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你在忙,我看烤鸭也卖得差不多了,就没进来。”
“大哥,你也真是的,来了也不进来坐坐。大哥,你吃饭食了吗?”
“没呢,大妹,我来找你订些烤鸭在醉香楼卖。”
“好啊,大哥,你要多少只?青山镇的醉香楼,也要一起卖?还是只在临水县的醉香楼卖?”
“大妹,两家都要,我先一家店订十五只,卖得好我再加量。”
“行啊,大哥,多谢你照顾小妹的生意。”
君玲给他算的批发价,三十二文一只。想着以后店里,要是再有人一次买三十只以上,都给他算批发价。
君玲和顾大哥说完生意上的事,赵安宣便在一旁问道:“娘,今日我们的烤鸭店,人是不是很多?生意是不是特别好?可惜我要读书,没看到今日的盛况。”
君玲:“烤鸭店的生意还好,不过,你为何如此问?你做了什么?”
赵安宣还没回答,旁边嘴快的赵安栋就说道:“娘,我知道,是因为六哥在我们书院,早几日就开始宣传了,并让他们的家人,今日来买我们家的买烤鸭。凡是来买我们家买烤鸭的人,六哥就给他们免费讲一次课。”
这个信息量有些大啊,意思就是自家这小子,在书院里给人讲课是要收费的。
君玲忍着脾气,温和的问赵安栋:“小十二,你告诉娘,你六哥在书院讲一次课收费多少?”
赵安栋感受到自家六哥投来威胁的眼神,在心里抖了一下,对君玲说道:“娘,你自己去问六哥,我不敢说。”
君玲看着赵安宣,喊了一声:“小十一?”然后把手搓来搓去,摆出一副赵安宣不说实话,就上去揍他一顿的架势。
赵安宣:“娘,我也没主动收费,是他们看我讲得太辛苦,给我的润口费。不然,夫子知道了,还不得把我赶出书院,这不是在抢他饭碗吗?您说是不是,娘?”
君玲看着赵安宣一字一句的说道:“小十一,我知道你很聪明,娘也承认你在这临水县,算最聪明的那一拨孩子。你可想过?这大齐这么大,这么多人,这其中有多少人,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赵安平见君玲生气了,说道:“娘,你别生气了,都是我没带好弟弟。以后,我一定会对他们更严格的。”
赵安康:“是啊,娘,我以后也会监督弟弟们的。”
赵安扬:“娘,还有我,我也会看着弟弟们,您就别生气了,小十一,还不过来给娘道歉。”
赵安宣:“娘,我错了,我以后一定认真读书,给娘考个状元回来。”
君玲:“行啊,那你就给娘考个状元回来瞧瞧。只要你考上状元,你再想做生意,娘一定全力支持你。”
赵安宣:“....”怎么有种掉坑里的感觉。
☆、085
第二天的烤鸭店,比前一天还要火爆。除了昨日没买到的那部分人来了之外,还有昨天买过烤鸭的人也来了。这部分人又来的原因是,昨日买得太少,还没吃过瘾就吃没了,打算今日多买些回去吃个过瘾。
君玲坐在柜台里,看着外面那长长的队伍,猜测今日的两百只烤鸭够不够卖。要是不够卖,明日要不要加量?还是以后每日就限量卖两百只?
君玲在柜台后面,看着这些人,你一只,我两只,拿着烤鸭开兴的离开,最后还是决定明日不加量。
让君玲没想到的是,这种限量的方式,让烤鸭在县城短时间之内,就火了起来。每日还没开门,就有人在门口排队等着,每天一开门,最多一个时辰,就把两百只烤鸭卖完。
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慢慢的周边的城镇都知道了,临水县有一家烤鸭店的烤鸭特别好吃。并且这家店的烤鸭特别难买,去晚了就买不到。不仅如此,这家店卖的咸鸭蛋和松花蛋也特别好吃。
后来发现,在临水县和青山镇的的醉仙楼里,有卖同样味道的烤鸭、咸鸭蛋、松花蛋,一些脑子转得特别快的商家,纷纷找上了君玲。
君玲挑了四个口碑比较好的商人,让郭飞出面,跟他们谈合作的事。郭飞按照君玲教的方式,跟他们签订了协议:烤鸭以每只三十五文,咸鸭蛋以三文钱两个,松花蛋以五文钱两个的价格批发给他们。
又过了半个月,前来找君玲批发烤鸭、咸鸭蛋、松花蛋的人越来越多。君玲又与一批人签订了协议后,就没再自己零卖,转型做起了批发。为了不影响别人,还把批发点转移到了新庄,在新庄的大门旁特意盖了两间屋子,来做新的的批发点,把县城里的铺子租了出去。
****
日子悠悠的往前走,转眼过去便过去两年。
这两年,君玲跟姜中棠还是没找到时间成亲。中间,有好几次,君玲都想放下一切到边城去与他在一起。但每次鼓足勇气要出发时,看见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又狠不下心丢下他们。就这样拖到现在,也没能下定决心到边城去。
赵家刚出了孝期,君玲就请媒婆上了三个亲家的门,跟他们家商量婚期。一共选了三个吉日,一个是六月二十,一个是九月十八,一个是十月初九。
先前因为赵家守孝,几家的孩子都不小了,成亲的一些东西,两家早已准备好,就等着赵家的孝期一过就成亲。所以,崔家挑了日子最近的六月二十,谢家挑了九月十八,汪家挑了十月初九。
六月十八,赵崔两家就忙了起来,一家忙着娶媳妇,一家忙着嫁姑娘。君玲身边这两年,又添了三个人下人,加上原来的兰花、桃花、杏花就有六个。
这是君玲第一次娶媳妇,怕闹笑话,又担心成亲这天人手不够,就向顾薇借了六个丫头和六个小厮过来帮忙。又早早的把林氏、顾大嫂、顾二嫂、弟媳妇,几人接到城里来帮忙。
做宴席的厨子,请的是醉香楼的大厨。小青山的族人,像赵二虎三兄弟三家,赵大海一家、赵三河一家,赵仁文一家,比较亲近的人家,提前两天就到了县城来参加赵安平的婚礼。
六月十九,整个赵家,都沉浸在红色的海洋里。刚过已时,新娘子的嫁妆就提前抬了过来,在赵家的院里摆开,让亲朋好友观看。崔家抬来的嫁妆,让赵家的一众人等看花了眼。纷纷说道,这城里人家嫁女儿,就是不一样,嫁妆舍得给这么多。
特别是赵珍珠,知道君玲在县城里买了这么好的房子,现在娶的这个媳妇,又是城里富户人家的女儿。现在又看到这媳妇带来了这么多嫁妆,心里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
自从赵二江和齐氏的去世后,君玲与她的关系就越来越淡漠。特别是君玲拒绝了赵珍珠,把孩子送到君玲这里来住之后,两家的关系更是只维持表面客气。
六月二十,刚过辰时,就不断的有客人前来。这时候,堂兄弟和表兄多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赵安康、赵安扬,顾力勤、顾力学几人,领着一群弟弟们开始招呼男客。男女分开接待,男客在一进院,女客在二进院,由君玲、赵彩然、顾大嫂、顾二嫂接待,还有顾薇也早早的带着人过来帮忙。
吃过午宴,赵安平就带着他的迎亲队伍出发了。酉时,新娘子就抬进了门,掐着吉时开始拜堂。
随着司仪的一声‘送入洞房’,赵安平便牵着红绸的一端,引着他的新娘出了厅堂。
君玲坐在太师椅上,看着这对新人离去的背影,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脑海里想起了,自己刚来这个时空的情景。那是的赵安平还是个瘦瘦小小的孩子,转眼间便长大成人,今日更是成了亲,娶了妻。君玲在心里感慨了片刻,便起来招呼众人入席,接着晚宴就开始了。
林氏坐在君玲的旁边,小声的君玲说道:“玲娘,你怎么了?今日大喜的日子,我怎么看你有些不高兴?”
“娘,我高兴着呢!我只是想起了二郎小时候,没想到这一眨眼,他就长大成人了,心里有些感慨。”
“是啊,他生下时,才这么小小的一团,今日过后,他就是大人了。”林氏也跟着君玲一道感慨。
****
赵安平把他的新娘引进洞房,又把她带到床边坐下,跟着进来的顾大嫂,又开始了下一道礼仪。
先是让赵安平用如意秤揭盖头,接着是喝合欢酒,喝过合欢酒后,又对着两人说了一些祝福的话,就带着兰花出了洞房。
赵安平看着自己,已经羞红脸,低着头的新娘说道:“娘子,为夫出去片刻就回来,你等我。”因为赵安平还要出去给亲戚好友敬酒。
崔敏慧羞涩的轻声回了一句:“好。”
赵安平出去后,吩咐守在门口的崔敏慧的陪嫁丫鬟,道:“你们去厨房,给你们少夫人取些饭食来。等少夫人用过饭食后,再到厨房去打些热水,伺候少夫人沐浴。”
两人都是崔敏慧的贴身丫鬟,见新姑爷对自家小姐这么体贴、又细心周到,高兴的回道:“是,姑爷。”
在房里的崔敏慧听到赵安平吩咐,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两人端着饭食进房之后,绿枝就跟崔敏慧说道:“小姐,你饿了没?这是姑爷让我们给你送来的饭食。”
崔敏慧颔首:“嗯,端过来吧!”
绿梅也在一旁高兴的说道:“小姐,新姑爷对你可真好。不仅让我们给你送饭食,还让我们等下给你,打些热水来给你沐浴。”
崔敏慧:“以后你俩要叫我少夫人,叫夫君少爷。”
绿枝/绿梅:“是,少夫人。”
戌时三刻,赵安康和赵安扬,便把赵安平扶到新房门口,对着房内道:“大嫂,我们把大哥送回来了,大哥今日有些喝多了,大嫂让人来把大哥扶进去。”
崔敏慧听见赵安平喝醉了,赶紧让绿枝和绿梅,出来把赵安平扶进去,自己也跟着出来,对着兄弟俩道:“多谢两个弟弟送夫君回来。”
“大嫂客气了。”把赵安平交到崔敏慧手上后,兄弟两人就转身走了。
回前院的路上,赵安扬贼兮兮的问赵安康:“二哥,你说大哥今日,是真的喝醉了,还是在装醉,来逃避我们闹洞房?”
“我也不知,不过大哥今日的确喝了不少酒,即使没有看起来那么醉得厉害,想来这会儿也难受得紧。”
绿枝和绿梅把赵安平扶到床上躺好,崔敏慧便对绿枝绿梅说道:“你们先去给少爷打些热水来,再给少爷泡些蜂蜜水来。”
绿枝/绿梅:“是,少夫人。”
崔敏慧给赵安平擦了脸,又给赵安平喂了水,就对绿枝/绿梅说:“你们先下去吧。”
绿枝/绿梅:“是,少夫人。”
等绿枝、绿梅出去后又把门带上,崔敏慧坐在床边看着赵安平。感觉自己好像在做梦一样,这个优秀的男子,从今以后就是自己的夫君了吗?他以后会疼爱自己一辈子吗?
赵安平躺在床上,等了一会儿,也没见自己新娶的夫人上床来。就睁开眼看自己的新娘,见她坐在床痴痴的看着自己出神,问了一句:“娘子,为夫长得俊么?把娘子都看呆了。”
“啊。。。你没喝醉啊?”
赵安平坐了起来,拉着崔敏慧的手道:“我要不装醉,还不知道那帮皮猴,会如何闹你我呢!怎么样?为夫是不是长得很俊?都让娘子你看着为夫流口水了?”
崔敏慧赶紧擦自己的嘴,发现自己根本没流口水,知道自己上当了,对着赵安平“哼”了一声后,就背对着赵安平。
赵安平见她生气了,把她拉到自己怀里,在她耳边柔声道:“娘子,你就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为夫吧!娘子,春宵一刻值千金,我们还是早些歇息吧!”说完便把催敏慧压到了床上。
翌日,认亲礼上。崔敏慧在赵安平的带领下,一一给赵家的亲戚见礼。
先从君玲开始,君玲接过崔敏慧敬的媳妇茶,喝了一口后给了她一个红封,又对她说道:“希望你们从今以后,夫妻和顺,携手并肩,白头到老。”
赵安平/崔敏慧:“是,谨遵母亲教诲。”
接下来是赵二虎、赵三虎、赵四虎、赵大海、赵三河等人,赵家这边一一见过后。再接着是君玲娘家那边的亲戚,等长辈们见过之后,就是堂兄/妹和表兄弟/妹。认亲礼之后,吃过饭食,赵二虎兄弟等赵氏族人便回去了。
君玲陪着赵安平小夫妻,在三进院住了一个月,就留下这对小夫妻,回到之前的住的二进院去了。
回去之后,便请媒人到蒋家去提亲下聘,把赵安华与蒋瑶的婚事过明路,正式定下来。婚期定在来年的冬月里,因赵安华明年要下场考秀才。
把赵安华的定亲宴办完没多久,又接着办赵安康和赵安扬的婚礼。连着几个月办了三场婚礼,一场定亲宴,除了累心又累身之外,还花钱如流水。
赵安平、赵安康、赵安扬,三兄弟娶完亲之后,按照之前计划的那样,住在三进院里。君玲则带赵安华和三胞胎,住在原来的二进院里,赵二虎家的老三和赵四虎的两个,还有娘家顾小弟家的两个,依然住在君玲家。
三个儿媳妇,每日都会来这边,陪着君玲聊天、吃饭。等赵安平他们兄弟下学回来,一起吃过晚上的饭食之后,就跟着各自的夫君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5-1100:48:13~2020-05-1220:57: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梦梦3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086
君玲观察了三个儿媳妇一段时间,发现大儿媳妇稳重,二儿媳妇心细,三儿媳妇心思单纯。至于别的,时间太短还没观察出来。
今年过年的人情往来,君玲就交给了大儿媳妇来办,其她两个在一旁查缺补漏。一个年过下来,感觉她们的处事能力不错,觉得自己当初没挑错人。就把家里除了新庄之外的所有产业,交给了她们三个来管,君玲就正是进入了养老生活。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