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明泰没觉得自家妹妹惊天骇俗,实在是他已经习惯了,一个自己嫡亲的妹妹,一个自己陪着长大的十四贝勒,行事作风虽然不一样,但都与常人不同。
或许这就是老天爷命定的姻缘了。
“这事儿我去替你去问问,但就算是见面,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见面,更别让阿玛和额娘知道,世俗如此,切莫引起非议,这也就是十四贝勒,若是换作定亲的是旁人,我可不会去传这话。”
明泰私心以为,应当不光是小妹想着私底下见一面,十四贝勒心里怕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左右都已经赐婚了,提早见一面又有何妨,他可没那么迂腐。
见面虽是琉璃最初提出来的,但见面的地点却是胤祯跟明泰两个人商定的,不在城内,而是放在了郊外——完颜家的庄子上。
明泰兄妹俩是去庄子上避暑,胤祯则是过去找自个儿伴读的。
毕竟是第一次去见未婚妻,胤祯还是挺重视的,炎热的夏天里,还特意戴上了帽子,就是为了把月亮头遮住,这高到天际的人工发际线,实在不怎么美观,他都看了好几年了,也没看顺眼。
衣服自是要清爽些,胤祯特意挑了一身青衣,绿色在庄子里太过常见,白色和蓝色未免冷清了些,这么热的天气也不适合穿太过扎眼的颜色,青色刚刚好,自己穿的舒服,旁人看着也顺眼。
胤祯有想象过自家未婚妻是什么模样,会穿何种衣服,基本上是基于明泰,去想象的人家妹妹。
完颜家家风正,没有什么宠妾灭妻、偏疼庶子的糟心事儿,事实上明泰压根儿就没有庶出的弟弟,只有一对嫡出的亲弟妹,家庭构造简单。
明泰作为嫡长子,一直都很受府里重视,至于从明泰的性子上也能看出来,自信活泼,还挺有幽默感的。
明泰的妹妹,性子也应当是比较活泼的,可能会穿一身绿色或是粉色的旗装,大方又自然,活泼又可爱,大抵娇养大的姑娘就是这样的。
胤祯不是空着手来的,送金玉不合适,他是特意让御膳房备了凉糕,从紫禁城一直带到城郊的庄子上,这大夏天的,也就是能送这样的吃食了。
琉璃今儿穿了一身正红色的旗装,她最喜红色,不过并不怎么喜欢直筒的旗装,同汉服比起来,既不显身材,又让人觉得死板。
不过,未婚夫是皇子,头一次见面她还是先穿旗装吧。
明泰显然是没有做过‘红娘’,也没陪未婚夫妻见过面,很是有几分局促。
“今儿天可真够热的,好在咱们是约在上午,若是约在中午,还不知要流多少汗呢。”明泰尬笑了几声。
这话题找的,都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了。
琉璃作为当事人反倒是比兄长表现得更大方,“天气热,贝勒爷先喝杯凉茶,这是从南边传过来的方子,跟京城的凉茶有所不同,您尝尝看。”
所谓生意,就是将货物流通,南边的卖到北边,北边的卖到东边,东边的卖到西边,路越远,东西越是罕见,这其中能够赚到的差额就越大。
可惜了,琉璃现在不比那时候稀罕,反倒是玻璃成了时兴物。
不过,她还是更喜欢琉璃,上辈子爹爹就给她取名为琉璃,这辈子竟也是一样的名字。
“入口甘甜,清凉解爽,确实是好茶。”胤祯美滋滋的捧着茶杯。
的确是好东西,可比薄荷茶好喝多了,也不知完颜家怎么还会有从南边传来的方子,他是不是也该派人去寻一寻,看能不能寻到些好东西。
“不知道能否给我些茶包,这茶水确实很解暑气。”胤祯不好问人家要方子,茶包应当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自己留一些,再去给四哥送过去一些,他们哥俩口味相仿,都是喜甜喜辣,而且四哥这个人最是不耐热了,偏偏为人有方正谨慎,在衙门里不肯多用冰,衣服一层都不很少穿,一个扣子都不肯多解,过夏季就仿佛是熬日子一样。
未婚夫不提方子,琉璃也不提,这才哪儿到哪儿,不过是见了一面,就算是有好感,那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她让人找来的方子送出去。
“庄子上还备了许多茶包,贝勒爷带走就是了,若是有需要,就让哥哥给您送过去。”
未婚夫妻俩已经聊上了,一点儿都没觉得气氛尴尬,一个比一个表现的更怡然。
明泰本以为今日需要自己来缓和气氛,他昨日还想了好多话题呢,现在看来是用不上了,贝勒爷同小妹都非常人。
明明自己分别与这二人相交多年,可让不知道的外人瞧见了,还以为这两个才是相知多年的人,自个儿则是过来凑数的。
过来凑数的明泰,非常有自知之明,既然不需要他缓和气氛,那就做个观众吧,他倒要看看,这两个初次见面的人聊天还能聊出花来。
确实是聊出花来了。
明明还没有大婚,胤祯就已经问起了未婚妻的喜好,不是为了送礼,而是为了贝勒府的建造,既然已经被赐婚了,那建造贝勒府一事,也就应当提上日程了,问问未来女主子的喜好,在胤祯看来也是应有之意。
即便贝勒府不是要住一辈子的地方,但也算婚房不是。
琉璃也不是扭捏之人,有什么就说什么。
“后院的院落不必多,可以多腾出些位置来做库房,我就想要个比较大的库房……后花园以牡丹为主,最好不要别的花花草草,干脆做成牡丹园,那才漂亮呢……庭院中间不要种大树,这样风水不好,不容易聚财……”
胤祯听前半段的时候,还觉得未婚妻释义有所指,又是不想要多的院落,又是不要别的花花草草,独种牡丹,摆明了就是在暗示他。
可听这后半段儿,又是风水,又是聚财的,再联系到之前的库房,未来福晋还真有些像是生意人。
“琉璃想要多大的库房呢?”胤祯还真挺好奇的。
“越大越好,多多益善。”
除了前院、正院、厨房、花园、下人房,这几处必备的地方以外,旁的地方都可以改为库房,总能把这些地方装满。
胤祯没想把自己的贝勒府变仓库,未来福晋的意见可以吸取,但也没必要全都采纳。
他原也没打算要什么侧福晋、格格,贝勒府准备那么多院落也没用,但全都拿出来做库房就算了。
第32章一更
胤祯走的时候带了足足有近百个茶包,够喝上一段时间的了。
大半拿去送给四哥,小半留着他跟弘晖喝。
大侄子现如今跟他见面的时间比跟四哥都多,这也是他还尚未大婚,就已经可以筹备贝勒府的原因。
皇孙入宫读书,自然都是要留宿的,跟格格们一样每半月回家一次。
阿哥所突然多了这么多人,九哥他们的宅子还在建设中,并未搬出去,一下就变得拥挤了。
胤祯跟弘晖两个人算是发扬风格,同住一处院子,索性他也没有格格,院子住他们两个人绰绰有余。
小家伙虽然年纪不大,但却相当的懂事,两个人相处与其说是叔侄,倒不如说是兄弟俩更为贴切。
当然比起皇阿玛,四哥这个做阿玛的也要更合格。
太子原是皇阿玛最宠爱的儿子,可太子的左膀右臂——索额图,刚刚被皇阿玛逼得‘退休’了,也就是所谓的养老致仕。
四哥也是做阿玛的,这么热的夏天,每隔三四日就要来看上一次弘晖,虽说检查大侄子功课的时候严肃了些,但父爱如山,厚重至此,也还是挺让人羡慕的。
当然羡慕的人里肯定是不包括胤祯,四哥真有些像是在拿他当儿子养,大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字帖也都是四哥亲自送来的。
就连贝勒府的图纸,四哥都帮着他做参考了,当然他只听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建议,不是四哥的审美有问题,也不是他的审美有问题,是他们对府邸的要求不同。
说来也挺让人郁闷的,皇阿玛给他划的宅基地就在三贝勒府旁边,如同四贝勒府和八贝勒府一样,未来的十四贝勒府也会跟三贝勒府紧挨着,只隔了两道围墙。
明明四贝勒府附近也不是没有地方,而且四贝勒府旁边是八贝勒府,八贝勒府旁边又是九哥的府邸。
十哥同十三哥的府邸虽说没有紧挨着,但相隔也不远。
跟他关系亲近的哥哥们,府邸的位置是一个都没挨上,反倒是要同三哥做邻居。
胤祯倒不是排斥这个哥哥,只是不太熟悉,年岁上相差较大,又没在一起共过事,更关键的是三哥性子稍稍有些清高。
相比之下,他还是更喜欢四哥的亲厚,喜欢九哥的直爽,喜欢十哥的莽气,喜欢十三哥的侠义。
也不知皇阿玛到底是根据什么来划的宅基地,如此让人琢磨不透。
胤祯的贝勒府,格局相当之奇特,为这都被四哥给嫌弃了,不过,宅子嘛最主要的还是实用性。
胤祯确实不打算建那么多院子,未来福晋说的牡丹园安排上,库房也做大些,但更多的面积是用在湖泊和演武场上了。
在府里挖个湖,还是很必要的,春天的时候钓鱼,夏天的时候游泳,秋天的时候采莲蓬,到了冬天就可以在湖面上溜冰玩了。
演武场面积绝对不能小了,四哥府上的演武场,他就觉得有些施展不开,必须得往大了建,前院和后院的面积缩小一些没关系,反正也不会安排太多人住,演武场一定得能耍得开才行。
不说照着宫里的演武场建,但起码要比四哥府上的大出一倍来,这样才能玩得开。
兵部也没他什么事儿,平素除了练练拳脚功夫和骑射,胤祯白日常去为自己的贝勒府做监工,以至于明明是同期开始建设的宅邸,他这边的速度远快于十三哥。
这跟设计的复杂程度也有关系,十三哥那边那么多院子,那么多房子,当然是不好建了,反观他这边,湖泊加上演武场就占了一大半的面积。
相比之下,未来福晋想要的牡丹园和大库房,都不太起眼了。
康熙四十年夏末开始筹备的贝勒府,在康熙四十一年的春末,就已经竣工了。
胤祯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搬进了自己的贝勒府,都没去挑什么黄道吉日,当然他自个儿也不信这个,在阿哥所的院子则是留给了大侄子。
十三哥的府邸还没建好,不过十三哥也不着急搬出来,人都未在京城,伴驾南巡去了,教养公主格格的差事早在去年冬天就已经移交到了贵妃手中。
宫里现在唯一的贵妃,也是出自佟家,是孝懿皇后的妹妹,年岁很轻,康熙二十九年才入宫,刚入宫就已经被封为妃了,在宫里呆了十年,就成了贵妃。
手中虽没有宫权,膝下也没有子嗣,但是作为目前宫中辈分最高的女子,也没有人敢轻视。
中宫空缺的情况下,这事儿也就只有移交给贵妃,才算合理。
此次伴驾南巡,皇阿玛只带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另一个就是十三哥了。
这一年来,十三哥虽已经与太子疏远了,但想要彻底从太子船上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不过,太子现在还是皇阿玛最宠爱的儿子,索额图虽然告老致仕,但私底下仍在为太子筹谋,太子在朝堂上的权势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胤祯没想过要出手扳倒太子,他既没有这个能耐,也没有这份野心,但想要处理一个德柱,就不是那么难的事情了。
太子可不光是在当年李卓的事情上护着德柱,仔细调查就会发现,这人涉及到的事情还真不少。
明明是一个歹毒又无脑之人,他实在琢磨不透,太子为何要护着这么一个人,难不成就为了从小一起长到大的情分,三贝勒同太子还是从小一块长到大的呢,太子还不是说疏远就疏远了。
他琢磨不透没关系,可以让旁人去琢磨,皇阿玛最是英明了,应该能想得透,想不透也能调查出来德柱做过的那些蠢事,他就不信,皇阿玛会允许太子身边有德柱这样一个小人。
——
圣驾南巡,还带走了太子,指定的监国之人就是直郡王、四贝勒、八贝勒。
四贝勒或许不能真正算是太子的人,但肯定不是直郡王那一派的,八贝勒才是。
按理来说,此次监国,四贝勒大抵是要被架空的,就算是能抢到什么差事,功劳也可能留不住,谁让人家是两个人呢,直郡王还是备受皇上爱重的长子。
但是还没等开抢监国的权利呢,直郡王那边自己就闹内讧了,准确的说是被人挖了墙角。
十三爷想脱离太子,黏黏糊糊一年多,也没能彻底从太子船上下来。
八贝勒就痛快多了,说脱离直郡王就脱离了,而且还带走了直郡王大半的班底。
简直是把京城里的人都惊呆了,胤祯一开始都不信这事儿,那可是八哥,温润如玉、翩翩君子的八哥,实在不像是一个权力熏心之人。
就算是不想跟直郡王站在一起,走就是了,给人挖墙脚就过分了点吧,而且一挖还挖走了大半儿。
他都不敢想象,直郡王知道这事儿时,脸色得可怕成什么样。
别看皇阿玛儿子多,这么多年跟直郡王杠上的,也就太子一人,余下的这些弟弟们,在直郡王面前都是弱势的。
那边两个人内讧起来了,四哥完全可以趁机把监国的大半权力都揽过来,胤祯是相当支持的,他若是四哥肯定会这么办。
但如果不是以四哥的立场来考虑的话,那他肯定就到一边歇着去了,既不想着当皇帝,也不想着当贤王,揽权力做什么。
满朝文武都盯着的时候,四哥突然下帖子邀他去庄子上小住一段时间。
四哥这是要避开直郡王和八贝勒的冲突
胤祯没琢磨明白,他刚搬到贝勒府还没几天呢,因为十三哥跟着去南巡了,人数不齐,他连温锅宴都还没办呢。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