的笑容有些勉强了。

尽管锦衣卫指挥使对姜家的态度也很好,但微妙之处仍是带着士农工商对最下层商人轻视,态度好,不过是教养与礼仪。可是,锦衣卫对姜星秀是不一样的,那是一种看平等阶级的人的视线。

姜闻先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或许,恽知帝要见他儿子,并不仅仅是因为八岁的童生这个名头。

姜星秀与锦衣卫指挥使聊得很利索,三言两语定下了等会儿就启程去京城。

指挥使问他:不需要和其他人做个告别吗?还是需要带上家里人一起入京?你小小年纪,家里或许并不放心你。

姜星秀转眼一瞥,生父伸直了腰肢,仿佛笃定着他会说什么。

也是,大抵在他,在其他人看来,他们到底是亲生父子,血脉相连,哪怕有龃龉,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怨不得锦衣卫指挥使会想试探他的态度。

姜星秀便看也不看他了,不必,我无甚家人,能做自己的主。

姜闻先的神情冷了下来。

这样的儿子

这样的忤逆不孝子

他作为父亲,已经够让步了,却让这小子得寸进尺,以为他能被拿捏。

姜星秀。姜闻先坐到姜星秀面前,认真打量着这个儿子,态度上已拿出三四分对待商业上利益冲突对家的样子,我给你算一笔账。

嗯?

自古便有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不等姜星秀回答,他自顾自说了下去,读书,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四书五经你确实会背了,但是,科举考四书五经,不单是考四书五经的句子,要考注解。而先贤关于四书五经的注解,加起来比四书五经还多。

你自小在姜家锦衣玉食,或许并不知晓一本书的价钱。你四岁开蒙,所读《三字经》,售价一贯,是一石米的价钱。够一家三口吃百日。

后来,你开始读四书五经,其中,《春秋》的译注,《左传》是七贯钱,《公羊传》是四贯钱,《谷梁传》也是四贯钱。

其余的,我就不算了。姜闻先轻蔑地瞥他,我不知道你的钱是哪儿来的,不外乎是将你的衣服配饰当了,但是,那钱能花多久呢?你又是个喜好享受又嫌麻烦的性子,进考场那几天你分明是吃不到一品斋的糕点,却仍是定下了,就是觉得扣掉那几天的钱很是麻烦,索性一并给了。我猜,你从家里带出来的财物,快要花完了吧。往后,你要如何买书,如何寻名师你留有入京后,从京城回来考院试的钱财吗?哦,还有参加完院试,过了乡试后,还得入京参加会试,在京城住宿,等待殿试。一笔一笔,皆是大花销。

除了花在书籍上的钱,还有的,姜闻先没有详细说出来。夏天的冰盆,冬天的炭火,四季的衣服,每日的饭食,桩桩件件都要钱。

想要脱离原生家庭,真不是那么简单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