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登基》TXT全集下载_50(2 / 2)

我不想登基 松影明河 4707 字 2023-09-05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殿下,眼下正好有一个好时机,可以助殿下成事。”

七月二十八,是信阳公主的生辰。天子对这个女儿一向疼爱又加,每年都会有赏赐下来。

而今年是信阳公主十五岁芳辰,正是女儿家及笄之日,天子更是一早就传话内务府,要好生准备公主的及笄礼。

太后也发话了,信阳公主的及笄礼,要在寿康宫举行。

到了七月二十八这天,一大早,帝后二人便携着后妃与诸位皇子,到寿康宫参加信阳公主的及笄礼。

在太后的底盘举行,又有皇后这个一国之母亲自主持,信阳公主当真是风光无限。

天子早已征询过了皇后的意见,在信阳公主及笄之后,便册封她为长公主,加食邑三百户。

皇后自知这辈子都不会有女儿了,自然也不会扣着这个长公主的名分。

而且,信阳公主对自己这个嫡母一向敬重,每隔五日,就必然要带着四公主来坤宁宫请安,陪皇后说话。

自五皇子搬出坤宁宫之后,皇后膝下寂寞,因而慢慢地也对信阳公主有了些感情。

所以,当天子提出要册封信阳公主为长公主时,皇后半点都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对此,德妃对皇后感激涕零,亲自带着信阳公主来坤宁宫谢恩。

皇后对她倒是淡淡地,只嘱咐她好生操持长公主的婚礼,不要出了纰漏,让公主脸上无光。

是的,信阳长公主及笄之后,她与暨阳侯世子的婚礼也被提上了日程。

天子命钦天监卜算之后,定在了冬月初八。

因着两人的婚事是早就定了的,自订婚那一天起,内务府就开始准备了,如今需要核实的,也就是一些细节而已。

而这些,都需要德妃这个生母操心。

在后宫共处了这么多年,皇后是个什么性子,德妃一清二楚。

因此,她也没觉得皇后对自己冷淡有什么不对的。

毕竟,皇后对陛下也是这副德性,她一个妾妃,难不成比陛下还要有脸面吗?

第142章南疆

信阳公主及笄礼过后不久,年初派去瓦剌打探消息的人,终于把打探到的东西传了回来。

事实就跟齐述从岱钦那里套出来的一样,瓦剌的确是贼心不死。

“可恶!”

齐覃一把摔了折子,“北方瓦剌贼心不死,南方诸部首鼠两端,真是一个都不让朕省心!”

当初老六管那些使臣要食宿费,查一点让他们光脚走回去的时候,齐覃还觉得有些过了。

可这个时候,他就觉得,老六当时真是太手软了,就应该让他们连底裤都保不住!

幸而老六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要不然,他还不知道南方诸部一直蠢蠢欲动呢。

这件事,还要从各国使臣归国时候说起。

往年各国使团到京城之后,至少两个月才会考虑动身。有一些比较穷困的小国使臣,更是千方百计地赖在驿馆中不走。

但是今年,他们好不容易在雒阳城待满了一个月,就纷纷告辞离去了。

没办法,不走不行啊。

虽然驿馆里的住宿环境比他们自己家强得多,驿馆里的饭菜也都是人间美味。

但一分价钱一分货,驿馆里的住宿条件有多好,饭菜有多好吃,价格就有多感人。

每次他们吃饭的时候,都感觉自己飘上了天,等到付钱的时候,就直接被被拽下了地。

那满脸的泪水,都是因为太感动了呀!

“贵使真的要本官替你们递谢恩的折子?”

熊褚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在鸿胪寺已经干了五六年了,接待各国使臣也接待了不少了。可哪一回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地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从前每日里好吃好喝地招待这群大爷,鸿胪寺上下也很烦的,是巴不得他们早点滚蛋。

但这一回不一样了。

虽然说睿王殿下想出的这个朝使者收食宿费的主意,挺有损他们鸿胪寺的形象的。

但睿王殿下大方,他们上上下下都跟着分润了好处,大家也都挺高兴的。

毕竟有实惠可拿,损伤一点颜面,又有什么关系?

甚至于,已经有人开始盘算,如果这些使臣像往年一样,因仰慕天威而迟迟不肯离去,他们能得多少好处了。

哪里知道,这才将将一个月,这些人就各找借口跑路了。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们哪里是仰慕天威呀,分明就是赖在这里蹭吃蹭喝的。

熊褚墨心头恼怒,脸色也就冷了下来,“折子先给本官吧,本官会找机会递给陛下的。”

那几个正使松了口气,急忙把写好的折子递给了熊褚墨,还殷切地叮嘱他:“外臣国内真的有急事要处理,还望大人尽快。”

至于熊褚墨的脸色,他们全当没看见。

熊褚墨心里气不过,又拖了他们三天,这才拿着他们请辞谢恩的折子去见天子。

到了含光殿,他自然不会替这些人隐瞒,把这些人前后的言行不一,还有自己的猜测都说了出来。

最后,他还向天子提议:“请陛下派人探查南方诸部,臣疑他们有不臣之心。”

齐覃前脚刚听齐述说了瓦剌蠢蠢欲动的事,后脚就又听到了这个,当即就采纳了熊褚墨的意见,派了探子南下。

这不查还好,查了之后,齐覃险些气歪了鼻子。

不同于强大到足以成为祸患的瓦剌,南疆多深山密林,因常年多雨又难见阳光而瘴气丛生。各部地广人稀,一向不被大晋看在眼里。

因而,朝廷对南疆诸部的态度,一向是只要他们臣服就好,并不指望他们能成多少事。

每次南疆部落上表哭诉,说是毗邻的国家欺辱了他们,朝廷也都会帮忙镇压。

可是,如今齐覃才知道,哪里是别人欺辱了他们?分明是他们欺辱了别人,然后又恶人先告状的。

更过分的是,那些被他们欺辱的小国见背靠大晋有这么多的好处,也想派使臣前来,却每每被他们劫杀。

“田保。”

“奴婢在。”

“让人把老六叫过来。”

“是。”

乾清宫的人到东五所的时候,齐晟正带着沈介三人,商议在第二季蹴鞠赛举办之前,赛场的规划与利用呢。

关于这个,齐晟是早有想法。

但是他想听听他们几个的想法。

沈介觉得,可以租出去,反正如今蹴鞠赛已经彻底兴起,许多人都对蹴鞠这项运动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如果他们愿意把举行联赛的赛场租出去,多的是人愿意花大价钱来熟悉和适应赛场。

但凡是沈介的提议,梁靖肯定是要唱反调的。

这一次也不例外。

“什么?租出去?租给谁?”

梁靖用嘲讽的语气对沈介说,“是按照身份高低来,还是价高者得?如果是按身份来,有心人肯定会说咱们殿下趋炎附势,如果是价高者得,谁有那些商人有钱?这岂不是要咱们殿下把整个京城的官员都得罪完了吗?”

这反驳,有理有据。

至少,听起来是这样的。

沈介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正要说点什么呢,乾清宫的人就来了。

“陛下有旨,宣睿郡王觐见。”

齐晟蹙了蹙眉,想不明白这个时候叫他过去干什么。

他寻思着,最近也除了信阳公主的及笄礼,也没什么大事呀。

难不成,天子叫他过去,是要把送嫁的事交给他不成?

人家信阳公主,可是有一母同胞的九弟呢,也轮不到他呀。

“你们在这等着,我先去陛见。”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反正到了也就知道了。

齐晟交代了一声,就跟着那小太监走了。

还没出东五所的院子,张起麟就得了主子的示意,从怀里掏了个荷包塞到那小太监手里。

见那小太监把迅速把荷包塞进了袖筒里,他才低声问道:“公公,陛下找我们主子,到底有什么事?您是在御前当差的,消息总比我们灵通不是。”

那小太监本是田保的徒弟,要不然这好差事也轮不到他来。

来的时候,田保已经反复叮嘱过了,不要惹睿王殿下动怒。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卖睿王殿下一个人情。

因此,张起麟一问,他就把自己知道的说了。

“就在方才,南疆的情报送过来了,陛下发了好大的火。”

至于更具体的,他就不知道了。

张起麟一头雾水,反复确定了他再不知道别的了,才迷茫地看向齐晟。

齐晟眼皮子一跳,有一种“自作自受”的感觉。

看了关于南疆的情报就动了怒,这还用问吗?肯定是南疆那边的部落远不如天子想象中的老实安稳。

而天子又为什么突然想起来要调查南疆各部?

还不是因为他自己没忍住,拿那些使臣贿赂他的东西去嘲笑自己亲爹了?

虽然说,他当时的确有提醒天子注意南疆的意思,但却绝对不想让这件事落到自己肩上呀。

待进了含光殿,齐晟规矩得很,老老实实地行礼问安,一丝不错。

齐覃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这回你怎么这么老实?怎么,没给朕带来几样下边孝敬你的好东西?”

得,这是翻旧账来了。

齐晟知道,此时自己最好乖乖地别回嘴,让亲爹把那一口恶气给出了。

但是吧,知不知道是一回事,做不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让他不回嘴,他觉得皮痒痒。

于是,他就决定,顺从自己内心的诉求,再噎亲爹一回。

——反正他已经被叫过来了,不管陛下想让他干啥,都不可能会改变主意了。他就当提前收点利息吧。

“瞧您这话说的,”齐晟笑嘻嘻地说,“臣虽然在礼部行走,但到底不算礼部的人。冰炭敬什么的,都没有臣的份。至于别的孝敬,那就更不用说了。”

六部官员收地方官的冰炭敬,早已经形成惯例了,就算齐覃眼里再揉不得沙子,对于这件事,也是无可奈何。

因为,这件事牵连的实在是太广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也的确是没办法解决的。

就齐晟所知,在他原来的时空里,雍正皇帝曾将火耗归功,又设立了养廉银子,可这地方官孝敬京官,不也一样没止住?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齐晟拿这个说事,就只是单纯地想噎他一下而已。

而齐覃果然也被他给噎住了。

齐覃也知道,这件事不好说,顿了一下之后,竟然直接转移了话题。

“这是南疆送过来的,你看看。”

齐晟得了点便宜,对于看情报这种比较敏感的事,也不再抗拒了。

这份情报很详细,足足写了有三页纸。齐晟仔细看了一遍,神情自始至终都很平静。

“怎么,你好像一点都惊讶?”齐覃挑了挑眉,想听听他有什么说法。

齐晟把那几张纸重新按顺序摆整齐了,口中道:“这有什么好惊讶的?您不会真以为自己的江山海晏河清了吧?”

齐覃郁闷地看了他一眼,“你真是越大越不会说话了。”

齐晟眨了眨眼睛,“那……您文治武功,治世奇才?”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迷茫与疑惑,就好像是真的不知道话该怎么说一样。

齐覃气结,忍怒道:“行了,朕叫你来,不是看你耍宝的。”

齐晟满脸无奈:“您看,臣说实话,您不满意,说好听话,您也不满意,臣可太…………”

被齐覃一瞪,齐晟急忙改口,“臣可太不应该了,该把实话努力说得好听才是。”

第143章遗泽

好不容易哄住了亲爹之后,齐晟恨不得给自己俩嘴巴子。

——叫你嘴贱,你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呢?就好像你在他这里真占过便宜似的。

“好了,别贫了。”

齐覃道,“说说吧,你有什么想法?”

想法?

这还真有。

齐晟的目光在殿内溜了一圈,指着博古架上的一艘牙雕宝船问:“陛下可知,那是什么做的?”

齐覃顺着他的手指看了一眼,觉得他问了一句废话,“自然是象牙做的。”

“对,就是象牙。”

齐晟走过去,把那牙雕托在手里,托到了天子面前,”所谓的象牙,就是大象嘴里伸出来的两根长长的牙齿,而大象这种动物,就长在南疆。”

齐覃道:“这牙雕的确是南疆进贡的。”

其雕刻手法精致中又透着古拙,上面的图案也尽是些南越的元素,一看就不是中原的东西。

也有中原匠人用整根象牙做雕刻的,其作品还更精致,但却始终不是那个味儿。

齐晟把牙雕放到了齐覃面前的桌子上,突然话锋一转,又说起了别的东西。

“南疆可不止有大象,还有许多年份极深的树木,高数十丈的都有。还有长于密林之中的珍稀药材,还有各种珍贵的香料。”

“这些,朕都知道。”

这些东西,齐覃也不是没有想过。

他只是长得不食人间烟火,不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

每年南疆各部的贡品里,价值最大的,就是那些年份久远的药草,还有珍稀的香料了。

齐覃也曾让交趾布政使搜罗过,但由于地域的原因,根本不可能大量采集。

他觉得,老六想法是有的,但还是缺了些见识,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于是,他耐心地解释:“南疆地广人稀,瘴气丛生,又交通不便,这些东西就算有,他们也弄不出来。”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了。

齐晟想叹气,“我的父皇诶,谁让那些部族弄了?真等他们弄出来了,咱们不就得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漫天要价?”

至于当地那些官员,刚开国的时候,朝廷也曾派派遣过官员。

但是,因着种种原因,这些人都消失得不明不白。

到最后,朝廷也无奈了。

那时候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方,对南方不可能投入大量的兵力。

所以,太-祖就采纳了淮阴侯的提议,从当地大族中选举官吏。

gu903();