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中了,他真的考中了。”洛炎一时之间甚至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幸福来得太突然。
贺管家走进堂屋报喜,贺大伯给他倒了一杯茶,让他坐下慢慢说。
虽然贺清章与洛炎两人内心都有些焦急,但还是耐心地等待贺管家喝口茶,缓口气。
“大少爷排在第六名,炎少爷排在第三十二名。”
“这个月每人多加一月的月钱。”贺大伯看似不言苟笑,内心也很是高兴。
“发三个月的,主家有喜,同乐。”贺清章此刻很是得意。
贺大伯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接着询问贺管家,“喜钱可是准备好了,相比一会儿便有报喜的差役前来了。”
听闻此言,贺管家一拍脑袋,“太高兴了,倒是忘了这个事儿。”,说罢急匆匆地走了。
洛炎与贺清章,老师三人笑呵呵的闲聊,会试上榜,如今已经是贡士的身份了,只要殿试考的不是差的不得了,成了同进士,进士之名已是板上钉钉。
没过多久,贺宅外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喜报,恭喜贵府贺清章丁未年四月十五日得中会试第六名。”
“喜报,贺贵府洛炎丁未年四月十五日得中会试第三十二名。”
洛炎与贺清章走出门,贺宅周围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看着两位进士都如此年轻,纷纷议论起来。
“这是哪位大人的府邸?一门两进士,好生厉害。”
“似乎明德书院山长贺大人的府邸,贺大人也是进士出身,一门三进士,啧啧。”
“嚯,这两位进士可谓是年轻有为,看着不过及冠的年纪,便中了进士。”
“那青衣的小哥好生俊俏,也不知成婚了没有。”
洛炎与贺清章隆重感谢了报喜的差役,又感谢过来贺喜的人群。
喧闹了好一阵过后,人群终于散去,两人解脱出来,回到府中。
报喜的差役前来不单单是报喜,还带来了殿试的消息。
大梁的殿试基本定于四月二十一日,四月二十五日传胪。
如今距离殿试也不过是短短五天的时间,洛炎与贺清章便待在家里,一心准备殿试。
期间只有许敬轩前来拜访一次,为两位好友贺喜,他会试落榜,虽有些失意,但很快便不放在心上,一来乡试他虽然上榜,但成绩并不突出,比不得自己的两位好友,二来对于会试,他的准备确实不足,就算侥幸得中,恐怕也只能中个三甲同进士,与其中了同进士,倒不如不中。
知道两位好友正在准备殿试,他没有多做打扰,约定待殿试完毕,三人再聚。
很快就到了殿试的日子,所谓殿试,自然是要在宫廷殿堂之上进行的,由皇帝亲自主持,因此也称为“廷试”“御试”。【注】
殿试的前一天,由大梁鸿胪寺官员在店内东边设置策题黄案两处,一处在殿内东边,一处在殿外;丹陛上正中设置一处黄案,光禄寺官员在东西阁檐下设置试桌,排好位次。【注】
殿试当天凌晨,洛炎,贺清章与参加殿试的贡士们来到宫外,排列站好,按照宦官们的安排指引进场,走到殿前的丹陛上排列好,每人得赐宫饼一包,朝中百官分立于两旁。【注】
陛下在声乐之中升殿,大学士从殿内的黄案上捧出试题,授给礼部的官员,放到殿外的黄案上。【注】
凌晨入场,日落交卷,一边要完成策论文章,另一边要注意书写工整。
殿试的卷子极为考究,是由宣纸裱糊而成的,长一尺四寸,宽三寸七分,每行限写三十二字,一般考生都会上空两字,留作抬头之用。【注】
殿试的考卷只进行糊名,不誊抄,因此,考卷上的字迹写的如何,也十分关乎成绩,就像现代所说的卷面分,字迹工整,考卷写得赏心悦目,阅卷官也爱多看上几眼。
待到殿试的试卷终于分发下来,洛炎开始审题,如今的殿试只考策论,百年前的殿试还考赋题,规甚至还定韵脚,想想就令人痛苦。
策问题共有三道,字数没有进行限制,文体不限。
第一道:
问:《周礼》"庶人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不蚕者不帛,不绩者不縗",皆所以耻不勉,抑游惰,欲人务衣食之源也。然为政之道,当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由是农商工贾,咸遂生业。若驱彼齐人,强以周索,牲盛布帛,必由己出,无乃物力有限,地宜不然,而匮神废礼,谁曰非阙且使中为市,贸迁有无者,更何事焉。【注】
试题的大意是:
《周礼》规定:“百姓中不饲养牲畜的人,祭祀时不能用牲,不耕种的人祭祀时不能用五谷,不养蚕的人不能穿帛制的衣裳,不织麻的人办丧事的时候不能穿衰麻孝服。”
这些都是使那些不努力生产的人感到羞耻,遏制那些游荡懒惰的人,希望人们开发衣食来源的一种方式。但是治理国家的规律,应当凭借人们感到有利条件使他们得利。假如驱赶那些百姓,勉强他们按周的法度行事,要求人们祭祀用的牲畜,五谷,穿着用的布帛,一定要由自己生产出来,恐怕物力有限,土地的条件也不适合种植经营各种物产,由此而导致供奉神的物品匮乏,败坏礼法,谁说这不是欠缺之处?况且让人们中午集市贸易,贩运以互通有无,又为的是什么呢?【注】
洛炎凝神沉思,手中缓缓磨墨。
利用厚生,教之本也;从宜随俗,政之要也。
物尽其用,民得其养,是政策的根本;依顺土地之宜,顺百姓之俗,是施政的关键。
《周礼》云:"不畜无牲,不田无盛,不蚕不帛,不绩不縗。"盖劝厚生之道也。
《论语》云:"因人所利而利之。"盖明从宜之义也。夫田畜蚕绩四者,土之所宜者多,人之所务者众,故《周礼》举而为条目,且使居之者无游惰无堕业焉......由是言之,则《大易》致人之制,《周官》劝人之典,《论语》利人之利,三科具举,有条而不紊矣。谨对。【注】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第一更
我自成仙30
跟老槐树前辈知会一声,洛宴走出了明月居,毕声那小子还在外边等她呢,时间长了,只怕那小子胡思乱想。
再者说来,这小男孩这么大的年纪能够混迹于四方城多年,弯弯道道怕是没有不清楚的,买下这明月居,还得靠他带着自己这个外地人。
饶是过江龙也盖不过地头蛇啊。
殊不知毕声在等待的时刻也是提心吊胆,也不知这位前辈究竟是什么人因为什么事要来这明月居,他只所以对明月居讳莫如深,不是因为人云亦云的传言,也不是儿时大人们用来吓唬自己的“再不好好修炼就把你送到明月居去”,而是他,是他亲眼见过一人,进了明月居,也好端端的出来了,但浑身精气,都好似被抽离了一般,只剩下干瘪的身躯。
那人似乎还察觉到了他偷窥的目光,视线扫过来,只那一瞥,毕声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那是怎样的一种眼神啊?冰冷,如蛇瞳一般不带有一丝感情。
他撒腿就溜了,回家却做了几日的梦魇。
因为害怕祖父父亲训斥,他没有说去了明月居附近,只说是看到一个如何如何的人,有些被吓到了,连着喝了十几日的安神汤药,才好了些。
如今他蹲守在拐角的小巷,连门口都不敢在,只是微微的探头探脑,只怕自己这位人好的女主顾也落得和那当初的人一般模样。
“毕声小友。”
清清冷冷的女声传来,毕声心中一惊,是那女主顾的声音,他这是迎上去,还是不迎?女主顾进入明月居的时间不长,里面也没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声音传来,应该,没有事的吧?
他想着的功夫,洛宴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前。
“毕声小友,如你所说,这明月居是无主的宅院,我若是想买下来,该前往何处办理?”
刚刚松了一口气,听到洛宴的下一句话,毕声大脑当机。
她她她……
她要买这凶宅?
不会是被里边的怪物夺舍洗脑了吧?
一眨眼间,毕声脑中就是各种奇怪的想法。
毕声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看这位女主顾,神色,表情,一切都如常,没有任何变化,这是自己的女主顾?还是那里边的怪物已经夺舍了让自己看不出来了?
“前辈,您真的要买此处吗?因着凶宅之名,明月居的价钱一降再降,但是降到再低,偌大的四方城,如今都没有敢买来住。您若是想住在僻静之所,小人再帮您寻就是了。”
听着这孩子苦口婆心的劝告,虽不知他究竟为何对明月居如此忌讳,但洛宴的内心还是很受用。
“无碍,你带我去便是,明月居奈何不得我。”
听见女主顾如此固执,毕声轻叹一口气,罢了,能说能做的他都做了,还是按人家的要求办吧。
带着洛宴去办了相关的手续,一栋四方城内的精致宅院,一千灵石便买下来,这价格,当真是天上掉馅饼了。
那办手续的主簿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多看了毕声几眼。
洛宴心知只怕让这孩子背了黑锅,以为是他推介给自己买的了,还是要补偿他一番。
宅院许久无人住,什么东西都需要重新置办一番。
既然人家多忌讳,不愿沾染,洛宴直接都买下收入储物戒中自行带走。
这些店子都是毕声带她去的,想必他也能从中赚到不小的一笔,给毕声结了灵石,告诉他有什么事直接去明月居找她即可,便作别了。
毕声摸着鼓鼓囊囊的储物袋,今天赚的这一笔,比往日一个月都多,可为什么没有开心,反倒是更加忧心了呢。
这前辈,唉,真是,怎么这么说都不听呢?
洛宴回了明月居,班班样样都归置好了,净尘术一施展,原本灰尘仆仆有些破旧的小宅院焕然一新。
青石的地面,乌黑的瓦檐,活脱脱一个精致的小四合院。
想摆个聚灵的阵法,只怕把周遭的灵气聚拢过来惹了众怒,自己收拾了一间偏房出来住,也就在房间内摆了个灵石支撑的聚灵阵,消耗的是灵石的能量,仅仅供给她自己修炼所需。
老槐树看着她忙里忙外,树枝摇曳点头,倒是个会过日子的好孩子模样。
时间长,慢慢来吧。
因为明月居本身少有人来,洛宴只是在围墙周遭布置了个防御阵法,名声在外的凶宅,谅是本来也没有几个人上门前来。
明月居在这条巷子的最深处,巷间倒是有着别的人家。
一开始,见这明月居突然住进去了人,各个都是如惊弓之鸟,见到了洛宴也是躲着走,生怕沾到点晦气。
可时间长了,见洛宴始终好好的,不免有人暗自嘀咕,早知道自己把这明月居买下就好了,看着也没有什么事啊,谣言害人不浅呐。
洛宴的日子很平淡,师父让她留在四方城,她留了。
老槐树前辈让她住在明月居,她住了。
白日里出门闲逛,且走且看,买些东西,去四海阁看看有什么任务,顺便把自己求购的东西发上去,再去天机阁买一份玉简,看看最新的修仙界时事大全,悠哉的很。
“糖红果儿,糖红果儿”
“新鲜的灵果灵蔬,城外的灵植园刚送过来嘞,新鲜很,瞧一瞧,看一看。”
“上好的乌木簪子,聚灵效果没的说,便宜卖便宜卖啦!”
游走于街道,生气勃勃,好似和凡人城池无甚两样。
看着那灵蔬娇嫩,洛宴停下来了脚步,
“这灵蔬怎个卖法?”
“道友,十个灵石一斛,这可都是刚摘下来的,新鲜的紧,价格不能再低了。”
“九个灵石,我要两斛,灵果也捡几个来。”
“哎哟道友,您可真会讲价,也就是您,我这摊子今早第一个主顾,换做是旁人,这个价格万万是不行的。”
那摊主满脸不愿意的捡了两个灵果,将洛宴要的灵蔬装好,接过灵石。
收了灵蔬,洛宴带着一堆食材回家。
这些时日,那小男孩毕声倒是不放心一般来看她几次,见她好似寻常过日子一般悠哉悠哉,才放下心来,还把这南城区内逐家的情况一一告知,有这么一个万事通在,也给洛宴省去了诸多麻烦。
与人家非亲非故,得了这关照,洛宴不是无心之人。
毕声十二三岁能修到练气五层,不管是天资不错,还是后天的勤奋,就凭这小子一直以来的善意,也是值得她帮上一把的。
毕声上门送了些只怕她用得到的小东小西,洛宴也不拘着他,让他有什么疑问,只管过来,这孩子懂事的紧,半月才来上一次。
回了明月居,跟老槐树知会一声,洛宴去了后厨。
说起来,修行人到了筑基期之后,便可不食五谷,往往以辟谷丹来充饥。
有食欲,好美食乃是人之常情,除却闭关修行,洛宴也不爱吃那味同嚼蜡的辟谷丹,即使她自己炼制了不少,外层裹上蜜,做成甜味而的,到底是没有真材实料的美食来的畅快。
在宗门的时候,自有宗内灵厨,无论是花灵石花贡献点都能吃到美食,这出了门,又局在这南城区,鲜有酒楼不说,味道在她看来也有一些一般,倒不如自己动手了。
说到底,自己一个大吃货帝国出身之人,怎么能没有几道拿手菜?犒劳自己的小馋虫还是没有问题的。
老槐树与洛宴的交道不多,同一屋檐下,各干各的,倒是像相安无事的室友邻居了,说到底,两人也不知道沟通什么,只不过洛宴在院子里修行耍剑,老槐树偶然间的一句话,往往醍醐灌顶,正中靶心。
自从洛宴第一次自己烹制了灵食佳肴,邀请老槐树一起尝尝,老槐树推辞了半晌,最终还是没忍住那扑鼻的香气,舍了真身幻化人身,与洛宴吃了一顿,便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他虽然不说,但那副样子洛宴怎会看不出来,十天半月的,无事便做上一顿,一老一小,对着清风明月,喝着小酒,吃着美食,很有些酒友的感觉了。
洛宴算了算今天的日子,小男孩毕声应当该过来了,老槐树大早上见他练剑,主动幻化人身与她过了几招,点评不断,洛宴心下还有什么不知,这是嘴馋了,便出门开始溜达买起食材了。
香料入锅,香气刺鼻冲天。
洛宴随手又撒了一撮辣椒,老槐树也是个同她一样无辣不欢的主儿,口味相同,做起来便省事许多。
“笃笃笃。”
小院大门口传来敲门声,想必是毕声那小鬼来了。
老槐树才去开了门,他现身几次,这小鬼也在,只把他当是洛宴的长辈。
洛宴才将出了锅的干锅端上院中石桌,正招呼着两人吃饭,却见毕声那小子一身的狼狈。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